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故事------《「未婚」媽媽》

2021-02-19 桐廬民間文藝

「未婚」媽媽

不知不覺到了大年廿九,小溫的爸媽急壞了!女兒自從放下公務員的「鐵飯碗」到外省一個大山裡創辦民宿以後,已經四年未回家過年了,而她的年紀也到了「而立之年」。今年女兒不但說好回家過年,並且答應春節期間相親。那小夥兒就是她姨介紹的,名叫正良,在外地工作,是一個真正的青年才俊,聽說兩人互相加了微信,感覺還不錯:嘿!這回真有門了!可是,這眼看到春節邊了,女兒小溫卻是遲遲沒到家,連個電話也沒有,你說急不急人!

小溫爸媽正焦急呢,哎!電話來了!一看是女兒的電話,溫媽媽打開手機就叫嚷開了:「寶貝?你到哪兒了?快到家了嗎?」只聽女兒聲音中帶著歉意說:「老爸老媽,真對不起,今年我還是回不了家!」溫媽媽一聽,急得聲音都提高了八度:「啊?你不是說民宿不接客嗎?不是說今年一定回家嗎?你大姨說,那個叫正良的電子工程師就要回家了,你不是答應姨媽春節相親嗎?」女兒的聲音有點吱吱唔唔起來:「可我這裡有……事!真走不開!」

溫媽媽還想說什麼,這時手機裡突然傳來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媽媽,給你吃我剝好的桔子!媽媽吃桔子嘛!」接著女兒的手機突然掛了。

這突如其來的一出,讓溫媽媽半天回不了神,溫爸爸一臉疑惑地問溫媽媽:「你怎麼了?女兒說了些什麼?」等到聽完老伴的敘述,他想也沒想就打通了女兒的電話,小溫還是那副大大咧咧的口氣:「老爸,你和老媽怎麼輪番給我打電話?我年後一定會回家看望你們的,你們不必這麼著急吧?」

溫爸也不和她兜圈子了,直截了當地問她:「你媽媽說,剛才她打電話的時候,聽見有一個孩子在喊你媽媽,這是怎麼一回事?」小溫笑嘻嘻著說:「啊?孩子的聲音?哦我明白了,剛才在放電視劇,是電視劇中的孩子在喊媽媽吧?」說完她說:「老爸,有人喊我,咱們下次再聊哦!」說完匆匆掛了電話。

女兒的解釋,根本無法讓溫爸爸和溫媽媽釋懷,心中的疑惑反倒增加了。兩個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眉心皺成了一個大疙瘩。溫媽憂心忡忡地說:「女兒難道當了未婚媽媽?怪不得她四年不回家!」說完眼淚就要下來了,溫爸長嘆一聲:「我們一直愁她成為大齡剩女,哪裡料到,可能問題比我們想得更嚴重,看來這些年她是遇上不負責任的男人了!孩子這些年苦吃大了!」

溫媽忽地一下站起身,大聲說:「孩子受欺負,我們做大人的不能無動於衷,我們得把這事整明白,走!我們現在就出發去找女兒!」溫爸爸連忙勸住她,說現在疫情期間,政府號召大家「就地過年」,再說公路交通也快停運了,車票也沒處買……好說歹說,總算勸住了溫媽,答應春節後再去看女兒。

可難辦的事還在後面:小溫姨媽那邊該怎麼交待呢?要知道春節相親的事她可都與男方說好了,那個叫正良的男孩也快到家了,現在突然告訴她小溫春節不回家,而且……這事該如何交待呢?又該怎麼解釋呢?

一眨眼就到了除夕這天,一大清早住城郊的姨媽就趕過來了,不用說她是最後來落實小溫相親這事的。果然!她一開口就朝門裡看:「小溫呢?」小溫爸爸神情尷尬地回了一句:「聽說她有事走不開,要到年後才能回來。」姨媽頓時臉一沉:「這麼說,她沒有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這一個「為什麼」讓溫爸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說實話連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這事既然到了這一步,也只好與小溫姨媽實話實說了。於是溫媽媽一五一十地說出了昨天打電話的情景,以及他們內心的疑惑和猜想。溫媽媽抹著眼淚說:「姐姐呀,我們辜負了你一片苦心!現在這事情弄得上不上,下不下,正良那後生也為相親的事也從外地趕回來了,你看該怎麼向他交待呀!」

