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阮玲玉……真正的藝術家,是這樣對待藝術的

2020-11-11 新民晚報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家」?自然各有各的說法。有人說,天賦不可少。也有人說,要有名師帶。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日前翻讀舊書刊時,讀到上影廠老導演梁廷鐸先生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對此才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文章寫1959年在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十周年之際,天馬電影製片廠為滿足觀眾對優秀音樂歌舞觀賞的需求,決定拍攝一部優秀歌舞影片。其中,就有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演唱的《夜鶯》。當時,周小燕已經是名揚中外的歌唱家了,這首《夜鶯》她已經演唱得十分嫻熟和優美。原本大家認為,對周小燕的拍攝,那是最輕鬆的事情。

但是,周小燕並不這樣想。首先,她配合導演在她家中的衣櫥裡,精心挑選了演出穿的旗袍;進棚拍攝時,她不顧棚內溫度高,嚴格按照要求,反覆多次地走位、排練。拍攝間隙,工作人員看到她的腳都腫了,想幫她脫下高跟鞋,讓她休息一會,但她總是說「不麻煩你們了,我自己會處理的」。

在錄音那天,周小燕是排在蔡紹序教授的後面。蔡先生錄完準備回家時,周小燕卻誠懇地邀請他留下來,聽聽自己演唱《夜鶯》的效果,幫她把把關。蔡教授為她的誠意所感動,就留下了。

《夜鶯》是一首俄羅斯名曲,也是一首高難度的歌曲。為了達到最好的演唱效果,周小燕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從下午一直唱到黃昏。最後一遍大家都很滿意了,她自己也認為可以通過了。但是,當聽到蔡教授委婉的評價說,這一遍應該是比較理想的,可是仍然還是有一點點小的地方有些遺憾,不過這點遺憾不會影響整體效果,周小燕二話沒說,立刻要求導演,再來一遍。

等再次錄完《夜鶯》,大家都滿意了,周小燕才和大家一起離開錄音棚,這時天已完全黑了。大家看著周小燕離開的身影,無不欽佩地說,周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我理解大家的意思,就是「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對藝術十分認真、一絲不苟。

說到十分認真、一絲不苟,我不由得想起沈寂先生生前給我講過阮玲玉為藝術認真到「不要命」的往事。

沈老說,那年,拍影片《新女性》時,蔡楚生導演請王乃東演校董,請阮玲玉演女主角。影片中有一個情節需要王乃東將阮玲玉從樓上推下來。當時,阮玲玉是享譽大江南北的電影明星,王乃東擔心阮玲玉的安全,便嚮導演建議:「我就稍微碰一碰她,她倒下去就行了。」阮玲玉卻馬上對王乃東說:「這不行的!你要用力打我一記耳光,把我打下樓去!」王乃東遲疑了一會兒,看到導演肯定的目光,才屏足勁,揮起右臂一巴掌打下去,阮玲玉真的從樓梯上「咚咚咚」地滾下去,一直滾到樓底,在地板上摔了個朝天跤。王乃東趕緊跑下來對阮玲玉抱歉地說:「對不起!我這記耳光打得太重了。」蔡導對剛才的表演也表示滿意,大家都認為這個情節拍攝已經通過了。不料,阮玲玉卻說:「還不夠,劇本裡寫女主角應當昏過去的,我要再來一次。」

蔡導擔心地說:「真要打昏過去,你會有生命危險的。」阮玲玉卻說自己年輕,不要緊。最後,在阮玲玉的堅持下,王乃東只得又揮起右臂重重地打了她一記耳光。只見她又是「咚咚咚」地滾下樓梯,躺在地板上。過了一會兒,見她不動,蔡導和大家趕緊跑過去一看,阮玲玉真的昏過去了,於是趕緊急救,她才慢慢醒過來。大家既擔心又佩服,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她是為了拍好電影而「不要命」的好演員。

由此我才知道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除了天賦和名師指導之外,還必須要有周小燕的認真、執著、一絲不苟的態度,同時也要有阮玲玉那種「不要命」的勁頭!(葛昆元)

