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重溫一件發生在150天以前的事情——
4月15日,京東集團旗下O2O子公司京東到家與中國最大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物流正式宣布合併。
一個是電商「富二代」,一個是眾包「獨角獸」,兩者的結合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在剛剛過去的150天裡,新達達不但實現了百分之百的融合,而且已經在逐步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新達達?因為眾包物流。
對一個行業來講,發展中的挑戰多源於體系之內的變革,但顛覆的力量卻往往來自於外界的新生物。具體到快遞企業,「眾包物流」就是這樣一個外來者和入侵者。
在老鬼看來,以新達達為代表的眾包物流的崛起和成熟,必然會對國內傳統的快遞業務帶來衝擊,影響也將是深遠的。具體我們可以通過以下4組數據來剖析:
速度和效率
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新達達目前已經覆蓋了全國300多個重要城市,擁有230多萬註冊眾包配送員,服務50多萬家線下商戶,日均配送超100萬單,峰值達到兩百萬單,其中98%的訂單在一小時之內配送完成,85%的訂單在30分鐘之內配送完成。
日均100萬+單是什麼概念?對於全網型快遞來講,僅次於郵政EMS、順豐、通達、百世和天天,在二線快遞中,也能排在前三的位置;對於同城或者區域性快遞來講,已經稱得是NO.1。
這麼大的體量已經讓人驚訝,更「要命」的是其配送的速度和效率:從接單,到配送,一小時完成。如果你還覺得眾包物流仍然停留在概念階段,這個時候真的要警醒一下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速度和時效著稱的快遞,在新達達面前顯然都是「浮雲」。逆天的速度和效率背後,是眾包模式下的去中心化操作和共享理念。這將帶來哪些衝擊呢?首當其衝的就是同城快遞。
在O2O的消費場景中,包括餐飲、鮮花、超市食品以及列印複印文件等諸多即時性消費和配送具有明顯的「本地化」特徵,短距離、高頻次。眾包物流無疑是滿足此類配送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
隨著O2O消費模式的成熟,我們幾乎已經可以肯定,同城包裹、商業快件、生鮮、鮮花、商超商品、快餐外賣、垂直電商的商品等等,這些原本要通過傳統快遞來完成的服務,都將逐步引導到線上平臺,從而通過眾包模式來完成最後3公裡的配送,直接幹掉同城快遞公司的生意。
連結和服務
300個城市+3000家配送站+30000家線下商超
合併後的新達達,物流訂單更加多元化,除了原有O2O平臺及商戶外,還有來自京東商城、京東到家的訂單。
據老鬼得到的可靠數據,每天新達達為超過300個城市的超過3000個京東商城配送站提供配送服務,為京東到家在18個城市的超過30000家線下商超提供配送服務。在配送效率上,系統會有基於產品的訂單合併、路線優化。同時,達達後臺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雲地址庫,這些使得配送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這裡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在訂單規模越來大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尤其是對於管理相對鬆散的眾包物流,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新達達的解決方案是「五個100%」:
✍配送員100%實名認證;
✍100%零案底調查嚴格審核;
✍100%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和考試規範;
✍信用體系會對每一訂單個100%實時追蹤;
✍建立100%配送員信用評價檔案。
通過這些手段和舉措來保障配送員的服務質量。在新達達看來,只要引導得當、培訓到位,「散兵遊勇」也可以打出「正規軍」的氣勢來。
目前,在新達達的平臺上已經集聚了230多萬兼職配送員,這差不多相當於全國快遞企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眾包模式下,平臺和配送員之間是合作關係。既是合作,就要有規則來約束彼此的行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況,都需要有相應的規則來進行約束,否則就是一盤毫無價值的「散沙」。
