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沒有文化,比沒有自由更可怕

2020-10-24 葉魚影評

一場謀殺,以及欺騙性的表演與鏡頭和疑問設置

影片一開始,男主角安迪坐在車中,從抽屜拿出一把槍,拿出酒瓶喝酒(安定情緒),眼含憤恨。就在觀眾以為男主角要用槍行兇的時候,導演插入了畫外音,同時場景切換到庭審現場。原來,安迪的妻子與情人被殺,而殺人子彈正是男主所用槍的子彈。儘管男主解釋,自己當時只是想嚇嚇妻子和情人,之後他便開車回家,並且把槍扔進了河裡。但他卻因為具備殺人動機,以及現場的酒瓶和子彈留有他的腳印和指紋,更重要的是丟在河裡的槍,沒有找到,就沒有辦法證明子彈是否由他射出。因此,男主角被以殺人罪判處終生監禁。

開頭這一段閃回中,演員的眼神全程著帶著憤恨和殺意。鏡頭的交代也結束在演員推開車門往前走一段後。僅僅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很難判斷安迪是否行兇。因為無論在表演上,還是在鏡頭交代上,導演都對我們進行了欺騙和保留。因而,在接下來的觀影中,觀眾始終帶著疑問:安迪究竟有沒有殺害妻子和情人?一直到疑問得到回答。

接著,本片的二號主人公,瑞德登場。監獄中,一場詢問開始進行。瑞德在長官一連串的詢問中,對答如流,卻獲得了不予釋放的「不合格」成績。

這場詢問,無論對於電影中的瑞德,還是觀眾,都是莫名其妙的。因為瑞德的回答,不僅沒有錯,而且足夠虔誠:

-你感到後悔嗎?


-是的,絕對後悔。我得到了教訓。

-我已經完全改變了…我不會再危害社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長官給了瑞德「不合格」的成績?或者說,怎樣的回答,才是「合格」的?這便是導演設置的第二個讓觀眾保持觀影好奇心的疑問。只有看下去,你才能獲得解答。就這樣,導演通過疑問的設置,一步步吊著觀眾的胃口,往前走。

肖申克監獄

影片裡,瑞德的聲音,還擔當著旁白解說,串聯劇情的功能。在瑞德的介紹下,我們這才得知男主角安迪在入獄前的職務,銀行副總裁。安迪入獄當天,監獄裡的老犯人們,像是舉行狂歡節一般歡迎著安迪這些剛入獄的新人們。瑞德一夥老油條們為了逗悶子,打起了賭注。瑞德更是在安迪身上下了十支煙的大賭注。從瑞德的旁白裡,導演也交代了他之所以為之下血本的原因。

他看起來似乎風一吹就倒,這就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一般這種語氣的話,潛臺詞就是「我小看人了」。導演正是藉助著這樣的潛臺詞,為後來安迪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做出鋪墊和反襯。

在安迪們進入牢房時,安迪抬起頭,同時導演將鏡頭切換至主視角,鏡頭裡監獄的高樓仿佛一直聳入天際。此處,導演正是藉助仰視角度導致的高樓聳入天際的假象來隱喻安迪看不到盡頭的絕望內心。

牢房裡,監獄的長官們,開始了對於安迪們的馴化:

在監獄長自我介紹完畢後,詢問新人們還有什麼問題,有人剛問出問題,就被一頓胖揍。意思就是,你不可以有問題,只有對於監獄的絕對服從,除非你想挨棍子吃。然後,眾新人就像被洗牲口一樣清洗消毒,被送進各自的監室。

所以監獄馴化犯人的第一步,便是剝奪犯人作為人的思想和身份,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

隨著瑞德旁白的插入,我們終於明白了一開始他們為什麼而賭。

很多新來的人在第一晚都幾乎發瘋了,有些人甚至痛哭流涕……唯一的問題是,誰會是第一個呢?