相關焦點

  • 是誰殺死了阮玲玉?
    1930年代,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形式的電影,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左翼文化的影響。或許是因為出身貧寒,阮玲玉積極響應了聯華影業的新趨向。1932年,她在電影《三個摩登女性》(卜萬蒼導演)中成功地扮演了工廠女工一角。
  • 《藝術家的生涯》(《波希米亞人》)未演先熱
    近日來,上海歌劇院組織中外藝術家進社區、辦講座,著名聲樂藝術家周小燕也當起了「歌劇大使」,一系列時尚活動在上海掀起了一股「波希米亞」旋風。  日前,在新天地舉行的歌劇《波希米亞人》觀眾見面會上,勞爾·米洛、馬辛·布蘭尼可夫斯基、莫華倫等中外歌劇「大腕」全部親臨現場,為現場觀眾獻唱。當所有演員一起登場即興表演歌劇第二幕時,把全場氣氛推向了高潮,贏得了觀眾的強烈呼應。
  • 周小燕,首唱長城謠到教音樂創立歌劇中心盡顯聲樂教母人格感召力
    原來老師想到一個辦法,幫她從咪開始起音往下走,可以唱弄臣詠嘆調,這樣就唱出來。貝納爾迪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周小燕跨越聲樂學習障礙迎來她的第一次音樂輝煌,而這樣獨特的教學也許也影響到她後來因材施教不斷摸索的教育理念。七年艱苦訓練,周小燕站在巴黎國家大歌劇院,徵服法國觀眾。
  • 周小燕老師,祝您一路走好,從此天堂裡有了夜鶯的歌聲!
    鑑於在聲樂藝術和聲樂教學上的傑出貢獻,周小燕先後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頒發的中國音樂藝術最高榮譽獎——金鐘獎,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國家軍官勳章,上海市政府授予的2002年文學藝術特殊貢獻和2003年全市教育功臣獎。       1938年周小燕赴法國學習聲樂。經過8年的刻苦學習,她出現在巴黎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舞臺上。1946年7月,周小燕在盧森堡舉辦首場獨唱音樂會。
  • 默片影像裡的瑰寶,一代影星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無聲片時代,阮玲玉可以用眼神和動作完美的詮釋每一個角色,精湛的演技徵服了萬千觀眾,她是那個時代真正的王者,她的生命定格在1935年3月8日,年僅25歲。在她出殯那天,30萬影迷為她送行,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在上海,取名阮鳳根,祖籍廣東中山。
  • 阮玲玉
    不久後,阮玲玉的姐姐得了天花不治身亡,她自己也得了傷寒。母親阿瑩帶阮玲玉去看病,在路上為了保護女兒,摔傷了肩膀。在阮玲玉6歲時,父親患肺結核去世,年僅44歲。父親的去世,家裡失去了頂梁柱,為了生計,母親帶著女兒在一家姓張的大戶人家做幫傭。張家有個四少爺,叫張達民,既是紈絝子弟,也是受五四新思潮影響的富二代。阮玲玉長得漂亮,張達民很是喜歡,經常幫助她們母女倆。
  • 阮玲玉:曇花一現令人扼腕
    為了幫助弟弟張達民擺脫生活困境,張家老大張慧衝介紹天生麗質的阮玲玉到明星影片公司應聘,導演卜萬蒼當場決定錄用她擔綱《掛名夫妻》的女主角,阮玲玉將原名鳳根改名阮玲玉,從此以藝名"阮玲玉"進入了演藝圈。踏入演藝圈的阮玲玉一路上好像順風順水,張達民與阮玲玉的同居生活也進入了一段安定時期,阮玲玉還於1927年收養了棄嬰小玉。
  • 誰之過——默片皇后阮玲玉一生悲愴的因果
    然而,正當最好的年齡時,這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卻選擇用30粒安眠藥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死後還被別有用心的人篡改了遺言,而其真正的遺言反而被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這個傳奇女星,有個如她本人一般柔美的名字,叫作阮玲玉。
  • 杜尚: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大眾化
    徐冰"呵佛罵祖"主要針對的是"當代藝術的表述與接受者之間的嚴重錯位","杜尚在把藝術與生活拉平的同時還給藝術家留了一個』貴族』的特殊地位"。徐冰的所言所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從藝術與大眾關係的角度還原杜尚,以反杜尚的方式還原杜尚,意味著在清理當代藝術的過程中尋找非架上藝術某個側面的"真"。
  • 張織雲、阮玲玉、梁賽珍都和他有關
    這位「影后」不會講國語,很難繼續發展。她僅僅在1933和1935年拍攝了兩部影片便退出了影壇,移居香港,據說她後來嫁給了湖南人張叔平。以後長期生活無著,曾沿街乞討,70年代客死香港。 阮玲玉1928年,她脫離明星公司,進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拍了6部電影;1930年轉入聯華影業公司,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閒花》等片。她演出的《神女》影片被認為是經典影片,1982年義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和法國舉辦的「中國電影巡禮」都放映了這部影片。國外稱她是中國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可以與當年的美國大明星葛麗泰-嘉寶媲美。1
