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戲的三姑母

2021-02-13 大耳郎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揚劇界紀念金運貴先生的文章,敘及金先生以及高秀英伉儷等在上海演出的情況,這些以後成為揚劇泰鬥的名角,當年恰是我堂房三姑母每日見面的鄰居。

那時我們家與三姑母住在一起,那裡是揚州人聚居的市南,附近有個維揚大戲院,三姑母酷愛看戲,一齣戲能看幾次,問她什麼戲卻說不出頭尾。

那時我大姐還小,跟著三姑母去看戲不要買票,一老一小是戲園常客。大姐印象最深的是高秀英,那時叫小秀英,經常挺著大肚子在臺上唱戲。有時動作大了還替她捏把汗,偏偏今年大肚子上臺,第二年肚子又大了。老娘對金先生印象很好,總穿男裝,經常路過老娘的攤子還停下來閒談幾句,看到攤子有生意還幫助抱下小孩。

       三姑母省吃儉用,但看戲的幾個銅板卻捨得花。看了一輩子戲,卻說不出一個劇中人。老娘經常笑她錢都送到戲院裡去了。       說到三姑母,忽然想將我們陳家父輩有關我所聽過、看過的情況說一說,也可以讓我的後輩稍許知道一些他們的祖輩。

     可以追溯到的先祖是生於嘉慶十八年的陳必相,活了四十八歲。其子陳德禮,是我曾祖父,生於道光十四年,活了五十三歲。陳德禮倒是生了兩個兒子,長子陳椿,次子陳堃,有一女適街上王家。兩位爺爺我們沒有見過,倒是這位姑奶奶,從皇朝到民國,一直到解放後六十年代才去世,享年九十五歲。我經常去看她,一雙小腳,難於出戶,看到我們娘家人也會訴苦。

 

      陳堃是我的祖父,生於同治辛未年,比乃兄小十三歲,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七歲,生有一女一子,其子存槐(即我父)時年僅四歲。大房陳椿倒是活到花甲,據說有四子三女。四位伯父我一個也未曾見過,倒是姑母見到兩位。大姑母適齊家,受虐致死,其夫不良,後淪為乞丐。二姑母適王家,即姑奶奶家。俗說「姑媽做婆,一世不和」,二姑母常年住上海。三姑母嫁本庄宗家,一輩子沒名字,就叫宗陳氏。       我的祖父去世後,留下孤兒寡母,生計無著。祖母忍痛將十歲長女送給公道王家做童養媳(我這位親姑母后來生了三個又高又大的兒子,兩個在上海,一個在公道務農,現在開枝散葉,有好幾十口人),將四歲幼子寄養在大伯家,自己到揚州陳六舟家幫傭,服侍陳府五小姐。

大伯即陳椿,與我們家同居祖屋,三間四廂各居其半,大房居東,我家居西,堂屋公用。據說大伯很好,大伯母心腸很毒,給其侄兒(即我父)糝粥只盛半碗,然後舀些湯罐水摻在碗裡和和湊滿一碗。糝粥本來就稀,再摻水,而且是湯罐水!

湯罐農村人都知道,是鍋灶上口鍋與裡鍋中間靠煙筒的地方安放的一隻較深的鐵罐,靠煙筒的餘熱加溫,溫吞水只能洗臉。有鄰居看到就責問她:「人家孤兒託給你照顧的,而且還貼飯食錢,你竟然糝粥還摻湯罐水!」,她回答說「我有四個兒子呢,房子不夠住」。

言下之意只有餓死侄兒,祖屋西半邊就是大房一家的了。後來祖母回家,鄰居告訴她孩子受虐情形,祖母將幼子帶走,憑一雙小腳,背著父親,從早一直走到天黑,才走到揚州住處。

 

    

       大房的四個兒子陸續夭折三個,剩最小的一個名存厚與父親同齡,大五個月。弟兄感情甚篤,惜這位堂伯也在三十七歲時病故。彌留時盼其堂弟見面,其時我父在上海,居然在病榻上說:「輪船靠仙女廟碼頭了,兄弟要進門了。」

