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神健闥婆本是人間靠賣藝為生的藝人,往往設樂求食自活,她們鼓節弦管,擅長雜技,其樂器有絲竹箏蕭、管弦鼓磬,其音樂有散樂、歌唱和器樂。因為在城中聞香而來,故名「尋香」,又被稱為「美音健闥婆王」或「天帝俗樂神」。剝開其神話的外衣,不難發現,這種後來在佛教壁畫中飛天作樂的美麗音樂神,其實正是民間音樂家,此一說的意義在於指出,佛教的音樂與民間的音樂,有深刻的關係。
首先,是人間的音樂樂器。從大量佛經和釋論中,我們可以發現淨土佛國的諸多樂器,雖然它們常常被繪上了神秘的色彩,卻還是人間音樂生活的反映,如許多樣的樂器正是民間音樂繁盛的寫照,它們同時也被用在了佛國的生活中。這些樂器主要有:箜篌、篳篥、笙、笛、蕭、管、簧、琴、瑟、螺、磬、鼓、笳、鍾、鈴等。許多經典有對於樂器結構和功能、甚至聲學原理的描述,《道行般若經》指出箜篌有木、有柱、有弦;《雜阿含經》指出 琴有柄、有槽、有弦、有皮;《阿毗壇毗婆沙論》更發現歌唱原理無非是舌、齒、唇、顎、咽、喉等相觸出聲罷了;極可令今人注意的是,《成實論》竟然提出了聲音是波的理論假設,表現出高超的音樂文化,殊可令人驚詫!
供稿:大相國寺梵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