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廣告,搞促銷,找代言……古代的購物營銷「套路」也不少

2020-12-23 上遊新聞

購物不只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商家為吸引買家購物同樣花樣百出。即便穿越回古代,怕是也躲不過剁手的「大坑」,不信就一起來看看古人高明的營銷手段。

迎合節日做生意

古代既沒有電商,也沒有現在隨處可見的超市和大賣場,古人購物是在當時比較流行的「集市」,即人們約定一個日子,聚集到某個固定場所進行商品交易。一般認為,集市大約起源於殷、周時期。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

每到逢年過節,集市上人來人往、成交量很可觀,因此古代的每個節日幾乎都被商人利用來做「節令生意」,舉辦屬於古人的「購物節」。這之中,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節、中元節的集市最為熱鬧。

春節人們往往要置辦大量年貨,所以就有了每年農曆臘月出現,專為出售各種過年必備品而舉辦的「臘月集」。

「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賣幹茄瓠、馬牙菜、膠牙餳之類,以備除夜之用。」——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清 丁觀鵬 《太平春市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春節後,元宵的購物節也稱「燈市」,以賣花燈為主。人們賞花燈,猜燈謎,放河燈,集市上各式各樣的燈籠琳琅滿目,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

「都城自舊歲冬孟駕回……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毬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每夕皆然。」——南宋 周密《武林舊事·元夕》

明 佚名《上元燈彩圖》局部古時寒食節

在清明節之前,兩個節日連在一起過,正好七天左右,妥妥的黃金周!

趁著假期,古人會踏青出遊。人流量一大,集市便熱鬧開了,商家們藉機擺出時令糕點,為人們的春遊活動備上吃食。

「節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各攜棗錮、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節日坊市賣稠餳、麥糕、乳酪、乳餅之類。」——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七夕乞巧節,是真正屬於女子的節日。姑娘們穿上新買的衣服,將自己親手做的小玩意兒或好吃的瓜果擺出去賣。當時的乞巧市,人多得連車馬都過不去,女性的購買能力自古就不容小覷呀。「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宋 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

明人仿仇英《漢宮乞巧圖》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到中元節時,各地都會舉行齋會進行祭祀,唐代甚至將中元節設置成「法定小長假」,放假三天。

這三天裡,各種各樣的祭祀品被擺進集市,而且許多東西是在平時很難買到的。

「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南宋 李嵩《骷髏幻戲圖》,故宮博物院藏無論是商販還是買家,參與古代集市都需要趕早,路程遠的,半夜就得起來!

花式廣告博眼球

做生意少不了要利用廣告宣傳,打響知名度。古代商家在這方面可一點不輸今人。要想東西賣得好,首先就得叫得響!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用器物聲響叫賣的「音響廣告」。《楚辭·天問》寫道:「師望在肆,鼓刀揚聲。」意思是說,姜太公曾經在市場賣肉,不斷地揮舞屠刀作響。《淮南子》也有「太公之鼓刀」的類似記載。

利用刀聲開腔把大家注意力吸引過來,這陣仗夠氣勢!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有人打響板招攬生意也是利用聲響造勢

而古代商家最簡單、最普遍的廣告手段還屬「吆喝」。宋代商人善於推銷商品,叫賣聲十分有特點,稱為「吟叫」,不僅各有音調,更會附上精心編寫的辭章。「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採其聲調,閒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於世,又謂之吟叫也。」——宋 高承《事物紀原》

到明清時,吆喝已是一種通俗的商品宣傳方式。清代的閒園鞠農專門將各種市聲輯撰於《燕市貨聲》一書,生動的古代廣告詞兒醒腦又上頭。「鐵蠶豆,大把抓,娶了媳婦不要媽。」「小炸食,我的高;一個大,買一包;哄孩子,他不鬧,他不淘。」「姑娘吃了我的糖順面,又會扎花,又會紡線,小禿兒吃了我的糖順面,明天長短髮,後天梳小辮。」

