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開始,男主角安迪坐在車中,從抽屜拿出一把槍,拿出酒瓶喝酒(安定情緒),眼含憤恨。就在觀眾以為男主角要用槍行兇的時候,導演插入了畫外音,同時場景切換到庭審現場。原來,安迪的妻子與情人被殺,而殺人子彈正是男主所用槍的子彈。儘管男主解釋,自己當時只是想嚇嚇妻子和情人,之後他便開車回家,並且把槍扔進了河裡。但他卻因為具備殺人動機,以及現場的酒瓶和子彈留有他的腳印和指紋,更重要的是丟在河裡的槍,沒有找到,就沒有辦法證明子彈是否由他射出。因此,男主角被以殺人罪判處終生監禁。
開頭這一段閃回中,演員的眼神全程著帶著憤恨和殺意。鏡頭的交代也結束在演員推開車門往前走一段後。僅僅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很難判斷安迪是否行兇。因為無論在表演上,還是在鏡頭交代上,導演都對我們進行了欺騙和保留。因而,在接下來的觀影中,觀眾始終帶著疑問:安迪究竟有沒有殺害妻子和情人?一直到疑問得到回答。
接著,本片的二號主人公,瑞德登場。監獄中,一場詢問開始進行。瑞德在長官一連串的詢問中,對答如流,卻獲得了不予釋放的「不合格」成績。
這場詢問,無論對於電影中的瑞德,還是觀眾,都是莫名其妙的。因為瑞德的回答,不僅沒有錯,而且足夠虔誠:
-你感到後悔嗎?
-是的,絕對後悔。我得到了教訓。
-我已經完全改變了…我不會再危害社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長官給了瑞德「不合格」的成績?或者說,怎樣的回答,才是「合格」的?這便是導演設置的第二個讓觀眾保持觀影好奇心的疑問。只有看下去,你才能獲得解答。就這樣,導演通過疑問的設置,一步步吊著觀眾的胃口,往前走。
影片裡,瑞德的聲音,還擔當著旁白解說,串聯劇情的功能。在瑞德的介紹下,我們這才得知男主角安迪在入獄前的職務,銀行副總裁。安迪入獄當天,監獄裡的老犯人們,像是舉行狂歡節一般歡迎著安迪這些剛入獄的新人們。瑞德一夥老油條們為了逗悶子,打起了賭注。瑞德更是在安迪身上下了十支煙的大賭注。從瑞德的旁白裡,導演也交代了他之所以為之下血本的原因。
他看起來似乎風一吹就倒,這就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一般這種語氣的話,潛臺詞就是「我小看人了」。導演正是藉助著這樣的潛臺詞,為後來安迪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做出鋪墊和反襯。
在安迪們進入牢房時,安迪抬起頭,同時導演將鏡頭切換至主視角,鏡頭裡監獄的高樓仿佛一直聳入天際。此處,導演正是藉助仰視角度導致的高樓聳入天際的假象來隱喻安迪看不到盡頭的絕望內心。
牢房裡,監獄的長官們,開始了對於安迪們的馴化:
在監獄長自我介紹完畢後,詢問新人們還有什麼問題,有人剛問出問題,就被一頓胖揍。意思就是,你不可以有問題,只有對於監獄的絕對服從,除非你想挨棍子吃。然後,眾新人就像被洗牲口一樣清洗消毒,被送進各自的監室。
所以監獄馴化犯人的第一步,便是剝奪犯人作為人的思想和身份,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
隨著瑞德旁白的插入,我們終於明白了一開始他們為什麼而賭。
很多新來的人在第一晚都幾乎發瘋了,有些人甚至痛哭流涕……唯一的問題是,誰會是第一個呢?
新人中的胖子,終於忍受不住,被看守長一頓毒打,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死掉。
在這裡,人命是不值錢的。
除了安迪飯盒中手指頭一般大的毛毛蟲,導演還通過安迪更悲慘的遭遇,向我們揭示著監獄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殘。柔弱的安迪,被監獄中的「姐妹花」盯上,並被殘忍的強J。就像瑞德說的「是這個地方讓他們這樣」。所以,真正強J安迪的是這個改變人性的監獄,肖申克。
因為瑞德神通廣大可以「搞來東西」,所以安迪託瑞德獲得了關鍵道具,鶴嘴錘。鶴嘴錘的「小」,和之前安迪在瑞德心中第一形象的「弱」,所代表的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後來安迪的「弱」而作出的「偉大」事情形成反襯,以達到驚訝觀眾的效果。
將安迪從「姐妹花」的魔爪中拯救出來的契機,是一次難得的戶外勞動,瑞德通過給監獄官好處,將參與戶外勞動的人全部換成了他的好朋友,安迪就在其中。這一次勞動,也徹底改變了安迪在監獄的命運。一次勞動中,安迪偶然聽到了看守長哈德利因為遺產稅而煩惱,安迪便通過自己的所學,幫助哈德利獲得了全部遺產,並幫助他逃稅。獎品是哈德利為安迪和獄友們,每人三瓶啤酒。
接下來便出現了整部電影中不多的長鏡頭:工廠樓頂上,獄友們靠在一起,手裡拿著啤酒,沐浴著陽光,安迪一臉滿足,每個人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與整部電影清冷、灰暗的色調不同的是,這段長鏡頭是飽含溫暖、神情的。導演正是藉助這樣的溫暖色調,歌頌著對於被關在監獄的眾人們,那來之不易的短暫自由,以及安迪因此而擺脫絕望,所將要迎來的監獄新生活。
因為這次契機,瑞德和他的朋友們認可了安迪,安迪因為滿腹學識被監獄「重用」,「姐妹花」的問題,也被監獄解決。
