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哪部劇最火,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下半部《虎嘯龍吟》應該是當仁不讓。
開播至今,優酷播放量已超過7億,豆瓣最新評分為8.2分,比備受好評的第一部還高。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被司馬懿視為畢生對手的諸葛亮。
這部劇中,王洛勇的演技非常驚豔,將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之心很好地演繹出來。主演吳秀波的主角光環一度被他搶走了。
業內影評人也評論:看得人血脈噴張,每個鏡頭的演技都在燃燒。
新版「諸葛亮」除了演技炸裂,沒想到人家的英語口語也是槓槓的。
最近,一段英文版的《出師表》在網絡上走紅。
英文版《出師表》:
臣亮言:
Permit me to observe: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The late emperor was taken from us before he could finish 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Today, the empire is still divided in three, and our very survival is threatened. Yet still, the officials at court and the soldiers throughout the realm remain loyal to you, your majesty. Because they remember the late emperor, all of them, and they wish to repay his kindness in service to you. This is the moment to extend your divine influence, to honor the memory of the late Emperor and strengthen the morale of your officers. It is not the time to listen to bad advice or close your ears to the suggestions of loyal men.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The emperors of the Western Han chose their courtiers wisely, and their dynasty flourished. The emperors of the Eastern Han chose poorly, and they doomed the empire to ruin. Whenever the late Emperor discussed this problem with me, he lamented the failings of Emperors Huan and Ling.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I began as a common man, farming in my fields in Nanyang, doing what I could to survive in an age of chaos. I never had any interest in making a name for myself as a noble. The late Emperor was not ashamed to visit my cottage and seek my advice. Grateful for his regard, I responded to his appeal and threw myself into his service. Now twenty-one years have passed.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The late Emperor always appreciated my caution and, in his final days, entrusted me with his cause. Since that moment, I have been tormented day and night by the fear that I might let him down. That is why I crossed the Lu river at the height of summer and entered the wastelands beyond. Now the south has been subdued, and our forces are fully armed. I should lead our soldiers to conquer the northern heartland and attempt to remove the hateful traitors, restore the house of Han, and return it to the former capital. This is the way I mean to honor my debt to the late Emperor and fulfill my duty to you.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My only desire is to be permitted to drive out the traitors and restore the Han. If I let you down, punish my offense and report it to the spirit of the late Emperor. Your Majesty, consider your course of action carefully. Seeking out the good advice, and never forget the last words of the last Emperor. I depart now on a long expedition, and I will be forever grateful if you heed my advice.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Blinded by my own tears, I know not that I write.
