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伊登》貴族女孩是電影中所有人物裡面最可悲和智商最低的。。。溫室裡的花朵,可憐的笨女孩

2020-10-12 HelloIndra

作家是很會寫作的人

文學家是在文學領域修養很高的人

作家不見得一定是文學家

文學家也不見得一定是作家

作家需要通過寫作出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講好心中的故事

但愛看書的人各色各樣。。。博士後也看書,科學家也看書,混混也看書,藍領白領也看書,甚至街頭乞丐也愛看書。

只要你寫的書有人看!暢銷!有口碑!你就是好作家。反而那些曲高和寡自命不凡的作品,根本沒人願意去看去買,作者即使自己覺得很有思想但傳播不出去?沒人看沒人理解?那就是失敗的作家和作品。

郭敬明,韓寒學歷都很低。。。但他們的書有人看,有人買,有人喜歡,他們就是好作家。

錢穆,沈從文,路遙學歷也都很低,但他們寫的作品有口皆碑,也是好作家。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你要檢驗你的相聲好不好,觀眾來決定,有人買票來看就是好相聲,你送票別人都不來,就不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電影中的貴族女朋友,其實最可憐,她完全沒弄懂作家和文學家的區別,而且竟然和男主說:任何事情學徒不做就做大師是不可能的。

他沒搞明白要成為文學家,學徒打基礎就要學習和教育最終獲得淵博的知識和文化修養。

但成為作家,學徒階段並不是傻讀書。。。作家最關鍵的是要有獨立的思想和熱愛觀察思考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

當男主角希望帶著貴族女去體驗生活,感受他說希望表達的思想時。。。那個傻妹妹完全沒理解,害怕要回家,其實她要是聰明她就能夠看明白,他的男朋友在作家這條路上已經完全不是學徒階段了,天賦很高,是有成為大師的潛力的人。

但她一直把文學家和作家搞混淆了,電影直到最後,男主角成功了有名了,她也很佩服和欣賞的看待他,但其實她心底肯定還是沒搞明白男主是怎麼成功的?估計還以為是碰運氣?包括她其實一直沒明白其實她的學徒大師理論已經傷了他男友的心。

所以這個傻妹妹最後竟然還去找他要複合?還妄想要結婚?唉。。。看到這裡真的是覺得替她智商捉急。

傻妹妹啊,你雖然是一直在學習受教育,但讀書要多動動腦子不能讀死書啊,整部電影所有人裡面最傻最笨的就是你了,但你自己竟然到結尾還全然不知。。。優越感爆棚。。。這才是真的可憐。