但規則的理解和執行,又是最不確定和難以掌控的。怎麼辦?把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規則全部抽象出來,形成產品,即規則產品化。有了產品,就可以量化,通過量化,規則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執行。
舉個例子,對所有的配送員的訂單,達達都會追蹤訂單的整個的完成情況,並通過多個維度去對相應的配送員進行評分。每個配送員都會有一個獨有的、動態的分數,基於這樣的分數,達達對所有的配送員會有一個評級。評級的背後是「優勝劣汰」,平臺上紅黃線,一旦觸碰了這些線,就有可能被規則拉黑,喪失在平臺上繼續工作的權利;與此同時,等級高的配送員,「搶單」的權限和收入也會高於等級比低的配送。
當然,這只是達達眾多「產品化規則體系」的一部分。在這幫工程師眼裡,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計算的,只要能計算,就能追溯和量化。
達達不是靠人來管理,而是靠產品和技術所蘊含的規則來管理。通過產品化的服務和協議規則將配送員、商家與平臺連結起來,從傳統的「工廠模式」向集群化的「蜂巢模式」轉變。對於傳統快遞來講,這個思路和做法值得警惕和深思。
即時和響應
有人向老鬼發來一張達達平臺的訂單截圖。截圖信息顯示,在凌晨兩點左右的時候下單,仍然有配送員響應——
據老鬼在達達的朋友介紹,類似的時間段產生的訂單並不在少數。對此,這位朋友頗具自豪地說:「達達物流是世界上唯一一個7X24小時物流平臺」。
這個說辭雖然有些誇張,但也非常明顯的道出了新達達,或者說眾包物流的另一個優勢——
眾包物流平臺,因為人群龐大,各個層面的人都有,自動解決了排班和輪休的難題。一切以需求為導向,有訂單的地方,就有響應。當然,如果想要享受到更好、更快的優質服務,只需要在下單的時候加一點小費即可。
對於傳統快遞服務來講,類似這種非標品化、計劃外的需求,除非特殊對待和處理,否則是不可能滿足的。但對於眾包物流來講,這種「非常規」訂單卻有可能延伸為一項特色服務。正是由於眾包物流解決方案的存在,才催生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價值的場景。
成本和運營
眾包模式在本地O2O配送上具有根本性優勢:削峰填谷。眾包模式的彈性很大,避免了訂單波峰波谷的波動性所帶來的運力浪費,避免了巨大的人員管理成本和站點等固定開支,而且能徹底激發了兼職配送員的主動性,人人皆是自己的老闆,為自己打工。
以外賣為例,一定會面臨一個情況,就是你在中午和晚上是高峰,平時是低谷,換句話說來講,如果你為了高峰去儲備運力的話,你這些人到了低谷的時候全都閒著,否則你在高峰的時候人就不夠,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調和的問題。這一點本質上是自營和眾包在成本結構上的重大差異。而眾包物流則可以削峰填谷,避免運力的浪費。
需要指出的是,達達的配送費用是基於算法的動態定價,在配送員和商戶兩端優化定價效率,包含商品品類、重量、距離、天氣、時間段、供需關係等等參數,實時動態優化。這使得達達眾包配送每單成本比行業低30~50%。
另一個突出的案例就是在今年618京東大促期間,新達達的眾包物流系統與京東商城物流體系的完美「合體」:覆蓋200多個城市、超過3000個配送站,充分發揮眾包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平均每單45分鐘完成送達,最快送達時間為3分鐘,確保了京東商城在訂單波峰期間的配送效率。
據老鬼了解,618期間,達達每天為京東商城配送超過100萬單,客戶投訴率低於萬分之一,經受了大流量、高標準的考驗。新達達的這次「試水」,不但證明了自身承接和配送大規模電商訂單的能力,也充分說明了達達眾包這種開放性的物流服務在用戶體驗環節已經達到了業內非常高的標準。
目前,京東到家的訂單已100%切換由達達物流提供配送。在配送成本上,由達達配送後,京東到家的每單配送成本降低了超過一半;在人員成本上,原達達和原京東到家的城市站團隊已經整合完畢,一套班子,兩項業務,效率更高。
2015年12月上旬,達達平臺日單量突破100萬單
2016年4月,宣布與京東集團旗下O2O子公司「京東到家」合併,新公司命名為新達達2016年6月,新達達眾包物流系統全面對接京東商城的配送體系。整個618期間,新達達僅為京東商城配送的日訂單量峰值突破100萬單,平臺整體日單量峰值突破200萬單2016年6月下旬,新達達與沃爾瑪形成戰略夥伴關係,為沃爾瑪中國實體門店提供配送服務點擊下例標題,即可快速閱讀——
1.手握130萬配送員想幹啥?揭秘蒯佳祺和他的「達達王國」...
2.達達配送+京東到家=?一場針對落地配的「屠城」或將開始…
3.眾包物流到底能不能送快遞?首秀618的新達達提供了一個真實有效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