女神:朱敦儒《相見歡》

2021-02-07 丁中廣祥


























































































【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素材來自於網絡。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更多精品資源,見我號菜單欄「老夫廣祥」—「精品資源」 

中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豔。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

古人登樓、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樓,懷念故土。杜甫登樓,感慨「萬方多難」。許渾登鹹陽城西樓有「一上高城萬裡愁」之嘆。李商隱登安定城樓,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儘管各個時代的詩人遭際不同,所感各異,然而登樓抒感則是一致的。

這首詞一開始即寫登樓所見。在詞人眼前展開的是無邊秋色,萬裡夕陽。秋天是冷落蕭條的季節。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說:「萬裡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說「秋士多悲」。當離鄉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獨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看到這一片蕭條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黃昏日暮之時,萬裡大地都籠罩在懨懨的夕陽中。「垂地」,說明正值日薄西山,餘暉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沒在蒼茫的暮色中了。這種景物描寫帶有很濃厚的主觀色彩。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帶著濃厚的國亡家破的傷感情緒來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徵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南宋的國事亦如詞人眼前的暮景,也將無可挽回地走向沒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寫景轉到直言國事,似太突然。其實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徵手法暗喻國事,則上下兩片暗線關連,意脈不露,不是突然轉折,而是自然銜接。「簪纓」,是指貴族官僚們的帽飾。簪用來連結頭髮和帽子;纓是帽帶。此處代指貴族和士大夫。中原淪陷,北宋的世家貴族紛紛逃散。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幾時收?」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這種「中原亂,簪纓散」的局面何時才能結束呢?表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復中原,還於舊都的強烈願望,同時也是對朝廷苟安旦夕,不圖恢復的憤慨和抗議。

結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悲風,當然也是作者的主觀感受。風,本身無所謂悲,而是詞人主觀心情上悲,感到風也是悲的了。風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淚下。這不只是悲秋之淚,更重要的是憂國之淚。作者要倩悲風吹淚到揚州去,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國防要地,這表現了詞人對前線戰事的關切。

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往期回顧——

(上下可滑動查閱)

歡迎加入我號微信群(此碼3月6日前有效)

點擊收聽:


