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父母的後果!

2021-02-07 我的師父

 


不孝父母的後果! 


明朝正德年間,平陽有個人叫周振。他自恃有幾分才氣,狂妄驕橫,常常只為家中的小事就辱罵父親。老父性格懦弱,只好忍受。


有一天,周振無緣無故打罵兒子。他父親看不過意,就來勸阻。他竟然發怒說:「我打我的兒子,關你什麼事?他又不是你生的!」氣的老父親含淚無語。


這天晚上,周振在夢中被抓到陰間,閻王罰他變毛驢。周振急急忙忙申辯無罪。閻王斥責說:「你常常辱罵父親,忤逆不孝,應該墮入畜生道,而且由於你狂妄自大,旁若無人,所以還要蒙上你的眼睛,使你推磨挨鞭打。」


周振醒來後,自己說要作驢去就死了。


孝者存,逆者亡


楊璞、楊富兄弟倆與母親在一塊兒居住,倆兄弟都各有妻兒,楊璞忠厚孝順,楊富卻天性涼薄。


有一天漲大水,洪水將到。楊富不管老母兄長死活,先用船載著妻兒往北山逃命去了。楊璞無可奈何,危急之中急忙背著老母登上一座小土坡。剛到坡頂,四面洪水滔滔而來,許多房屋都被衝毀。楊璞正為來不及照顧妻兒痛心,忽然看見有個婦女抱著孩子,乘在一根大木頭上漂了下來,他趕快盡力救上土坡,一看卻正是自己的妻兒。


第二天水退了,他四處查問兄弟一家人,才知道他們的船剛到北山下,被一棵大樹倒下來壓翻,全家都被水淹死了。


逆子食魚化骨




長溪人陳元,被女方招郎上門後,靠捕魚為生。有一天父母來探望他,他見父母來了就滿肚子不高興。母親覺察到他的心思,怕他幹出令人難堪的事丟人現眼,坐了一會兒就要告辭回家。媳婦心眼較好,苦苦勸父母留下。


第二天陳元仍去打魚,捕了一條大魚。他得意之極,忽然想到有父母在家,一定會同吃他的魚,就找個託詞,打發老婆送父母回家。老婆、父母前腳剛走,他就急忙把魚煮熟,大嚼起來。不想剛吃完,他骨肉就全部化成血水,慘痛而死。


原來這魚叫化骨魚。逆子吃了它也是惡報,可稱得上大快人心。


兄弟棄親不養


杭州人陳子樂,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陳桐闕。因為父母年紀漸大,眼看著就只能吃活不能幹活了,老大對老二說:「我們不如分了家好。」老二說:「我早就想分了。」於是倆兄弟分開產業,各自開夥,誰都不管父母的飢餓寒冷。鄰居們看不過,但怎麼勸說都不管用。老父母生活無著,只得乞討度日。


不久,老大生了兒子,沒耳朵沒鼻子,其醜無比;老二也生下兒子,渾身是毛,像是猴子。兄弟倆還不知悔改,怨天怨地,認為自己沒做壞事,怎麼生的兒子會這樣?怨恨的話還沒說完,晴天一聲霹靂,把老大打死在地。又過幾天,老二上山砍柴,被兩隻老虎分屍,血骨遍地。遠近的人都說,這是不孝養父母的惡報。


久停父棺遭報應


大觀人羅鞏,把亡父裝入棺材後,久久都不入土安葬。他只顧在外遊學鑽研,想撈個一官半職,由於一直沒能如願,便經常在神像前禱告。


有天晚上,他夢見神人怒氣衝衝地斥責他說:「你得罪了上天,竟還敢禱告求功名!」羅鞏訴說無罪。神人說:「你久停父棺,不設法安葬,怎能說無罪!」羅鞏忙說:「我還有兄長,沒安葬父親,為什麼只怪我呢?」神人說:「你是讀書人,當然應該明事理。你兄長貧窮又無知識,雖也有罪,但不能深責。」羅鞏醒來後,對神人怪罪之事,仍然半信半疑。但不久,他就得了中風症,怎麼也醫治不好,終身潦倒不堪。