這段堪稱經典的出師表用英文呈現,竟也是如此慷慨激昂、引人入勝……
網友直呼:
這完全是教科書版的演繹!
諸葛亮英語8級!
期末考試中譯英標準答案,接好不謝!
△網友好評如潮
王洛勇在他的微博中說到:「親愛的朋友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戲裡戲外諸葛亮都是我最喜歡的角色,這是我朗讀的英文版《出師表》,希望我心中的孔明,也是大家喜歡的孔明。」
這段視頻還引發了一波背誦《出師表》熱,新浪微博據此還發起了「全民出師表」話題。
王洛勇是誰,可能年輕一代認識他的人不多。他成名很早,有著「百老匯亞洲第一人」之稱,也是美國麻省藝術學院教授、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中心主任。
1958年出生的王洛勇,因痴迷表演,11歲就離家去湖北學習京劇,回憶起學戲的艱難,彼時辛酸,歷歷在目。
每個清晨天未亮,他就開始苦練基本功,倒立、下腰、扳腿……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是重複千百遍的撕心的疼。
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5年,靠著骨子裡的韌勁,王洛勇練就了紮實的形體表演基本功。
為了追逐表演夢,17歲那年,王洛勇繼續去到武漢音樂學院主修圓號,此後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薩日娜、郭冬臨、高曙光都曾是他的學生。
謀得一份如此穩定的工作已是被周圍朋友羨慕,可王洛勇並不滿足。
「大學畢業就教書,從理論到理論,總感覺自己有點誤人子弟。」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意思是只有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而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正是身為老師的信念感和責任感,幫他敲開了百老匯的大門。
1985年的一次藝術節活動上,王洛勇遇上一個美國代表團,他偶然了解到美國的一部戲劇經常能演上七八年,甚至更久。他很是好奇,什麼劇能如此長盛不衰?他對百老匯舞臺產生了好奇與嚮往。
同年,路易斯安那大學戲劇學院給了王洛勇6000美元獎學金,他毫不猶豫辭去工作赴美學習表演。
誰料,到美國的第四天,他就因蹩腳的英語發音被取消了獎學金。
身在異國,無所依靠,王洛勇不甘心這樣灰頭土臉地回去,更不想放棄自己的表演夢,一系列碰壁後終於進入美國波士頓大學戲劇表演系。
1986年的聖誕節,為省1美元地鐵錢,他徒步走到百老匯,站在百老匯門前,他暗自發誓:
我一定要成為百老匯劇中的主角。
接下來的日子,他一邊上課學英語,一邊做遍了所有卑微瑣碎的工作。
「艱苦、勞累、餓肚子,窮得一文不名,整整好幾年都是這麼度過的。但好在,我有中國人特有的堅韌不拔,能吃苦、耐大勞。」
在那個年代,東方人想要在西方舞臺上立足可謂難上加難,首先,你要先過語言關。而為了說好英語,王洛勇吃盡苦頭。
臺下1分鐘,臺下10年功。
每天清晨背單詞,睡前讀英語書籍。發音不到位,語言老師就用紅酒瓶的軟木塞給他做了個練發音的小工具,含在嘴裡練習,但時間長了木塞會有味道。於是他撿來一塊小石頭,形狀和木塞差不多。此後,他就把小石頭帶在身邊,練完就用酒精擦乾淨。直到現在,他還保存著這塊石頭。
好在,命運從不會拋棄每一個努力向上的靈魂。來到美國的第9年,王洛勇已經能出演全英文舞臺劇,還是很多美國學生的表演老師。
△王洛勇在《西貢小姐》的排練現場
來到美國的第10年,也就是1995年,當英語不再是短板而是利器,王洛勇終於登上百老匯的舞臺,出演音樂劇《西貢小姐》男主角,成為百老匯華裔第一人,並憑此獲得了美國福克斯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
△王洛勇在《西貢小姐》中的表演音頻
「只要我能出現在《西貢小姐》的舞臺上,我的英語就一定比臺上所有的亞裔演員好。」
事實的確如此。
《紐約時報》稱讚他的表演「激動人心」,更是給予他這樣的評價:「他清晰的英文吐字,讓用母語演出的美國演員感到羞愧。」
十年磨一劍,王洛勇做到了。
後來,王洛勇去到威斯康辛大學任教,骨子裡熱愛祖國的他,還會積極傳播中國文化。
國際文化活動上,他會組織崑曲、京劇的演出;演講中,他會把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同《霸王別姬》、《仲夏夜之夢》同《遊園驚夢》、《哈姆雷特》同《趙氏孤兒》相比較。
「藝術家不為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歌唱,聲音就永遠沒有力量。我以前為祖國做得太少,現在有機會了,在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上,我願意做一塊石頭。文化工作者對國家是有責任的。」
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責任心和愛國情懷,2001年,王洛勇選擇回國任教,胡歌、韓雪、袁弘就是他回國之後帶的第一批學生。
△《林海雪原》劇照
隨後,他參演了多部電視劇和電影,《林海雪原》《冰山上的來客》《焦裕祿》《鄧小平·1928》等等,還與袁泉演繹了話劇《簡·愛》。
△《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 楊排長
△《焦裕祿》劇照
△《楊貴妃秘史》中飾演 李白
△《神鵰俠侶》中飾演 中年版郭靖
△話劇《簡·愛》
視頻中王洛勇說著的這一口流利純正英文,不止是多年來為夢想所努力的沉澱,更是作為一個演員最基本的素養。
比起流量小鮮肉,王洛勇的外貌並不出眾,也沒有太多的關注度,但他一到了舞臺上卻散發出耀眼光芒。演員在骨,不在皮。
當越來越多的明星忙著博眼球、賺流量、應付觀眾時,總有一群人,如王洛勇一般,默默為中國演員掙回了面子。
來源:東方網綜合自錢江晚報、人民網、國際在線、新浪微博等
編輯:ivy
審稿: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