並且,《燕市貨聲》裡還提到吆喝聲配合其他聲響共同造勢,比如磨刀磨剪子的「分數種,有吹喇叭者,有打鐵鏈者」等等。

清末的北京街頭,叫賣聲被稱為「京叫」

除了各具特色的聲響廣告外,店面廣告「招幌」(招牌加幌子)也是古代商家重要的競爭工具之一。招牌多以文字為主,寫有店鋪的名稱、字號。幌子最初特指酒店門面的布招旗簾(即「酒旗」),後來加以引申,成為展示店鋪出售物品和服務項目標誌的統稱。「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幌子不局限於用文字書寫,可根據商家的性質,懸掛與所經營商品相關的各類實物,充斥著生動的細節。

清 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畫中顯示了商家各具特色的招幌光靠招幌顯示自家招牌還不夠,商家們為了提高商品的檔次,還喜歡將店面「包裝」得非常豪華,吸引顧客上門。宋代流行的、用竹木與彩帛搭建起來的彩樓歡門就是一種常見的的店鋪裝飾,這類廣告一般用於酒店,越是高級的酒店,彩樓歡門就越豪華。「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九橋門街市酒店,彩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腳店的彩樓歡門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正店的彩樓歡門

為使店鋪晚上也能張揚醒目,商家們還會給招牌配上燈箱和燈籠,天黑點亮後,遠遠可觀。比如《清明上河圖》中腳店的招牌就是一個典型的燈箱,正店的彩樓上則掛滿了燈籠。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腳店燈箱招牌

然而,若是以為古代商家只會在原地打廣告招攬顧客,那就太小瞧他們了。北宋時期,山東濟南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銅版印刷「宣傳單」,可比英國最早的印刷廣告還提前了三百年。

宋 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版印刷廣告 銅版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張銅版雕刻印刷廣告,最上方是店鋪名字「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間是白兔抱鐵杵搗藥的圖案,圖案左右標註「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方寫有說明商品質地和銷售辦法的文字:「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翻譯過來,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促銷活動贈服務

「雙十一」最讓人招架不住的就是商家的優惠折扣活動,不趁機薅一把羊毛就感覺自己損失了「幾個億」。殊不知,這些手段都出自古人的生意經!即便廣告打得再響,價格優惠才是王道,古代商家也深諳這一道理。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漢商人已經意識到「貪賈三之,廉賈五之」,意思是貪圖厚利的只能賺30%,而薄利多銷可以賺50%。所以古代很早就有了「削價」(讓利銷售)的打折手段。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有店鋪掛出「傾銷」字樣

「商業之父」範蠡提出「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則進一步劃出了商品營銷的重點,即在商品值錢的時候,一定要加強推銷,趕緊出手,商品一旦過氣,就會變得分文不值。於是商家們為使貨物儘快出手,展開了五花八門的促銷方式。不僅發放「紅票」(贈券),更會設計遊戲吸引顧客,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關撲」。

王弘力《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宋·擔酒上墳》 左下畫面表現的即為「關撲」

「關撲」是一種帶有賭博性質的銷售手段,用預售的各種商品作為彩頭,顧客將錢或物品押給店主作為賭注,按照約定的方式,如轉盤、拋銅錢、套圈等,只要投中了就可以免費或低價得到商品,若輸了則錢物歸店家。是不是很像現在的抽籤轉盤摸獎?「大街關撲,如糖蜜糕、灌藕、時新果子、像生花果、魚鮮豬羊蹄肉,及細畫絹扇……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南宋 吳自牧《夢梁錄》

這種營銷方式抓住了大眾喜歡碰運氣、貪便宜的心理,為防人們沉迷於此,宋代政府對「關撲」進行了限制,只允許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使用,其餘時間一律算作「非法賭博」。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套圈活動也屬於關撲遊戲的一種