新人中的胖子,終於忍受不住,被看守長一頓毒打,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死掉。

在這裡,人命是不值錢的。

除了安迪飯盒中手指頭一般大的毛毛蟲,導演還通過安迪更悲慘的遭遇,向我們揭示著監獄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殘。柔弱的安迪,被監獄中的「姐妹花」盯上,並被殘忍的強J。就像瑞德說的「是這個地方讓他們這樣」。所以,真正強J安迪的是這個改變人性的監獄,肖申克。

因為瑞德神通廣大可以「搞來東西」,所以安迪託瑞德獲得了關鍵道具,鶴嘴錘。鶴嘴錘的「小」,和之前安迪在瑞德心中第一形象的「弱」,所代表的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後來安迪的「弱」而作出的「偉大」事情形成反襯,以達到驚訝觀眾的效果。

契機

將安迪從「姐妹花」的魔爪中拯救出來的契機,是一次難得的戶外勞動,瑞德通過給監獄官好處,將參與戶外勞動的人全部換成了他的好朋友,安迪就在其中。這一次勞動,也徹底改變了安迪在監獄的命運。一次勞動中,安迪偶然聽到了看守長哈德利因為遺產稅而煩惱,安迪便通過自己的所學,幫助哈德利獲得了全部遺產,並幫助他逃稅。獎品是哈德利為安迪和獄友們,每人三瓶啤酒。

接下來便出現了整部電影中不多的長鏡頭:工廠樓頂上,獄友們靠在一起,手裡拿著啤酒,沐浴著陽光,安迪一臉滿足,每個人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與整部電影清冷、灰暗的色調不同的是,這段長鏡頭是飽含溫暖、神情的。導演正是藉助這樣的溫暖色調,歌頌著對於被關在監獄的眾人們,那來之不易的短暫自由,以及安迪因此而擺脫絕望,所將要迎來的監獄新生活。

因為這次契機,瑞德和他的朋友們認可了安迪,安迪因為滿腹學識被監獄「重用」,「姐妹花」的問題,也被監獄解決。

安迪還通過瑞德獲取了當時最有名的女明星的海報。

絕望的老布魯克斯

老布魯克斯,本片第三個關鍵角色。因為刑期已滿,老布魯克斯獲得假釋。但老布魯克斯卻沒有因為重獲自由,而感到開心。反倒想要通過殺死獄友繼續呆在監獄,被安迪和瑞德勸阻。離開監獄沒有多久,老布魯克斯就上吊了。

這裡,導演在電影中借瑞德之口為老布魯克斯做出了解釋:他已經在監獄中呆了整整五十年,外面早已「物非人非」,他已經無法離開監獄。並引出了電影的主題之一「體制化」。

在監獄裡,老布魯克斯是一個有用的人,這裡有認識他的朋友,五十年的時間,已經讓他習慣了監獄中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生活。而監獄外,等待他的則是全然的陌生世界,在那裡,他是一個老罪犯,沒有親戚和朋友,只剩下一份政府安置的用於維持生活的機械工作,和無盡的空虛和絕望。所以老布魯克斯的死,是註定的。

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他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

知識

安迪在被調往圖書館後,為了擴大圖書館,增加圖書數量,讓獄友們獲取知識,遂決定向州政府不停地寫信,以獲得經濟支持。終於,在安迪不懈努力下,州政府為監獄撥劃了經費,以及書和日常用品。在寄來的物品中,安迪發現了留聲機和唱片。為了讓眾人聽到久違的音樂,安迪不惜冒著被關禁閉的懲罰,向監獄裡的眾人們播放起唱片。

影片中對於眾人聽到唱片的反應,是極具戲劇化的,所有的人都定住了,安靜地享受著他們很久沒有聽到的,也聽不明白內容的音樂。

這時,瑞德的旁白再次插入:

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得讓你心痛。我告訴你,那聲音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的都要高遠……

圖書和音樂,都是人類的知識。而安迪要做的,就是將知識傳播給監獄裡的每一個人。高遠的不只是動聽悅耳的歌聲,還有安迪具有的,與監獄眾人所不同的眼界。在電影中,導演通過臺詞,將這種差異完美展現。安迪在飯桌上和獄友們聊起自己打算擴充圖書館時,一位獄友便說「還是找張撞球桌吧」。因為眼界的不同,獄友想到的是代表娛樂的撞球,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前銀行家安迪卻深知知識的重要性。

不可能的越獄,疑問的升華和解答

時間飛逝,瑞德再次迎來假釋詢問,態度依然誠懇,成績依然「不合格」。通過這一次詢問,前面設計的疑問再次在觀眾腦海刷新、升華,觀眾的好奇心徹底被導演激起,到底怎樣才算合格?

