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意象中,花是愛欲糾葛的一種表達

2021-03-03 情調蘇州

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氣質上跟張愛玲很相像。她們都對愛情一往情深,都對生活品質有自己的追求,文字都很有深度,看似未用力,分分鐘道盡世間的道理。


向田邦子是日本六七十年代的電視編劇界女王

在生活方面,向田邦子更加偏愛花花草草,並且很有研究,這些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出來。其中對她小說的改編恰到好處的,大概就是《隔壁女子》。


2012年日本製作了她的短篇系列劇《無罪》,共四集。

第一集就是讀者非常熟悉的《隔壁女子》。

花可以用來表達什麼呢?在向田邦子擅長的家庭和愛情的主題中,花是生活細節的體現,是歡樂和失意的情感安放,是愛欲糾葛的一種表達。電視劇版的《隔壁女子》中花的意象,是最後一種。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家庭主婦,名叫幸子,她的丈夫是一名普通職員,生活的平淡早已讓她boring。幸子的陽臺上種了各種各樣的花,這是她無聊生活裡唯一的生機。

某一日,隔壁搬來一位非常耀眼的女子,名叫峰子,是一位女強人。她美麗大方,自己經營著一家畫廊。


幸子送給峰子一盆洋水仙

幸子太羨慕這位新鄰居了,羨慕她有帥氣的男友,羨慕她豐富的生活。

幸子聽到峰子情人間的對話,為那段話中的暗語欲罷不能。

那位男子顯然是也是熱愛花的,並且把帶有情愛表達的花畫成了作品,在峰子的畫廊裡展出。也是在那裡,他與幸子第一次見面。一番言談,擊起幸子心中的萬千浪花。

不得不佩服日本此類文學的精深,它將花朵與昆蟲的刻畫得入木三分。




暗流湧動之中,女人之間的嫉妒、佔有、多疑被一層一層地撥開。幸子羨慕隔壁女子的光鮮,峰子羨慕隔壁女子的安定。誰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個參照物之中,而那些心思和秘密,不知不覺中就暴露無遺。


