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相約縉雲山-村夫

2020-11-18 騰訊網

相約縉雲山

村夫

有時候,也許為了某個約定,會想方設法去兌現。

在春夏之交,出差來到重慶,來到縉雲山下。辦完事之後,特地留下,想飽覽縉雲山的秀色和美麗。午後,與朋友相約,以登山為緣,共享大自然恩賜的一切。天氣晴朗,是難得的時刻。

出於對道教的興趣,第一站自然來到西部地區最大的道教正一派道場——紹龍觀。紹龍觀位於縉雲山森林入口,道觀始建於明成化乙已年,重修後的紹龍觀,坐西朝東,共有三重主殿,八大殿堂。我們從後門而入,從上而下,以便眾覽群山。整個寺院建築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左側一泓清泉匯入碧池,東邊一片闊地恰似山門洞開,廟觀在山巒碧水環抱之中,宛如坐落在山水構築的座椅上,極具道家所崇尚的左倚青龍、右靠白虎,上有祥雲飛馳、下有碧波蕩漾的仙境氛圍。

觀內古松、銀杏、香樟、桂花等古樹參天,更有相思、桫欏等珍稀植物。觀內道人介紹,這是養生文化的重地,來到縉雲山養生求醫、閉關修行、甚至服氣辟穀的求道者日益增多,縉雲山道教文化、道教醫學開始逐步走向山外。

到了觀下,呈現在眼前的是清泉碧池,池不大,但水清見底。沿右道而行,穿過一片竹林,有楠竹、慈竹、花竹,它們相擁成片,更顯山林幽寂,有竹的地方就必然有水有山,就有靈氣。從下往上看,一片古松,此情此景,正如「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天月在松」,身在美景,其自然風貌迷人、心境氣韻俱佳。碧池的路邊立牌道家的真經「上善若水」,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世上做人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若水」是道家的至高的理想追求,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被「萬物」之誘惑而被支離破碎。世間越是紛繁雜擾,越需要「上善若水」的理想訴求。

走出紹龍觀沿山路上行。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同路人。忽然間,路旁凸現一兩層樓的中式樓閣,曰:望月樓。望月樓其名字就夠人遐想,況且樓前有一不知其名的溪澗水潭,潭不大,水極清,兩邊青山綠林,溪水潺潺若琴聲。山邊有小道,溪澗有古亭。近觀潭面,山光水色,情趣盎然,好一派詩情畫意。一直生活在喧囂的鬧市,好久沒有見此情形,此情此景,無不感動,遂在古亭邊就座。林中聽鳥語,歇亭聞花香。與朋友聊到人生的事與物,人生的一切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註定著永遠只能「陪你走一程」,每個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只能與人共走一段路程,父母、愛人、兒女、朋友,儘管你時刻想為他們遮風擋雨、生死到老,然而,對一生而言,你也只能陪他們走一程。正因為只能陪你走一程,應該學會珍惜、學會放棄、學會尊重、學會付出。一生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只能「陪你走一程」。人世間許多事情,看穿了就是那樣直白,短暫人生,世事難料,把握今天,共享當下。或許,與道家的避世修身、淡定人生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想起童安格的《陪著你走一程》:走多遠愛多深/留下我一個人/你的心疼不疼/離別就在眼前/這一路忽近忽遠/我還是心甘情願······

山間幽且靜,不聞車馬喧。亭間對語,池畔觀物,不覺數小時即過,到了晚飯時間,朋友提議就地「農家樂」,好不快活!於是具有重慶風味的農家魚、腊味等地方小吃,讓我們盡情品嘗。

從縉雲山下,夜幕降臨,天色已黑。夜色中,漫步湖畔,楊柳青青,試想「楊柳青青江水平」,沒有柳樹的水岸該是多麼寂寞冷清。「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了垂葉柳樹的湖畔又是多麼浪漫溫馨,就像柳絲輕拂在春風裡,有微微的漣漪在心湖漾過。秀影依依,斷橋隱隱,煙雨茫茫,那是多麼美麗的水墨畫卷,至今記憶悠悠,難以忘懷。

與朋友相約品咖啡,這也是很久的一個約定。漫湖畔,憶過去,坐公車,一路來到上島咖啡。咖啡廳不大,布置得十分考究、浪漫,很有情調,這大概是上島的一種品位。不經意,都點了摩卡咖啡。朋友是鍾情它的濃香純韻的味道,我卻由於喜愛一本叫《情斷西藏》的書,其作者名字叫摩卡,由此而愛上「摩卡咖啡」,愛得一點沒有理由,卻愛得如此深沉!之所以「摩卡」讓我如此深刻,是作者講的那個故事,描述的一個真實的發生在西藏旅行時的故事,當時我看後感觸頗多,所謂的人和事,失去後會發現是那麼的傷痛,書寫得很傷感······我講了這個故事,朋友眼裡含著淚花!

美麗的東西都是短暫的,之所以銘刻心骨,正是由於她的瞬間。

相遇是一種美麗,美麗得不可能再超越,美麗得沒有一點遺憾,美麗得要用一生來回憶,一切停留在那一刻······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