除了打折、送券、抽獎以外,古代也提供許多如今流行的購物服務。比如先貨後款服務「賒銷」,送貨上門服務「送力」,以及快遞配送服務「走鏢」等等。

種種購物服務中,最人性化的是飲食行業裡的試吃服務「撒暫」,不管客人買不買都先分發一些吃食免費品嘗,但憑顧客品嘗後的滿意程度進行出售。

「有賣食藥香藥果子等物,不問要與不要,散與坐客,名之『撒暫』。」——南宋 吳自牧《夢梁錄》

大飽口福之後再決定給不給錢,這服務可比七天無條件退換還給力。只要東西好吃質量過關,商家穩賺不虧。

明星代言刷好評

名人效應自古有之。春秋戰國時,人們就知道可以依靠專家鑑定,提供信譽保證,從而提高商品的銷量和售價。《戰國策·燕策二》中講述了一則伯樂相馬的故事。當時有一名販馬的商人在馬市連續叫賣了三天,始終無人問津。於是,他便花錢請伯樂來圍著自家的馬兒看一圈,並且讓其走時回望一下。這相馬屆的權威大佬一出場,馬不僅賣出去了,身價還漲了十倍!

清 黃慎《伯樂相馬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不僅如此,利用明星代言擴大商品關注度那一套,古人也早就用起來了。

名人帶貨最出名的莫過於《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的「王羲之題扇贈老姥」。滯銷的紙扇因為有了書聖的題字,一時間價格翻了好幾倍不說,還立刻成為熱門商品,被眾人搶購一空。無獨有偶,《晉書·謝安傳》中東晉著名男神謝安為幫同鄉推銷蒲扇,便拿走其中一把蒲扇,一直隨身攜帶。市井百姓見謝安如此鍾愛這把蒲扇,便競相購買,致使蒲扇「價增數倍」。

清 禹之鼎《題扇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為保證日後銷量,售出商品的使用評價對商家至關重要。古代商家講究名人「背書」,會邀請各界名流在牆上題詩作畫寫牌匾,為自家商品建立更有價值的品牌口碑。不少財勢雄厚的店家在名人親筆題寫完招牌後,還用金箔貼字,作為「金字招牌」代代相傳。另外,更有不少文人雅士熱衷於為自己喜愛的商品撰寫好評「軟文」,自發擔任起推廣大使。號稱酒仙的李白就曾在《客中行》中大讚蘭陵(今山東臨沂境內)美酒。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蘭陵美酒本就在當地小有名氣,經李白詩作宣傳後更是聲名鵲起,名噪一時。但要論文人界的「優質點評能手」,蘇軾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作為資深「吃貨」,蘇軾寫下的美食安利文品種、數量皆讓人瞠目,其中最「出圈」的是他被貶湖北黃州時所作的《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大力推廣吃豬肉的好處和做法,愣是把當時沒人吃的豬肉價格和銷量都提了上去,還打響了「東坡肉」的名號。

自古以來,營銷的方法一直都不少。人們還是要多冷靜,抵制住誘惑。

參考資料:

