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 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文學的城市-李曉

2020-11-29 騰訊網

文學的城市

李曉

南京,在去年深秋季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為世界文學之都。這座綿延了1800年文脈的古都,在南京作家葉兆言那本以南京古城牆為封面的黑磚一樣厚的大書《南京傳》裡,我讀到了南京城一磚一瓦的前世今生。一個作家為母城作傳,如子孫對前輩的孝敬,它讓一座城市的血脈,在生生不息裡恆久地搏動。

在南京,魯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張恨水、張愛玲、賽珍珠、葉聖陶等文壇巨匠曾經與這座城市朝夕相伴,南京城的當代文學天空裡,依然群星閃耀,蘇童、葉兆言、畢飛宇、周梅森、韓東、魯敏······在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裡,那個身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蹣跚的矮胖父親,就是在當年南京的浦口火車站送別兒子去北京上大學的,這個父親的經典形象,他讓天下的兒女們永遠地感動於那沉默中深厚的父愛。而今,浦口火車站是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被列為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其中也有文學散發的魅力。

1998年春天,我從故鄉城市坐一艘慢船去南京,一艘客船在江中行駛了三天三夜才停泊在南京的碼頭。我與這座盤踞在心上古都的相見,適合在這種款款而來的時光想像中,把第一眼投向它夜晚帶著霧氣的溫潤燈火裡。翌日上午,我在南京城遮天的梧桐樹中找到了浦口火車站,那座磚木結構、米黃色外牆、紅色大屋頂的英式建築老火車站,綠皮火車正在轟隆隆起程,那個木訥父親對兒子叮囑的聲音從南京城的天幕中隱隱飄來:「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6年前的浦口火車站,已經完成了客運使命,它的候車大樓、月臺、雨廊、售票房、貴賓樓在歲月風雨侵蝕中依然保存下來,成為一座城市的懷舊之地,成為一座城市歷史「線裝書」的一頁。

每當拜訪一座城市,這座城市的書店往往會成為我精神停泊的島嶼。在書店,當我的目光正好停留這座城市作家的書籍上,這座城市就會愈發親切。那年去蘇州,我在一家賣舊書的店鋪裡看見了陸文夫的《小巷人物誌》,那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他為出入在蘇州老城的大橋小橋、城河城牆、碼頭輪船、石板小巷、石庫門房、園林樹影裡的「小巷人物」立傳,這是老蘇州人群落的文學記憶底片。我買下了這本出版於1984年的書,在這本發黃書頁的扉頁上,有一個姓鄭的購買者當年留下的印章,還有他在書頁裡的眉批。鄭先生,要是能夠找到你,在你的城市溫一壺酒邊喝邊聊,該有多好。

讓我慶幸的是,經過筆會主辦方聯繫,我們一行人見到了陸文夫先生。20年後,我在對蘇州的一篇回憶文字裡,這樣描述那次相見:「他瘦骨崢嶸的臉上,一雙眼睛清亮如山泉,又幽深似古潭。見我們來了,先生微微欠身,朝我們每個人望了一眼,雙目炯炯,卻沒有笑容。難怪蘇州的一位作家說,先生有不怒自威的氣度,他的做人、寫文章,都有雄強方正的內核,有清淡如茶的一面,也有沉鬱似酒的一面。我們圍坐在先生周圍,確能感到他身上老蘇州城莊重古雅的氣場。」

而今,陸文夫先生已經離開人世15年了,在先生的文章《老蘇州》裡,有這樣的文字:「蘇州,這古老的城市,現在是熟睡了,她安靜地躺在運河的懷抱裡,像銀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蓮。」這也成為老先生的寫意人生,他熟睡了,成為運河河床中的一朵睡蓮。萬裡之外,我對蘇州的更深想念,也有著對陸文夫老先生的想念,我越來越奇怪,這些我曾經涉足過城市裡去世的作家,為什麼有遙望我離世親人一樣的感受。上海的巴金、北京的史鐵生、銀川的張賢亮、西安的陳忠實、成都的流沙河······原來是他們的文字,曾經哺育過我精神骨骼的成長,讓我的渺渺人生在閱讀裡充滿了對宏大人世的認識與關切,他們的文字,是一盞精神的長明燈照耀著我,讓我在人間的行走,路上即使布滿了荊棘風霜,但心裡有光閃爍。這些文學人居住的城市,也因他們而閃耀在大地之上,因為文字的傳承,賦予一座城市更大重量,那些城市由此也成為我文學的故鄉。

