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4年春秋變換,「大自然的搬運工」終於決心將自己「搬」到資本市場中來。
7月31日,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據港交所公告,農夫山泉已於8月16日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將於9月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粗略回顧,國內軟飲料企業並非對資本市場趨之若鶩。在主營軟飲料的公司當中,除了千禧年左右就已經上市的承德露露、維維股份、國投中魯之外,近三年A股市場上的軟飲料「新兵」只有「銷量繞地球」的香飄飄和六個核桃的締造者養元飲品為人熟知。
而隨著國內軟飲料市場一路發展的娃哈哈、景田集團、農夫山泉等企業卻一直按兵不動。這或與企業自身「攬金有術」不無關係,根據《2019浙商全國500強》榜單,娃哈哈2018年營收達到468.9億元,而今年年初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還透露稱,公司2019年業績穩步增長。
農夫山泉的業績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其在2018年12月終止十年上市輔導之後,2019年交出了年入214.05億元,同比增長17.38%;淨利潤49.49億元,同比增長37.23%的成績單。
而如今,「不差錢」的農夫山泉一改往日態度,高調宣布衝擊資本市場,難免引人側目。不過,思及這家軟飲料巨頭的行事風格,出其不意之舉早有跡可循。
語出驚人的「小紅蓋」
農夫山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96年。彼時已經成功創辦養生堂有限公司,通過「養生堂龜鱉丸」等產品賺到第一桶金的鐘睒睒決心到飲料市場一展身手。
1996年9月26日,農夫山泉前身新安江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於次年4月更名為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養生堂飲用水」),同年6月推出源自千島湖優質水源的4L裝農夫山泉。
然而當時,國內軟飲料市場已是熱鬧非凡。
早7年誕生於廣東的樂百氏勢頭正酣,其中「樂百氏」奶已連續四年(1993-1996年)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娃哈哈正以部分固定資產作投入與法國達能集團等外方合資成立五家公司,一次性引進外資4500萬美元;廈門銀鷺在獲得20萬美元投資之後便加大研發,1993-1996年飲料系列投放市場……
無論是飲用水還是飲料,均有叫的上名字的企業佔據著貨架上顯眼的位置。
農夫山泉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姓名,除了「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之外,必須有足夠差異化的產品來安身立命。
經過三年的起步運營,養生堂飲用水決意「轉型」。2000年4月24日,因純淨水對人體無益,養生堂飲用水鄭重向業界宣布不再生產純淨水,轉而全部生產天然水。
其實,在其宣布轉型之前,已經出現了對純淨水的不利言論。1997年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在《關於本市飲用純水的有關情況報告》中就已經明確建議「不應該在中小學校推薦飲用純水」。
來源:網絡
為了進一步證明這一說法,農夫山泉做了三個實驗:
1、植物實驗:水仙花在純淨水和農夫山泉天然水中的生長狀況。7天後,純淨水中的花根須只長出2cm,天然水中的長出4cm;40天後,純淨水中的花根須質量不到5g,天然水中的根須重量超過12g。
2、動物實驗:摘除大白鼠身上分管水鹽生理平衡的腎上腺,在餵以同等食物的基礎上,分別餵以純淨水和農夫山泉天然水,6天後喝純淨水的大白鼠活著的剩20%,而喝天然水活著的還有40%。
3、細胞實驗:兩滴血分別滴入純淨水與天然水,在高離心機裡離心,純淨水中的血紅細胞脹破了。
此舉立即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隨著三項對比實驗結果的公布和農夫山泉廣告的加碼投放,農夫山泉名聲大噪,其代價則是與純淨水企業結下了梁子,「水戰」一觸即發。
農夫山泉這種無異於向同行下戰書的宣傳方式,毫不意外的得到了純淨水陣營的集體反撲。
2000年6月,娃哈哈牽頭69家純淨水企齊聚杭州,召開「2000年維護純淨水健康發展研討會」。娃哈哈、樂百氏、正廣和、藍光、國信、鑫麗等六家公司作為申訴代表,向國家工商局、衛生部等5個部門分別提交了對農夫山泉的申訴,指責農夫山泉有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求對其進行制裁。
歷經新聞輿論的發酵、互相起訴的法律互搏,據《「山泉兇猛」:農夫山泉問鼎瓶裝水三大戰役的定位公關解析》顯示:「2000年11月7日,養生堂公司撤回對娃哈哈的起訴,農夫山泉發起的『世紀水戰』落下帷幕。」
巨頭也曾被「奇襲」
一戰成為「行業公敵」的農夫山泉徹底將「大自然的搬運工」設定植入人心,這一「搬運」就是二十多年。截至2019年12月31日,農夫山泉已經在中國擁有十個天然優質水源,並在其周邊建立了生產基地。
來源:農夫山泉招股書
擁有十處天然水源的農夫山泉早已換掉了「千島湖」的前綴,於2001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從數據來看,雖然飲用純淨水仍佔據整體包裝飲用水零售額的半壁江山,但按2019年各企業的零售額計算,農夫山泉以明顯優勢位列第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零售額計算,2019年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為人民幣2017億元。包裝飲用水可以分為四個子類別,分別為天然水、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其他飲用水。 其中,飲用純淨水對於水的來源沒有限制,為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包裝飲用水類別。2019年飲用純淨水零售額佔整體包裝飲用水零售額的60.4%。
