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敦刻爾克,浪漫的法蘭西和紳士的英吉利被嚴謹的德意志追著跑

2020-09-15 牧馬人vincent

最近吊炸天導演諾蘭的二戰軍事題材電影《敦刻爾克》正在熱映,寞涯之前從未完整地看完一部諾蘭的電影。

然而,此人在中國已被封神,《盜夢空間》、《蝙蝠俠》、《星際穿越》等電影在豆瓣上都是高分。以寞涯這樣的高智商,也曾經看過《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的前一部分。

《盜夢空間》讓我懵逼,太燒腦了,壓根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內容;《星際穿越》讓我乏味,就看到一個太空人捯飭著,實在忍受不住。

這兩部都是看了開頭,就關了電腦。

這次《敦刻爾克》終於還是買了電影票,為美帝和英國佬貢獻了一些票房。

《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時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大家都知道,三個變態國家聯盟,企圖佔領全世界。尤其是戰爭狂人希特勒殺人無數,引起整個世界的動蕩。

在二戰初始,希勒特這個軍事奇才就採用閃電戰術,估計他是中國人的老祖宗孫子的粉絲,知道兵貴神速,出兵迅速佔領了波蘭。

西歐的強國,以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國為首,德國是要吞併歐洲,進而稱霸世界,自然觸動了英國和法國的利益。

有點世界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法國和德國是一對老冤家,經常幹架。西歐歷史上,無論單挑還是群毆,總離不開這兩國的身影。

英法聯軍可是有準備的,早在一戰德國戰敗之後,法國就知道德國人夠猛,於是他們就在法德邊境布置了馬奇諾防線,真是古有中國長城,今有法國馬奇諾。

英法對德宣戰之後,宣而不戰,兩國士兵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搞搞基,調調情,喝喝茶。都知道法國人浪漫,英國人紳士,這兩國人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做什麼,實在令人遐想無限。

英法這對CP很奇特,雖然兩國為了爭奪殖民地幹過架,不過更多的時候,兩國都是聯盟關係。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這對哥們洗劫了中國圓明園。

可惜的是,這對CP這次算錯了,他們忘了他們的對手是德國。

德國,一個嚴謹的國家,善於思考,思維非常具有邏輯性。只要看看世界歷史上的最優秀的哲學家,什麼康德啊,黑格爾啊,尼採啊,馬克思啊,哪一個不是德國走出來的。

所以說,德國人愛思考,而且還很吊!

馬奇諾防線雖然固若金湯,但造價成本太高,只防備了法德邊境。

作為統帥的希特勒,看這條路走不通,就另闢蹊徑,他直接將軍隊開到了荷蘭和比利時,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抄法國腹地。

馬奇諾防線圖

這樣,一場敦刻爾克的悲劇就要上演了!

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之後,英法聯軍就潰不成軍。

兩國聯軍總計40萬被迫撤到了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位於英吉利海峽南側,除英吉利海峽外,三面都被德軍給包圍了。

要想撤退,只能等待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前來救援。

敦刻爾克撤退示意圖

眼見這四十萬英法聯軍都將被德國鐵騎踩為齏粉,我們偉大的軍事家希特勒先生卻犯了一個錯誤。正應了一句話,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敦刻爾克的這扇窗就是希特勒指揮的失誤。

周星馳在電影《大話西遊》裡這樣說,當時那把劍離我的喉嚨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後,那把劍的女主人將會徹底地愛上我。

如果英法聯軍的士兵,也有臺詞的話,他們會這樣說:狗日的德國法西斯的坦克離我的菊花只有10英裡,但是一天時間之後,他們卻停止攻擊了!

就在德國裝甲部隊將要敦刻爾克踏為平地的時候,希特勒卻讓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轉而讓空軍進行掃射。

這就是為什麼《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中,只有一些空軍掃過,而陸軍卻並未大規模進攻的原因。因為正是希特勒這個大BOSS的錯誤決定,德國坦克都停留在10英裡外。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開始了,不過個人認為「敦刻爾克大撤退」這種叫法有點窩囊,可改為「敦刻爾克戰略大轉移」。具體可參考中國的長徵,同樣是逃跑,一個叫大撤退,一個叫長徵,光聽名字的話,還是長徵牛逼哄哄的!