倪方六《古代如何促銷》

範學亮《古代作品中的廣告及詩詞在廣告中的運用》

吳鉤《清明上河圖植入了多少廣告?》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古代各種購物節!比現在還要瘋狂!
    七夕將至,商家各種促銷套路鋪天蓋地,像什麼滿100減10、滿200減20、買一送二、限時搶購等。有人就開玩笑說,要是生在古代就好了,沒這麼多購物節,好歹能省些錢。可千萬別這麼想。為什麼?若真生活在古代,搞不好,天天「剁手」,這話絕不誇張。有一本書,叫《醉翁談錄》,裡面記載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
  • 古人營銷的千層套路,你都學會了嗎?
    古代也有購物節?當然!還不止一個!「雙十一」說到底就是利用特殊的日子兜售商品,其實這也是古人擅長的營銷手段之一。這些會唱freestyle、會搞「樂器演奏」的商家,要是放到今天的購物直播間,一個個肯定都是Top級人氣帶貨主播了~除了各具特色的聲響廣告外,店面廣告「招幌」(招牌加幌子)也是古代商家重要的
  • 旅遊促銷不會做?分享廣告文案寫作的三種套路!-天王殿
    原標題:旅遊促銷不會做?分享廣告文案寫作的三種套路!雙十一就要到了,對於這種全民出動的「購物節」,我們的旅遊電商平臺,自然也要抓緊機會分得一羹了。希望雖然是美好的,但現實想要搞好一次旅遊促銷活動,還真不是那麼容易。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文案不過關,無疑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電商促銷宣傳頁面上,寫的文案,常常讓人讀不懂。就造成了,我們可能有好的促銷點子,卻並沒有通過文案傳遞出來,又怎麼能夠很好地吸引消費者呢?所以,寫旅遊促銷活動文案,「說人話」就成了第一要義。為什麼這麼說呢?
  • 網易嚴選最新反套路廣告,太能玩了!
    來源:時刻頭條是的,網易嚴選又出反套路廣告了。而且,這次還是反廣告套路的廣告。看來嚴選真的是想把反套路的策略進行到底啊,一波剛完一波又起了。要說這樣的逆向營銷,其實你細看的話也沒覺得有多好,但恰恰這種反套路式打法的一大優勢就在於——新奇!!能快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有趣好玩,讓人願意看下去,且印象深刻。
  • 報紙廣告"任性"轟炸,這背後的營銷套路你造嗎?
    作者:梅花網007紙媒消亡的聲音日漸高漲,然而最近我們卻被一組組紙媒廣告輪番轟炸,簡直像一場紙媒的狂歡盛宴,這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有套路可循
  • 姐姐們火了:解讀《乘風破浪的姐姐》背後的營銷「套路」
    :營銷不是套路,而是讀懂人心當前的商業環境,大家都在講流量,講各種營銷的套路。原本一次廣告翻車事件,喜茶卻利用這個衝突,以自嘲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尷尬,還順帶為自己的產品打了個廣告,最後上了熱搜話題榜。2、走心才能走量,懂得為消費者吶喊當下很多品牌的營銷就是靠打折、搞促銷,但其實我們已經忘了,消費者是實實在在的人,人都是有追求歸屬感、同一性的。一味地、盲目地進行促銷打折,短期看來確實收穫了銷量,提升了利潤率。
  • 沒錢打廣告,未來一年品牌的關鍵詞是:促銷賣貨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馬越1新冠肺炎疫情對營銷與廣告業帶來的衝擊已經持續數月,在各個大型廣告公司裁員的新聞中,廣告主預算的削減往往是重要原因。近日,百威全球CEO Carlos Brito在投資者電話中表示,百威計劃今年在美國地區砍掉大筆媒介預算,「公司會將投資重心放在消費者在的銷售渠道和產品上,包括更大的啤酒促銷裝、電商營銷以及店內促銷。」百威今年4月的全球出貨量大跌32%,主要是由於餐飲和酒吧關閉帶來的銷量下滑。
  •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大量106開頭簡訊騷擾消費者;工信部擬規定在發送商業信息之前,徵求用戶同意「雙十二購物節」期間,一名消費者收到各種店鋪發來的促銷簡訊。手機截圖「淘小蜜評價」服務界面上介紹,其提供「簡訊營銷」服務。
  • 購物節泛濫,今年天貓雙11從「購物節」變成了「購物季」
    資深「剁手黨」王蕾表示:「原來每年雙11雙12就像過節一樣,在社交平臺研究各種省錢套路也讓我覺得很有樂趣。但這幾年,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時間越來越長,種類越來越多,搞得好像每天都是購物節,慢慢的我也就對電商的這些套路免疫了。」電商購物節活動確實越來越多了。
  • 直播營銷火爆 找網紅就上找主播平臺
    直播營銷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對營銷的革命性創新,是最新的流量入口、營銷風口,它擺脫了過去通過廣告位對的硬廣方式,以文字、圖片、視頻傳遞產品信息,最終促進客戶的轉化。1、網紅直播是新營銷標配相比於動輒千萬代言的明星,直播寵兒網紅是不錯的營銷選擇。網紅本身具有眼球效應,且自帶人氣和流量。今年北上廣各大城市,從化妝品、汽車到手機等等領域,均有網紅直播營銷的案例。
