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字報-匯聚各國精英甘當「調解員」 四年處理兩千多宗...

2020-12-24 大洋網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各國和各地區的商業往來也愈加頻繁,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但由於各國、各地區在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方面存在多樣性和差異性,做生意有了爭議應該如何解決?四年前,由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牽頭,聯合中國各大商會及多國、地區律所共同創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用於解決國際商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和金融糾紛。

  四年間,處理國內外糾紛案件2387宗,調解成功率高達62%;其中,處理涉外案件324宗,成功率達75%……這一組漂亮的數據便是目前「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的成績,而在這兩千多宗案件裡,其中有80%都是屬於公益調解服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近日,廣州日報記者專訪了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王麗博士。採訪中,王麗透露了不少關於調解員們的日常。「現在我們一共有368名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調解員,其中還包括厄瓜多前公共運輸和建設部部長、奈及利亞前政府官員。」王麗說,如今國際商事調解越來越成為一種世界新潮流,「和為貴」「以柔克剛」的東方智慧也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一帶一路」商事調解中心正逐漸成為一張中國名片。

  集納全世界「正義精英」

  調解員有律師、官員

  在「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背後,有一群來自全世界各地各領域的調解員,裡面諸多調解員的身份,或許都會讓人「大吃一驚」。因為在調解員之中,除了一些來自各國法律界的專業人才,如法官、律師、審判員等之外,還有一些人,則是曾在本國的商事、金融等領域任職的政府官員:厄瓜多前公共運輸部部長Hector Villagran Cepeda,哈薩克斯坦IUS國際仲裁中心秘書長格列什尼科夫、俄羅斯工業企業聯合會聯合調解中心瓦列裡·拉斯託爾古耶夫和俄羅斯法律家協會代表副主任希巴諾娃·塔基楊娜等都是其中的調解員。

  如要畫一幅調解員們的「群像」,則是一群「正義的精英」:「他們大多精通多國語言,且具備著專業的調解能力。當然,他們還需要非常正直,為人中立。因為調解員與律師不同,律師在代理時是為委託人求利益,但是調解員在調解時不能偏向於任何一方。」王麗笑著說。

  蕭詠仁是「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香港辦公室主任,也是前海法院「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訴調對接中心的一位中國香港籍調解員。有著超過十年調解經驗的他,當時一接到來自前海法院的邀請,便欣然前往了。每次來前海調解,他都需要清早7點從香港出發,過關後前往關口附近的停車場取車。他在那裡長租了三年的停車位,為了在深圳出行便利,他還專門在深圳買了一輛代步車。雖然每次都舟車勞頓,但是對於這份調解工作,他卻總是樂此不疲。

  提及調解對蕭詠仁的意義,他這樣形容:「如果說法院追求的是有輸有贏,那麼調解追求的則是雙贏。因為如果只有一方贏,那贏的一方也絕無可能獲得100%的利益;調解則是讓雙方至少選擇一種都能接受的方案,這類似於我國的『和為貴』,用這種方式進行調解,大家才能夠修補好關係。」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年輕姑娘愛麗姆是眾多調解員中較年輕的一位。她的父母都是大律師,在父母的鼓勵下,幾年前,她便來到中國留學,一邊攻讀法律,一邊學習中文。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她順利地在深圳成為了一名律師。熟悉中哈兩國法律體系的她,也因此在調解相關商事案件時能夠發揮最大優勢。「在調解中心,我們的外國客戶很多都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客戶都不會講中文,甚至不會講英文,但有了這個中心,我們可以作為橋梁。對於我們外籍律師來說,我們可以在這裡發揮更大的優勢,機會也更多。」

  而據了解,調解中心的調解員是面向社會進行公開進行招聘的,只要具備8年以上的法律或商事工作的經驗,熟悉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商事或語言文化便可進行申請。

  調解員不分國籍 糾紛案件不分大小

  大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政府企業或商業組織、個人在貿易投資方面的項目,小到家庭財產糾紛,在調解中心的平臺上,各大小類型的商事糾紛都能見到。王麗透露,目前調解中心的案子裡,有80%都是屬於公益服務。「尤其是商事糾紛,或者是與財產相關的民事糾紛,案值相對較小,此類案子大多沒有收費,調解員也是作為公益業務在為客戶提供法律服務。」

