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將鐵鐧:李綱所用,舉世罕見,稀世國寶,六十年代險被熔煉

2021-03-05 京津小飛俠

鐧是十八般兵器之一,屬於短型打擊兵器,打擊部呈四稜形,有刃,形如「簡」,故名「鐧」。古代用鐧猛將並不多見,鐧上刻有名將名字的鐧就更加不多。福建博物院收藏一把宋代鐵鐧,為宋朝名將李綱所用,上刻李綱之名,舉世罕見,為稀世國寶,國家一級文物,傳世近九百年如新。

這柄鐵鐧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古鐧,製造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鐧身全長96.5釐米,內稜長74.1釐米,所配鞘長76釐米,總重約3600克。

鐧首呈瓜錘形,鐧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鐧柄與鐧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鐧身有四稜,根粗尖細。

鐧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字樣,說明此鐧為宋朝名將李綱所造,製造時間為靖康元年(1126年)。

鐧鞘為清代所配,鞘為圓形紅木,鞘體表面鑲嵌銀飾花卉、蝙蝠、古罄、垂纓絡等圖案,中部纏箍銅佩二道,末包裹圓球形銅。鞘尖有沁,中部包銅佩、璲二道,璲有紐,以供佩帶。

這柄鐵鐧因是李綱所造所用,故被稱為「李綱鐧」。從北宋到現在,歷經892年,能保存如此完好,實屬不易。近九百年來,李綱鐧也是歷盡滄桑,上世紀六十年代險被熔煉。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下侵宋,李綱力主抗金,準備親自上陣,於是打造一把鐵鐧,並銘其名,隨身佩帶。金軍攻入汴京,李綱持此鐧奮力抵禦,斬獲百餘人,金兵敗退。後李綱又在津景陽等門督戰,斬首敵人數千級。李綱雖為保大宋立下汗馬功勳,朝廷卻將他一貶再貶,最後謫居福建。臨終前,李綱將御賜的所有武器、服飾贈予來看望他的韓世忠,此鐧卻留在了身邊。李綱死後,此鐧傳給子孫,以讓子孫不忘抗金。

從宋朝到清朝,不知此鐧如何在民間流傳。1926年,南京任汪偽政府典禮局局長的蕭奇斌從古董商手中購得此鐧,藏於其外甥林中宇家。六十年代,此鐧作為「四舊」被抄走,集中存放於福州警備區金雞山後勤修械所倉庫。後來,與此鐧同時查抄的「四舊」都送到南平熔煉,唯獨遺漏此鐧。1980年,福州警備區副政治委員周迅在金雞山後勤修械所倉庫發現此鐧,經向上級請示上交省博物館。省博物館本著「物歸原主」的原則,將此鐧退還林中宇,1985年5月29日,林中宇將此鐧捐獻國家。