     姨媽聽了這事,半天不吭聲,臉上陰晴不定,末了才說了一句:「原來是這樣!那麼一切都好解釋了,唉!」小溫姨媽的神神叨叨的表情,倒把溫爸爸和溫媽弄了個莫名其妙,溫媽媽小心翼翼地問:「姐,你的意思是?」

   這時小溫姨媽一拍腿站了起來:「實話告訴你們吧!正良突然告訴我,他春節不回來了,相親的事更是一句沒提,我今天原本是想來和你們解釋這事的,同時我也感到很奇怪,這正良為什麼突然之間變了態度呢,原來如此,想必是你們的女兒小溫在微信聊天時,把情況全部和他說清楚了,因此……」說到這兒,姨媽站起來說:「唉!看來兩個孩子沒緣分,那就這樣吧!」

正在這時,小溫爸爸的手機響了,打開視頻通話,一眼就看到小溫紅光滿面的樣子:「爸爸!媽媽!新年好!啊!姨媽也在?姨媽新年好!」她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姨媽在那就更好了,有一個人想為你們送新春祝福呢!」

她的話剛說完,手機視頻中就出現了一張年輕俊朗的臉:「叔叔、阿姨、姨媽你們好!」這一幕把溫爸溫媽整懵了,半天回不過神來,而姨媽卻驚喜出聲:「啊呀!正良吶!你——你們……原來你是到小溫那兒去了呀!」

這一聲「正良」把溫爸溫媽更搞得稀裡糊塗了,可讓他們更糊塗的事還在後面,這時候,只聽一聲「媽媽——」視頻中出現一張娃娃臉,那女娃四歲左右,胖嘟嘟的,小嘴巴紅紅的,可愛極了,她朝小溫叫了一聲「媽媽」,然後親了一口,然後又撲向旁邊的正良,叫了一聲「爸爸」,又親了一口。

這一幕,把手機視頻的這一端的三個老人驚呆了,覺得腦子都不夠使了。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這時又接二連三地傳來叫「爸爸!媽媽!」的聲音。小溫於是把手機鏡頭移過去,三個老人於是看到了七八個孩子!他們圍著小溫和正良又蹦又跳的,不遠處還有一些老人朝這邊招手,那情景要多熱鬧有多熱鬧,讓溫爸溫媽和姨媽都不由笑起來,可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小溫終於告訴他們事情的原委:原來由於疫情的關係,響應政府的號召,當地許多在外打工的夫妻都選擇「就地過年」,可是家中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卻是他們最大的牽掛。同時,其中有3個孩子正是小溫結對了3年的留守孩子,鑑於就地過年的號召,小溫就有了留在當地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送溫暖的想法,她的這個想法還獲得了姨媽介紹的相親對象正良的支持,這小夥子專門趕過來,與小溫一起開展這個公益行動!

小溫的話剛說完,小夥子正良馬上接過去說:「叔叔,阿姨,姨媽,等到我們陪伴留守兒童和這裡的老人快快樂樂過完春節,我們馬上回來看望你們!到時候……」他笑著看了小溫一眼:「我們正式相親!」

小溫臉紅通通的,轉向身後說:「孩子們,讓我們和爺爺奶奶們一齊說春節快樂!」剎時間,視頻裡出現一張張花開似的笑臉,還有一聲聲熱烈而稚氣的祝福聲:「春節快樂!春節快樂!春節快樂!」

視頻這一邊,三個老人的臉笑成了一朵花,溫爸溫媽的眼中溼漉漉的,那是幸福的淚花!