相關焦點

  • 【9.1】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在之前的兩個星期,敦刻爾克遭遇了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4個船塢全部被摧毀,8公裡長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事實上,整個敦刻爾克的大半個城區也都被炸毀了。整個敦刻爾克港口,只剩下了一段可供船隻停泊的東堤,長1200米,用木板搭建,非常簡陋。
  • 電影《敦刻爾克》觀後的閒言碎語 | 鬼首天龍
    今天行文,是想談一下有關《敦刻爾克》這個歷史事件的一點感想。 關於電影《敦刻爾克》的評論文章,看到一篇中國人所寫的文章標題好像是「敦刻爾克大大撤退,是綏靖政治的大失敗」,如果文章標題在文字上有出入,但是中心思想應該是這麼個內容。這篇文章看標題好像在闡述一個歷史教訓,其實是針對當年的國際政治有所指向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也能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
  • 看電影|敦刻爾克
    沒有屍野遍地沒有近身肉搏……海陸空三條線,幾組人物,思路清晰大船無法靠岸老百姓聽從政府號召開著自家小船去運送士兵撤退英國士兵幫助法國士兵想方設法逃生空軍戰士一邊用粉筆記錄燃油數量一邊與敵機展開追逐設計從頭到尾貫穿的音樂讓你沉浸在絕望與希望的海灘、驚心動魄的天空和蒼茫無助的大海
  • 電影《敦刻爾克》背後的歷史細節
    回望歷史,大家都會把英國成功撤出33萬遠徵軍和10餘萬法國、波蘭和比利時軍人,都歸功於希特勒的「昏招」。但是請別忘了,進攻的停止時間只有3天,而德軍對敦刻爾克前線的英法盟軍始終保持了高壓,從5月20日到6月4日的十餘天裡,德國空軍和海軍一直在使用多種手段殺傷在海灘上等待登船的英法聯軍。
  • 袁騰飛精彩解讀神作《敦刻爾克》!
    尤其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有歷史真實案例,四十萬人龜縮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場面不可謂不宏大。後有德國裝甲師的追兵,上有戰鬥機的轟炸,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矛盾衝突又不可謂不激烈。這個題材,閉著眼睛想,好像也很好看。然而,我要先對《敦刻爾克》的場面西噴一盆冷水。想要看到吳京《戰狼2》那種爆破快感的影迷,對《敦刻爾克》可以慎行。
  • 如何看待敦刻爾克撤退?
    首先看數據:敦刻爾克撤退,一共撤出了338226人,其中英軍只有21.5萬人,其餘的十多萬人中,有9萬法軍部隊。3萬出頭的比利時軍隊。從這點角度來說,英國人盡到了盟友的責任。其次看英法兩國的損失人數,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在撤退結束後,還有4萬的法軍並沒有來得及撤退,被德軍全軍俘虜。加上之前阻擊的損失,法軍總人數損失不下五萬人。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進攻下,英、法和比利時軍隊的三十多萬人被圍困到敦刻爾克,當時全歐洲都以為這三十多萬人已經成為納粹的囊中之物,可是就在短短十天的時間裡,這三十多萬人竟然能跳出納粹軍隊的包圍圈,橫渡英吉利海峽,安全撤往英國。
  • 看了《敦刻爾克》,你應該去看看電影中的那片海
    電影《敦刻爾克》,描述的是二戰時期那場著名的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一個關於40萬人逃命的故事,生還33萬人,還有7萬人永遠沉睡在了那片海。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德國納粹軍隊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共有40萬大軍退到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前是來勢洶洶的德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步步緊逼,而背後是巨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英國政府下達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們接回來。這40萬人是歐洲盟軍的主力部隊,一旦全軍覆沒,納粹可能就此贏下二戰,人類歷史也將改寫。敦刻爾克大撤退,歸根結底是英法聯軍輸了。
  • 普世價值假假真真:《敦刻爾克》和敦刻爾克大撤退
    兵敗如山倒1940年5月,處於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四十多萬英法軍隊在德軍咄咄逼人攻勢面前,企圖向南方轉移,伺機反擊或走海路撤退。然而,當德軍在法國境內沿著索姆河向阿布維爾節節進逼時候,北方戰場上的英軍,法軍,比軍處境極為狼狽,統帥部要求他們盡一切可能向南方撤退。結果5月14日,荷蘭最高統帥部向德軍投降,5月15日,英軍拔退就跑。
  • 電影《敦刻爾克》未解之謎,來看看真實的歷史是否有答案