溫室裡的花朵,可悲的笨女孩

相關焦點

  • 《溫室裡的加穗子》:溫室裡的花朵也能成長得很可愛
    一直聽說有被父母寵成「巨嬰」的孩子,卻一直無緣得見,直到這部《溫室裡的加穗子》,才算是真正認識到。每天的衣服都是媽媽選的就算了,吃飽了想睡覺也是媽媽抱到浴室再抱回床上。這已經是媽寶女中的頂級了吧……面試失敗沒關係,就新娘進修直接結婚,如果沒有遇到麥野初,她可能一輩子都要做溫室裡的花朵。在她準備放棄找工作準備結婚時,一套長篇大論說服了加穗子。這也說明父母把加穗子教的很好,不太能夠自理卻並不是沒有自己的看法。
  • 《馬丁·伊登》要那成功為什麼
    這是一個改編自傑克·倫敦半自傳同名小說的電影,它難得地拍出了時代的質感。膠片拍攝讓電影畫面的顆粒感十足,非常懷舊。整個電影的色調也不明麗,總感覺有著一些陰鬱,而它正是一種文學的調子。男主演盧卡·馬裡內利非常傑出和有魅力,他演出了那種既屬於水手的,好像也屬於作家的,混同又矛盾的氣質,這幫助他獲得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
  • 《馬丁·伊登》生活的幻滅
    首先,必須要感謝《馬丁·伊登》,讓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重拾了久違的心潮澎湃感。這種感覺,是在多年以前我最初愛上電影時才會頻繁出現的激動和喜悅。想必每一個看過《馬丁·伊登》的觀眾,都很難不被它那油畫般的影像美所吸引。在此之前,在另一部義大利電影《幸福的拉扎羅》裡,我們也曾見過似曾相識的油畫質感。
  • 《馬丁·伊登》虛無的質感 / 毀滅的欲望
    但這並不是一部老調重彈的文學改編電影。這部電影在試圖以一種不斷向後回溯、最終於時空中迷失的方式,構建一個僅存在於電影中的失落國度。因為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無法根據以往的知識或經驗,以電影中的場面調度要素(布景、服裝、化妝、演出等)為坐標,判定電影在銀幕外世界中的具體方位。同時,導演也無心讓我們尋見這些坐標:活躍在影像間、具有不同時代烙印的眾多符碼,讓電影的方位無從判斷。因此,我們會發現,在電影裡,我們身處於一個模糊的時空。
  • 《笨女孩》原著作者又出新的漫畫,這次是雙倍的降智打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17年期間出品的一部漫畫改泡麵番《笨女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動畫同樣也可被稱為神番。很多觀眾只要點擊進去觀看這部作品,就再也逃脫不了動畫主人公笨女孩佳子帶來的「降智打擊」,逐漸被她魔性非人般的各種猴子舉動牽著鼻子跟著走,眨眼回過神才發現自己一邊吐槽動畫中蠢到家的設定、一邊看完了這部作品。
  • 不做溫室裡的花朵——1年2班 周寶兒媽媽
    寶兒是個敏感害羞的孩子,第一天來學校報到時就哭得稀裡譁啦,看著女兒哭,我也只能偷偷抹眼淚。在宿舍裡,我幫她安頓整理好,心裡各種交代與囉嗦,深怕女兒在裡面吃不好,穿不暖。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我可以想像到,她會選擇沉默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來學校的第三天,我去學校看她,她抱著我哭得像個迷路的小花貓。在班主任老師的悉心安撫下,寶兒慢慢平靜,我便匆匆離開,怕其他小朋友看到也觸景傷情。
  • 專訪葉寧:電影產業人不能做溫室花朵
    2002年進入萬達,2008年開始接手院線業務,長達八年的時間裡,葉寧參與了萬達集團在電影產業上下遊的每一次重要動作,一手帶起了萬達院線,又打造出品了《唐人街探案》《夏洛特煩惱》等優質項目;2016年,他深入產業上遊,在華誼兄弟負責電影業務。作為製片和出品人的葉寧,四年的時間裡參與打造了包括《芳華》《前任3》《八佰》在內的多部爆款影片。如今,十幾年的電影履歷已成過去。
  • 影評|《馬丁·伊登》
    電影改編自美國傳奇作家傑克·倫敦1909年出版的同名半自傳體小說,而電影的時空背景被移花接木到了20世紀中葉的義大利。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水手馬丁·伊登陰差陽錯地結識了一位知書達禮的富家小姐,穿著簡樸卻又談吐不凡的馬丁·伊登令富家小姐一見傾心。
  • 《馬丁·伊登》如果蓋茨比跑去寫小說,結局會好嗎?
    對伊琳娜的愛,就馬丁而言,具有啟蒙性質,是充滿不確定的世界中,唯一確定的支點。伊琳娜和她所賜予的愛情一樣,是馬丁生命中的一個意象,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作品。當他功成名就,伊琳娜主動找上門來,投懷入抱,他發現最可悲的是,他對生活的熱望早已隨著愛情的破滅而消磨殆盡。
  • 《笨女孩》中的4位主角,男主帥的一般,剩下3位女主皆可能被同化