相關焦點

  • 在柳工作外地人響應倡議「就地過年」的故事
    「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啦」 ——聽幾名在柳工作的外地人響應倡議「就地過年」的故事小龐給男友打電話。張新新給爸爸打電話。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外出工作、學習的人們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今年因疫情防控需求,全國多地先後提出「就地過年」的倡議,倡導大家留在工作地過節,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1月15日,記者來到五星商業步行街採訪,不少受訪者表示支持「就地過年」,並給家人打去電話,道一聲「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團圓的日子不回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許賢端(湛江人):26歲的許賢端於上個月底剛到柳州,現和朋友一起創業。
  • 父母就地過年,老家的孩子咋辦?
    但讓這些就地過年父母無比牽掛的是,他們留在老家的孩子能否得到妥善照料,安全、幸福地度過一個特殊的春節?  記者採訪了解到,各地實施了相關措施,從心理輔導、心理關懷和物質援助等各個方面幫助留守兒童平安歡度春節,著力解除外出務工家長的後顧之憂。
  • 「就地過年」,家在遠方,暖在身邊
    (嶺南非遺押花活動精彩紛呈)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廣州及各城市都倡導人們就地過年。「我來廣州兩年多了,現在正從事公交行業,今年留在廣州過年。」來自河南鶴壁的張坤這樣說道。身為公交從業人員的他在響應號召、留穗過年的同時,積極投身崗位,春節期間堅守城市服務「疫」線。來自廣東金融學院的來華留學生小雪來廣州四年了,已經有三年沒見到遠在剛果(金)的媽媽和姐姐,「我想對她們說,我在這裡過得非常好,請不要擔心,政府在病毒來臨的時候給我們發放口罩、保護我們,疫情期間我也當上志願者,為社區做貢獻。」借著鏡頭,小雪向遠方的家人傳去思念。
  • 就地過年,讓我讀懂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面對「就地過年」的號召,網友們熱情高漲、大招頻出,紛紛曬出雲聚餐、雲喝酒、周邊遊等各種計劃,探討怎麼把就地過年變成一個頗具新意又有儀式感的新年。2021年的就地過年,許多人選擇了新的過年方式,通過網絡,將愛和溫暖寄送回家。1月19日,湖北孝感一位快遞員幫留守老人寄出千餘斤年貨引發很多網友關注。
  •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就地過年
  • 就地過年,是為了更好的團圓
    你是否也在糾結,過年還要不要回老家?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上海、貴州、湖北、河南等在內的29個省(市/區)發起「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就地過年」一時成了熱詞。短短一周多時間,我國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500例,且此輪疫情呈現出多地局部暴發和零星散發交織疊加的複雜態勢,加之天氣寒冷適合病毒生存,春運又可能增加在途傳播風險,在團圓「小帳」和生命安全「大帳」面前,「就地過年」無論怎麼算,還是利大於弊的,我們也呼籲,如無必要,請選擇「就地過年」吧!要看到,「就地過年」不是不團圓,而是為了將來和家人更好地團聚。
  • 牛年春節,他們就地過年玩出「花」
    記者採訪了一些留鎮過年的人,他們有人和朋友一起「抱團」過年;有人趁著晴好天氣外出踏青,享受過年新體驗;有人宅家不孤單,線上雲拜年把愛意送回家……總之,牛年春節他們各有各的精彩。「抱團」過年:朋友在一起家人在身邊對於老家是山東的毛妮妮來說,今年是最特殊的一個春節。「長這麼大,這是我平生第二次沒有跟媽媽一起過年,實在很不習慣。」
  • 疫情中的春節 | 就地過年,讓我宅得心安理得
    當春節碰上疫情,一邊是歲末年初終於能團圓相聚的時候,一邊是疫情反覆下避免人口流動的權宜之計,今年春節針對防疫所出的「就地過年」的倡議,可能讓很多背井離鄉的人們,第一次在異地獨自過年。在這次徵集回覆中,我們收到了很多精彩的分享,其中有難過,有平靜,有火花。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部新冠疫情史,伴隨著2020年的徹底過去,這些答卷裡的很多故事,也將被封存在記憶裡。
  • 疫情形勢嚴峻,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
    現在又快要過年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不禁要問還能不能回家過年,還是選擇就地過年。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亂了陣腳。要積極配合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去有風險的地區走動,平常要注意防護。在家中要常備口罩和消毒液,防患於未然。多地出現零散病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成為許多在外遊子的心中所想。
  • 發紅包、給補貼…倡導「就地過年」動真格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李金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今年春節註定不一般,因為國家鼓勵就地過年。  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好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拼了: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真金白銀的誘惑下,你會就地過年嗎?
