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布袋和尚歷史上確有此人,還是彌勒佛的化身

2021-01-08 曉夢閣神秘文化觀

【原創聲明】:曉夢閣只做原創內容,曉夢閣出文必屬精品,禁止盜用違者必究。

文/曉夢閣主

大家看金庸大俠的《倚天屠龍記》都知道,明教有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其中,有一個胖乎乎的背著一個布袋的和尚,人稱布袋和尚說不得大師就是五散人之一。也許,你覺得是金庸編的一個人物,但布袋和尚歷史的確有此人,而且佛法高深,是彌勒佛的化身。

歷史上的布袋和尚生活在唐末五代時期,並不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元末時期。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不知道他何時何地出家的,世人就看到他隨身攜帶一布袋,所以世人都叫他「布袋和尚」。

不過,根據《高僧傳》裡記載,布袋和尚老家是明州奉化人,不過家中何種境地沒有人知道。布袋和尚,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常常以杖背布袋,腆著大肚皮,面帶笑容出現在街市上,以乞討為生。他隨處臥寢,言語無常,形如瘋癲。

不過後來世人才知道原來布袋和尚裝瘋賣傻,以遊戲人間。常常「示人吉兇,必應期忒」,而且還能預知氣象。據史料記載,天要下雨的時候,他就穿溼布鞋外出化緣,天要大旱的時候,他就換上木拖鞋,以警示於人,從來沒有出錯過。

布袋和尚死的也很奇特,布袋和尚圓寂之前,他自己去了嶽林寺,端坐在一個大磐石上,然後雙手合十,口念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佛偈,就跏跌而化。(跏跌是佛教徒的一種雙足交疊而坐的坐法)

在《彌勒上生經》記載,彌勒佛為未來之佛,在釋迦牟尼涅槃之後降世。伴隨著彌勒佛的降世,人間將風調雨順,萬民幸福。彌勒降世的觀念隨著佛教的流傳而深入人心,人們在悽苦無告之時,便自然 救世的彌勒能出現。

布袋和尚身處唐末五代亂世之時,坐化前的佛偈語,頗耐人尋味,非常巧合,甚至無法解釋。世人遂以為布袋和尚為彌勒佛顯化之形,於是大加敬奉,將其肉身藏於嶽林寺西,取名「彌勒庵」,並根據他的形象塑造了「中國式」的彌勒佛像。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世間是否真的有佛,答案就在人心裡。

