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睡前,接到了文文打來的電話。
她邊哭邊說,自己和男友開車去吃夜宵,結果路上因小事爭吵不停,男友一怒之下叫她滾。
氣不過的她當即下車,本以為男友只是說說而已,結果真就把她扔在馬路邊,頭也不回地開車走了。
文文說,其實平常男友很貼心,文文來大姨媽,他會給她煮紅糖薑茶,累了,給她按摩,餓了,給她做好吃的。
可這一切美好的前提是,男友沒有發脾氣。
只要他情緒一爆發,就宛如一個陌生人,六親不認,滿嘴火藥味,甚至還會狠狠動手。
有次和男友約會,文文想買網紅店的蛋糕,無奈前面人太多,需要一些時間等待。
在排隊期間,男友的臉色就不太明朗,垮著一張臭臉,文文和他聊天也愛搭不理。
有個路人不小心撞了男友一下,男友當場臭罵不停,文文見路人圍觀議論紛紛,下意識勸阻他算了吧。
結果男友反手一巴掌打在文文臉上,衝她怒吼道:「都是你,非要排隊買什麼蛋糕!」
文文男友的性格就像一隻刺蝟,對周遭人事物高度敏感,從來不考慮因為自己的情緒化,會傷害最親的人有多深。
世人都說「我愛你」是最動人的情話,我卻覺得,「我愛你,無論喜怒哀樂,始終如一」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畢竟,和一個情緒起伏如波濤的人過日子,再愛與否,最終都會變成一場人生的災難。
2
還記得前幾個月的一則新聞:
福州某小區內,一位媽媽與自己家五年級的孩子發生爭吵,於是一怒之下就用手機充電器的線,親手勒死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事後自責,在多次嘗試自殺未果後,就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如果可以重來一次,這位年輕的媽媽也許就不會這麼極端了吧。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一次情緒失控,就親手斷送了孩子的生命,自己也因此而負疚自殺。對她的家人來說,更是痛苦萬分,一個好好的家庭瞬間就變得支離破碎。
都說衝動是魔鬼,而負面情緒就是衝動的罪魁禍首。
負面的情緒不僅會給我們帶來難以想像的後果,同時還會如病毒般在我們身邊不斷地擴散和傳染。
在心理學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因為在公司裡受到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一頓。
孩子覺得心裡窩火,於是就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這隻貓逃到了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司機為了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給撞傷了。
這就是著名的「踢貓效應」,說的是一種壞情緒的傳染。
我們時常會因為某件事而產生怒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調節,就會堆積於內心。
當這種怒氣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經由外界的某種刺激,就會瘋狂地爆發,從而遷移到他人身上。
雖然一時的宣洩,讓積壓在內心的憤怒得到了釋放,但是這種情緒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同時,還有可能因此而造成更大的矛盾。
有句俗話說得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對於情緒穩定的人來說,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能理性克制不偏激,與之相處的每個人都如沐春風。
反觀,那些情緒不穩定的人,喜怒無常,無故爆發,宛如行走的炸藥包,一不小心就被點燃,炸得滿城風雨,天翻地覆。
3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曾在《烏合之眾》一書中寫到:
「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這種極端的感情,就是無法克制的衝動情緒。
前幾年,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女嘉賓王佳殺死丈夫的消息,轟動全國,也震驚到S姐。
實在很難想像,熒幕形象如此純真的女嘉賓,怎麼會走到殺人這步境地?
令人更想不到的是,王佳殺人的原因,僅僅是從「女神」到「人婦」,心意難平。
日漸衰老的容顏,對比視頻中光芒四射的形象,內心充滿挫敗感,加上別的姐妹過得風光無限,更加憤懣難平。
在一次和丈夫的激烈爭吵中,丈夫直言,「你今年已34歲,女神啊,你難道就永遠活在舞臺上,就不能回到人間嗎?」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王佳的心,無法克制泵湧而出的難堪和憤怒,被情緒魔鬼的操控制下,她決定殺掉丈夫,就這樣,一場悲劇產生了。
我知道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難免會被滿腔的負面情緒壓抑得快要控制不住自己,低氣壓的盤旋也是現代人常有的狀態。
只是啊,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或許就在於擁有高端的自控能力,不會淪為情緒的奴隸,成為被感性操縱的玩偶。
如果失去這個能力,那人與洩慾的野獸,又有何區別呢?
4
其實在生活中,因個人情緒失控而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
因理不清的感情糾紛,武漢大一女生在校內遭前男友割喉身亡;
因為寫作業與老師發生爭執,16歲少年用26刀將班主任刺死在辦公室;
因為覺得母親管教過於嚴厲,13歲四川男孩將親生母親殘忍殺害;
……
由此可見,當人開始不加限制地表達憤怒的時候,心中的怒火不但不會就此熄滅,通常還會隨著憤怒的宣洩,情緒變得越加激烈,從而可能下意識地做出讓自己難以相信的行為。
情緒不穩定的人,心中隨時能升騰起一股無名之火,多數結果都是傷及無辜。
所以,在爆發的臨界點時候,先給自己一分鐘思考一下,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為什麼會這麼憤怒?
2.憤怒後會解決問題嗎?
3.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我相信,當我們思考完這幾個問題後,或許心中的負面情緒就已經褪去了一半。
要知道,控制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不以他人為宣洩的途徑,不管是對己,還是他人,都是一種負責的體現。
也許,我們無法決定周遭世界,對自身情緒的影響。但至少,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對他人的影響。
畢竟,生而為人,保持一份善良,在紛雜的世界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過好彼此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