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商務部研究院王巖:消費券短期拉動,復甦後應適時退出

2020-12-23 新京報網

疫情催生了消費新模式,眼下商業又開始恢復往日的熱鬧,人們期待已久的煙火氣逐漸回歸。8月9日晚,在新京報「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消費分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王巖表示,線上消費比例正在不斷擴大,「一老一小」成線上消費的重要增量。今年下半年,我國消費還將呈現出線上化、健康化、理性化、本土化、智能化等特徵。


她同時認為,各地發放消費券可以幫助實現市場復甦,但這只是短期促消費手段,在消費逐步復甦後,要根據情況適時退出。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王巖


「一老一小」成線上消費重要增量


從需求端看,健康化、理性化、線上化,成為居民在疫情期間呈現的消費三大特徵。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王巖表示,「消費者理性化消費意識越發凸顯,在消費時會更加關注高性價比、實用性較強的商品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比例不斷擴大。消費者網購產品從原來的以標準化工業消費品為主,逐步轉向了生鮮、醫藥等非標準化商品以及日常低頻消費商品。同時,線上消費群體不斷擴大,「一老一小」加入網絡消費大軍。「疫情期間50後、60後的老年群體,開始學習網購,並成為網絡消費的新增長點。此外,學生群體疫情期間開啟在線學習場景,支撐在線教育快速增長。」


從供給端來看,餐飲、旅遊、住宿等傳統消費行業在疫情期間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但在受影響的狀態下企業也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催生了很多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自救的重要探索。其中包括開展線上模式的探索,比如餐飲業轉型線上零售化,開展半成品銷售以及外賣送餐等。


在王巖看來,供需兩端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改變,供給端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通過線上平臺應對疫情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消費者轉變消費方式,有效滿足對部分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這都是有益的嘗試。



直播是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的新路徑


今年直播帶貨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關鍵詞。王巖表示,直播電商的本質還是電商。電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成熟,現如今基於電商的平臺再疊加一些網紅、流量等諸多要素,形成了一波全民帶貨的熱潮。直播電商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傳統電商基礎上,增加社交互動體驗,「消費者在直播間裡可以實時與主播互動,有種身臨其境的購物體驗。」


當下餐飲業、商業、食品業等很多企業都在直播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在王巖看來,豐富多樣的直播形式已成為推動國家消費市場走向復甦的重要力量。「未來,隨著5G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直播電商會持續地、快速地成長和發展起來,它不僅僅是消費的重要增長點,對於企業以及供給端來說,將會是尋求線上線下融合的非常好的方式和新路徑。」王巖說。


市場復甦後消費券應適時退出


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政策提振消費,同時發放消費券釋放消費潛力。王巖說,上半年超過50個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實現市場復甦,消費券是短期促消費手段,在消費逐步復甦後,要根據情況適時退出。


王巖認為,發放消費券、舉辦購物節等,在短期內是實現消費回補的非常好的手段,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在實踐過程中,也起到了好的效果。不過,要理性看待,消費券是一個短期促消費手段,在消費逐步復甦後,還要根據情況適時退出。同時,也不是所有的地方和城市都適合發放消費券,對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城市,宜停止發放消費券。


王巖說,促進消費的長期舉措仍然是要通過保證居民就業、提高居民收入來實現。同時,繼續做好商品質量的提升,建設自主品牌,順應消費升級趨勢。


據介紹,目前商務部正在持續推動步行街的改造提升,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集聚國內外優質商品和資源,順應消費升級,擴大消費規模,吸引消費回流,把中高端消費紅利留在國內。