厚妻子薄父母


恩平縣有個人叫倫芬,很小就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後來,倫芬到佛山做小生意發了,買了房子,娶了老婆。他一直拼命賺錢,生怕餓著老婆,凍著兒子,卻從沒想到老母一人在家辛苦過日子。有朋友勸他:「你疼愛老婆孩子,可說是無微不至,但你老母親一人在家,不知過得如何,你能放得下心嗎?」倫芬竟然回答說:「我母親雖老,身體還好。家中有兩畝田,她可以自耕自食。老年人不用吃多少,穿多少,用不著我照顧。」朋友後來在背後感慨嘆息說:「父母是樹根樹幹,妻兒是樹枝樹葉。不顧老母只顧老婆兒子,就如壞了樹根,還妄想開花結果呢!」果然,倫芬的老婆很早就死去了。他的兩個兒子既無出息也不孝順。到他年老的時候,以致凍餓而死。正是「忤逆還生忤逆兒」,這話說得確切。


不孝父母翁姑


新會有個女人,從小就好吃懶做,性格又乖張驕橫,父母怎麼教她都不聽。長大後嫁到趙家做二兒媳婦,也只知道有丈夫一人,其餘上下左右,全不放在眼裡。丈夫與兄長在外地做生意,每年回家一兩次,平日就和公公婆婆與兩妯娌在家過日子。有一次,婆婆生病了。大嫂殷勤侍奉湯藥,這二媳婦卻找藉口溜回娘家,對婆婆的病不聞不問。娘家父母只輕輕地說她幾句,她竟然懷恨在心,從此再不回娘家,連老父親病重,叫人喚她也不回去。隔了一天,這忤逆女人正在廚房煮飯,忽然牆壁倒下,把她壓死。人們都說是不孝順父母的報應。


雷轟逆子

常熟縣有個忤逆子區某某,平時性情就乖戾暴躁。他經常亂罵母親,母親都含淚忍受。


有一天,他回家時見飯還沒有煮熟,就又辱罵母親。忽然雷聲隆隆,閃電不斷向他身體纏來。他心中發慌,害怕極了,急忙叫妻子搬口大水缸來遮蓋他。妻子說:「我常常勸你對老人好一點,她到底是你親身母親,你不聽。現在禍到臨頭,恐怕大水缸也不管用。」話還沒說完,電光一閃,霹靂一聲,這忤逆子已身首斷成兩截。腦袋懸在母親身邊,身體拋在門外。好幾百人前來圍觀,都驚異得吐舌頭。後來那地方再沒有敢罵父母的了。


這是康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的事情。作人子女的,都應該警戒啊!


棄母赴任


雷州知府某某,是滿州人。他攜帶妻子上任,卻丟下瞎眼老母在京城,臨行前,他慌稱路費不夠,說到任後就派人來接母親去,又說這住房已交了一年房租,錢莊每月按時送生活費來,母親無可奈何,只好聽他擺布。


誰知他走了不到一月,房主就來要房租,也沒有錢莊送生活費的事,老人生活無著,饑寒交迫,痛罵忤逆子欺騙母親,如其不死,哪還有天理!


這忤逆子上路後,由於行李中銀錢太多,引起了船夫歹心。船經過高郵湖時,碰巧岸上舉行廟會,隨員們都上岸遊玩。船夫乘逆子夫妻睡著,把兩人殺死,屍體拋入水中,然後揚帆而去。


逆子現報


聽朋友講,有個忤逆子遭報應的事:


這逆子的母親年紀老了,仍然被當作傭婦指使,煮飯燒菜,勞累不堪。


有一天朋友來家,逆子叫母親煮麵條。因為柴禾較溼,火燒不旺,一時不能煮好。逆子一邊不停催促,一邊罵罵咧咧。老母心慌忙亂,剛煮熟就端了出來,卻忘了放鹽。逆子大發脾氣,把滾燙的麵條向母親潑去,燙傷了老人的腳。老母親又痛又傷心,不由得大哭起來,連鄰居們都憤憤不平。


隔不幾天,這逆子在熬桐油時,被桐油燙傷了腳,皮破肉爛,怎麼也醫不好,以至於痛死。天道報應,就是如此快捷!