相關焦點

  • 朱敦儒詞
    朱敦儒六首經典宋詞,堪稱一代「詞俊」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宋代洛陽人,被譽為「詞俊」,在兩宋的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
  • 朱敦儒的詩有哪些?朱敦儒的詩詞全集34首
    宋代詩人朱敦儒,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 宋代·朱敦儒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裡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 朱敦儒:被黃老邪粉了一輩子的男人
    這首詞的作者,也是朱敦儒。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他之所以成為黃老邪的偶像,是因為他自己就是黃老邪那樣文武全才、疏狂清高的人物。在現實世界裡,朱敦儒有兩個著名鐵桿粉絲,陸遊和辛棄疾。辛棄疾曾學習朱敦儒的創作風格,明確標註自己的作品《念奴嬌·賦雨巖》是「效朱希真體」。
  • 朱敦儒的一首小令蒼涼沉重,最後一句,將失國之悲推至頂點
    《相見歡》,本是唐教坊曲名,後演變成詞牌名,又名《烏夜啼》、《月上瓜州》。提起《相見歡》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後主那首「無言獨上西樓」。後主神來之筆,一句「剪不斷,理還亂……」將離愁別緒寫得生動又惻然,成為千古佳句。
  • 朱敦儒高潔自守 卻有一個無法抹去的汙點
    我們的主人公朱敦儒,就出生在這座城中。他曾攜酒提籃,兒女相隨,漾舟春江,嬉遊秋野;間或醉眠酒家,借著矇矓的醉眼,看盡洛陽牡丹花市中熙熙攘攘的行客;又或是追逐著一路香塵,跌入一派繁弦急管、燈紅酒綠之中。他曾在天津橋畔痛飲高歌,豪氣幹雲。時而招三五好友,射麋上苑,走馬長楸,紅纓翠帶,雄姿英發。作別伊川雪夜,又向洛浦花朝,累了,倦了,便挽著巧笑佳人,一醉高臥青樓。
  • 朱敦儒在靖康之變後寫下一首詞,僅36個字,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靖康之變後,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在他客居金陵時,有一天傍晚,登上了金陵城樓,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寫下一首《相見歡》,以表達自己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上片寫登樓所見。
  • 朱敦儒六首經典宋詞,堪稱一代「詞俊」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宋代洛陽人,被譽為「詞俊」,在兩宋的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心態情感變化的,除朱敦儒之外
  • 洛中八俊朱敦儒古詩詞解析
    朱敦儒獲「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01鷓鴣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03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
  • 論朱敦儒的詠老詞
    對於生長在怡老會發祥地洛陽的朱敦儒來說,他自幼便受到濃鬱詠老文學氣息的陶冶,到了飽經亂離的中老年時代,詠老的創作興趣便油然而生。南渡以前,朱敦儒家境優渥,無意仕進,一再推辭朝廷的任命,基本上都是以布衣的身份在家鄉洛陽一帶過著冶遊恣肆的生活。
  • 朱敦儒:從神仙少年到神仙大爺
    那些詩人裡,一定有一個朱敦儒。南渡之後的朱敦儒,像是變了一個人。從小朱到朱大爺的轉變,也是他心境的巨大轉變。他變得成熟,進而滄桑,從花街柳巷中踏出,又毅然踏入板蕩時局的他,平添了幾分英氣與豪氣。他本可以繼續花街柳巷,芳草芊眠的——是的,他本可以的。祖上向來富足的他,即使經歷了滔天戰火,雖是家財不復,卻也未嘗失了元氣。
  • 悠閒自得的一首漁父詞,朱敦儒早年狂放不羈,年老卻晚節不保
    除了這首,李煜、趙構、朱敦儒等著名朱敦儒筆下也產出了不少的漁父詞。朱敦儒在因發表主戰言論而被朝廷免職之後,退居嘉禾,過著一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期間,朱敦儒就創作了六首漁父詞,其中的一首《好事近》當得上是最經典的一首。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和熱愛寫得酣暢淋漓。好事近 宋代·朱敦儒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衝雪。
  • 陸遊的偶像朱敦儒,表面狂放不羈,實質是堅決的抗金鬥士
    所以,掐頭去尾,就數宋中期的詞最愜意了,而其中最具韻味的我覺得當屬朱敦儒的詞了。朱敦儒可以說是宋朝,非常有才情的一位詩人,以及詞作者,他的很多作品,無論是他的詩作,還是他的詞作,那都是寫得無比憂傷,讀來真是令人感傷不已。
  • 【散文】風月客——讀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有感
    初讀這首詩,帶著兒時的稚嫩和少年的狂放,自以為能與天比高與地競厚,於是在朱敦儒的寥寥數語中讀出了終遇知己的沾沾自喜。長大後方知兒時的荒謬。朱敦儒不是這天地的主,不過順勢應邀,做了這十裡紅塵的風月客。他來世上一遭,痛快了萬裡秀麗河山,再瀟灑轉身漫吟那江水滔滔,悄然歸去,不落痕跡。
  • 相見歡李煜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請注意,它既不叫《烏夜啼》,也不叫《相見歡》,而是叫《獨上西樓》。那麼我們為什麼說它既叫《烏夜啼》,又叫《相見歡》呢?這兩個詞牌它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一般我們看到詩詞注本,會把它題寫為「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但其實李煜的詞集裡,總共有三首《烏夜啼》,但其中一首是雙調四十七字的《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 語言清新曉暢,詞風曠達獨特,朱敦儒的宋詞精選
    01 作者簡介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宋代著名詞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豔。靖康、建炎年間,他隱居故鄉,寫就了許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詞作。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許,兩次舉薦為學官而不出任,後來在眾親朋的勸說下,他方應詔前行。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當了個朝廷官員。
  • 文學巨擘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為拍場之冠
    文學巨擘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為拍場之冠。這一價格也創造了其個人作品拍賣最高級記錄。十四日朱敦儒書法造詣有多高?朱敦儒是文學大家,也是書界泰鬥。其書法造詣到底有多高呢?南宋時期對朱敦儒書法評述最多最中肯的是大學者朱熹,他比朱敦儒小四十九歲,自然能見到很多朱敦儒的墨跡。
  • 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且插梅花醉洛陽.
    今天這首小詞的作者名叫朱敦儒,生活的時代跨越北宋和南宋,與李清照相近。朱敦儒的父親是北宋的官員,因此家世優渥,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雖然沒有考取功名,才學和志向卻聞名朝野。青少年時期的朱敦儒對功名毫無興趣,只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遊山玩水。靖康年間,宋徽宗派人召朱敦儒到京師,要授予他官職,他婉言謝絕,回答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
  • 相見歡.
    相見歡。生活便不在別處。---冬兒原創文字第79篇---(公眾號文章插圖均為個人自拍或個人形象)
  • 朱敦儒最懶的一首詞,僅「柳枝」兩字就重複了6次,卻成千古名作
    在蘇軾新詞風的基礎上,朱敦儒進一步發揮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給後來的辛派詞人以直接的啟迪和影響。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柳枝·江南岸》,便是朱敦儒的一首經典詞作。《柳枝·江南岸》是朱敦儒以《柳枝》為詞牌名創作的一首送別詞。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這首詞便是通過對江南岸折柳送別情景的刻畫,抒寫了一位女子送別丈夫上京求取功名的離別之情。全詞情真意切,將女子愛恨分離的心理寫得深刻而又細緻。
  • 相見歡|| BY 非天夜翔
    ·兩天熬夜看完了相見歡,雖然看之前搜過劇透知道結局並且沒站錯cp,還是心裡嚴重的悶悶堵得慌。相比大氣磅礴的家國天下,風月之事在整體劇情的襯託下仿佛顯得沒那麼沉重,卻是在潛移默化的抓住人心,至結局,方覺無以言明的悲從中來。(我覺得我緩不過來了…我為什麼要虐自己…·李漸鴻問:「怕什麼?你手中有劍,身邊有爹,雖然爹並未一直守著你,但闢雍館內絕不會有危險,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