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朝鮮相隔千萬裡,美軍為何會進入朝鮮,參加韓戰呢?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除了中國在進行內戰,其餘的大部分國家都進入了和平期,開始發展國內經濟,美國也是一樣,美國既結束了經濟大蕭條,又在二戰中撈足了油水,成為二戰中唯一沒有在本土發生過戰爭的國家,美國大多數人都在享受著戰亂之後的平靜生活。可是一場戰爭已經註定要爆發了,那就是韓戰。
二戰時期,朝鮮半島被日軍佔領,進行奴役統治,二戰末期,日軍戰敗,太平洋諸島被美軍攻打,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被蘇聯攻打,最後在兩顆原子彈的攻勢下,選擇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其實在日本投降以前,美蘇就曾對朝鮮進行過交涉,兩國一致認為應該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只是託管的模式各不相同。
日本投降前夕,美國曾連夜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半島的治理,當時美國並沒有能夠立即投入朝鮮的兵力,哪怕最近的一支部隊,也在距離朝鮮半島600英裡的衝繩島,而蘇聯軍隊則已經在中國東北勢如破竹了。按照這個情況,蘇聯將先一步佔據朝鮮半島,哪怕美國當即朝朝鮮半島進軍,也只能佔據一小部分。經過討論,美國決定以北緯38度線為要求,和蘇聯談判,北緯38度以南歸美國,以北歸蘇聯,在史達林同意之後,這條普通的緯度線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以38度線為劃分,朝鮮3000萬人口,40%的人口在三八線以北,60%的人口在三八線以南,但三八線以北的土地面積佔57%,以南土地面積佔43%。從這個數據來看,兩邊相差不多,甚至蘇聯佔據更多的利益,但其實不然,因為朝鮮首都漢城在三八線以南。
如果僅僅是託管,這樣劃分朝鮮半島也不是不行,但兩國的政體不一樣,蘇聯是共產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朝鮮半島就成為了兩個政體的交鋒處。
朝鮮半島被分割之後,三八線以北的地區,在蘇聯的支持下,金正日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八線以南,李承晚則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韓民國,朝鮮半島就自此分裂了,成為了兩個政體。這期間,美蘇也逐漸形成了冷戰的局面,軍備競爭開始了,朝鮮半島成為了兩國的試驗場,各種武器裝備開始運抵朝鮮半島。韓戰爆發前,南朝鮮軍隊11.4萬人,裝備有105毫米的榴彈炮,82毫米、60毫米的迫擊炮,以及57毫米的反坦克炮,60貓咪的火箭筒。而北朝鮮這邊,軍隊也達到了10萬人,裝備有200架飛機,以及T-34型坦克,122毫米榴彈炮、76毫米榴彈炮、76毫米自行火炮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
南朝鮮和北朝鮮都希望能夠統一,而美蘇兩國則將這裡當作了各自政體發展的前沿陣地,美國更是如此,在二戰沒有結束以前,美國就已經開始計劃限制蘇聯了。如果朝鮮半島被蘇聯支持的北朝鮮佔領,那亞洲周邊國家將不會再反抗蘇聯,這是美國的推斷,而如果朝鮮半島被美國支持的南朝鮮佔領,那我國和蘇聯都會遭到美國的限制,而且當時美國支持的是國民政府。
在兩個大國的推動下,朝鮮半島的戰爭遲早會打響,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美國的參戰,主要是為了擴大戰果,美國算準了蘇聯不敢參戰,因為美國參戰是以聯合國的名義,最後也拉了二十多個國家進入朝鮮戰場,而蘇聯如果參戰,那將意味著美蘇開始在正面戰場上交鋒,戰爭一旦打響,將會走向未知,所以蘇聯不敢直接介入戰場,不然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是核戰爭,當時蘇聯也已經研發出了核武器。
可是美國沒有算到中國,中國內戰剛剛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且中國近一百年以來一直是受欺負的存在,這才剛剛結束被侵略的局面,美國認為中國不可能會介入韓戰,他們面對的只有北朝鮮的軍隊。可是事情往往都會向你沒有想到的地方發展,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這支美國等「聯合國軍」不放在眼裡的軍隊,不僅打敗了他們,更將他們趕回了三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