相關焦點

  • 布袋和尚說不得:雖是個配角,卻大有來歷,是金庸書中的文化密碼
    金庸先生在小說中運用了多種典故,增加了小說的趣味與文化內涵。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一位配角:布袋和尚說不得。他是明教五散人之一,為人詼諧幽默,隨身攜帶一口「乾坤一氣袋」,任何利器都刺不破。這口「乾坤一氣袋」是一件重要道具,幫助張無忌練成了九陽神功。布袋和尚可不是金庸先生隨隨便便寫出來的,他雖然只是個配角,卻大有來頭。
  • 鹿野 | 《倚天屠龍記》相關的七個歷史真相
    瑣羅亞斯德教和支派摩尼教都主張善惡二元神論,認為世界上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神,光明必將戰勝黑暗,所以人們應該信奉光明神。佛教則是主張多元神論,認為世界上有很多的佛和菩薩,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創建了佛教的釋迦摩尼佛或曰如來佛;創建了西方極樂淨土的阿彌陀佛,又被稱為光明之王,簡稱「明王」;主管未來救世的彌勒佛等等。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原來不是金庸虛構的?
    明教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光明」,《倚天屠龍記》裡明教眾人念的那句「為善除惡,唯光明故」,明教有「光明左使」,明教總壇在「光明頂」,都強調「光明」。對「光明」的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諾斯底主義」關於黑暗與光明對立的二元論上。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五散人:原型竟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仙人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名場面,少林英雄大會上,練成九陰真經的周芷若接連打敗各路好手,問道還有哪位英雄前來賜教,在場數千武林人士竟無一人敢上前挑戰,一時間山中只有冷風烈烈,一片沉寂肅殺,少林寺老僧宣布峨眉派掌門人宋夫人技冠群雄,武功為天下第一,有哪位英雄不服?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周顛叫道:我不服。老僧請周顛下場比試,周顛說我打她不過,又比個什麼?老僧又問:那你是服了?
  • 《倚天屠龍記》中這些角色,原來都有歷史原型……
    一方面,虛構的人物會被安置到真實的歷史進程中去;另一方面,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會被卷到虛構的武俠世界中來。所以,讀金庸,有人能讀出武林之中的現實,有人讀出正史之外的玄妙。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對於元末明初這段歷史做了重新編排。這一次,武俠與歷史,又碰出了怎樣的火花?小說《倚天屠龍記》有著明確的時代背景——元末明初。
  • 明教五散人:一個是真有其人,三個是神仙,還有一個是彌勒佛
    讀過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都知道明教五散人: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他們在明教中次於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者和明教教主,位列第四。在小說中,彭和尚中出場最早,初次出場時便掩護白歸壽和回護紀曉芙,五大散人一起出場是在武林六大門派圍攻明教光明頂時。在這五人中,彭和尚為人比較公正持平,能識大體,剛強不屈;周顛行事怪僻,專好鬥嘴;冷謙武功最高,但性格冷靜,說話簡短,為人正直忠實,但不愛處理大事;布袋和尚度量大,鐵冠道人無突出特點。
  • 《倚天屠龍記》中七大組合排行,明教竟佔其四
    《倚天屠龍記》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不乏單兵作戰的絕頂強者,例如張三丰、張無忌、黃衫女等等;但正所謂寡難敵眾,這部作品中也有許多組合作戰的角色,他們每個人的實力或許一般,但聯名之後,卻名震江湖。這五人分別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周顛。這幾人武功均屬二流,但以奇怪的行事作風揚名。其中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布袋和尚說不得了,他面若一尊彌勒佛,表面笑嘻嘻,實則是個危險人物。一個乾坤袋堅不可摧,與黃眉老祖的人種袋有異曲同工之妙,實是綁票的好作案工具。張無忌就曾中招被裝入這乾坤袋中,憑一己之力無法破出。
  • 布袋和尚背的布袋,裡面裝的都是什麼?答案讓人意外!
    我們外出旅行,如果去一些寺院,常常會看到一尊身材矮胖,大肚便便、開口大笑,布袋在身旁的和尚,大家都知道這是布袋和尚,也被稱為彌勒佛。按照佛家的說法,彌勒佛是一位候補佛位的菩薩,他樂善好施,身懷絕技,遊走人間,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彌勒佛行走江湖,常常布袋相隨。
  • 布袋和尚:佛法就在生活中,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末五代布袋和尚《大方廣佛華嚴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梵網經》也講: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往大了說,這是佛教文化的世界觀,是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往小處講,也可以理解為世界上萬事萬物、小到一花一葉,都有其運行的客觀規律,從一花一葉中可以參悟出「世界」運行的道理和如來所講的佛法,這和儒家文化所講「格物致知」實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文首所引《插秧歌》,即是活動於唐末五代年間的布袋和尚,觀察世間農夫插秧這一小事,而悟出的佛法大道。
  • 布袋和尚契此《佛偈》敬析
    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四明(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五代時後梁高僧,早年在奉化嶽林寺出家,最愛遊化雪竇,常在雪竇寺弘法,據傳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三月三日,圓寂於嶽林寺。臨終述謝世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從此契此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便廣為流傳。
  • 神評: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散人排行榜 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是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再次是四大護教法王,然後便是五散人。其中明教教主張無忌等人的名字是虛構的,而五散人的名字則見之於史籍或傳說。五散人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五人。這五人,有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有的則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金庸借用了這些人物來為他的小說服務,真真假假,虛實莫測。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明教五散人都有誰?哪個最厲害?5 周顛周顛,無名字,人以為顛,喚名周顛、顛仙。明代建昌人(今屬江西永修)。
  • 和尚坐中央,越拉耳越長~布袋和尚的傳說
    布袋和尚是五代時後梁高僧,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他終日袒胸露腹,經常用一根錫杖挑著布袋,右手提著羅漢珠,見到人便向人乞討,得來的東西全放到布袋內,所以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關於布袋和尚,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 《倚天》26位歷史人物,張三丰武功僅排第二,第一與周星馳有關
    金庸先生很聰明,他將武俠小說與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因而在他的作品當中便出現了許多歷史真實人物,這麼做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可以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還可製造一種錯覺,令人誤以為歷史上真的存在這樣的武功,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江湖。放眼金庸十四部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論歷史真實人物數目,當以《倚天屠龍記》為最。
  • 布袋和尚的一首禪詩,流傳千年,開悟無數人!
    布袋和尚有一首禪詩,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很多人學佛人因此詩而開悟,希望你讀過之後,也能所有開悟。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我們去寺廟時,會看到一個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個彌勒佛的形象原型,就是布袋和尚。
  • 一個1000多年歷史的布袋,居然暗藏玄機!
    十五世紀  彌勒佛唐卡說起彌勒菩薩,大家印象中是一個布袋和尚的形象,看到這幅唐卡就很陌生了,不免疑惑彌勒佛不是大肚和尚的樣子嗎?彌勒佛究竟長什麼樣呢?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警世人,世人不相識。這個雙耳垂肩,袒胸露腹的大胖和尚,就是未來佛——彌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
  • 佛教故事|布袋和尚的傳奇
    千百年來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傳奇在這悠悠天地間訴說著人世的蒼茫和美麗,穿越著千年僧寺的悠悠鐘聲,一如既往地演繹著古老的傳承。彌勒,為梵文Maitreya的音譯,意譯慈氏。據說此菩薩常懷慈悲。《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
  • 《倚天屠龍記》裡不只有洪金寶、李連杰,兩代沙和尚也在這裡聚首
    他不僅是《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裡的「謝遜」,還是《三國演義》裡的「程普」、《西遊記》裡的「沙和尚」,他就是閆懷禮。雖然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裡出場短暫,但閆懷禮老師一路小跑的經典片段,還是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三月三 拜彌勒丨彌勒佛的這些秘密 你未必知道!
    相傳,三月初三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圓寂日。彌勒菩薩在我們的心目中,就是那個胖胖的布袋和尚?其實他不僅僅是我們認識的笑佛,更是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在依怙——未來佛!這尊菩薩名為「彌勒阿逸多」,「彌勒」是「慈」的意思,「阿逸多」是「無能勝」,也就是說,他是慈心無能勝的菩薩,與這個大肚能容的笑呵呵形象,確實很符合!
  • 菩薩道場佛學旅遊探尋:高於四大菩薩道場的彌勒佛道場具體在哪?
    彌勒佛作為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的接班人,卻沒有名山道場,就連彌勒佛道場具體所在地一直都有爭議,確實是很反常的一件事情,在國內至少有四處可能的彌勒佛道場:雙林寺遺址1、浙江義烏雲黃山上的雙林寺。相傳這裡在南北朝時期是由彌勒佛化身的傅大士創建的道場。
  • 《倚天屠龍記》中,白眉鷹王殷天正的武功怎麼樣?
    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並沒有太多的直接描寫,殷天正一共出場兩次,一次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次是少林屠獅大會,殷天正兩次都是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化解危機,足見其豪氣幹雲與武功修為。第一次出場,在小說的第二十一回,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