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人著《耶穌在印度》一書,耶穌前半生在印度西藏學佛,與馬鳴菩薩弟子修法,《耶穌在印度》一書,德國人所著,明確記錄耶穌在印度的史料及事跡。與虛雲老和尚所言可相互印證。
耶穌年輕時曾經因為逃婚而在印度學習過六年佛法,已被拍成電影「耶穌在印度」(Jesus in India)。耶穌生平的空白。大家只知道,耶穌嬰兒生在馬槽,然後中年開始講道,但他的青年成長時期被長期掩蓋了。被梵蒂岡教廷掩蓋了兩千年。難道一個人的青少年成長時期,人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熟時期的二十年是可以忽略的嗎?值得我們客觀地深思。
眾所周知,除了具有精明的大腦,猶太人的習俗是:自利、排外、狹隘、等級分明,而後來耶穌所宣揚的「無條件的愛」、感恩、寬容、平等、利他、無私等等,在猶太的文化傳統中找不到任何根基。仿佛憑空出現。如果耶穌所宣揚的不是與猶太人的傳統大相逕庭,他也不會被視為如此危險而被處死。寧願赦免一個強盜也不赦免他!當時的猶太社會為何認為他如此危險?因為太不同了!因為他所宣揚與猶太傳統完全迥異。可以說句句話刺到了猶太人傳統的自私自利的痛處。
猶太人創造了銀行、經濟、刑法、高利貸;耶穌創造了愛、感恩、平等、寬容、公益。
基督首徒大彼得所著《水上門徒行傳》記載,耶穌前半生曾去印度、西藏學佛。據《行傳》記載,耶穌誕生於釋迦牟尼佛創教後。曾受佛化,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基督教源於佛教。耶穌師承馬鳴菩薩的弟子,印度和喜瑪拉雅山至今仍有耶穌所留遺蹟,如耶穌剃度寺、耶穌禮佛誦經處和耶穌禪修洞。耶穌在印度落髮出家,虔誠學佛十二年,發願終生皈依佛門,不去僧裝後,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創立宗派,去傳教濟世,耶穌身著之搭衣謹遵佛制。
耶穌臨終時一心持誦「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善哉善哉,[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有詳細的記載,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耶穌修持及見地雖未達究竟,但亦佛門弟子,如關公雲長一般,皆系佛門護法神。
「我們無意要把耶穌說成是佛教徒,因為那同樣會成為私心。「佛教」是最明確地要求去掉私心的。不去掉私心,根本不是學佛。我也無意說耶穌的智慧學問全部得力於佛教,我只想證明,耶穌是一個心胸開闊、謙遜開放的真正偉大的人,真正為了真心求道,而不是為了世間私利的宗教家。
歷史上直到今天對天主教廷的權力欲望與陰謀野心的批判揭露可謂不少,但對他們傳播的錯誤思想卻沒有深入批判,而今這些思想依舊在誤導著一代又一代真心求道的人群。教廷的人被揭露了,但教廷的思想依舊在運行,不可謂不可惜!而下面各教會,為了自己的生存工資也必須服從教廷。卻並不知道這種盲信觀念與排外意識,事實上已經人為地割斷並抹殺了耶穌基督在東方研究與傳道的光輝歷史,同時也否定了耶穌基督謙遜博的偉大人格和精湛的修為事跡。
彼得的筆記也不曾說耶穌是「佛教徒」,只是記錄耶穌青年時代到過印度、西藏深入研究過佛教而已。佛教對於耶穌的影響與啟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實,這已經為各國歷史學家所證實,這並不會降低耶穌的地位。耶穌採用了佛教的慈悲與濟度,衍化為博愛,是一大創造;又採用了佛教的平等觀等許多主張,更將之發揮宏揚,創立了以博愛和犧牲自我為基礎的偉大宗教。經過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為世界上最能發揮利他濟世的宗教之一。
基督徒的利他濟眾行為,殊足稱道。耶穌的犧牲自我以拯世的偉大精神,也正是萬世欽仰的聖者模範。耶穌研究過佛教與佛經,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更加反映出他的偉大人格的又一面光輝。基督教徒為什麼以耶穌曾研究佛法為恥呢?真正有頭腦、有見識、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會如此心腸狹窄的。」
一、 虛雲老和尚與孫中山的對話