我父恰好趕回,堂伯說了句:「兄弟,再不到家就看不到我了。」說完咽氣。所幸尚遺下一子,即我堂哥,生下兩子兩女,現時也成一大家了。

     心腸不好的大奶奶倒是長壽,和我們還生活了一段時間,最後除了一個幼孫外,還要靠被她虐待的侄子養老送終。       父親幼年孤苦,生性懦弱,一生飄泊,所幸老年尚安,一天兩頓小酒活到八十八歲,超過歷代男性祖宗。

       三姑母從我記事起就是一個人過,後來知道她有兒子,在成都,幾十年也沒回來過。

三姑父在船上做事,上海開上江的客船。三姑父在上江又娶了一位周姓女人,將兒子帶到上江,將三姑母安置在上海。

三姑母性格不好,不會做人還要罵人,整天噪聒,三姑父不回家她也罵。有時三姑父船至上海,上岸後夾個包袱回家,尚未進門,三姑母不是接過包袱安頓打洗臉水,而是劈頭蓋臉一頓罵:「怎麼舍開離開婊子的,婊子不睬你了?」

三姑父門也不進,調頭就走。老娘勸架也堵不住她罵人的嘴,就怪她:「人不回家你天天罵,回家了你攔在門口罵,這一來還不曉得哪一天才回來呢。」

後來,三姑父與被她罵了一輩子婊子的女人都先她而去了,但她還是對大小老婆深惡痛絕。

       解放後,我們都回七閘河西了。三姑母家與我家緊鄰,她一人生活得非常艱苦,糝粥餿掉都捨不得倒,割一把韭菜摻在粥裡熱熱,改改味道吃掉,不亂花一分錢,但依然喜歡看戲。

只要街上有戲班子,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看,戲票錢捨得花,戲臺上的劇情她不管,就是不能有大小老婆。