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隨著中國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及消費能力的提升,近年來天然水及天然礦泉水在包裝飲用水類別中增長最快。從2014年至2019年,這兩個類別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4.8%和18.4%,按零售額計算,2019年市場規模分別達到人民幣372億元及人民幣151億元。
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相對集中,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 前五名參與者合共佔56.2%的市場份額。其中,農夫山泉以人民幣422億元的零售額排名第一,領先排名第二參與者達1.5倍多。
來源:農夫山泉招股書
別看農夫山泉憑藉天然水一路乘風破浪,幾年前,農夫山泉也遭遇了一場險些名譽掃地的水質危機。
2013年3月,農夫山泉被曝出其未開封的380毫升飲用天然水中出現很多黑色的不明物。4月12日,京華時報撰文稱飲用水協會確認農夫山泉標準不及自來水。這讓農夫山泉深陷「標準門」事件,隨後公司與京華時報的互訴案也鬧得沸沸揚揚。
為了澄清,農夫山泉於該年5月16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董事長鍾睒睒表示:「該公司在執行地方標準DB33/383-2005的同時,也執行了國家的強制衛生(安全)標準。農夫山泉之所以選擇在標籤上標示地方標準,因為DB33/383-2005是目前(2013年5月)飲用天然水行業行政級別最高的質量標準。」
即便如此,農夫山泉還是遭受了不小的打擊,根據中國經濟網報導,2013年9月3日下午,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力就「標準門」事件表示,公司受此影響非常大,大概有10個億的損失。
巧合的是,農夫山泉與京華時報的名譽侵權糾紛案件最終也是以農夫山泉撤訴而落下帷幕。
來源:新華網專題
反觀當年被農夫山泉一口咬定是「幕後推手」的華潤怡寶,據其公布的《華潤怡寶2013年社會責任報告》,華潤怡寶實現營業收入58.35億元,同比上升53.3%;總銷量493萬噸,同比上升41%。
2013年的那場「奇襲」,讓農夫山泉在經濟和名譽上都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不幸的是,今年1月,農夫山泉又陷入了「毀林取水」風波,使其6年來逐漸被挽回的聲譽再度蒙上一層陰影。
不過,隨著3月份農夫山泉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一出,外界的注意力被迅速轉移。
距離「出海」再進一步
2020年3月17日,證監會公告,農夫山泉境外IPO審批於3月17日接收材料。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熱議,關於這個「不差錢」的包裝飲用水大亨為何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的討論層出不窮。
根據招股書,農夫山泉這次募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0.9億元),主要用於持續進行品牌建設、穩步提升分銷廣度和單店銷售額、進一步擴大產能、加大對基礎能力建設的投入、探索海外市場機會等5個方面。
已然是包裝飲用水「王者」的農夫山泉,幾乎每一個發展戰略都在指向「擴大」這兩個字。
財經網通過翻閱招股書了解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軟飲料市場之一,但中國軟飲料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前十名參與者合計僅佔42.5%的市場份額,其中前四大參與者零售額顯著高於其他參與者,合計佔27.7%的市場份額。
來源:農夫山泉招股書
農夫山泉雖然在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排名第一,但若放到中國整個軟飲料市場當中,則是以624億元的零售額排名第四,經財經網計算,其市佔率為6.29%。
由此不難看出,在包裝飲用水市場之外,還有更大的市場在等待農夫山泉去開拓。
實際上,農夫山泉早就不甘心只做一個「大自然的搬運工」,2003年農夫山泉便推出了第一款果汁飲料產品「農夫果園」,2004年其第一款功能飲料產品「尖叫」上市,2011年農夫山泉第一款茶飲料產品「東方樹葉」也出現在各大商超。
來源:農夫山泉招股書
截至目前,農夫山泉已經在包裝飲用水、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產品中推出了不下9個品牌。
2018年,農夫山泉還收購了位於紐西蘭北島瓦卡塔尼附近的Otakiri Springs瓶裝水工廠。並直接在招股書中坦言,希望借收購Otakiri Springs嘗試將農夫山泉的生產製造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銷售渠道拓展能力應用於海外市場。
而今赴港上市,實則是農夫山泉實現「出海」願景的關鍵一步。
wind數據顯示,目前在港股市場上稱霸的軟飲料企業,從2019年業績來看,康師傅控股已經邁過600億元大關,實現營收622.75億元;統一企業中國實現營收222.52億元;VITASOY INT'L(維他奶國際)實現營收72.48億元。
截至2020年8月17日收盤,上述三家企業的總市值分別達到778.36億元、340.36億元、298.07億元,為港股軟飲料企業TOP3。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為20.93倍、21.68倍、55.62倍,若以目前市盈率最低的康師傅控股作為估值對標對象,則農夫山泉登陸港股之後,其市值至少為1035億元,身價問鼎港股軟飲料企業。
融資擴張和身價激增的雙重誘惑,讓軟飲料企業在資本市場面前無法繼續高冷,不僅農夫山泉改變意圖謀上市,根據浙江在線報導,娃哈哈的老闆宗慶後在2017年慶祝娃哈哈集團創立30周年之際,也鬆口表示娃哈哈「在適當時候也會考慮上市」。
經過24年的明爭暗鬥,農夫山泉已在國內軟飲料業站穩了腳跟,如今來到資本市場的門前,千裡之外,還有可口可樂和達能集團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