神誅逆子


有個逆子,對待母親猶如使女傭婦。他每天早晨自己摟著老婆甜睡,卻要老母親擔水煮飯。稍不如意,就罵罵咧咧。他生有一個孩子,剛幾個月。老人又帶孫子又做家務,忙得不可開交。


有一天,老母親抱著孫子在廚房忙活。小孫子亂登亂抓,被熱水燙傷。老母親害怕極了,就逃了出去。逆子暴跳如雷,提著刀子來追殺。離家不遠有座關帝廟,老母親逃進廟中,躲在神案下。逆子氣洶洶舞刀追來,危急萬分。忽然,神座上的周倉塑像跳了下來,在門口攔住逆子,揮一刀把逆子斬成兩截。周倉斬死逆子後,仍然立在廟門口,一腳門裡一腳門外,不回神座。這事轟動了附近,有一千多人都來觀看。


逆婦現報


番禺縣何某某,外出經商前囑咐妻子要孝順母親,不想這女人忤逆,經常欺侮老人。有天晚上蚊蟲多,老母叫她:「阿嫂,點個火來照照好扇蚊子!」她裝聾作啞,老母連叫多聲,她才答應:「你拿個火來,讓我照著火柴,然後點火給你!」氣得老母不行。


這女人還胡編了首歌,經常哼哼:「惡姑鳥,尾彎彎,我為媳婦甚艱難,早起九點都嫌慢,一洗完臉催煮飯,不洗瓜菜即受罵,洗淨燒菜又罵一番。唉,休自嘆!待我擺布你,要你坐不得,眠不得,瞧你還有何法與我為難!」


不久,何某某從上海回家,給老母買了許多東西,因為老母平日愛喝酒,他就取出一瓶,擰開蓋子放在桌上。他老婆一把抓過去說:「我受氣太多了,現在我要先喝消氣。」說完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不料她消受不起,由此得了重病,恰如她所詛咒的坐不得,眠不得,以致死去。


夫妻忤逆現報

三寶修行

青田縣居民倪九,從小與母親都相安無事,自從娶了老婆後,受老婆蠱惑,認為母親原來是婢女侍妾出身,就再不恭敬。兩口子讓老母親成天在廚房忙活,如同老媽子,自己卻逍遙自在。


這天剛收完稻穀,他叫老母殺雞煮飯。忽然狂風暴雨驟起,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正好砸在倪九夫婦房間裡,兩口子都被壓死。老母親在廚房煮飯,安然無恙。