有時臺上演員念表:「大夫人張氏,二夫人李氏。」她立即高聲大罵婊子!弄得左右的觀眾都罵她。

古裝戲會有西宮娘娘,一般西宮娘娘都不好。三姑母一旦看到西宮娘娘出場,就不停嘴的婊子,從劇場罵到散戲,回家路上還時不時罵幾聲。這個醋算是徹底滴進腦子裡了。

  三姑母七八十歲時,老得不能自理了,她的兒子幾十年後終於回家了,變賣了房產,將他老娘帶去成都。

臨別送行時,看到三姑母走三步退一步的蹣跚步伐,我們都不指望能夠再見到她了。

相關焦點

  • 姜秀英‖姑母的姐弟情深
    小姑母年長父親三歲,很是乖巧,是祖母眼裡的「小大人」,而且祖母覺得小女兒「八字好」,招來了弟弟(我父親),是旺家女。祖母平時也會偏愛我小姑母一些。祖父對我父親管教甚嚴,雖是家中么兒。5虛歲就被送去上私塾讀書,小孩麼玩心重,父親才不願上學。還嘟嚕著小嘴巴說,小姐姐為啥不上學?姐姐不去我也不去。
  • 唱過戲的父親和愛看戲的我
    以前唱戲總是要鬧到很晚,一齣戲總在三個小時以上。我小,支撐不住,他們演著演著,吱哩哇啦唱著,我就在戲箱上睡著了。等夜深人靜,看戲的人散了,我才被帶回去。冬夏皆是如此。父親愛看戲的愛好跟了他一輩子。後來,劇團沒了,但村村到了特定的節日,要唱戲,唱戲敬神娛人,就外請戲班子。他沒機會唱了,就一個村一個村地看。
  • 許昌愛看戲的朋友,可以來這裡看戲了!
    戲曲年底大狂歡,喜愛看戲的朋友們,邀請您的親朋好友來梨園閣看戲吧!梨園閣劇場為您展示戲曲魅力、傳承戲曲文化、發展戲曲藝術、建設戲曲精神文明力量!8.春風吹得人心醉9.鳥兒叫的人心碎 10.緊走慢走四裡半11.一句話說出口如風激浪12.三步並作兩步走
  • 大荔人愛看戲!
    【李世居】我是愛戲的發燒友,這幾年跟上縣劇團沒少跑,什麼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蘇州崑山大劇院、石家莊劇院都去演出過,儘管現在的年輕人不愛看秦腔,而像我這一代的人對戲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雖然說唱不了,只能跟上哼,但熱的程度不亞於咥碗羊肉泡
  • 姑母今日上線,國服送石對比又背鍋...
    不過4星的槍階哪吒以及4星法階姑母俄刻阿洛斯還是立馬引得了大量的FGO玩家抽取,甚至是不少為了阿比蓋爾的FGO維護黨,也忍不住點擊了那個「紫/黃色按鈕」。在英靈的關係描述中,俄刻阿洛斯真名為喀爾刻,是FGO常駐英靈C媽和C子的姑母。在1.5.4的劇情中,由於奸商的召喚,鬼馬姑母藥暈了C媽,作為其代替出場者,前往塞勒姆。
  • 黃大仙兒(三)看戲
    不光我愛看戲,家人也都愛看戲,久仰孫班主的大名,一直無緣得見,今日恰好得知孫班主從此經過,所以特意前來等候,想請你們過去唱上一齣好戲。孫班主一聽,這是來請他們去唱戲啊,心裡挺得意,那個年代,戲子屬於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能得到人們尊重的,實在不多,能以此為生,賺些錢財的,更是少之又少。
  • 《如懿傳》一開始,我就猜到了她的結局,大概率和姑母相同
    雖然劇情波折起伏,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從劇情最開始,如懿的姑母出場,就大概能猜到如懿的結局。如懿的姑母是先帝的棄後,禁閉在景仁宮。章子怡曾經拍過一部電影《茉莉花開》,這部影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婦女生活》,講述了一個家庭三代女性的愛情與命運。
  • 那個愛看戲的我
    四五歲時,大人們常牽著我去看戲。我見臺上青衫出,紅袍進,白鼻子,大花臉,「吱吱呀呀」地唱,「乒桌球乓」地打,只覺得戲臺上五彩繽紛非常熱鬧。印象最深的是,我經常溜進戲院內,悄悄地立在旁邊的過道上,目不轉睛地看著,臺上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不放過。有時候站客太多,我人矮看不見,得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儘管腳痛頭頸酸,照樣樂此不疲。動情時,還會忘乎所以地學起旦角翹蘭花指、小生抖動扇子的動作。
  • 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這樣一位開明的君王,怎麼對自己的親姑母及家人大開殺戒呢?對於這個問題,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寫,但大都沒有以主要題材反映給觀眾。 圖1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在講述李隆基誅殺親姑母事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唐朝初期複雜的宗族關係,以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搗毀韋氏集團亂權的故事
