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歡切腹,這位將軍卻和別人切的不太一樣,居然揮刀自宮

2021-02-07 前沿觀察員

切腹這一詞很多人都是從有關於二戰的影視中了解的,大部分人都會想為什麼會有切腹影視效果還是確有此事,其實切腹並不是在二戰才出現的,其實在公元989年(永祚元年)大盜藤原義,在抓捕期間為了追求死的駭異,從而設計了切腹這種死法,但在後期經過鎌倉、南北、江戶,等時代的變遷切腹自殺變成武士最崇高的死法,也是後期日本所有武士都要學習的必修課,而且每個武士都特別希望有一天可以切腹。

影視切腹資料

而且日本人在使用的刀也是不一樣的,影視中一般在刀架上是放著三把長短不一的刀,其實相對應的是遠中近的搏擊,其實就是刀的使用技巧。但是日本人擺刀卻是擺放兩把,一把打刀或者太刀,一把則是肋差,而最後一把懷刀一般是放在身上也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切腹的刀。

石原莞爾

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二戰期間每一個日本軍官都會佩戴一把刀,雖然佩戴的刀十分像武士刀,但是卻和武士刀沒辦法去比較,但是軍刀卻是從武士刀中一點一點演變而來,但是在二戰期間並沒有給軍官們配備軍刀,所有的佩刀都是從自家拿出來的根本不管實不實用,據說石原莞爾從家中拿出一把一米多長的家傳寶刀,在上戰馬的時候把自己的命根子切了下來,在他去世後,因為沒有子女他的後事由他弟弟石原六郎一手操辦。

