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希望你能誇誇我」:幸福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誇獎!

2021-02-19 做幸福教育人
之前,南寧一位十歲小女孩樂樂,打賞短視頻主播花掉了媽媽一年的工資。

而孩子出手如此大方的原因,竟然是:在家沒人誇我,主播他們誇我,我很開心。

在家不被人誇,就在網上找人誇,賞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換句話說,如果父母經常誇孩子,她也不會花錢過被誇的癮。

可見,小小年紀的樂樂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博得關注和滿足。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父母的誇獎,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和讚賞。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無比期待父母的誇獎,哪怕只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溫情的話語,都會給孩子前行的溫暖和力量。

得不到誇獎,孩子容易否定自我

生活中,不缺少優秀的孩子,是缺少誇獎孩子的父母。

朋友佳佳,曾跟我講述過她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小學畢業考試,她考了班級第一,年級第三的好成績。放學後,她急忙跑回家,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成績,本以為父母會拼命誇她,結果她連父母的笑臉都沒看到,只得到淡淡的一句:嗯,還湊合吧。

「還湊合吧」,就像一盆冷水一樣,澆滅了她的驕傲和興奮。

初一期中考試,她考了全班第四,父母把她批得一塌糊塗。

別人羨慕她的優秀,父母卻總給她挑剔和否定。

她拼命努力,老師喜歡她,同學們認可她,但就是得不到父母的一句誇獎。

她媽媽常說:「上學是你自己的事,考高分是應該的,沒什麼好說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哪個孩子不渴望父母的誇讚呢?

從小到大,朋友一直找不到認同感,自卑而無助。

作家斑馬曾說:「那些在冷漠或嚴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常常草木皆兵,終生都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尋求愛與認可。」

不被誇獎,看不到愛和認可,使孩子失落失望,甚至會絕望。

看過一部《語言暴力的傷害》的紀錄片,裡面剖析了幾個十幾歲少年的犯罪根源。其中一個男孩的話,引人深思。

男孩說:從來就沒有誇過我,他(父親)罵我最多的都是豬腦子。

從沒被誇獎過,還總被罵,在長期的情緒壓抑下,男孩走上了極端的犯罪道路。

古人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不懂得誇獎孩子,孩子的人生道路就是暗淡無光的,他會不停質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我,失去生活的方向,甚至誤入歧途。

受到誇獎,孩子會做到更好

清明假期的一次郊遊中,我組織了幾個媽媽和孩子們,做了「優點轟炸」的遊戲,這是心理學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團體遊戲。

幾個媽媽和孩子們圍成一圈,我講了遊戲規則:

每個人每輪用一分鐘的時間,誇獎自己的媽媽或孩子,哪怕只是頭髮長,眼睛大,長得比別人白等等,都可以算做優點誇出來,但每次必須說夠一分鐘,不許提一點缺點。

七八歲的孩子們,已經有了清晰的表達能力,他們絞盡腦汁地誇自己的媽媽,總能讓我們捧腹大笑。

輪到媽媽們誇孩子時,我發現,孩子們都會睜大眼睛期待:

她能獨自洗澡了,襪子也能自己洗乾淨了;

有一次放學,他的鞋帶開了,沒喊我,自己蹲下去就利索繫上了;

那次我把手磕破了,孩子第一時間捧著我的手又吹又揉,瞬間覺得他長大了;

過年時,孩子竟然用一張彩紙做了賀卡給我,上面是一半拼音一半文字的祝福,他變成小暖男了.

平日裡不起眼的小事,被媽媽們誇出來,都成了最高的讚譽。

孩子們安靜地聆聽著,那種驕傲和滿足,滿滿灑在臉上。

遊戲結束後,我看到了孩子們更多的閃光點:爭相幫媽媽們收拾東西,清理地上垃圾,不再追打逗鬧,仿佛要讓自己更棒,得到媽媽更多的誇讚。

父母誇得好,孩子一定會做得更好。

孩子的成長需要批評的洗禮,更需要誇獎的照耀,在誇獎的鼓勵下,他會展現更好的自己。

不恰當的誇獎,會適得其反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幾個小學生模樣的男孩,把商場裡的長扶梯當成滑梯,各種滑著玩,底下的家長不僅不阻止他們,還一邊錄像一邊誇獎自家的孩子「厲害」。