    降智番《笨女孩》中的4位主角,男主帥的一般,剩下3位女主皆可能被同化,因為智障少女佳子會告訴你,為什么女孩子會穿超短裙。01花畑佳子每一部劇都有一個無可替代女主和一個男主,花畑佳子就是這部降智番中的女主,而且還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為她就是這部動畫中的焦點
  • 神奇番《笨女孩》:全篇唯一與男主心有靈犀的角色,竟然是一條狗
    神奇番《笨女孩》:全篇唯一與男主心有靈犀的角色,竟然是一條狗如果要說B站最神奇的番劇之一的話,那麼我想《笨女孩》是一定是可以上榜的,猴王的降智打擊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不過她打扮成男生的樣子還是非常迷人的,這部番以獨特的畫風和基調,以及過於硬核的女主而聞名於世
  • 阿庫婭和她比簡直天才多了!丨笨女孩
    然而,這裡仍然有一位奇人,她生活在和我們一樣的世界裡,卻智障到了令人捧腹大笑的程度……她就是我們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動畫——《笨女孩》的女主角,花畑佳子。《笨女孩》改編自由日本漫畫家ヒロユキ所創作的一部同名漫畫,動畫則由Diomedéa負責製作,於2017年7月播出,每話12分鐘,全12話。在中國大陸則由Bilibili獨家正版播出。
  • 《馬丁·伊登》:從馬丁「得到」即「幻滅」的過程引發的哲思
    ,直至最後,所有的努力獲得了應有的回報。16毫米膠片拍攝的影片總是帶有這種迷人的粗糙感,顆粒感的畫質和獨特的色調,出來的效果絕美,質感一級棒。仿佛是時光在畫面上留下的烙印,使觀眾迅速墜入導演的影像世界裡難以自拔。皮耶特羅•馬切羅,這位拍攝紀錄片起家的義大利導演將這部虛構人物傳記拍出了不少紀錄片的意味。《馬丁·伊登》的影像,更接近於20世紀初的印象派,朦朧且浪漫。
  • 電視動畫:空前絕後的《笨女孩》,就在這裡!
    《笨女孩》是一部根據ヒロユキ同名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講述了花畑佳子和同學們搞笑的校園生活故事。該作由diomedea公司製作,草川啟造、玉木慎吾執導,於2017年7月4日播出。在2017年正式上映的動畫,B站的評分屬於高分位,網友們紛紛評論這是一部搞笑番。
  • 《馬丁·伊登》:毀滅,他說
    成為了傳記作家和學者百年來爭論的焦點。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寫文章嘗試破解這個謎團,通過對一本小說(同樣也是一部電影)的解讀,或許能找到答案。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以個人經歷寫就的半自傳體小說,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對於中國讀者而言,《熱愛生命》《野性的呼喚》《海狼》等這些展現人性偉大光輝的小說來得更有名氣。
  • 《馬丁·伊登》:打敗了小丑的男人
    《小丑》是去年一大熱門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了最高獎項金獅獎(官方競賽單元中地最佳影片)。針對時代背景徹底更換,以及為什麼去拍攝這部電影,導演在採訪中也有回答:馬丁·伊登的主題很典型也很普遍,和其他一些古老話題一樣,雖然已經是過去年代的事情,但是某種意義上永遠也不會過時。
  • 客廳|電影夜 《馬丁·伊登》
    片名:《馬丁·伊登》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上映:2019.09.02(威尼斯電影節)類型:劇情片長:129分鐘地區:義大利/法國/德國「當那個男人在黃昏中,義無反顧的遊向大海時,所有的情感都潰敗於淚水。」那場黃昏在16mm膠片的呈現中,溫柔而強烈。
  • 《馬丁·伊登》整部電影的基調是痛苦、孤獨和焦躁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的小說,寫一位工人出身作家的成長經歷。聽說可以算是傑克·倫敦的代表著了,於是把原著載下來,準備馬上就看。傑克·倫敦筆下的馬丁.伊登是一位英國工人,但這部義大利電影把小說移植到義大利,我們看到的是義大利的人物,義大利的社會背景,聽到的是義大利語,不少還是那不勒斯方言。
  • 《馬丁·伊登》不要做唯一清醒的人
    戰爭前夜,馬丁·伊登即將踏上駛向美利堅的遠航船之前,他祝福了好友的婚禮,等待了離他而去的瑪格麗塔,和求他複合的伊蓮娜親吻、哭泣、咒罵,他看見年輕的自己穿著熟悉的外套從樓下走過,腳步有力精神昂揚,眼睛裡還滿是對世界的無盡探求和愛。馬丁·伊登追下樓去,然後在海灘邊醒來,看見世界還是一樣糟糕,隨即像一名水手一樣遊向了海洋。
  • 《香蕉魚》裡面的幾個人物,有人活得輕鬆,有人活得悲慘
    亞修,《香蕉魚》的男主角,智商高達二百之多,卻是目前熱播動畫裡最慘的男主角,不管是他的經歷還是背負的精神創傷,讓人唏噓。漫畫裡亞修最後還是沒好好的活下來,真心希望動漫能把劇情改的不那麼虐,至少結局是好的就好。白,亞修的師傅,一個謎一般的男子,不過也算是看事情最豁達的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