下半年消費持續線上化、健康化


談及消費「坡兒起」將會呈現哪些消費趨勢時,王巖表示,2020年下半年,我國消費還將呈現出線上化、健康化、理性化、本土化、智能化等特徵。


疫情影響下,我國消費短期受到較大衝擊,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消費市場處於一個逐步恢復階段。王巖認為,從長期來看,我們國家消費市場的潛力依舊非常巨大,有待加速釋放。「收入提高成為消費升級的有力支撐,201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均GDP達到1.03萬美元,各層次消費需求快速擴張,品質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王巖說,無論是從收入水平還是從城鎮化階段來看,我國支撐消費長期向好發展的因素和基礎沒有改變。隨著復工復產有效開展,居民收入信心也逐步恢復,總體上支撐消費增長的基礎比較堅實。2019年,我國城鎮化水平是60.6%,發達國家整體城鎮化率處於80%左右,相比之下,未來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城鎮化會帶動投資和消費的發展,隨著人口從鄉村轉移到城市,人均消費支出也會隨之增加。」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消費券如何設計?北大光華:應防止消費券異化成商家促銷手段
    在欠發達地區發放消費券,效果會比發達地區差嗎?5月19日,北大光華-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課題組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地處西部地區的廣西,政府給予每1元錢的消費券補貼,能帶動5.3元至7.7元的新增消費,效果甚至好於東部地區杭州的「3.5倍效應」。
  • 代表委員熱議:消費券發揮撬動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對此,兩會期間,在新京報舉辦的全國「兩會經濟策」系列中,眾多代表委員熱議「消費券——助力消費復甦 拉動中小企業發展」。關於本輪發放消費券呈現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如何保障消費券發放公平性,成為專家們的熱點話題。
  • 美團消費券助力武漢復甦
    消費者可通過美團等網絡平臺參與搶券,這批「消費券」可用在餐飲、商場、超市便利店和文體旅遊四個方面,抵扣面值分別為10元、20元、50元和80元。  「消費券很受關注,發放當天我正好忙別的事情,等想起來去搶時候早沒了。」 劉雯既是消費者,又是消費券惠及商家。被秒搶一空的消費券以及手拿消費券下單的顧客,讓劉雯看到了武漢煙火氣漸漸升騰。  數據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逐步復甦。
  • 全國多地消費券「返場」 消費者點讚
    8月25日,蘭州市商務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20年後4個月,甘肅省政府、蘭州市政府將安排1億元促消費專項資金,其中,5300萬元按照零售、餐飲、家電、百貨四大類,在銀聯「雲閃付」平臺分批分類發放消費券。8月24日,武漢市公布《武漢市支持文化旅遊產業復甦發展的若干措施》,宣布將發放8000萬元文旅消費券,引導帶動全市文旅消費。
  • 林毅夫:消費券發放有利於保家庭、保企業
    自3月起,我國一些地區開始發放消費券。日前,據商務部統計,已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元。  5月15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布林毅夫教授指導的研究報告——《消費券的中國實踐》,對全國消費券的發放狀態、效果作出了深入分析。
  • 回顧2020年度關鍵詞 「消費券」或佔據C位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促消費的「招數」一波又一波,其中,消費券似乎總保持著高「曝光率」。消費券確實降低了餐飲娛樂等活動的成本,比如在餐廳吃飯時,可以使用線下餐飲購物券併疊加商家優惠券;點外賣時也有各種滿減優惠。如果不用幾張消費券,就好像「錯過了一個億」。消費券的使用也為市場拉來了不少「流量」。
  • 多地政府聯手美團發消費券:精準回補與數位化升級
    他提出的依靠消費「滾雪球效應」帶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已經成為今天政府應對危機常用的舉措。這一次新冠疫情的經濟復甦,凱恩斯的「消費滾雪球」再度被啟用,表現形式是「消費券」。「先找一幫人挖一個大坑,再找一幫人把坑填上,也能夠拉動經濟復甦。」當時沒有網際網路平臺來發消費券,更沒有類似「滿200減30」這樣的拉動消費「乘數效應」的玩法。甚至此次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美國、加拿大都出臺了救助計劃,但也都是直接發錢,沒有類似中國地方政府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發消費券的方式。
  • 「數數看」消費券能否「券」動消費
    至於消費券的總額度更是達到了一個巨大的數字: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全國已有170多個地市累計發放消費券190多億元。這些消費券的發放情況如何、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為此,記者在公開的媒體報導和政府公告等信息的基礎上,梳理了相關信息,並採訪了一些典型地區的消費者,希望能夠對疫情發生後消費券發放有一個全景式了解。