  • 就地過年,安香鄉推出暖心措施
    為此,我們倡議:一、外來工作人員原則上就地過年。尤其是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務工人員,建議您選擇在安香鄉就地過年,減少不必要的出行,降低感染和傳播風險,以網上視頻、電話問候、簡訊交流、微信互動等方式向親朋好友傳達問候和祝福,以實際行動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共同守衛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二、外出工作人員原則上不返鄉過年。
  • 就地過年:留得是安,回得是心
    近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提倡「就地過年」。我省各地也先後發出通知,呼籲「非必要不返鄉」。各地政府對於就地過年的理解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引發網友們對特殊時期如何度過春節假期的持續討論。一時間,「非必要不返鄉」成了高頻詞,微博話題衝上熱搜。「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 ​當春節營銷遇見就地過年,品牌如何話團圓?
    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多地倡導就地過年,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場景更像是在打工人的傷口撒鹽。誰能破局,獲得大眾認同感並強勢傳播?除了藉助節慶熱勢營銷,還需要更深層次的去思考。節點傳播最重要的就是情緒共鳴。相隔千裡終團圓,共坐檀桌前。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下,這種團圓的情緒被無限的放大。
  • 黃陂區王家河青年幹部積極響應就地過年號召
    」號召,以大局為重,毅然放棄了返鄉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決定就地過年。為進一步關心我街就地過年的年輕幹部,街領導特意組織街道其他年輕人一起上門看望他們,與他們共做年夜飯,共度小年夜,為他們在堅守黃陂的日子裡送上一份溫馨的祝福和溫暖的陪伴。    農曆新年來臨之際,大家齊聚同事張慧娟家,廚房小白不怕露怯,廚房老手大顯身手,在主廚王秋靜的帶領下,大家分工協作,有的炸春卷、有的洗菜切菜、有的包餃子,歡聲笑語,氣氛好不熱鬧。
  • 華商有態度|有錢沒錢 就地過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話大家喊了好些年。背後是14億國人對於春節團圓的神往,是一年到頭跨越山海,也要與最親密的人團聚一次的願望。而在今冬防控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且日趨複雜的當下,我們似乎有必要大聲倡導:有錢沒錢,就地過年。
  • 就地過年!多地發布通告
    1月4日河北衡水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春節期間,提倡在本地過年,儘量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幹部職工一律在單位所在地過年,一律不出境,儘量不出市,確有需要的,要嚴格審批管理。河北張家口涿鹿在通告中表示,減少人員流動。儘量減少或取消不必要的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出行。
  • 14個人的自白,讓我們看到了就地過年的眾生態
    有些人委屈、憤怒,覺得年不像年;有些人理解配合,做好就地過年的準備。但無論如何,這個年註定不同尋常。小編這次採訪了14個外地留濟的遊子,從他們的自白裡,看到了就地過年的眾生態。長這麼大,這是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過年,感覺很孤單。但我也清楚眼下形勢所迫,不回家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縱使一個人過年,也要過出儀式感。
  • 29省份倡導「就地過年」,你會留下嗎?
    隨著春運的臨近,春節怎麼辦、能不能回家過年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最近,「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話題的討論熱度攀升,微博話題#全國多地倡議就地過年#閱讀量達5億。  對於「就地過年」,網民表示理解,但也「心情複雜」。有網民說,「就地過年是為了一家的平安」「理解疫情防控難處」「只要情在,哪兒都有年的味道」。也有網民說,「道理我都懂,但還是想回家」「如果五一能調休,那我不回家就沒有怨言」「再觀望一下吧」。
  • 人民來論:倡議「就地過年」要做好後續工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發,一些城市陸續發出倡議,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然而,一些群眾仍持有觀望態度。「就地過年」不是小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從全局考慮,僅靠倡議和自覺還不夠,需要社會各界的合力。提高重視程度是首要任務。
  • 民聲面對面:「就地過年」就是為戰「疫」作貢獻(評論)
    近日,多部門發布了倡議書,倡議大家「就地過年」。在疫情防控面前,是回家過年重要,還是生命健康重要,應該不難選擇。如今,網絡是無軌列車,可以將在外的遊子們悄悄地帶回家。「電話問候」也解思念之苦,「網絡拜年」也表敬重之情,只要孝心有,只要親情在,把兒女放在情感裡,把夫妻放在責任中,哪兒都有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