山本五十六

1943年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被美國的飛機擊落斃命,在日本搜索救援隊的搜索下,發現了被擊落的飛機,但是發現一具屍體是保持著坐姿的,雙手帶著白手套,左手緊握著軍刀,這就是山本五十六,在不丟下日本武士精神狀態下死亡,日本直接授予了山本五十六元帥的稱號,並給他舉辦了國葬。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選擇切腹而不自刎?
    日本歷史上最近一次有名的切腹事件,應該就是文壇大家三島由紀夫了。三島畢生都追求美感,而他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來的美大多是具有衝擊力的,乃至他描寫的死亡都是和青春活力結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充滿誘惑力和詭異的美感——這樣看來,他最後選擇切腹自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很高,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殺?
  • 日本人為何「一言不合就切腹」?
    雖然現代日本人肯定不會分分鐘就自殘身體,但「日本人會切腹」這樣一個說法,是道聽途說、還是有歷史背景的呢?自此,切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可能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以為切腹行為是切腹者一個人的儀式,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
  •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絕大多數人不配切腹,拖去餵狗!
    切腹作為日本人死刑的一種形式,是從16世紀末開始的。切腹對於日本人,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武士名譽之刑」,普通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切腹的。平民百姓犯了死罪,怎麼處刑?斬首、絞首、磔、火刑、車裂、釜茹,一大把死刑伺候。「釜茹」解釋一下,就是把犯人放進大鍋裡活活煮死,日本著名的盜賊石川五右衛門就是受「釜茹」而死。唯有武士,日本人稱作「侍」,才有切腹資格。
  • 聊一聊日本的切腹文化
    切腹後產生劇痛,亦不太會即刻死亡,為了減輕痛苦,通常會找介錯,在最痛苦的一刻,將切腹者斬首。切腹用的脅差,以奉書紙纏繞白刃    中國在上古事情即有人使用類似的方法自殺,如戰國時代韓國的刺客聶政。但在日本,切腹是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殺方法,一般認為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是日本最早記載切腹的人;他用刀刺自己的腹部試圖自殺,第二天在獄中傷重而死。
  • 日本「切腹」文化,切腹不能讓腸子流出來,這是一門藝術
    ,日本武士道精神中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據說,因為日本身處地震帶,朝生夕死的事很多,所以普遍有這種浮生若夢的思想,日本人喜歡櫻花,據說也是因為櫻花凋零的冷豔之美。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11區人民不這麼想,注重儀式感的他們,死前要給肚皮開光,整個過程還不能瞎哼哼,得把自己整的跟比特附體似的。最後差不多了,脖子上再讓人補一刀,這事才算完。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 活在切腹構造中的日本人
    這個沼塘的鯽魚至今沒有五臟,這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恐怕這就是傳說物語的力量了。這裡,為什麼要追尋丈夫?追尋丈夫為什麼又頓生憤怒與怨恨?《風土記·賀毛郡》語焉不詳,讀者唯一能明白的是這位女人死得程序是先切腹再投湖沼。問題也在這裡。為什麼不直接投水而死呢?為什麼在投水之前先要切腹呢?這個問題實際上與近現代日本人切腹一樣,為什麼介錯人不直接斬首呢?為什麼要在斬首之前先切腹呢?
  • 如何切腹和一部經典電影.
    這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事,當時,為了防止諸侯大名造反,將軍採用「朝覲交替」制度,實際上就是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所以迫使很多諸侯大名不得不裁員,很多武士只能下崗再就業。可你說再就業就再就業啊,政府和主子都不管你了,一介武夫就成了街頭野狗。所以,當時有不少浪人不忍受辱,紛紛選擇切腹自殺來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二、切腹的起源民俗學家千葉德爾認為,切腹源於古代日本的農耕和狩獵禮儀,特別受到將動物心臟獻祭給神靈的習俗影響。然而,以心臟獻祭的做法並非限於日本。中國歷史上也有剖腹之人(如唐代的安金藏)。切腹為何只在日本發展成了一種習俗呢?回答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了解武士的歷史。江戶時代的考據學家伊勢貞丈認為,上古無切腹之事,第一位切腹的武士是源為朝。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日本歷史上有一人,因為切腹被日本人崇拜至今,號稱是最疼的自殺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幕,那些不投降而又戰敗的日本軍官,最後都選擇了自殺,其中有些自殺方式就是切腹,其實,切腹也是日本歷史上久遠的一個傳統。然而,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神靈,肚子上的神經也是比較多的,從腹部拉一個口子不是小事,而切腹並不是拉一個口子這麼簡單,他需要完整的將肚皮割開,這種做法比較恐怖的是,很疼痛而且不會瞬間死去。在日本切腹的手法分為三種,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是橫著拉一刀,這種切腹的手法被稱作一文字切,這是最快也是相對不疼痛的一種,下面的兩種才是最疼痛難忍的。
  • 解密日本殘酷的切腹文化
  • 切腹之痛 ——日本電影《切腹》觀後感
    《切腹》誕生於1960年代,導演叫小林正樹,他是上個世紀,日本非常著名的導演之一,《切腹》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地說一下切腹這件事吧。切腹是日本的武士非常榮譽的死亡方式,武士經歷戰爭失敗,表示效忠,向君上諫死等,最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
  • 日本切腹自盡的倆將軍一個1小時後咽氣一個15小時後才咽氣
    二戰期間的日本受軍國主義以及皇國史觀的影響,對國家和天皇懷著一種幾近狂熱的信念,而且基本上所有軍人都奉行武士道精神,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幾乎成為了日本的一個代名詞。在武士道中切腹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舉動,當日本軍官覺得自己辱沒了武士的榮譽以及信條時就會選擇用刀切腹自盡,以至於後來還演變成了一種文化和儀式,切腹時還有專門的刀。二戰時當日本的戰敗投降已成定局的時候就有不少日本軍官切腹,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位級別很高的日本軍官也是如此。首先要說的是阿南惟幾。
  • 日本武士自殺會選擇切腹,你知道為什麼嗎?
    日本相關的電影裡經常會看到武士切腹的畫面。犯錯了要切,表示忠心要切,戰敗了要切,表示氣憤也要切,世上有那麼多比切腹痛快的死法。為什麼日本武士偏偏中意這兇殘的切腹呢?你聽過武士道精神麼?但是死亡這種事情大部分武士都可以做到,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到,不就是死嗎?想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不一般的武士,必須得想一種可以凸顯勇氣和身份的清奇死法。如何才能死的震撼?沒錯,公元989年的藤原義可以算是日本的切腹第一人,他不僅當眾切開自己的肚子,並且還把內臟掏出來扔向官員,這特喵的才是真漢子。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美國戰地記者羅斯,是一名戰地記者,1945年8月20日,他獲準踏入日本領土,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戰爭把日本變成了一座廢墟之城,隨處可見身穿軍裝的士兵,面目表情的走著,他要去哪裡?去做什麼?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知道,戰爭結束之後,很多日本士兵選擇了切腹自殺。」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人切腹的那些事。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謝罪?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日本最為著名的一種精神支柱就是武士道精神,而說到武士道精神就不得不提切腹自盡。切腹自儘是一種很痛苦的行為,但在日本人看來是光榮的。我們經常能看到,日本人在打仗的時候輸了軍官就會說剖腹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同時他們中的部分為了戰敗不被抓也會選擇剖腹。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自此,切腹成了日本武士自殺的標準方式。打了敗仗切腹;被冤枉了切腹;做了壞事切腹;主子昏庸切腹;主子「駕崩」切腹;子孫不肖切腹……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沒有他們切不了的腹!刀法:第一刀橫著把肚皮切開,叫「一文字切」,再豎著來一刀,叫「十文字切」,如果兩刀下去還依然堅挺,那麼武士還可以視情況繼續補刀。但不管切幾刀,人都不會即刻斃命,至少要忍受5~6小時才會去見天皇。這期間的痛苦可想而知,若不小心慘叫出來,那還怎麼保持英勇?不是白受罪了?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自此,切腹成了日本武士自殺的標準方式。打了敗仗切腹;被冤枉了切腹;做了壞事切腹;主子昏庸切腹;主子「駕崩」切腹;子孫不肖切腹……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沒有他們切不了的腹!刀法:第一刀橫著把肚皮切開,叫「一文字切」,再豎著來一刀,叫「十文字切」,如果兩刀下去還依然堅挺,那麼武士還可以視情況繼續補刀。但不管切幾刀,人都不會即刻斃命,至少要忍受5~6小時才會去見天皇。這期間的痛苦可想而知,若不小心慘叫出來,那還怎麼保持英勇?不是白受罪了?因此,「介錯人」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