父母的這種誇獎,顯然忽視了規則教育,是變相鼓勵孩子做錯事。

孩子被這種誇獎鼓勵多了,只會更不守規則,做出更多的危險事情。

適得其反的誇獎,是不值得被提倡的。

也有的父母,一誇獎自己的孩子,就會有種「天下之大,我娃獨尊」的感覺。

學者於丹,在一次電視訪談中曾說,一個人長大,不能夠正確評價自己,有時候來自於家長的不穩當。這些家長誇孩子就是:寶貝,你比誰都聰明;你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孩子;誰都不如你.

這些孩子長大後,可能就成了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人。

美國暢銷育兒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裡寫道:「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時間、劑量都要謹慎小心,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父母誇孩子誇得沒邊了,會有過猶不及的副作用,會讓孩子的人生少了一份穩當。

優秀的父母,都會這樣誇孩子

➤ 誇獎要真誠

有一次放學回家後,兒子急忙拿出他在學校的美術作品給我看。

我忙著洗菜,瞟了一眼他的畫:「嗯,真棒!」

只見兒子小嘴立刻撅了起來,不滿地說:「媽媽,你根本沒仔細看就說棒,一點也不尊重我。」

孩子用了尊重這個詞,顯然覺得我的隨口誇更像敷衍。

孩子用他敏感的小表情告訴我,他不喜歡這種缺少真誠的誇讚。

對待孩子,父母需要拿出十二分的真誠來,既然要誇獎,就要源于欣賞,發自肺腑。

➤ 誇獎要及時

作家三毛生前曾直言同父親之間,有一場「一生的戰役」。

當年,三毛的作品《朝陽為誰升起》發表後,三毛父親給她留了紙條,寫道:「這是近年來,你寫出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我讀後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枝小草而驕傲。」

三毛在讀到這些話後,眼淚奪眶而出,她回復父親:「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裡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是啊,父親終於在多年後才承認女兒是她的驕傲。

如果小時候就能得到父親的及時誇獎,三毛就不會一生自卑。

父母誇獎孩子,一定要把握好誇獎的有效期,才會讓它發出最大的效用。

➤ 誇獎要細緻具體

大哲學家培根說:「即使是真誠的讚美,也必須恰如其分。」

"真棒」,「你真漂亮」,「你最了不起了」,這些話常常被我們拿來誇孩子,說得多了,其實孩子就麻木了,也不知道自己具體哪裡棒,哪裡優秀。

誇孩子,不妨誇到具體點上,比如:

"你今天的字寫得整齊工整」,孩子就會以今天的字為標杆,努力向它看齊。

"這篇課文讀得順暢流利,感情充沛」,說不定孩子就真的會成為一個小小朗讀家。

"這次考試成績比上次進步了兩分呢,不錯」,孩子就會為了下一次的兩分進步而努力。

誇到實處,孩子才會有更清醒的感知。

誇獎是一門學問,父母需花些心思,做個善於鑽研的學究,把誇獎用到恰到好處。

誇獎也是一門藝術,父母要融入美感,做好養花護草的花匠,把誇獎做到盡善盡美。

別讓孩子因為缺少誇獎而缺失了情感的滋養,迷失了成長的方向。

讓孩子快樂,就請給他們真心實意的誇獎,別吝惜。

讓孩子幸福,就請給他們細緻入微的誇獎,給肯定,給信心,給溫暖,給愛。

  