  • 星巴克否認飢餓營銷?貓爪杯到底玩的啥套路!
    【所長翻譯】星巴克:這哪裡是什麼「飢餓營銷」,這只是每季都要搞的「限量」而已!通篇讀下來,星巴克使出否認三連炸:我不是搞飢餓營銷,我沒想到會這樣,我才不鼓勵炒賣行為。並把3月1日至3日每天發售1000個貓爪杯的原計劃,改為3月1日下午3點在天貓官方店一次性發售3000個貓爪杯。
  • 餐飲品牌該如何找明星代言?不為人知的「套路」首次曝光
    ​餐飲品牌該如何找明星代言不為人知的「套路」首次曝光!曾經很火的柯震東也代言了不少品牌。然而,吸毒曝光後,代言產品幾乎全部下架,並迅速更換包裝。前兩年,薛之謙火了,廣告也滿天飛。然而,人設崩塌,粉絲轉黑,廣告也停止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名人代言有風險。明星代言有流量,但流量會轉化成品牌流量嗎?並不是誰火就要請誰這麼簡單。
  • 柳巖入職酒仙網任首席品酒師,酒業營銷玩出新花樣
    從原來只做明星代言到直接邀請他們參與到產品研發計劃中,不得不說,酒行業越來越會玩了。藉此,我們一起來看看酒行業的營銷進階之路。傳統酒企的營銷法則:一切都是套路中國有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只要產品好,不怕沒有人買帳,可見在古代,酒都是靠質量取勝的。
  •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遭淘寶商家簡訊轟炸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618、雙11、雙12購物節……伴隨著五花八門的購物節一同到來的,還有若干年前為大眾所熟悉的「簡訊轟炸」。只不過,這次捲土重來的「簡訊轟炸」則是披上了「網購營銷」的外衣,讓消費者不堪其擾。
  • 別看這個廣告了!網易嚴選再一次與套路唱反調!
    在「疫情衝擊下,廣告行業怎麼走?」一文中,小虎有提到,疫情來臨,線下、戶外廣告會首當其衝,成為廣告行業的最大留白,而拐點,將會隨著疫情穩定而出現。這不,近日,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網易嚴選,就在杭州西湖商圈,以一次反套路的逆反式公益廣告,率先實現了特殊時期品牌戶外廣告的口碑與聲量雙逆襲。
  • 情人節要來了,商家都有哪些套路
    如果還沒有的話,現在買,還是來得急,不過今天小編不是來講如何購買禮物的,而是聊聊通常七夕節商家都有哪些營銷套路。套路一:通常情人節來臨時商家都會以浪漫為主,打動人心為目的。不管是什麼產品,總能跟情人節扯上關係,所以大家在購物時,一定要判斷這件物品對自己是否真的有需求,千萬不要腦子一熱就買了。套路二:以愛為名,大打價格戰。
  • 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的亂象仍然不少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今年3月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稱,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而此前,為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引導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更加規範,促進網絡直播營銷業態的健康發展,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國內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為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各類主體提供行為指南。
  • 營銷案例解析/那些年你看過的電視購物廣告
    但早在90年代初期其實還有一種類似於直播帶貨的方式特別火,它就是電視直銷購物。 電視直銷是指由廠家或者代理商直接操作,以電視節目形式出現的有情節,有故事,經過精心設計和包裝,既含信息,又有廣告,欣賞性娛樂性較強,一般選在收視率較高的頻道和時段插播的購物廣告。
  •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由來——聰明的促銷機制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網絡促銷日,源於淘寶商城(天貓)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網絡促銷活動,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促銷力度有限,但營業額遠超預想的效果,於是11月11日成為天貓舉辦大規模促銷活動的固定日期。來看網上的數據,你就知道雙十一有多麼厲害了。
  • 網購套路促銷引發糾紛呈四大新特徵
    原標題:網購套路促銷引發糾紛呈四大新特徵   隨著網購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不少商家以促銷套路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