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離世:生前習慣,腸道一點點變壞,平時養成4習慣,守護腸道...

2020-12-22 騰訊網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對於央視中的主持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其中有一個親切的面孔令人印象深刻,她就是肖曉琳。曾主持過《今日說法》和《焦點訪談》節目,深受大眾喜愛。不過這樣一位優秀的人,卻因為患腸癌離開了我們,至今令人十分遺憾。

人們始終不明白,這樣一位才女,為何會早早地撒手人寰?其實腸癌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據了解,因工作繁忙的原因,肖曉琳的飲食一直不固定,而且每頓營養缺失嚴重,有時候甚至是鹹菜白粥就打發了。醫生表示,這些鹹菜吃多了,腸道只會一點點變爛。

鹹菜屬於高鹽類食品,帶有不少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經過消化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到頭來,肚子填飽了,腸道健康卻受了影響。建議大家平時還是少吃鹹菜,少做對腸胃有傷害的事情。

那麼腸癌來臨時,身體會有什麼表現?

血便

腸癌後會形成癌腫,表面隨時有破裂出血的情況,同時會侵犯腸壁血管,導致出血。之後血液與大便混合,多呈現為暗紅色,但是在大便的時候不會立馬出現疼痛感。

便秘

腸癌後的排便多有「裡急後重」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便意很猛烈,但是排便的過程卻不順暢,有時候甚至在很用力的情況下,都難以拉出來,並且幾天才拉一次。

形狀

因為人的腸道是一個圓柱形,所以食物殘渣堆積後的最終形狀也應該是圓柱體。不過如果突然發現大便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比如扁條狀、細條狀,而且一側出現血痕,都是腸道異常所發出的信號。

平時養成4個習慣,更有助於守護腸道健康。與其病發後花時間與癌抗爭,不如在一開始就注意養腸護腸。

一、養成喝水的好習慣

成人每日的飲水量最好在8杯,能夠促進尿液排洩,也可以幫助預防便秘的發生。不過要想達到養護腸胃的作用,可以衝泡蜂蜜水,並多加一勺「潤腸油」——火麻籽油。

包含有亞麻酸、亞油酸、卵磷脂,可以幫助軟化大便,潤腸通便,清理毒素;覆蓋在潰瘍面上,促進癒合,及時緩解腸道問題,降低癌變機率。腸道問題越早得到緩和,癌變機率越小。

二、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

每日多補充一點膳食纖維,有助於給腸道補充動力,促進排便,平時經常便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諸如蔬菜、五穀類的食物,都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而大魚大肉這樣高脂肪的食物,就要適當減少了。以免大便久堵不排,腸道反覆吸收其中的毒素,加重腸病,提高癌變機率。

三、每年定期體檢不拖拉

進行身體檢查,可以及時了解到身體的情況,包括排除腸道有無癌變的跡象。可許多人在體檢的時候,並沒有增加腸胃相關的項目,其實多做一個腸胃檢查,可以省去很多煩惱,並且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理。

四、堅持每天多運動鍛鍊

晨起走一走、飯後走一走,不要總是躺著或者坐著,這樣是不利於腸道運動的,就無法及時排出身體毒素,卻遭腸道反覆吸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癌變的機率。平時可以抽時間多去走一走,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都是有助於身體健康的。