    本文轉自:新中心育,謹致謝意!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父母誇獎孩子,並不是對孩子誇獎的越多越好,「適度」才最重要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聽《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兒歌,歌詞中有一句「如果你愛我,就誇誇我。」晨晨在兩歲多時,每次聽到這句時歌詞時,都會示意讓我誇誇他。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他的潛意識裡是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
  • 幸福快樂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誇獎和讚美!
    前些天,小編在刷朋友圈時看到這樣一條信息,南寧的一位十歲小女孩樂樂,通過打賞短視頻主播的方式花掉了自己媽媽一年的工資。讓小編感到震驚的是,這件事情的原因竟然是:小姑娘覺得在家裡沒有人誇她,主播他們誇她,她很開心。換句話說,如果父母經常誇孩子,她也不會花錢去買別人誇她。
  • 「媽媽,我想等你誇誇我」
    還沒等主持人繼續詢問,他就開始自顧自地說起對父母的「不滿」:「我每次有些厲害了,媽媽總說我離別人還遠著呢。」「媽媽每次都說,嚴厲是為了我好。」「從來不誇我。」小嶽昊一邊說一邊強忍著淚水。一旁的主持人心疼地趕緊摟過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小朋友,你幫我們班贏得了很多榮譽。」很少聽到鼓勵的小嶽昊,終於忍不住內心的委屈,哭出了聲音。坐在後臺觀看的媽媽也紅了眼眶。
  • 我進了「誇誇群」所感受的溫暖
    「可鹽可甜,一眼萬年」「小姐姐是這條gai最靚的妞」「屏幕都擋不住你的帥氣」「希望你原地暴富」「你一直都是人生贏家呀,只是你沒發現而已」…………這誰頂得住啊!!!!字字句句讓你陷入善良的海洋,360°充分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每個群友都散發著美好人性的芬芳。
  • 傅首爾「誇誇教育法」爆火,最可怕的父母其實是只有「刀子嘴」
    傅首爾在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獨創的「誇誇教育法」讓眾多嘉賓誇讚不已。 節目裡有個叫凱凱的小朋友,嚴格的媽媽經常打壓他,說他「你太幼稚了,其他男孩都比你優秀」,這讓凱凱很受打擊。
  • 劉詩詩稱兒子很熱情,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比如在商場內,兒子大聲喊出媽媽,十分有熱情,小傢伙可愛極了,所有人的目光轉移過來,她有些尷尬了,不知道該不該回應兒子。有網友說,如果不是詩詩出面說這事,我都忘記她生過孩子了。生活在有愛的家庭,孩子的幸福感爆棚,這個畫面輕易就能想到她的樣子。
  • 誇獎孩子,別說「你真棒」,聰明的家長常說4句話,孩子更自信
    若老師回復[畫的棒],孩子就會高興的手舞足蹈;若沒有被回復[畫得棒],就會瞬間變臉、發脾氣、大哭大鬧,嚷嚷道:「我媽媽說我是[最棒的]」。後來跟學生家長交流後得知,孩子的媽媽特別喜歡用[你真棒]來鼓勵孩子。孩子經過幾年的語言洗禮後,已經默認自己是最棒的,同時也無法接受自己[不是最棒的]。
  • 「求求你表揚我!」: 父母的「彩虹屁」,是孩子至甜的蜜糖!
    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媽媽及生命的意義》中,瀕死的主人公,在幻覺中回到童年,大喊:「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常春藤在讀女博士,面對母親又一次指責,問道:「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母親反問:「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麼?」,女孩一聽,翻身跳下樓。即便沒有崩潰,那些很少被父母表揚的孩子,也很容易發展為討好型人格,總是卑微地迎合別人,委屈自己。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所以媽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日常行為規範,言談舉止得體,孩子便以媽媽作為榜樣,當他們聽到別人對自己進行讚許時,也會間接地誇獎媽媽教育得好,有教養,孩子性格就會發生變化,人變得開朗,更活潑。媽媽既要擔當做好母親的角色,還要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當孩子把一件自己完成快樂的事跟你分享時,你第一時間可能會感覺到很開心。
  • 梅婷教兩歲女兒學說謝謝: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離不開父母對她的教育
    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喜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其實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其背後離不開父母對他的一些教育和引導。在《媽媽是超人》中,梅婷和快快爺爺帶著快快一起出去古北水鎮遊玩。在遊玩的途中,有旅客主動過送給快快一些小禮物。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養育,看哭網友有人卻酸了:成長離不開鼓勵教育