  其流程:線上提交調解申請、審查、糾紛雙方選定調解員、展開調解……「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提供了一種區別於國際仲裁的雙贏方式。

  王麗稱,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服務等不同,當雙方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時,過去人們多是採用法庭訴訟或國際仲裁的方式。但實際情況中,由於雙方各自對彼此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服務不了解,加上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仲裁人才資源不足,一旦發生糾紛,雙方更像在做『零和遊戲』。

  「過去『要麼一人贏,要麼一人輸』的形式已過時,調解則成為了一個新的世界潮流。調解的方式很多,但私下調解缺乏履行保障,因此需要一個更加專業的調解機構,使得調解具有執行力,能通過司法確認來保障執行。」而這也是「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的初衷所在,「僅需要通過線上調解系統,就可以通過微信等形式來開展調解,從而節省調解雙方的時間和成本,提高調解效率」。

  王麗表示,建立調解中心後,不僅對於中國的企業開展項目更有幫助,同時,在國際商事調解案例中,正逐步提升中國在國際糾紛解決中的話語權。

  「『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也正是從調解員和調解中心的工作中我們希望人們能夠真正感受到,人類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命運共同體。」王麗說。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數字報-尋找城市走失者
    像廣州就開展了「網際網路+公益尋人」工作機制,16個月內成功找回174名走失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發動戶外工作者合力尋找  「最早的尋人是因為一些零星的求助,比如我們會遇到一些老人走失,家屬需要我們幫忙尋找。雖然他們也報了警,但這些老人走失時還可能跨轄區,不利於警方的搜尋。」
  • 廣州日報數字報-原來你一直都在
    長護險試點升級、穗歲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受市民熱捧、按病種分值付費結算方式(DIP)的「廣州經驗」走向全國……  為了讓更多廣州市民了解、支持、參與廣州醫保,也讓廣州醫保更廣泛深入地了解市民的需求,當好參保人的「大管家」,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聯合市醫保局推出特別策劃「我的醫保故事」徵集。  連日來,我們傾聽了許多普通廣州人家的故事。
  • 廣州日報數字報-「黑鑽」熟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通訊員樊宇琦  11月是黑松露成熟豐收之季
  • 廣州仲裁委打造大調解格局
    藉助廣州仲裁委在處理商事糾紛上的專業優勢及廣州法院ODR平臺的智慧支撐,本案才能夠訴前高效化解。」廣州中院立案庭副庭長王維說。  訴調對接  智慧財產權調解案件增3倍  2020年7月15日,廣州仲裁委與廣州中院籤訂了《關於共同建立廣州市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
  • 廣州日報數字報-老有所為守初心 託起朝陽育新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通訊員穗關工委、穗文明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
  • 特邀心理學專家調解員幫離婚糾紛當事人破鏡重圓
    近日,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通過一名特邀心理學專家調解員的專業調解,成功挽回了一宗瀕臨破裂的婚姻,取得了良好效果。 阿濤(化名)與阿莉(化名)已結婚10年。2020年8月,阿濤稱雙方性格不合,已感情破裂,想要結束這段婚姻,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 7年受理諮詢近5000宗,和解金額累計達31億!當遭遇證券期貨糾紛...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30日,深圳證券期貨業糾紛調解中心(簡稱「調解中心」)共受理各類諮詢、投訴共計4959宗,正式受理調解案件915宗,已辦結案件766宗,其中調解成功611宗,調解成功率約達80%,和解金額合計約人民幣31億元。
  • 廣州日報數字報-能工巧匠顯身手 86項技能大PK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劉春林 通訊員粵仁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劉春林  競技看點多  軌道交通技術項目:定製列車當道具  在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比賽場館,一輛形似地鐵的「世賽列車」特別引人注目。
  • 廣州胡桃裡舉辦「主題音樂會」被訴侵權,判賠林俊傑5.5萬
    該中心調解員超過1000名,其中處理國際案件的調解員約800名,處理內地個案的調解員約300名。此次案件由該中心會長兼首席調解員羅偉雄、法律部主任張思琪主持調解工作。羅偉雄表示,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的先進技術與理念,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同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建立合作,將為共同解決大灣區法律糾紛案件及為跨國、跨境糾紛解決探索更多創新方案。