一座臨江的縣城,那裡有我的一個文友,文友開一家小店謀生,他自費出版了4部長篇小說,每次印刷都不超過500本,他抱著一捆一捆的書,穿街過巷去送給自以為會讀他書的人,帶著謙卑而誠懇的語氣說,有空翻翻,多指教,多指教。有一次,文友在舊書攤上看到了他送去的書,書幾乎還是簇新的,感覺一頁沒翻過的樣子,於是他買下,又沿路送給了一個居住在縣城老巷子的人。幽深老巷子裡的老牆,吃水過多後爬滿了濃鬱的苔蘚,「出息了,出息了!」居住在裡面的一個退休老頭兒哆嗦著激動地抱住他,這老頭兒是文友初中時的語文老師。那天中午,老師執意留學生吃了午飯,爐子裡的燉肉很香,兩人惜別時再次擁抱。一個月後,82歲的老頭兒拄著藤木拐杖按照文友留下的地址,恭恭敬敬送去了1萬多字的長篇小說讀後感。

這樣一座縣城裡孤燈青卷下的文學無名之輩,同樣,也成為我心裡抵達的城市,它們匯聚成鬱鬱蔥蔥之樹,紮根在我精神的土壤深處。

(作者單位:萬州區五橋街道辦事處)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煙火漫捲2020 - 李曉
    煙火漫捲2020李曉忽然又一年,這承載2020年時間重量的大鳥翅膀,抖落漫天風塵,又將隱入浩大天幕之中,振翅飛來的,是2021年的遼闊天光。當年詩人的豪言壯語,於一座座城市相繼解封的春水流動中再次生動清晰地顯影了。在城市瀰漫的嫋嫋煙火氣裡,匯聚升騰成最家常的味道。春已深,晚上我們幾個老友圍坐在華燈璀璨的城市大排檔下,竟有久別重逢後的感受,兩個相交了20多年的男人彼此飲下了一杯酒,一個男人釋懷了,一股纏繞體內的濁氣也消散了。有一年,其中一個男人因為借錢的事發火,扇了他老朋友一個耳光。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雲河達州 - 強雯
    每一個城市都需要一條母親河,州河也承擔了這樣的角色。州河起源於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達州市境內的宣漢縣、萬源市境內,流經達州市通川區、達川區,於渠縣三匯鎮與巴河匯合注入渠江,是達州市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溫潤之玉就在車窗外,召喚般的姿態讓人想要靠近。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憶外婆 ​- 黃翊翀
    花花是我們家的一隻小貓,也是我的第一隻寵物,甚是調皮可愛,給全家帶來許多歡樂。原來,它為了捉蝴蝶,從七樓屋頂摔下,當我撫摸它時,肚子已經鼓鼓硬硬的了,一絲聲音也發不出來,而那眼神,沒有疼痛,只有離別的不舍與憂傷,讓人不忍注視。外婆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喚它的名字,為它梳理毛髮,淚水滴在它身上。「奶奶,我們在後山找個好地方,把花花埋了,在那裡它就沒有痛苦了。」媽輕輕說。「嗯嗯······」外婆應著。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廖家灣的八個媳婦 - 杜春成
    周末,生活在城市的人們,自駕小車,帶著家人或者朋友,到天險洞探地底奇險,登雲龜山賞野生櫻花,住鄉村看古代村落。廖家灣,成了人們休閒生活的打卡點。二廖家灣對面的涼水井,是廖姓人家初來此地時,因山勢而建的一口水井。水井分上井和下井,上井的水是山中泉水,供人們飲用。下井的水,從上井流出來,供人們洗衣服和澆灌莊稼。水井旁有一株不知名的大樹,三根主幹,枝葉繁茂。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天的色彩 - 海清涓
    一直以為,比起春夏秋三季,一年之終的冬天一定單調冷清了無生機。但是,那一天,推開窗,我發現,我錯了。我發現,冬天不只有白色、灰色、黑色,冬天還有紅色、黃色、綠色。我誤會冬天太久了,真的,只需輕輕推開窗,冬天的色彩就撲面而來。首先是紅色。樹的紅,火炬樹的紅、黃道櫨的紅、五角楓的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天的色彩 - 海清涓
    一直以為,比起春夏秋三季,一年之終的冬天一定單調冷清了無生機。但是,那一天,推開窗,我發現,我錯了。我發現,冬天不只有白色、灰色、黑色,冬天還有紅色、黃色、綠色。我誤會冬天太久了,真的,只需輕輕推開窗,冬天的色彩就撲面而來。首先是紅色。樹的紅,火炬樹的紅、黃道櫨的紅、五角楓的紅。花的紅,山茶花的紅、秋海棠的紅、三角梅的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往事——憶作家莫懷戚先生 - 耕夫