    他表示:「眼看著爸爸頭髮越來越少,媽媽皺紋越來越多,時間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人而停下腳步。但我真的很感謝今日種種,可以在父母庇護下肆意追逐,還能借節目表達出自己的感激。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中成長,也能像我一樣對父母說出『爸爸媽媽,我的夢想完成了。你們不用擔心我,你們要好好過自己的人生』」。
  • 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自信心遠超同齡人,你會誇獎自己的孩子嗎?
    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希望聽到的都是父母對自己的表揚與讚美,這些美好的話語會構成孩子心中的底氣,讓孩子更加擁有自信,更加樂觀,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而父母的肯定與賞識,對孩子來說,是最為重要的。
  • 誇獎孩子要有分寸,「無腦式」的讚揚不可取,你還不知道嗎?
    ——居裡夫人自信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往往更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和青睞。所以,很多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都會採取「誇獎」的方式。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時,為了讓孩子對這件事持之以恆,父母常常會誇讚:「你真的太棒了,你是最棒的孩子!」聽起來,這似乎沒有任何問題,不是教育學家說的嗎?多誇獎孩子,有利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應採兒: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生二胎是為了以後還有個孩子再次陪伴著兩人,可以和家人度過一段完美的時光。應採兒在節目中還對陳小春說,你現在不想跟Jasper玩,再過幾年,你想跟他玩,他都不跟你玩了。很明顯的感受就是小學之前,他回家會嘰嘰喳喳和你講學校裡發生的事,會非常黏著你。而這之後,他的朋友圈越來越廣,他的想法越來越多,他越來越更多的想和朋友們呆在一塊,而不是父母。所以真的要珍惜他現在還願意黏著你的時光。
  • 應採兒: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生二胎是為了以後還有個孩子再次陪伴著兩人,可以和家人度過一段完美的時光。應採兒在節目中還對陳小春說,你現在不想跟Jasper玩,再過幾年,你想跟他玩,他都不跟你玩了。 確實,孩子可以陪伴我們的時間非常少。很明顯的感受就是小學之前,他回家會嘰嘰喳喳和你講學校裡發生的事,會非常黏著你。
  • 嶽雲鵬被郭德綱誇哭:如果你常「否定」孩子,就別輕易誇他
    但現實是,我們很少能把這種毫不吝嗇的誇獎,自然而然的帶進生活中,不信你數一數,今天跟孩子說的話加起來,鼓勵的話佔比有多少?孩子還跟傅媽吐露出一個秘密:我覺得媽媽不喜歡我。傅首爾之後跟這位媽媽建議,應該平時多誇誇孩子,給他自信。
  • 《王牌對王牌》宋丹丹當眾誇獎巴圖:接受孩子的平凡有多難?
    在最後一輪雙方合作的遊戲中,巴圖連續猜對「火炬手」和「龜兔賽跑」兩個詞語後,宋丹丹更開心地笑著說:「我兒子太厲害了!兒子,媽媽今天對你另眼看待,2020年開始,我對你所有的缺點都原諒了!」這時巴圖一直在靦腆地笑,估計是想不到媽媽會當著這麼多的人誇獎他,畢竟當初宋丹丹也曾在節目中無情地貶損過他。
  •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最大的善意
    媽媽本人曾是優秀的天之驕子,然而因為結婚生子,沒有能夠到哈佛深造。她在自己女兒身上看到了希望,覺得女兒遺傳了她的聰明與天賦異稟,將來一定能去到哈佛,完成她成為醫生的未竟志願。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眉眼周正,就不吝讚美,誇到天上,「太漂亮了!將來一定是大美女!」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腦子靈光,就喜上眉梢,話裡話外,「真聰明呀!絕對是清北材料!」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誇誇倒也無妨,但一味不收斂的誇獎,卻很可能蒙蔽孩子的自我認知,給孩子帶來一生巨大的災難。
  • 「媽媽,我害怕!」當孩子表現出膽怯,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
    媽媽於是問女兒,:「那些孩子玩的多開心呢,很有意思的!」女兒於是低著頭和媽媽說:「我第一次來,我不會玩,玩的不好。」看到面前有些膽怯又有點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的女兒,媽媽說道;「誰都有第一次的經歷,你不會玩,媽媽陪著你玩,行不行呢?」
  • 不要再說「你太棒了」,聰明媽媽往往說這3句話,孩子進步飛速
    教育孩子始終就是都是一件大事,現在很多媽媽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總是給孩子各種鼓勵,但是在具體語言表達方式上,可能總會出現重複的情況。舉例來說,有的媽媽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太棒了」這樣的話,事實上這樣的話根本沒有任何重點,說多了讓孩子感覺到完全是在敷衍,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