  • 支付寶消費券樣本顯示:數位技術提高財政資金利用率
    在研究了佛山支付寶消費券的樣本之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消費券「明顯促進復工復產,對小微商家拉動效應最大,1元消費券直接拉動小店經營流水增加2.97元。」對小店等小微商家來說,消費券可能是一劑有效的復甦「藥引子」。
  • 支付寶消費券樣本:數位技術可有效提高財政資金利用率
    在研究了佛山支付寶消費券的樣本之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消費券「明顯促進復工復產,對小微商家拉動效應最大,1元消費券直接拉動小店經營流水增加2.97元。」對小店等小微商家來說,消費券可能是一劑有效的復甦「藥引子」。
  • 武漢擬適時推出消費券 武漢消費券在哪領,總額度有多少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消費券最新資訊 > 正文 武漢擬適時推出消費券 武漢消費券在哪領,總額度有多少
  • 消費券來襲!南京3億寧波1億,各地一大波紅包在路上,怎麼領如何花?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石英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疫情中,消費首先受到了影響,餐飲、旅遊等很多服務業受到的衝擊非常明顯。南京發放消費券,是短期內促進消費的舉措。 石英華指出,從經濟學原理來看,發放消費券相當於是對居民個人的補貼,有助於短期內刺激需求,引導消費者在指定領域消費,如餐飲、旅遊、圖書等。
  • 業界呼聲:擴大消費券使用範圍,精準投放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用消費券來刺激經濟之前也出現過,但這種方式不可長時間持續,短期來看消費券確實能起到積極作用,通過這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但也會產生一個弊端,就是可能會造成資源更向大企業傾斜。」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家發改委密切關注各地推出消費券等政策舉措,並積極跟蹤分析。
  • 深圳杭州消費券火了:微信支付寶直接領...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侯瀟怡、王帆、包慧編 輯丨曾芳、耿雁冰、黎雨桐部分內容來自 券商研報3月31日,深圳市羅湖區工信局(商務局)局長周建軍表示,羅湖舉辦「2020
  • 商企密集發放消費券,強效「催化」消費成效幾何
    萬達商管集團在全國範圍發放近2億元消費券,蘇寧發放3000萬元消費券,合生麒麟新天地也將在疫情結束後投入百萬元補貼回饋消費者。目前,發放消費券是商業企業直接且快速拉回消費者的有效方式,在短期能激發被抑制的消費需求。然而,長期使用滿減活動或補貼的方式去刺激消費,並不利於商企穩定客流還會增加經營負擔。
  • 關於消費券,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為加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繁榮市場,近期,東麗、和平、河西、寶坻、津南、武清等區政府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通過和第三方平臺合作方式,發放消費券,鼓勵市民消費,提振消費信心,以政府財政資金為槓桿,撬動居民消費市場。消費券的拉動作用效果顯現,餐飲消費復甦率逐步提高。政府發「錢」了?是真的嗎?是真的!
  • 南京發放3.18億消費券,到底是什麼操作?
    消費券是一種經濟政策工具。當經濟不景氣使得民間消費能力大幅衰退時,政府發放消費券,作為人們消費時的支付憑證,期望通過增強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欲望來刺激消費,繼而帶動生產、投資等的增長,拉動經濟復甦。 我們最常見的是「購買消費券」。
  • 消費券給力 助推市民「買買買」
    「我平時在餐飲、購物上的消費比較多,拿到消費券我肯定會第一時間使用。對於我們來說很實惠。」市民江女士挑選了一些水果後,徑直走向糧油區域,準備購買米麵油。  4月28日12時,省商務廳聯合西寧市政府向市民發放10萬份電子消費券,當日短短5個小時,消費券就被全部領完。電子消費券每份券包價值50元,內有3張滿100元減10元消費券,4張滿50元減5元消費券。
  • 多地政府發消費券背後:金融科技助推公共服務數位化
    胡一帆表示,紙質消費券發放繁瑣,國內城市電子支付使用率已超過90%,疫情後,更多中老年人群也開始網上購物和電子支付,這都為電子消費券提供了更廣大和普及的應用場景。「這波電子消費券對消費拉升的作用不可小覷,也更為普惠。比如杭州第一波消費券拉動消費槓桿超過13倍。
  • 每1元消費券拉動8元消費!數位化「組合拳」點亮合肥夜經濟
    原標題:每1元消費券拉動8元消費!數位化「組合拳」點亮合肥夜經濟每發放1元消費券,可拉動8元消費到7月18日,合肥已經通過支付寶發放4輪消費券。而從7月1日起,支付寶也發放了規模達100億的全國版消費券。螞蟻集團支付寶安徽區域總監王可表示:「支付寶數據顯示,從過去四個月裡200多城市政府陸續發放消費券的結果看,每發放1元支付寶消費券,可拉動8元消費;最高的一個城市消費券拉動乘數高達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