(節錄自馮馮著《空虛的雲》中冊,笫964頁。本書由臺灣天華出版)
孫先生說:「我也覺得是這樣子!基督是主張博愛的,但是也有些基督徒違背了基督的本意,而去攻擊別教,而去發動動戰爭。這都是很不幸的!其實,我覺得基督教與佛教在教義上、精神上,原本是很接近的。基督主張博愛,不分種族;佛陀主張慈悲,有教無類。基督教人要愛仇敵,佛陀教人怨親平等。基督教人施予,佛陀教人布施。基督說天國就在心裡,佛陀教訓說法由心造。……我是沒有時間去下很多功夫研究,不過心裡想,基督教與佛教本來是同源的呢?所以,我很反對基督教人士對佛教徒的攻擊。」
虛雲說:「大總統對宗教有這樣深入研究與開明的見解,真是令人佩服!是的 ,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耶蘇基督十八歲以後,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可能曾與馬鳴菩薩弟子輩談過道。耶蘇在印度留學大約十年或十一二年,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去傳教濟世。」
孫先生驚訝道:「有這些事嗎?」
虛雲說:「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有這樣的記載,可惜此一經本已被後來的教廷所禁了,以致並無流傳。」
孫先生說:「若有此書,倒是要研究研究的了!請問何處有此書呢?」
虛雲說:「我聽外國人說,此書仍有少數本子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
孫先生說:「下次我若往倫敦,可得好好找出來一讀了!這本書若再出世,相信對於兩教的團結合作必有很大的貢獻的!也就是對於世界和平也有貢獻啊!」
虛雲說:「可惜一千幾百年前的教廷心作自私,把此書禁掉。」
二、 虛雲老和尚與蔣介石的對話
(節錄自《空虛的雲》下冊,笫1472 頁)
蔣介石說:「虛老方才談及耶教與佛教之相同點,可否再多分別?」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阿育王在基督紀元前二七二至二二六年在位,大弘佛教,派遣正法大僧至敘利亞、埃及、馬其頓傳播佛教,已將佛教觀念播種於中東一帶。
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跡,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跡,《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云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若此說成立,則更可證耶蘇可能受佛教之影響,得到《阿彌陀經》,歸國另創新教。」
或謂。基督教亦脫胎於淨土宗「阿彌陀經。」試觀耶穌身上搭衣。與佛相同。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世界。耶氏亦說天國極樂。淨土往生分九品。耶教李林天神譜。亦言天神分九品。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耶氏亦言你不在人間立功。上帝不許你到天國。淨宗二六時念佛名號。求佛接引。耶氏亦以早晚祈禱上帝哀佑。至佛門有灌頂之法。耶氏亦有洗禮之儀。——觀此耶氏教義。與淨土宗趣。大致相同。而耶氏誕生於釋迦後千有餘年。當是曾受佛化。
得阿彌陀經之授。歸而根據之。另行創教。似無疑義。且耶氏曾晦跡三年。當是赴印度參學。事雖無據。而跡其蛛絲馬跡。似非厚誣云云。其言良非向壁虛構。不過表面上看來。耶氏雖類似淨宗初機之持名念佛。實際則遠遜之。耶教著於他力。明其然。而不明其所以然。跡近勉強。持名念佛。則重他力自作相應。如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得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有因有果。故理事無礙。且耶教說永生。淨宗則雲往生淨土。見佛聞法。悟無生忍。永生之生。以滅顯生。有生對待。終有滅時。無生之生。則本自無生。故無有滅。此所以稱為無量壽《阿彌陀譯名》也。
《耶穌在印度》一書,德國人所著,明確記錄耶穌在印度的史料及事跡。與虛雲老和尚所言可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