  • 看戲
    對於我來說,看不看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去圖個熱鬧,況且和我一般大的都已經穩穩地坐在車上,臉上洋溢著令我羨慕的自由之光,仿佛他們要開啟一段神秘的旅程,而我將與此毫不相干。在人們的慫恿和某種神秘力量的加持下,我毫不猶豫地攀上了車,這一幕,正好被我爺爺看到了。    爺爺披著衣服呵斥我,讓我下車。
  • 蕭涵:看戲
    看  戲最近去劇院看了一場戲,總算是長這麼大看的稍微懂的一場戲,戲曲名叫《下河東》,不由想起小時候鄰村去看戲的情景。   我們老家在甘肅武山縣高樓鎮一個小山村裡,記憶中,我們村不唱戲,鄰村馬跛裡、當中嶺(隸屬漳縣武當鎮)過年、年後唱戲,鬥敵村農曆中秋八月十五左右唱戲。
  • 《第一爐香》:女大學生被老鴇姑母利用,把她推入火坑的卻另有其人
    在她23歲創作的《第一爐香》中,她以葛薇龍投靠親姑母失敗的故事,來告誡我們這個人生道理。《第一爐香》講述的是一位女大學生葛薇龍,為了求學,去投靠多年未聯繫的親姑母。然而姑母梁太太非但沒能助她完成學業,反而把她當作她精心培養的「糖醋排骨之流」。
  • 強納姑母、以殺人為樂,劉宋皇帝劉子業的荒淫殘暴讓人無法想像!
    劉子業甚至將諸王妃、公主召集起來,強令左右近臣去凌辱他們,而且因南平王劉鑠的妃子江氏不從,將其三個兒子全部殺死。劉子業荒淫無恥、滅絕人性,與自己的親姐姐山陰公主廝混。二人整日在宮中顛鸞倒鳳,山陰公主為了留在宮中廝混甚至殺了自己的丈夫。見到貌美的姑母后,劉子業將其強納於後宮,稱謝貴嬪,並且殺死一名宮女,劃花臉冒充姑母,詐言姑母已死。
  • 如懿傳|姑母的旗頭髮飾:翡翠蝴蝶、金鑲瑪瑙流蘇、銀點翠花昆蟲
    初見姑母,她還是一位皇后,一國之母,還在精心為青櫻準備選秀的新衣服。但局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成為了皇帝今生不復見的棄後。我們來看一下初見姑母時的姑母的旗頭是皇后級別的,正中心是珍珠瑪瑙串成的金葉珠花,下面是點翠花冠,兩端是昆蟲樣的銀點翠頭飾,再兩端是銀點翠花卉頭飾也就是用來壓發。
  • 鄉情八部曲之二:看戲
    開始,我並不喜歡看戲,覺得戲詞咿咿呀呀一句話能哼老半天。可老一輩人全是秦腔迷,我從小就聽他們講戲裡的故事,什麼周仁回府、下河東、鍘美案、竇娥冤、打金枝、女附馬等等,雖沒看過,但故事的大概早銘記於心了。有一年鄉上為了慶祝豐收,邀請省戲曲研究院的名角演出,李愛琴、任哲中、孫存蝶、丁良生等電視上才能看到名家都來了,四鄰八鄉的人一下子匯聚到舞臺下。
  • 金庸等名流看戲時,為什麼總要他相陪?
    香港名人圈,是出了名的愛看戲。
  • 看戲 - 看戲_美文_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看戲  流年似水,轉眼就到了中年,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卻似更加濃烈。以前沒有耐心聽下去的戲文,如今覺得甚是精美凝練,那悅耳的胡琴妙音一響起,我這個「宅女」就有點坐不住了。於是,萌生了看一場戲的念頭。
  • 我看·有戲 |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看《村裡來了花喜鵲》如何「圈...
    我看·有戲 |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看《村裡來了花喜鵲》如何「圈粉」00後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也許年輕人和戲曲之間,缺少的只是「一張票」。 6919289 我看·有戲 |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
  • 大年初四看戲 |《擂響中華三季》第三場!
    居於清安觀中的新寡譚記兒才貌雙全,觀主侄兒白士中新近失偶,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訪姑母,觀主於是從中撮合,使得白與譚結成夫妻。權貴楊衙內早已看中譚記兒,暗奏聖上請得勢劍金牌,往潭州取白首級。中秋,譚記兒扮作漁婦,在望江亭上灌醉楊衙內,竊走勢劍金牌。湖南都御史李秉忠訪得此事,奏於朝廷,懲辦楊衙內。
  • 看戲 | 大學路,有戲!
    在大學路看戲!因為我是外國人,劇院貼心地配備了特製的ipad觀看字幕,但是因為 ipad會有光,為了不影響其他觀眾,所以我們這群外國人就需要坐在最後兩排看戲,但因為劇場不大,所以完全不影響觀看。,是三個很會用聲音會演戲的年輕人,情感充沛、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