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儺城三么臺 - 老高

2020-12-27 上遊新聞

儺城三么臺

老高

從重慶向南,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山,叫金佛山。從金佛山再向南,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城,叫中國儺城。這裡是中國儺戲學會唯一授牌的儺戲文化研究基地。儺,是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這裡,有一個源於商周的古老民族仡佬族及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戲,儺戲、儺祭、儺舞承載著世世代代仡佬族人祈福納祥、祛病消災的美好願景。

正是這裡的神奇與詭秘,才吸引了我。於是應朋友之邀,我們自駕從重慶主城出發,經G65巴南收費站沿渝南(川)高速,再經南川往貴州道真方向,全程大約150公裡,不到2個小時即到了中國儺城。這裡兩山夾一槽,青山綠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儺城雖然不是多大的一座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福祿壽喜財祥瑞元素,整體布局契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原理。漫步在古色古香的狹長街道裡,你會看到很多精緻的民俗小店,很容易被仡佬族的真摯和淳樸感染。

街道雖狹長,但小吃很多,幾乎囊括了全國的名小吃。鞦韆世界、奇幻木屋、空中棧道、勇士塔、螞蟻城堡、儺戲王國、法印迷宮、面具廣場、二郎殿、竹王宮都很有特點,非常適合攜家帶友度周末。我輩素來不太喜歡遊也不喜歡玩,但我是一個地道的吃貨,所以在儺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么臺」,讓我流連忘返。

「么臺」,是一個方言詞,在重慶方言裡「么臺」是收場的意思,比如說「看你得意忘形的樣子,啷個么臺喲?」所以「耍死么臺」「喝死么臺」在重慶的方言中出現的頻率最多,就是玩耍到盡興、喝得酩酊大醉才收場的意思。

「么臺」也是仡佬族的方言土語,和重慶人說的意思差不多。在儺城的「三么臺」,是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種食俗禮儀。每逢嫁娶、壽慶、建房、節日宴請等,才有這「三么臺」宴席,顧名思義,就是一輪宴席要經過飲茶、喝酒、吃飯這三道程序才算結束。第一臺是茶席,飲的是仡佬族特有的油茶;第二臺是酒席,下酒菜不少於九盤;第三臺是飯席,菜餚不可少於十六道。仡佬族「三么臺」的獨特,也使之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么臺」的座位次序是很有講究的,我戰友告訴我說,座位分為上席、下席和橫席,上席只有輩分高、有威望的人可以坐,小輩只能坐橫席或者下席。在開始食用「三么臺」的每一臺前需要上席的長輩先動筷子說可以吃了,小輩們才可以動筷子開始吃,這就是所謂的「上席不喊,下席不動」,包含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開席前,舞臺上歌舞昇平,鑼鼓喧天,彩燈四射。負責「三么臺」的老總姓秦名川,是我戰友,他首先閃亮登場,為大家獻上了一首《我愛我的祖國》,唯美的旋律,悅耳的歌喉,讓人聽得熱血沸騰。「再來一首!再來一首!」他見著大家興致很高,盛情難卻,又換上仡佬族服裝,為大家翻唱了一首《撩起花窗好望郎》的情歌,節奏自由明快,曲調輕鬆活潑,詞意扣動心懷。緊接著,在當地仡佬族群眾演員自導自演的一個個歌舞中,演繹著「三么臺」的全過程。

「第一臺」謂接風洗塵。擺九大盤果品糕點食,就是讓遠道跋山涉水而來的賓客坐下,先喝碗油茶。擺上桌來助飲的都是素食:米粑、米花糖、核桃、板慄、紅薯幹、油炸土豆片等之類的,全是地方土貨,從有益健康的角度上講,也是為第二臺的酒席做個鋪墊,避免空腹飲酒造成身體的不適或傷害。這是最具特色的、獨有的、科學的安排。

「第二臺」曰「八仙醉酒」。上八道菜,一般都有豬心、豬肝、豬舌、豬耳、腰花、肚片、香腸、瘦肉片之類的,每樣一小盤,每盤八片,因為是四方桌,每桌座八個人。待酒足茶酣以後,才撤去碗盞進入第三臺。

「第三臺」為正席叫四方團圓。有扣肉、酥肉、木耳、黃花、筍子、豆腐丸之類的,一般不能少於16個。配以米飯或是稻米加玉米面面飯,會讓你擋不住誘惑,欲罷不能,吃得撐頸撐頸的,揩揩嘴巴,摸摸肚子,起身離席而去還止不住回頭一望。

「三么臺」的飯菜沒有什麼雞精味精嫩肉粉,刀法和做工也沒太多講究,食材普通,搭配卻十分合理,平實而味美,每一口都飽含著真摯的鄉情,全是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或酸或甜,或鹹或淡,或麻或辣,都是一段情緣、一個故事,一種情感的記憶,一種讓人牽腸掛肚的愛!

(作者系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作協會員)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