相關焦點

  • 如何注意腸道的保養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他們就在我們的腹部裡,每天為人體消化大量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對消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對腸道的健康還沒有重視起來,忽略了腸道健康運行給人體帶來的多種好處.更有一部分人群意識到了腸道健康的重要性,卻還不清楚怎樣保護自己的腸道.那麼下面就介紹下,如何保養腸道.
  • 細菌對腸道也有益?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與腸道中的一種細菌關係密不可分,這類細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腸道菌落水平失衡,那麼會引發較多的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包括腸道炎症,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問題。這類對腸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細菌就是益生菌,多補充益生菌,有利於維護腸道穩定與健康。
  • 大腸癌的元兇終於找到了,忠告:晨起堅持三個習慣,腸道才會更好
    早晨堅持哪些好習慣能讓腸道越來越好?身體缺水時,腸道會從糞便中抽取水分來補充,使得大便變得乾結,從而引起便秘。頑固性便秘會延長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時間,從而增加患上腸癌風險。 2、晨起吃含膳食纖維食物 早晨可選擇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和粗糧,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衝刷腸道,及時排出腸道中致癌物質,進而預防大腸癌。
  • 3類人或是腸癌「心上人」,平時多吃2種食物,腸道會感激你
    作為現如今的常見疾病,莫非就是腸癌了,近年來的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全國每年將近有4.75萬人死於腸癌這種疾病。而它的出現並非是沒有原因的,主要與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而生活中的這3類人或是腸癌的「心上人」,平時還要注意提防。
  • 養成排便習慣也很重要,排便有2個「好的時間點」,你知道嗎?
    養成排便習慣也很重要,排便有2個「好的時間點」,你知道嗎?導語:由於現在人在飲食習慣上非常的不注意,所以便秘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我們的腸道被堵住了。為什麼腸道會被「堵」?便秘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腸道堵住了,教你幾個小妙招,腸道或能通便秘跟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來看一下哪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傷害我們的腸道造成便秘。1、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食物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但是如果吃太多就會造成蛋白質沉積,不容易被腸胃消化。
  • 五種症狀代表腸道已經老化了.
    但是其實有一些徵兆如果能夠及時發現,是可以幫助腸道及時地進行調整,保證身體的健康,那麼哪些症狀代表腸道已經老化了?腸道問題會給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哪些習慣可以讓你的腸道重新恢復健康!為了確保身體的健康,那麼調整腸道的健康就很重要了。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增強身體的免疫,會比依賴其他方式調節腸道問題更有益於身體,因此讓腸道恢復健康更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 腸道如何健康保養方法?
    我們在路上看到有的人紅光滿面,有的人面色晦暗,這和身體素質有直接的關係,而人的腸道越健康,身體自然就會越好,那麼面色自然就會好,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說一下腸道的保養,希望大家借鑑。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很重要,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喜歡狼吞虎咽,特別是一些上班族,怕耽誤自己的工作,吃飯的時候速度很快,長期這樣的話就會出現腸道疾病,所以一定要改變不良的吃飯習慣。每天吃飯一定要有一個節制,這點很多人知道,但是做的時候卻做不到,我建議大家可以早上的時候儘量多吃一些,中午的時候也可以儘量多吃一些,晚上的飯要我們少吃,甚至餓一些。
  • 一蔬一果是腸道「守護者」,懂得食用,不易得腸癌
    而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捲心菜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吲哚-3-乙醛可以提高肝臟中芸烴羥化酶的活性,在進入腸道之後,有抗炎、預防腸癌的作用。除了捲心菜,其他的十字花科蔬菜也有一樣的功效,如西蘭花、西洋菜、蘿蔔、油菜等,平時也不妨適當多吃。
  • 寶寶的腸道守護神居然是它?|細菌|母乳|免疫力|腸道菌群|致病菌...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500-1000 種不同的細菌,它們的數量級約為10^14,組成了龐大的腸道菌群,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腸道菌群的穩定,對於腸道的正常運轉,以及維持人體免疫力都至關重要。  如果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引起腹瀉等問題。對於新生兒來說,還可能會影響它們的免疫力。