安迪還通過瑞德獲取了當時最有名的女明星的海報。
老布魯克斯,本片第三個關鍵角色。因為刑期已滿,老布魯克斯獲得假釋。但老布魯克斯卻沒有因為重獲自由,而感到開心。反倒想要通過殺死獄友繼續呆在監獄,被安迪和瑞德勸阻。離開監獄沒有多久,老布魯克斯就上吊了。
這裡,導演在電影中借瑞德之口為老布魯克斯做出了解釋:他已經在監獄中呆了整整五十年,外面早已「物非人非」,他已經無法離開監獄。並引出了電影的主題之一「體制化」。
在監獄裡,老布魯克斯是一個有用的人,這裡有認識他的朋友,五十年的時間,已經讓他習慣了監獄中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生活。而監獄外,等待他的則是全然的陌生世界,在那裡,他是一個老罪犯,沒有親戚和朋友,只剩下一份政府安置的用於維持生活的機械工作,和無盡的空虛和絕望。所以老布魯克斯的死,是註定的。
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他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
安迪在被調往圖書館後,為了擴大圖書館,增加圖書數量,讓獄友們獲取知識,遂決定向州政府不停地寫信,以獲得經濟支持。終於,在安迪不懈努力下,州政府為監獄撥劃了經費,以及書和日常用品。在寄來的物品中,安迪發現了留聲機和唱片。為了讓眾人聽到久違的音樂,安迪不惜冒著被關禁閉的懲罰,向監獄裡的眾人們播放起唱片。
影片中對於眾人聽到唱片的反應,是極具戲劇化的,所有的人都定住了,安靜地享受著他們很久沒有聽到的,也聽不明白內容的音樂。
這時,瑞德的旁白再次插入:
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得讓你心痛。我告訴你,那聲音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的都要高遠……
圖書和音樂,都是人類的知識。而安迪要做的,就是將知識傳播給監獄裡的每一個人。高遠的不只是動聽悅耳的歌聲,還有安迪具有的,與監獄眾人所不同的眼界。在電影中,導演通過臺詞,將這種差異完美展現。安迪在飯桌上和獄友們聊起自己打算擴充圖書館時,一位獄友便說「還是找張撞球桌吧」。因為眼界的不同,獄友想到的是代表娛樂的撞球,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前銀行家安迪卻深知知識的重要性。
時間飛逝,瑞德再次迎來假釋詢問,態度依然誠懇,成績依然「不合格」。通過這一次詢問,前面設計的疑問再次在觀眾腦海刷新、升華,觀眾的好奇心徹底被導演激起,到底怎樣才算合格?
很快,監獄迎來新人湯姆。安迪更是從湯姆處獲得了妻子被殺案的真相,由此影片中的第一疑問也隨著湯姆的出現得到了解答。安迪是無辜的。但很快,湯姆就被監獄長滅口。因為他需要安迪留在監獄,繼續利用所學的知識,幫他積累非法財富。安迪為了活命只好服從。
就在我們以為安迪「就這樣」了的時候,安迪越獄了。導演之前所有的設置,共同發生化學反應,所有人都驚呆了。原來,鶴嘴錘真的可以挖出一條隧道;原來海報是為了遮擋隧道的洞口。在瑞德的解釋中我們了解到,除了二十年的恆心,更重要的是安迪喜歡地質學。所以幫助安迪逃獄的真正幫手是知識。
「弱小」的安迪,做出了令所有人為之震驚的「偉業」!更讓我們痛快的是,安迪對監獄長以及看首長進行了完美的報復行動。
安迪越獄多年以後的某天,終於,瑞德也迎來了,最後一次假釋詢問。我們的疑問「到底什麼才算合格」,也獲得了解答。面對之前同樣的問題,瑞德回答道「改過,只是個狗P的字眼。你愛咋咋的,趕緊蓋『不合格』」。所以「合格」的回答,是講出真正發自內心的,帶有真情實感情緒的實話。瑞德正是因為受到安迪潛移默化的影響,被喚起了內心深處的人性,而所謂「悔過」之類的話,不過是標準答案,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會屈從於標準答案的。
最後,獲得自由的瑞德,為了不重複老布魯克斯的悲劇,來到海邊再次與安迪相聚,兩人一起迎接嶄新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一部,被廣為傳頌的那樣的,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影片中男主角代表的不是農民、工人,而是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審美情趣以及資本的資產階級——銀行家。他之所以能夠逃脫牢籠,也不是因為他的無罪,而是因為他銀行家身份為他建立的,和那些文盲獄友們所不同的「眼界和知識」(這其中當然包含著常人所不具備的決心和毅力)。
而體制化,就是將你的眼界剝奪,就像布魯克斯一樣,在監獄中他不覺得自己受困,並且在這一方小小世界中,感到志得意滿。因為他已經在這裡呆了五十年,這五十年,已經讓他忘記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但主角安迪不同,他銀行家的身份,高於常人的眼界,使他不肯像老布魯克斯一樣受困於此,孤老終生。可對於監獄中的其他人來說,想要達到和安迪一樣的眼界,一樣的學識,和越獄一樣困難。大海很美,空氣新鮮,但前提是你有能力走到那。所以,和希望與自由比起來,獲得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