  • 殺死阮玲玉的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孤獨,百年影后阮玲玉的傳奇人生
    故事還要從1929年一個男澡堂開始,當時澡堂裡有幾個男人,他們是當時電影圈有名的導演,經過商討,他們鎖定了有「小蝴蝶」之稱的阮玲玉。就這樣阮玲玉走進了他們的視線,他們跟阮玲玉量身定製的一套營銷方案。無論生活還是演戲阮玲玉都是傾其所有。阮玲玉出演了《故都春夢》中的一個潑辣ji女。
  • 他受周維民、羅魏、周小燕、多明戈等恩師指點,在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下,跳出「農門」,成為享譽中外的男中音
    ——藝術生命。」周小燕聽廖昌永唱了一曲,打趣地說:「羅魏,這孩子你教得不錯啊,看來我教完兒子得教孫子了!」在許多同學心中,周小燕是神話般的存在,能成為她的學生,廖昌永激動不已。為了不辜負周老師的信任,他更加刻苦地學習。
  • 阮玲玉是人言可畏深刻的詮釋,命運受到殺人於無形之中的言論力量
    她全身疲憊,只好強忍著悲傷捨棄自己摯愛的表演藝術,在青春年華之時,服藥了結自己的年輕生命,將一段悲哀和許多的未解之謎留給了後人在阮玲玉寫給唐季珊的遺書中,充滿著悲哀與無奈;阮玲玉季珊:我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樣快,就要和你說一聲再見,但是不要難過,因為分分合合是人世間的常事,請你節哀,不要太過難過。
  • 人藝開年大戲《阮玲玉》首演 苗馳回歸話劇舞臺
    、任鳴執導,匯集徐帆、濮存昕,孫星、苗馳等眾多人藝實力派演員參演的《阮玲玉》在首都劇場順利完成首場演出。  顏值口碑雙在線,螢屏舞臺輪番秀  雖然早在2006年苗馳就參演過人藝李六乙導演的《北京人》,但對於很多觀眾而言,真正熟悉他是在其2015年加入慈文傳媒後,飾演《花千骨》中「暖男」上仙儒尊笙蕭默開始的。  近兩年,苗馳在影視劇中也有不俗的成績。
  • 人生如戲:張曼玉復刻的阮玲玉,苦於情深不壽,逝於人言可畏
    這一次,我不想分析影片的藝術手法,我想通過張曼玉的演技來探究阮玲玉其人,究竟是軟弱逼她走上了絕境,還是看破人性的絕望讓她得到了解脫,究其根源,透視原由,讓《阮玲玉》帶我們找到答案。關錦鵬將虛實結合,藝術地概括了她短暫25年的芳華人生。
  • 他拍的電影曾被聶耳罵下流,阮玲玉卻甘願躲進他的懷抱
    法國電影歷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在《世界電影史》裡選出了世界上最出名的 200 位電影藝術家。蔡楚生是名單裡唯一一個中國導演。國難當頭怎容得下這樣的小情小調在大銀幕上興風作浪。聶耳看不下去了,用筆名「黑天使」寫了篇懟蔡楚生的文章《下流》,發表在《電影藝術》雜誌上。聶耳這一罵,罵出了兩次中國電影票房紀錄。1934 年 6 月 14 日,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正好趕上魔都高溫,40 ℃ 烤了好幾天。
  • 漫談藝術家深入生活與藝術創作的關係
    藝術作品又是隨著生活、情感、技藝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心靈率真的藝術家雖然學習傳統卻能走出傳統,反覆實踐,充分發揮個性,它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獨白,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藝術作品,必須充分了解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作出客觀的評判,也才能了解作品的內涵。
  • 藝術家的實體娃娃:關於人性的羅生門,孤獨終是藝術的靈魂
    藝術家以他們獨特的方式成為極具影響力的人,他們是真實的,對事物中小細節的極度關注會讓即使不懂藝術的人著迷。他們可能不擅長文字,但它們對照片成像很擅長,有人說藝術家們僅僅用圖像來解釋某一現象,結果往往比用文字更有說服力。
  • 《阮玲玉》:阮玲玉的三段感情,也給了女人三點警示
    最近看了一直想看的電影《阮玲玉》,一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壓抑,但是又被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著迷,讓我相信她就是民國明星,她就是阮玲玉本人。她永遠是那麼淡淡的,淡淡的記帳,淡淡的對家人好,淡淡的接受張達民無理的要求,淡淡的又和唐季珊在一起。
  • 粵語舞臺劇《阮玲玉》在滬首演
    大公報記者孔雯瓊攝  大公網10月31日訊(記者 孔雯瓊)在剛過去的上周末,一出粵語舞臺劇《阮玲玉》在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演。演出前,香港特區駐滬辦邀請到上海戲劇學院40餘名師生和該劇監製高志森、導演李銘森進行交流。高志森認為,現在內地觀眾接受粵語劇的程度極大提高,顯示了內地人對藝術的包容度。李銘森則稱選角一定要挑選心目中最好最合適的演員,千萬別信有「潛規則」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