    我和懷戚的交識自與文學有關,加上「酒」的潤滑多了一些情趣。七年前的夏天,在七月,懷戚先生約上一幫文友劉運勇、李煉、漆園子、雨馨等到我家一聚。午餐後,酒已微醺,我邀他們到書房喝茶,李煉鋪開宣紙便自個書寫,沉醉在書法的快樂之中。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 文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遊寨子溝 - 李立峰
    然後,再義無反顧投奔城市,去追逐自己未了的夢。田園裡,有我們的未來。「吃飯了。」廣播裡,隱約傳來我的名字,是莊主海燕在喊我用餐。我一邊走,一邊回頭。鄉村的每一眼,都無比熨帖,值得載入記憶,足以填補城市的空白。歌聲近了,是兩個孩子,沉浸在《橋邊的蝴蝶》中。顯而易見,鳳雛優於老鳳聲。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9季)丨邢秀玲:觸摸黔江的紅色根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詩人呂進 - 毛翰
    或許應了「旁觀者清」那句老話吧,一項來自東方鄰邦的第7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授予呂進,當然也包含著他們對於中國詩壇格局的某種評價。呂進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後來因為世界詩歌研究會會長金永三教授的去世,王冠就在頒發10屆以後停止頒發了,所以呂進也是中國唯一的獲得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相約縉雲山-村夫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儺城三么臺 - 老高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鋼琴家朗月婷「重生」黃文秀——寫給...
    鋼琴家朗月婷「重生」黃文秀——寫給《秀美人生》的片言碎語許大立290萬與800那日應邀去城市之北某電影城,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宣傳部帶來的脫貧攻堅題材影片在繁華的城市街道上行進,車流浩蕩,如不盡長江滾滾來,經歷了個把小時的折騰。之所以矢志不渝,是衝著黃文秀的名聲。觀影會現場某領導講話稱,當下全國290多萬一線扶貧幹部,已有800多人光榮獻身,或勞累或疾病或因各種緊急情況倏然發生。這兩個數字,讓我心震顫不已!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7季)丨夜深了 - 草可
    而靜待第三季的米蘭,還在默默地滋長,看它們張牙舞爪的樣子,像是要燃燼自己最後的煙火。至於銅錢草、狐尾藻和富貴竹,整個夏天是給水就茂盛,唯有牡丹吊蘭從春到秋,開了又敗,孜孜不倦。喜歡它們不受限制的狀態,在季節的長河裡,鮮衣怒馬,烈焰繁花,樸實而美好。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家鄉的爆米花 - 餘道勇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7季)丨與雨對歌 - 張春燕
  • 頭條丨聽說要大比舞,這個團隊第一個報名!​
    頭條丨聽說要大比舞,這個團隊第一個報名!​於紅楠聽記者說他們是「無限極」吉林第二屆「曳·搖」熱舞大賽最先報名的,有些激動,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地轉了一圈。「28日一大早,我的一個舞友看到《江城晚報》要舉辦第二屆曳·搖熱舞大賽的消息,立刻在微信上告訴了我。我馬上在我們飛舞隊的微信群裡跟大家商量,然後就報名了。」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 文猛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6季)丨母親是個女排迷 - 劉椿山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女排世錦賽在日本開打,中國女排第一場對陣古巴女排,我一個人在臥室裡看得正起勁,母親進來問我事,由於看得入迷,我並沒聽清母親說什麼,母親見我沒答理他,就靜靜地站在一邊,一邊盯著電視,一邊等我回話。不想,母親就是這樣一站,便被電視裡精彩的比賽給吸引住了。她先是站著看,後來不知不覺間便坐在了我的床上,和我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