很快,監獄迎來新人湯姆。安迪更是從湯姆處獲得了妻子被殺案的真相,由此影片中的第一疑問也隨著湯姆的出現得到了解答。安迪是無辜的。但很快,湯姆就被監獄長滅口。因為他需要安迪留在監獄,繼續利用所學的知識,幫他積累非法財富。安迪為了活命只好服從。

就在我們以為安迪「就這樣」了的時候,安迪越獄了。導演之前所有的設置,共同發生化學反應,所有人都驚呆了。原來,鶴嘴錘真的可以挖出一條隧道;原來海報是為了遮擋隧道的洞口。在瑞德的解釋中我們了解到,除了二十年的恆心,更重要的是安迪喜歡地質學。所以幫助安迪逃獄的真正幫手是知識。

「弱小」的安迪,做出了令所有人為之震驚的「偉業」!更讓我們痛快的是,安迪對監獄長以及看首長進行了完美的報復行動。

安迪越獄多年以後的某天,終於,瑞德也迎來了,最後一次假釋詢問。我們的疑問「到底什麼才算合格」,也獲得了解答。面對之前同樣的問題,瑞德回答道「改過,只是個狗P的字眼。你愛咋咋的,趕緊蓋『不合格』」。所以「合格」的回答,是講出真正發自內心的,帶有真情實感情緒的實話。瑞德正是因為受到安迪潛移默化的影響,被喚起了內心深處的人性,而所謂「悔過」之類的話,不過是標準答案,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會屈從於標準答案的。

最後,獲得自由的瑞德,為了不重複老布魯克斯的悲劇,來到海邊再次與安迪相聚,兩人一起迎接嶄新的生活。

結語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一部,被廣為傳頌的那樣的,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影片中男主角代表的不是農民、工人,而是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審美情趣以及資本的資產階級——銀行家。他之所以能夠逃脫牢籠,也不是因為他的無罪,而是因為他銀行家身份為他建立的,和那些文盲獄友們所不同的「眼界和知識」(這其中當然包含著常人所不具備的決心和毅力)。