  • 腸道異常,大便先知,排便時若有這4種異常,需警惕癌細胞滋生!
    當然非「腸道莫屬」!整個腸道的長度,約是人體身高的4~5倍之多。腸道在腹腔內百轉千回,其主要功能就是負責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然後將剩餘的食物殘渣和代謝物變成糞便,最後隨著肛門排出體外。由於大便就是身體代謝的廢物,所以在大便結束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無情」地按下了衝水鍵。
  • 換季期服用媽咪愛益生菌,呵護腸道有助免疫力提高
    不少家長也很納悶:平時看著寶貝活蹦亂跳的,為啥一到換季就愛生病呢?夏秋換季的時候,也是細菌、病毒的活躍期。而且經過夏天的高溫天氣,身體消耗比較多,抵抗力容易下降,身體防線比較弱,這也就給細菌、病毒提供了攻擊的好機會。另外,換季早晚溫差比較大,如果孩子的衣物增減不及時,活動後出汗沒有及時更換衣物,被涼風一吹,就可能導致生病。
  • 如何保護腸道健康?給你幾個小建議,不聽吃虧了!
    腸道不僅具有排毒的功效,同時也擔負著抵禦疾病的能力,當腸道老化時就會減弱其屏障功能,細菌和病毒會隨之而來,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如何保護腸道健康?1、要讓腸道多休息兩頓飯的間隔時間必須要超過4個小時,這樣才能為腸道提供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休整。
  • 維護寶寶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健康小管家媽咪愛作用大
    嬰幼兒時期的腸道菌群具有多樣性較低、菌群結構不穩定、處於高度動態化等特點,容易受到感染、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影響,發生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多種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發生。在早期腸道菌群建立與成熟的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基因、孕期、胎齡、分娩方式、餵養方式、輔食添加、抗生素等。而想要減少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相關問題,家長要懂得如何幫助嬰幼兒建立良好的腸道菌群環境。
  • 腸道中為啥會長息肉?醫生分析出原因,做好預防腸道會更健康
    就像腸道裡面的息肉是一樣的,大家不能因為它沒什麼症狀就對它放任不管,有的時候如果經常不管它,息肉就會野蠻生長,到時候就會惡變,形成壞的腫瘤。腸道中為什麼會長息肉呢?聽一些醫生的分析。第一個原因,病毒感染。比如腸道當中有病毒存在,就會導致腸道裡面有息肉的生長。有的時候這些病毒會讓腸道出現炎症,時間長了就會長出息肉來,第二個原因,遺傳因素。
  • 腸道也需要保養,大腸水療,你腸道的保護傘
    當今國際流行的改善便秘、腹瀉,調節腸道菌群失調,並具有美容、減肥等作用的「結腸水療」法,是通過水利作用於結腸,促進腸蠕動,改善結腸腸壁肌肉的健康狀態,提高腸壁吸收養分的能力,同時減低有毒排洩物的吸收,達到養生、保健、瘦身和腸道疾病治療的一種純物理自然療法。
  • 腸道有癌的人,排便時,會出現異常,若是能抓住,儘快做腸鏡檢查
    除了體檢,我們的排便習慣也會可能反映出腸道是否出現腫瘤,大家要多加留心。排便習慣發生變化一般人的排便都有他的規律,吃壞肚子時可能會有腹瀉的症狀。當腸道中長出腫瘤時,腸道會受到刺激,就能可能出現本身便秘的人出現腹瀉的症狀,本身排便規律的人出現一會便秘一會腹瀉的症狀,總而言之就是排便出現明顯的改變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那麼一定要警惕腸癌的出現。
  • 便秘「偏愛」4類人?若做好3件事,腸道也許誇你聰明
    除此之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可能會增加患上便秘的風險,據了解便秘會更加驚訝,下面這幾類人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果你不在其中的話,真值得恭喜。便秘「偏愛」4類人?飲食不合理的人雖然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質量提上來了,飲食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是一些人平時吃東西的時候卻不在意食物的健康和營養,反而更注重自己的口感,經常吃一些辛辣刺激高油膩的食物。
  • 便秘太難受,腸道醫生:先放下手中的開塞露,用這一方法更好
    與甘油或山梨糖醇,接觸糞便的高濃度的灌腸,腸道可以軟化糞便,刺激腸壁,導致排便反射反應,再加上潤滑作用,糞便就排除體內。經常用開塞露,會讓腸道對正常進行排便刺激的反應分析能力發展變得更加遲鈍,排便能力不斷減弱,直至消失,這樣我們喪失便意後,便秘就更嚴重了,想拉都沒感覺。
  • 腸道不適的救星,小熊同學晶球益生菌你get了沒?
    你有沒有經歷過,腹痛說來就來,控制不住肚子的洪荒之力;你是否也曾,對著「清腸毒、排宿便」的廣告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排出毒素,一身輕鬆」……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儲菌庫,但是由於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當代年輕人的腸胃健康,卻總是在頻頻亮起紅燈。
  • 聚焦腸道健康、倡導酸奶文化 蒙牛舉辦酸奶文化節發布會
    發布會以「讓愛發酵守護健康」為主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竇熙照、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等到會並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