當然,這部片子並不止這一種解讀。好的文藝作品,每一次翻拍和改編,都有新的詮釋。也因為我們越年長,越發有了新的感悟。

不多劇透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B站搜資源:向田邦子 + 無罪。

書籍 | 禮品 | 活動 | 小店


蘇州日報報業集團 · 情調蘇州工作室

法律顧問:良翰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包慧怡:西方文學中的「玫瑰」意象,是詩人們長久的秘密
    詩人在這首商籟中為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虛構的「物種起源」問題:「紫羅蘭的紫色來自哪裡?紅白玫瑰的芬芳來自哪裡?」通過指責各種花卉犯下的林林總總的「偷竊罪」,本詩旨在「花式表達」對「你」毫無保留的愛和讚美。馬鬱蘭origanum majorana L.是一種唇形花科、牛至屬的開花草本植物,又稱墨角蘭或者馬嬌蓮—這些都是音譯,其實它既不是蘭花也不是蓮花,在漢語裡被意譯為牛膝草、甘牛至或香花薄荷,氣味甘美,在地中海地區一度是常見的調味香料。莎學家們曾認為所謂馬鬱蘭盜用「你」的秀髮,是指它蜷曲多絲的花蕊形似俊美青年的鬈髮。
  • 寫作 | 跟著《紅樓夢》學寫作:詩意化的意象表達
    石頭中心意象的表達,也是曹雪芹的心靈觀照與心靈自傳,展示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純粹的審美情趣。其意義在於,與其他小說中的歷史演繹和道德評判不同的是,直接指向了生命的本源以及人性的迷失與救贖,實現了廣泛社會意義上的追尋與回歸。  將詩賦直接融入故事情節,形成一種詩意化的意象表達,是曹雪芹的發明創新。  意象源於中國古代詩人對自然山水的審美觀照。
  • 張國培//論《金瓶梅》中的葡萄架意象
    關鍵詞:葡萄架;內涵;妒婦;淫慾  對於中國古典文學而言葡萄架意象並不罕見,葡萄架、葡萄酒都是由葡萄這種植物派生而出的文學意象,相對而言,抒情文學青睞於葡萄酒,而葡萄架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空間性可以為人物行動提供場所
  • 抓住意象秒懂!《路邊野餐》
    電影大師愛森斯然開創了電影詩派,擅長使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避實就虛,將虛幻的意象賦予生命力和完整的自身結構。電影類別中的文藝片,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審美性強。關於文藝片中的意象和詩意表達,得到了很多影評人的一致讚揚。
  • 淺談動畫短片《Sonder》中的蒙太奇手法應用和意象表達
    在森林中,費恩捧著藍花沐浴在陽光之下,卻因為身邊再也沒有女友的陪伴而悲上心頭,隨著畫面色彩的由亮轉暗,鏡頭再次回到苦澀的回憶中。隱喻蒙太奇:將非同一鏡頭對列呈現,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在攀登雪山的路上,風雪撲面,費恩護著腰間的花咬牙前進,隨後鏡頭快速穿插著兩人激烈爭吵的畫面,兩種鏡頭組接下,費恩現實中攀登的艱難和兩人爭吵時的痛苦相映襯,情緒感染力極強。
  • 哲學中的愛欲——當蘇格拉底遇見斐德羅
    正如蘇格拉底堅持的,愛情或者希臘人所說的愛欲就是瘋狂。那是一種狂熱。愛欲是一種力量愛欲是什麼?更具體地說,哲學和哲學家的愛欲是什麼?我們通常理解的愛欲是一種促成性愛的力量,但是我們或許猜想愛欲是否也成為促成哲學的力量,一種超越自我朝向靈魂喜歡的方向的即蘇格拉底所說的神力量,或促使哲學家離開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洞穴的力量。
  • 算法的形狀|微博熱搜中的卡夫卡式愛欲與律法語言
    欲望經濟的上述巖層勾畫出欲望如何脫離人之主體,在控制網絡中被疏導規治。列表作為一種邏輯結構,可以被看作理性思想的一種表達形式。然而欲望經濟通過在其中構建自身結構層級,使得非理性流通。被資本生產挾制的欲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轉化為創造性生產,作為日常生活經驗的存在方式?列表是否是實現這一創造性生產的一種途徑?
  • |馮全功: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研究——基於莫言小說中意象...
    葛浩文之所以選擇保留原文中的大多意象,一方面是想竭力傳達漢語的語言文化特徵,儘量給譯文讀者帶來一種陌生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特定的語境中保留這些意象也不會給譯文讀者帶來太大的閱讀負擔,畢竟人類的認知方式大部分是相似的。
  • 再現與表意的博弈——淺議意象風景繪畫的語言表達
    意象風景繪畫的演化軌跡是人類關於視覺和知覺「再現」的夢想過程,相對於再現性寫實風景繪畫,意象風景繪畫可以看作是畫家情感心理訴求在畫面上的凝固呈現,是由外到內的一種心理反映,由對具有「鏡像」時效的實景的轉化而成為畫家的情感表達語言。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意象風景的創作過程就屬於這樣一種探尋可能存在的「本真」行為。
  • 古詩詞中常見意象的內涵
