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會受到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經驗的影響。
發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母親對孩子的不同照顧方式,會對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處理產生影響。
當孩子哭鬧時,能夠得到父母或者其他人的照顧,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停止哭鬧。
得到了細心照料的孩子,會表現出安全型依戀——從心裡會覺得他人是可以依靠的,可以從他人身上獲得安全感,能夠從心底信任他人。
如果大人對孩子的照顧,表現出反覆無常,有時細心照料,有時敷衍了事。
這樣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和複雜的情感——焦慮-矛盾型。
他們不會確定父母們是否會及時出現照顧他們,這使得他們與其他人的關係變得緊張和過分依賴他人。
還有一種情況是照顧孩子的大人,心中帶著對孩子敵對的或者拒絕的態度。
這些態度孩子是可以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孩子會認為他們是靠不住的,不能依靠的。
因而導致孩子產生迴避型依戀——在於他人關係中畏縮不前,容易懷疑對方,不容易信任對方,也容易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這些小時候的經歷,會導致長大後對人際關係的處理模式。
人際關係專家巴塞洛繆認為成年人有四種人際關係類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和疏離型。
01安全型
這類型人由小時候的安全型依戀發展而來。
他們在感情方面,很容易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在他們依賴別人時,很心安,別人依賴他們時,也會感到心安。
在自己一個人獨處時,也會自得其樂,不害怕孤獨。
心中有想法時,會說出來,不會在意是否他人會認同,心中有自己的處世準則。
02痴迷型
由小時候的焦慮-矛盾型發展而來。
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都把自己的一切投入進出,全身心放在對方身上,完全沒有自我。
但自己的強烈的感情,通常會壓得對方,透不過氣來。
他們想要得到心安,會需要得到他人過多的讚許和認同。
一直沉溺在人際關係中,十分害怕有一天關係破裂。
03恐懼型
由小時候的迴避型發展而來。
這類型人害怕和其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但同時渴望和他人有親密關係。
害怕的原因是認為沒有人一直和自己保持親密關係,那個人終究會離開自己,但自己卻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他人卻早已轉身離去,只留下自己一人痛苦。
擔心自己和他人有了親密關係,只會彼此傷害。
04疏離型
由小時候的迴避型發展而來。
疏離型的人在沒有親密關係時,心中也不會不安。
在他們心中獨立和自由,對於他們更重要。
認為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是不值得,不想犧牲自己的自由。
認為自己有能力一個人生活,同時生活得很好,不在乎是否有人喜歡自己,認同自己。
不喜歡有人依賴自己和自己去依賴他人,喜歡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