相關焦點

  • 『冷兵器』如流星般划過的中國古代實戰兵器,鞭與鐧
    宋代李綱監造鐵鐧、宋代鐵鐧、北宋鐵鞭、後梁招討使王彥章之鐵鞭。1985 年6 月29 日,福建省博物館收到收藏家林忠幹捐獻的一把鐵鐧,系北宋尚書右丞,抗金名將李綱監造,製作精良。此鐧身長94.2 釐米,柄長20.1 釐米,重3.6 公斤, 稜身前細後粗,長74.1 釐米。
  • 中國特有的騎兵破甲武器:追溯鞭與鐧的來歷
    ▲五代後梁招討使王彥章所用「赤心報國鞭」同時,「鞭」這個詞在唐代詞義曾發生過變化,原本竹竿或者竹條被稱作「笞」,但是在唐代末期其也開始指代竹子,如唐代末期詩人張蠙所作《新竹》詩中言:「新鞭暗入庭,初長兩三莖。不是他山少,無如此地生。垂梢叢上出,柔葉籜間成。何用高唐峽,風枝掃月明。」可見當時其實已經將竹子的枝節稱為鞭,並以此指代竹子本身。
  • 不用擔心刃筋,全力抽就好,遼宋金騎兵用十字格鐵鐧鑑賞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金代佛教繪畫《燃燈授記釋迦文圖卷》。當然這種細長的劍裝武器很可能不是劍,而是鐧。然後我們再看看博物館藏品。其實,遼金時代,長得像小斧頭一般的一字劍格的鐧非常常見。而且這種劍格不是鐧專有。因為一般來說,同時代的刀劍用什麼裝具,鐧就用什麼裝具。所以,這些一字型劍格並不單獨出現在鐧上,而是普遍出現在遼金北宋時代的各類刀劍上。
  • 中國歷代兵器甲冑:最強的破甲武器,重甲剋星—錘、鞭、鐧
    到了唐宋,出現了像明光鎧、步人甲那樣的重型盔甲,具狀騎兵、重步兵在戰場上橫著走,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重騎兵和重步兵,比如玄甲軍、鐵鷂子、鐵浮屠等,普通兵器對他們殺傷有限,這種情況下,破甲就成了剛需,為了對付重甲敵人,打擊類冷兵器,以鞭、鐧、錘、狼牙棒等為代表,迎來了黃金時代,成為重甲剋星。
  • 兩件奇葩國寶:古代熨鬥被當水瓢用,國家一級文物被當上課鈴用
    更有甚者,很多的稀世珍寶,被一些偏遠農村的老人們,當作餵豬的大碗,當作醃鹹菜的大缸,放在院子裡,風吹日曬。國寶命運一波三折,險被拋棄基於這種認識,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的考古學家或者是文物販子,就會去各種偏遠的農戶家中,跟他們打交道,然後順便看看家中是不是有值錢的文物。
  • 《如果國寶會說話》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這些稀世珍寶你了解多少?
    《如果國寶會說話》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 這些稀世珍寶 你了解多少?快來測試!你對國寶了解多少?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像兵符一樣自中間一分為二兩個半扇的內壁分別以陰陽文《如果國寶會說話》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 這些稀世珍寶 你了解多少?快來測試!
  • 宋朝追封古代名將七十二人,四位春秋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宋朝時期,追諡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無數所向披靡的武將,他們戰其一生受人敬仰。在宋朝時期,為了表彰這些中國歷史上的傑出武將,所以評選出了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也就是武廟十哲七十二將。這些武將主要包括了宋朝以前所有朝代的古代名將,共72人。其中,就春秋時期來說,共有四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管仲、孫武、田穰苴、範蠡。
  • 五代為將、數十人戰死:這是比「楊家將」作用還大的宋朝名將家族
    導讀: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世家,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是宋朝赫赫有名的「楊家將」。
  • 江蘇一工人家中祖傳一藍瓶子,被商人18塊買走,專家:稀世國寶
    江蘇一工人家中祖傳一藍瓶子,被商人18塊買走,專家:稀世國寶 導語:1977年,江蘇省揚州市工人朱立恆在家裡找到了一個藍瓶子。擦洗一番之後,朱立恆發現這東西色彩明麗,很是漂亮。朱立恆詫異不已,他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年代的東西。朱立恆老婆看瓶子還挺好看,就用來插花了。
  • 文言文閱讀 李綱
    及綱卒,其女被發號哭,如喪所生焉。/建成在東宮/遣卿輔導/何為屢致辭乎/綱頓首陳謝曰/愚臣事/太子所懷鄙見/復不探納/既無補益/所以請退/D.高祖曰/建成在東宮/遣卿輔導何為/屢致辭乎/綱頓首陳謝曰/愚臣事/太子所懷鄙見/復不探納/既無補益/所以請退/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紀,李綱的字。
  • 大宋朝軍事幾何?