    (鄭思肖《懷歸》)2.湘竹 詩詞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淚竹)意象來表達悲傷的情思。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岑參《秋夕羅山人彈三峽流泉》)杜鵑聲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李商隱《淚》)湘竹几時休染淚,楚旌終日自搖風。(劉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萇弘的傳說。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鷓鴣,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由於它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常常將個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鷓鴣這種美麗的鳥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表達愁苦之情 鷓鴣的叫聲,不僅十分響亮,而且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故而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在文學創作中,「意」為主體之情感,「象」為主體為表達情感所借之物。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作詩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符號元素。而詩人對詩歌的創作過程,正是詩人構建創造意象的過程。而這種種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一首能感人至深的好詩,往往是詩人展示了一個個獨特的意象及其組成的優美意境,這些意象及意境又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 馬悅 高長山 | 宋詩中的牧童形象和意象
    如當代學者沈林所說,兒童形象「作為作家文學表達的載體,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義。無論是通過兒童的悲慘遭遇揭露社會問題,還是通過表現兒童世界的純真美好傳達作家對理想人性的探尋,或者是通過具有反抗意識的兒童形象來喚起國民的革命意識,兒童形象都是作家思想內涵的有力承載。」1在古代兒童形象中,牧童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並被古人飽含深情地寄予了豐富的意蘊內涵。
  • 「開到荼靡花事了」——《紅樓夢》中「荼靡」意象解讀
    其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對「開到荼蘼花事了」一句中出現的「荼靡」意象進行解讀。在《紅樓夢》中,作者也引用了王淇的《春暮遊小園》中:「開到荼蘼花事了」一句, 我想意味也大同小異。但「荼靡」作為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意象,究竟是為了表達何種頹敗悽涼?何事何情的消逝?筆者將在下文中通過兩方面詳細展開。 二、「荼靡」與賈府盛衰我認為在討論「荼靡」和賈府的關係時,應暫且不論是否通過麝月的視角來見證其興衰。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2](P61)鑑於此,本文擬從語言的角度來探討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一、語言與文化意象語言(Language)不僅是人類思想感情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能真切地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態地域、政治經濟、物質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語言表達方式。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自然與神奇:曼陀羅意象中的自性與療愈」
    如白色的「彼岸花」、紅色的「往生花」,以及紫色與黑色的「天使的號角」,包括其中文的「楓茄花」、「醉心花」等別名,都是曼陀羅的心性花語。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曾有關於「曼陀羅」的記載,那正是赫爾墨斯交給奧德賽的魔草:「草根是黑色的,花是乳白色。諸神稱其為'摩呂』,凡人很難採到它,神明則無所不能。」奧德賽用此神藥,醫治女巫喀耳刻的迷毒。
  • 李商隱詩歌中的黃昏意象,哪三種題材視角下體現出來?
    如繆鉞《論李義山詩》,主要論說李商隱的文學 史地位及其藝術特徵,而在意象角度的考察上,則 只有微觀個案的分析。建國後的研究如陳貽焮的 《談李商隱的詠史詩和詠物詩》,從義山詩題材角度 探究其藝術風格,作者注意到了意象在詩歌情感抒 發中的作用,但主要從典故使用的角度批駁其堆砌 的詩風,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意象研究。
  • 《文學的故鄉》|故鄉的山水,化為作家文字中的血脈
    由於某種原因,《文學的故鄉》延遲播放,至於延遲的什麼時候,待定。這對於喜好這幾位作者的讀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因為有相似性,一在其文學中的生態關注;二在其文學中對「人」的關心。可以講,每一部作品,都是對人性善惡的自然呈現,對人性善的微微光亮的讚揚與書寫。細膩入微的對關注對象的書寫,讀著都讓人感動。不信,你可以拿出《額爾古納河右岸》和《蘑菇圈》對比著看,看看是不是有一種對人性原始力量的感動?
  • 《文學的故鄉》|故鄉的山水,化為作家文字中的血脈
    由於某種原因,《文學的故鄉》延遲播放,至於延遲的什麼時候,待定。這對於喜好這幾位作者的讀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因為有相似性,一在其文學中的生態關注;二在其文學中對「人」的關心。可以講,每一部作品,都是對人性善惡的自然呈現,對人性善的微微光亮的讚揚與書寫。細膩入微的對關注對象的書寫,讀著都讓人感動。不信,你可以拿出《額爾古納河右岸》和《蘑菇圈》對比著看,看看是不是有一種對人性原始力量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