  • 廣州日報數字報-紮根南粵 砥礪前行 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
    ——校友、2018屆畢業生劉楠鑫,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畢業後公益基金」發起人,探索「中國留守兒童精準關愛體系」解決方案,獲評「廣東好人」,廣東向上向善好青年,進入福布斯中國2020年度30歲以下精英榜。
  • 廣州日報數字報-腰椎出問題 身子「歪了」怎麼辦?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張青梅 通訊員王簕、白恬)陳姨腰背部和右側臀部疼痛半年多了,原想著忍一忍,但近一個月來疼痛越來越明顯
  • 廣州日報數字報- 丹心寄期待 妙手繪百態
    廣州街頭湧現出各類夜市,由舊工廠改造的敬梓裡夜市、覺園1984廟前夜市、廣州塔下的潮墟自力市集、美式復古市集……聚美食、非遺文創、街頭表演於一體的夜市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好去處,為夜經濟升溫再添「一把火」。  隨著廣州市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越來越多人在夜間或周末踏出家門、走入市集,享受久違的都市煙火氣和線下消費樂趣。這讓有創作夢、創業夢、副業夢的新個體工商戶找到舞臺。
  • 廣州日報數字報- 廣州體彩今年大旺 創單年大獎數新紀錄
    體彩情報站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周婉琪 通訊員 李琪) 廣州體彩迎來
  • 廣州日報「花城老友記」正式上線,送居家「福利包」
    過去的兩個多月,疫情突然襲來,對於許多廣州長者來說,生活就像按下了「暫停鍵」。如何居家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在線下活動停止時讓生活依舊有聲有色? 她說,「平時一開學,自己的好幾個班都是提前報滿」。這一次,由於疫情防控需求,開學時間遲遲未定,「許多街坊都在等著開學」。這一次,身兼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和廣州市攝影家協會等多個協會會員身份的她透露,自己在廣州市老年人大學開設的攝影網上課程主要關於「宅」家攝影。
  • 火爆的新型職業——《婚姻家庭調解員》
    在美國,類似「婚姻家庭調解員」這一職業的稱呼是「婚姻家庭治療師」,完全區別於心理諮詢師。在歐美國家,心理諮詢可以納入醫保。人們接受婚姻家庭調解服務並不鮮見,平均每300-500個家庭就有1名婚姻家庭調解員。
  • 破解「垃圾圍城」補齊處理短板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濤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鍾軒)7月15日,中山市召開創文工作第4場新聞發布會,聚焦守護城市潔淨和環境整治等工作。會上,中山市城管和執法局副局長陳飛國介紹了城管部門加強環境衛生保潔、破解「垃圾圍城」、推進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情況。
  • 廣州昨日成交3宗用地總價超80億元
    原標題:廣州昨日成交3宗用地總價超80億元   昨日,廣州市
  • 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品牌...
    目前,廣州日報已經構建起「報+網+端+微+數據院+智庫」全媒體矩陣,媒體融合傳播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去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把大會報導變成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課堂,《學習筆記》《學習金句》《街坊兩會》《一份來自基層的報告》等7件作品獲得中宣部表揚;今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繼續把學習進行到底,《
  • 廣州日報數字報-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但即便如此,廣州依然是許多音樂人及樂隊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音樂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其次才是廣州樂隊和廣州音樂本身。  而今年夏天,兩支紮根於廣州的樂隊——超級斬和五條人,憑藉著各自鮮明的音樂特色闖入大眾視野,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廣州樂壇所存在的多樣性。那在舞臺之下,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又是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戶一犬」?你怎麼看
    海南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戶一犬」有爭議  根據《草案》,居民在重點管理區內養犬,每戶限養一隻。重點管理區是指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區域,以及由海口公安部門根據城鎮建設現狀和人口密度等情況劃定,並報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的其他區域。  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應「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