    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世界上最早將火藥與火器聯繫在一起,用於軍事活動中的一種先進武器。宋之前火藥與火器,是各自獨立發展的。那時的「火箭」、「火炮」中的「火」,不是火藥。是一種裹著油麻布、松香、硫磺等物,點燃後用弓箭或拋石機發射出去。
  • 張飛六十回合擊敗呂布趙雲,哪位三國名將能跟張飛大戰一百回合?
    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在宋朝和元朝,就已經有了《三分事略》和《三國志平話》,要是按《三國志平話》記載的武功排名,蜀漢五虎將中趙雲是打不過張飛的,關羽也承認自己打不過張飛,曹操對此表示贊同:「張飛更強!」《三國志平話》對劉關張的來歷交代得比較清楚,還特別解釋了關羽流落江湖數年的原因:「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酷害黎民,將縣令殺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
  • 《古董局中局Ⅱ》裡的國寶,原來是這個樣子!
    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感受這些國寶的魅力吧! 《清明上河圖》 作者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
  • 兩宋風雲:三個歷史事件帶你走進真實的宋朝,見證悲哀的時代!
    忠臣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缺少的東西,但我們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宋朝的忠臣很多,除了開國初杯酒釋兵權外善終的卻基本沒有。大將楊業因為趙光義的面子強遷百姓而命喪石碣谷,然後名將潘美就替趙光義背個這個鍋。狄青、範仲淹、宗澤、李綱、韓世忠等最終都鬱鬱而終,而嶽飛更是被自毀長城殺於風波亭。
  • 高熵合金真空電弧熔煉與懸浮熔煉
    高熵合金真空電弧熔煉與懸浮熔煉高熵合金是由五種或五種以上等量或大約等量金屬形成的合金。高熵合金在2004年以前就已問世,但在2010年代才有許多相關的研究。根據現有的研究和應用經驗,高熵合金的製備方法基本與現有的合金方法相同,但也有其特殊性,基本上可分為熔鑄或者機械合金化及粉末冶金(如下圖)。1:最常用的製備方法就是真空電弧熔煉,這是至今為止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製備的高熵合金晶粒細小,均勻。
  • 《如果國寶會說話》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 這些稀世珍寶 你了解多少...
    《如果國寶會說話》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 這些稀世珍寶 你了解多少?快來測試!
  • 80年代第一美女,因太漂亮險被毀容,丈夫用632封情書追到手
    說到娛樂圈80年代出名的美女明星,大家都會想起誰?是出道就拿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的劉曉慶,還是謀女郎鞏俐?又或者《杜十娘》中飾演出淤泥而不染的青樓女子潘虹老師?然而,太漂亮也是一件麻煩事,她曾經因太漂亮險被毀容。
  • 秦瓊、尉遲恭徵戰沙場慣用武器是什麼,鐧和鞭嗎?非也,且聽道來
    秦瓊、尉遲恭皆為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也是唐朝有名的名將。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文學創作作品當中,二人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人物,被世人傳唱千年。筆者悔昔寫了許多關於隋唐英雄人物的文章,每每在講到秦瓊、尉遲恭徵戰沙場慣用武器為長兵器時,文章底下總有一大堆不明就裡讀者給予指出,說秦瓊使用的是鐧、不是長槍,尉遲恭用的是單鞭不是槊, 其實不是筆者錯了,而是那些讀者錯了。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評書、戲曲當中,秦瓊、尉遲恭二人在沙場徵戰中所慣用的武器都是長武器,秦瓊為槍,尉遲恭為槊,而不是文學、戲曲作品中所說的短武器鐧和鞭。
  • 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買到什麼?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說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塊錢人民幣的「強大購買力」,中國桌球傳奇名將李振恃,就有刻骨銘心的記憶。1962年,這位未來的世乒賽冠軍只有十三歲,全家人在上海就靠母親一人的工資維持生活。為了能買一副新球拍,他和哥哥想方設法攢下了一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