而體制化,就是將你的眼界剝奪,就像布魯克斯一樣,在監獄中他不覺得自己受困,並且在這一方小小世界中,感到志得意滿。因為他已經在這裡呆了五十年,這五十年,已經讓他忘記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但主角安迪不同,他銀行家的身份,高於常人的眼界,使他不肯像老布魯克斯一樣受困於此,孤老終生。可對於監獄中的其他人來說,想要達到和安迪一樣的眼界,一樣的學識,和越獄一樣困難。大海很美,空氣新鮮,但前提是你有能力走到那。所以,和希望與自由比起來,獲得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本文由【深情解讀】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
  • 田木說:深度解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之(三)過度解讀
    上面是視頻解說版下面是文字版分享優秀影片,深度解讀經典。大家好,這裡是田木說,我是許迎果。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深度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系列的第三部分:過度解讀。我會加倍努力做出更優質的內容,不辜負每次鼓勵,對得起每個點擊。
  • 《肖申克的救贖》:空談自由而沒有執行力都是對「體制化」耍流氓
    《肖申克的救贖》於我們就如一柄利劍直戳人心。但是戳人心的不僅僅是安迪從來沒有過的放棄,還是安迪在達成所願時那份難能可貴的堅持。戳人心的更是你有一顆想要自由的心,卻沒有足以撼動現實困境的翅膀。影片裡有一句話:「有的鳥終究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翼太過光輝。」羽翼之所以光輝是因為羽翼背後那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孤寂的時光。
  • 希望、自由與救贖——淺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該影片上映於1994年9月23日。
  • 經典解讀《肖申克的救贖》——希望讓人自由
    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 安迪二十年如一日在牆壁上鑿出了一個救贖通道,他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對自由的不死的嚮往,憑著自己的毅力和智慧
  • 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由和希望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出現最多的字眼,也是電影著意宣揚的主題。任何時候、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要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是這部影片要告訴人們的簡單道理。但是,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卻是另外一種模式。在這裡,監獄長就是國王,他的話就是王法。無論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有罪的犯人們一旦到達肖申克監獄就如同陷入了扼殺生命的沼澤,受到嚴格的管控,沒有任何的言行自由,更談不到一絲的希望。肖申克監獄就是要讓深陷此地的人們打消自由的念頭,毀滅希望的想法。
  • 一部《肖申克的救贖》,為啥他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沒有之一
    郭小迪這裡也有一部看了至少50遍的電影,開心時會看,傷心時會看,迷茫時也會看,這部電影就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為啥它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我們首先來解讀《肖申克的救贖》字面意思 及 第一層含義—信念。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在一個叫肖申克的地方,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安迪進行救贖,那麼救贖的意思是什麼?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與自由,永遠是美好的
    其中,《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三足鼎立,不分伯仲。《阿甘正傳》當之無愧的捧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而《低俗小說》以他獨特的環狀結構和多角度敘事手法拿走了最佳原創劇本的桂冠,唯獨《肖申克的救贖》在十項提名裡顆粒無收。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誰在救贖?
    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和本片的主題「救贖」有關。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可以說,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 都有很強的宗教因素。
  • 深度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看完受益終身的一部好電影!
    其中有三部經典中的經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勢,《阿甘正傳》《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其中,極具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奪得桂冠;《低俗小說》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然而,《肖申克的救贖》正如它的片名,在十項提名裡顆粒無收。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沒有女主角的經典電影
    如果有朋友問你,你看過哪部劇沒有女主角卻非常好看?相信很多小夥伴會跟我一樣選擇回答《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奧斯卡頒獎禮上,它被如日中天的《阿甘正傳》掩蓋了光彩,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電影在越來越多的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超越了《阿甘正傳》。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一直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眼底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自由「,監獄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怕,覺得是對錯誤的懲罰,大概就是這個地方能徹底的摧毀一個人眼底的希望之光,能讓人麻木到無法愛自己更別提愛別人,總是將人關在一個狹小的地方,讓自由被束縛。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
  • 淺談肖申克的救贖
    淺談肖申克的救贖文/逍遙宮主這是一部值得多看幾遍的老電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給人無窮力量的電影,強烈推薦給沒看過的朋友。影片講述了安迪被冤入獄20年,依靠內心渴望自由的強大信念和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完成救贖的經歷。
  • 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會成為影史第一神作?
    ——《肖申克的救贖》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肖申克的救贖》TOP君今天要聊的是影史第一神作——《肖申克的救贖》。摩根.弗裡曼扮演的那位贏得遲來自由的老者名叫RED,即英文單詞「救贖」的前三個字母。
  • 《肖申克的救贖》:向死而生的自由之旅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這部豆瓣評分為9.7分的經典電影,在上映後的幾十年內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被指控謀殺妻子被送入監獄,長達幾十年的監禁生活中,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聰明才智,最終尋回自由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除了自由,沒有什麼是能夠讓我們戰勝絕望的了
    這是本次在疫情期間讀史蒂芬·金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贖》時,令我影響最為深刻的一句話,這本書的題材不同尋常,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因被誤判無期徒刑而鋃鐺入獄,但積極做出各種努力用了二十年成功越獄、自由生活的故事。情節大概就是如此,但在閱讀過程中卻讓我思考了許多人生道理。深陷絕境,懷有希望也就有了一線生機。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只要擁有希望,就能獲得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而成,該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等七項獎項的提名,雖然與同年的《阿甘正傳》角逐失敗,但《肖申克的救贖》在影壇的地位無可匹敵。自1994年上映以來,這部電影始終以高口碑,高影響,高票房的姿態雄踞電影史榜首。
  • 《肖申克的救贖》:沒希望,還談什麼自由
    張玉環26年後重獲自由,迎接新生。讓我想起很早之前看過的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拍攝於1994年,被稱為美國人人必看的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影片,卻在當時琳琅滿目的佳作中並沒有獲得奧斯卡等諸多獎項,取而代之的電影是《阿甘正傳》,雖然電影未獲獎,但無論導演、編劇、攝像、後期、配音等都均提名奧斯卡,這也算是對影片的一種肯定。影片的歷史影響力至今猶存。
  • 《肖申克的救贖》之真正女主角:麗塔·海華絲給你自由
    這一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異常激烈——《阿甘正傳》《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低俗小說》《機智問答》《肖申克的救贖》群雄逐鹿。最終,花落《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鎩羽而歸,有人說這一次「夢想」戰勝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