    2017年由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在國內上映,單位工會組織大家一起觀影,戰爭場面之慘烈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影響,而對於東方觀眾,第一是怎麼士兵長得都一樣,分不清楚誰是誰;第二是德國人去哪裡了?當然同時最大的疑問是撤退也值得去回憶和紀念,也值得去拍一部大片嗎?
  • 這部愛情片的史詩感,不輸「敦刻爾克」
    影片中有一段近五分鐘的長鏡頭,全方位展現了在戰略轉移前,英國軍隊被困敦刻爾克港口的全貌。▲這個聖經般的場面,被導演用一個寫意的長鏡頭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敦刻爾克》預告中的一句臺詞:「從這裡可以看到海峽對岸的家。」
  • 從敦刻爾克的狼狽,到諾曼第的激昂,在法國海岸看英國不屈的精神
    1940年5月27日,被困在敦刻爾克沙灘上的英國士兵驚喜地看見幾十條小船來到岸邊,它們有的掛著英國國旗,有的掛著法國國旗,還有比利時和荷蘭國旗。這些船五花八門,有的是駁船,有的是貨船,甚至還有幾條私人遊艇。每條船都裝滿了人才駛離,帶著他們向海峽另一端駛去。
  • 關於《敦刻爾克》,全部的花絮都在這裡了!
    在談到敦刻爾克戰役重要性的方面時,克里斯多福·諾蘭說道:「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二戰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如果大撤退失敗了,英國就不得不臣服於德國,整個世界也將淪陷,或者說世界將會走向不同的命運:毫無疑問,德國將會佔領歐洲,美國也不願意去參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僅是二戰的轉折點,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這是具有決定性的時刻。
  • 法乙 敦刻爾克VS特魯瓦 敦刻爾克近況不佳 特魯瓦客戰尚可
    法乙 敦刻爾克 VS 特魯瓦時間:2021.01.09 03:00敦刻爾克敦刻爾克在上輪法乙聯賽中,作客挑戰索肖,對方維爾貝克在下半場打入一球後,雙方再無建樹,最後敦刻爾克客場被1:0擊敗。目前聯賽18戰6勝2平10負,打入15球丟21球,聯賽排名第14位。
  • 諾蘭談《敦刻爾克》拍攝細節:這是一部懸疑電影
    為何動念要拍《敦刻爾克》每當導演開始構思一個故事,必然是從一個最能打動他的主題出發。但《敦刻爾克》這種基於真實事件的史詩戰爭片似乎一直不是諾蘭的口味。這一次又是因為什麼讓他決定要拍《敦刻爾克》呢?諾蘭說,「有40萬人——全部英軍——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背後就是海,家鄉就在僅僅26英裡之外,但卻似乎永遠也到不了。敵人正在逼近。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投降,要麼死。我覺得這是最具有懸念的情形,也是我在這部電影中最感興趣的部分。」
  • 至暗時刻,將星閃耀——海軍上將拉姆齊從敦刻爾克到諾曼第的徵程
    如果不是被邱吉爾後來盛讚的「奇蹟般的解救」,恐怕二戰和整個歷史進程都要改寫。敦刻爾克大撤退舉世聞名,行動總指揮卻鮮為人知。本文就將介紹這位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之一,在「至暗時刻」讓邱吉爾以政治生命相託之人:伯特倫·拉姆齊。先帶領30萬遠徵軍回家,再指引英美盟軍反攻回法國,拉姆齊以史詩一般的個人經歷完成了皇家海軍一次華麗轉身,他何以在敦刻爾克力挽狂瀾?
  • 電影《敦刻爾克》:那一條,永無盡頭的撤退的路
    Tommy和其他許多英國士兵一樣,從各地撤往敦刻爾克的沙灘,等待救援的海軍將他們接回家。在撤軍的路上,他們神情麻木,彼此之間幾乎不交談。德軍撒下的摧毀他們意志的宣傳單,被Tommy拿來當手紙用。這些撤逃的士兵,需要努力隔絕他們的情感,不然可能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都要面臨身邊戰友倒下的現實,自己也在死亡線上掙扎。
  • 克里斯多福·諾蘭戰爭力作《敦刻爾克》全新預告
    克里斯多福·諾蘭戰爭力作《敦刻爾克》全新預告 時間:2017.06.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分享到:
  • 「敦刻爾克大撤退」背後,是一座守衛了英國1500年的古堡
    圖:窮遊er@Karenssv這座城堡要從一部大火的電影說起——前不久的那部《敦刻爾克二戰初期,40 萬英法聯軍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一面是茫茫大海,另一面,距離他們最近的德軍坦克已在十英裡外。圖:當年的敦刻爾克海灘,Photo from Imperial War Museums這次代號「Operation Dynamo」(意為:發電機行動)的救援行動最終從海上撤回了 33 萬人,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 《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原標題:《戰狼2》《敦刻爾克》之色彩感      看電影,就是看電影。不要將漫無邊際的想像浪費到導演用了多少心思和特效,這樣的觀影狀態只會讓電影淪為醫生手術刀下的器官或實驗室裡的小白鼠。這些,對於非專業觀眾,還是少碰為好,何況碰了也不見得就能分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