    鄰居們說,倪九夫妻忤逆,才遭受這樣的報應。


溫馨提示:如果師兄覺得看文字太枯燥,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我的視頻,每天一視頻開示佛法,期待師兄們的誠摯訂閱,免費!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孝:對父母義不容辭的歸還
    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人失去了孝心,就好比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為人處世。說到孝順的例子其實太多太多了。像古時候,孔子的一個弟子叫子路,在小的時候,家境貧寒。一天,他為了滿足母親想要吃到米飯,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地方向親戚為母親借到了米,看著母親能吃到米飯心裡十分高興。
  • 《孝經》第一章,用孝養父母的心對一切眾生
    今天我們來看第一章,第一章為開宗明義之章,什麼是孝啊?孝就是一切德之根本,所有品德,教化皆由此產生,教就是孝的文化。接下來我們看原文。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 獨生子女們請注意,講「孝」,不一定非要你們服侍、陪伴父母
    在這層意思上,「孝」就是要一直進行祭奠、緬懷。這,就是更深層、更廣闊意義上的繼承和發揚!這裡的繼承和發揚,不是指家業、基業、事業、功業,而是指這種緬懷祖先、感恩長輩的實際行動了。由此看來,「孝」字字形演變本身,就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孝」內涵的豐富性、複雜性、深刻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就從來沒有絕對要求晚輩,「父母在不遠遊」。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不孝父母,秀才遭受如此果報,經高僧指點,果報立刻改變
    佛教常常說,父母是家中的兩尊佛,在家人求世間福報,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孝養父母。在我們的儒家思想中,聖賢也常常講:百善孝為先,孝是萬善之源。一個人如果不孝,其生活和工作中就會常有不順,求財求官也是常所求不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就說明了孝的重要性。
  • 母親節,多為父母念《報父母恩咒》,才是真正的孝!
    (中阿含經)  11、知恩者,雖在生死,善根不壞;不知恩者,善根斷滅,是故,諸佛稱讚知恩報德者。(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12、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 新「24孝」之九,十:教會父母能上網,常為父母拍照玩
    中華民族是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優秀民族,在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中,就有著名的「24孝」,它們分別是: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24個感人至深,關於盡孝道的故事。
  • 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為什麼說大孝是孝國呢?2021年1月10日我曾作有一首詩,名叫《人間最大的孝是忠義衛國》。在題記中,我引用了這樣感人的鏡頭:河北辛集市中醫院護士張麗芳,在支援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中,突然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當醫院為她申請回家奔喪時,張麗芳忍痛決定留下來。「家裡有弟弟盡孝,我在這裡為國家盡忠。」
  • 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 孔子後人重陽說孝——大孝安邦 小孝治家
    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道德範疇。在傳統社會裡,倡導百善孝為先,人之罪莫大於不孝。孝是人性的根基。那麼在現今這個社會中,如何去懷有感恩之心,弘揚人性的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共同弘揚人類文明的敬老與孝道精神呢? 恰逢重陽節當日2020年10月25日,第二十二期思賢講壇特邀孔海欽,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儒學經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觀,結合現實探討今日之孝道與感恩。
  • 《清平樂》與「孝」
    舜的「仁孝」行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失子道、不失兄道,以「孝」齊家,家和而萬事興。舜的父親眼睛瞎了,有些愚昧;後母性情乖張,弟弟象心胸狹隘,他們讓舜去修穀倉、淘水井,幾次差點害了舜。但他對父母仍然恭敬孝順,力所能及地盡贍養與照顧的職責,讓他們安享晚年,不為生活而發愁、擔憂。父母去世,葬之以禮;父母死後的漫長歲月,子子孫孫祭之以禮。
  • 孝,是內心的感恩
    孝,就是內心對父母的感恩、尊敬和關愛。父母不一定全對,我們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對待事,孝,也就是對父母的利益。這種利益有物質上的,如使父母衣食無憂;有精神上的,如「光宗耀祖」,或者令父母開心、安樂。如何孝順父母,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相關的,自己認為什麼是好,再把這個好給父母。
  • 我們的出生,會把父母的心帶走——學習「孝」的0~9有感
    我以前真的是特別不能熬夜,一點都熬不了夜,從孩子出生以後,我覺得就是睡幾個小時都可以,我基本上沒有睡過超過三個小時。能睡三個小時就很偉大了,睡三個小時都不太可能,就是這樣熬過來的——每個媽媽的時候都是這麼熬過來的。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感謝父母。包括現在我就是看到父母,包括看到婆婆都是一樣的,雖然我脾氣很大控制不了情緒,但是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
  • 中國父母的心聲:下面的「孝」,是被遺棄的,才是真正的善待老人
    在中國,孝道文化流傳了幾千年,尤其在兩宋時期,以孝治天下的宋仁宗更是制定了條條框框,一人孝順傳到汴京,全國各地都會受益。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孝道被國人視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尺度。但真正的孝道是什麼呢?現代社會中,流傳至今的一些傳統被現代人接受了嗎?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羔羊跪乳尚知孝,一生難報父母恩
    在節目中也有很多的刺激對決,也還有很多感人的畫面,畢竟不把觀眾整得熱淚盈眶的綜藝,不是好綜藝。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父母是否支持自己的夢想,他們把你撫養長大了,這恩情就無以為報。孩童時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這幾年。越長大越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尤其是即將走向社會的現在。按年齡算,他們生下我們的時候,也是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孩子,一邊要為了生計打拼,一邊還要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
  • 古代的「孝」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是孝傳天下。傳承幾千年的孝被頌揚、被固化,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優良傳統之一。但是孝在古代除了被頌揚,他同時也被統治者作為鞭策和制約百姓的工具。統治者說「忠孝兩全」,「忠」是為君,「孝」則為父。
  • 新「24孝」之十七,十八:新聞時事常交流,帶著父母參活動
    中華民族是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優秀民族,在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中,就有著名的「24孝」,它們分別是: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24個感人至深,關於盡孝道的故事。
  • 細說漢字:孝
    這個「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長著長頭髮的老人。
  •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
    ——李綱  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7.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8.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
  • 大愛素食有大孝 孝賢女士素宴為父祝壽 感通父母親友 垂範鄉鄰大眾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可是如何孝順父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明了的。      在廣州,有位黃女士卻深諳孝順之道,她真正的明白孝順父母不只是孝順他們的身體,給他們吃好穿好住好,還要讓他們精神愉悅,這還只是小孝,不是大孝。「大孝於天下」,達到大孝,是要為父母做功德,做有益於社會大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