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鋪40層蒸屜饅頭一鍋出,這家饅頭店火了。 遼瀋晚報記者 王迪 攝
3米寬的饅頭鋪,40層蒸屜,摞起來有4米多高,千餘個饅頭同時出鍋,這儼然成為泉園街的一道風景。
160個蒸屜循環反覆,這樣的神操作不單單節省能源,更主要的是佔天不佔地。
饅頭個兒大利潤小,店主潛心經營數載,創造日銷售饅頭1000餘公斤的奇蹟,現日毛利超2000元。
40層蒸屜同時蒸
昨日早7時,瀋陽市瀋河區長青公園對面的饅頭店前排起了數十人的長隊,把3米寬的店面圍得滿滿的,大家都在等待饅頭出鍋。
「給我來4個饅頭、3個花卷」「來2元錢刀切饅頭、兩個糖三角」,市民們早早準備好零錢,生怕排不到自己。
營業員一邊收款一邊喊著,「都別著急,都能買著,下一鍋馬上就出來了!」
顧客排著長隊,眼神不斷地看著旁邊的蒸屜,4米多高的蒸屜仿佛成了這家饅頭店的招牌。
記者數了一下,摞起來的蒸屜整整40層,接近2樓住戶的窗臺。店員高先生告訴記者,「這還不是最多的呢,我們經常摞到45層。」
幾分鐘後,計時器發出嗡鳴聲,「饅頭熟嘍!」店員登上一米多高的案板,再攀上兩層鐵製階梯,開始起鍋。
冒著熱氣,一屜屜饅頭被端了下來,蒸屜的高度也逐次降低,市民們買到了熱乎乎的饅頭後笑著離開。
店鋪內,饅頭機吐出一個個麵團,員工們隨手擺入蒸屜, 一屜25個,多年經驗練就了即便不數也不會多放入一個。
蒸屜又開始一層層加高,像蓋樓一般,直到店員伸長了胳膊再也無法增加為止,一會兒工夫,蒸汽頂蓋便發出「嘶嘶」聲。
160個蒸屜反覆周轉,8名員工忙不停,日售饅頭1000餘公斤,在瀋陽,饅頭店做到這種程度的不多見。
每天用掉30袋麵粉
4米多高的蒸屜會不會被風吹倒?
店員高先生稱,蒸屜是特別定製的,由鋁合金製成,每層之間的縫隙特別小,「由於重力作用,蒸屜嚴絲合縫,推都推不倒。」
為了擺放蒸屜,店員們每天上上下下消耗很多體力,「節省能源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也是無奈之舉,如果能增加蒸鍋從而降低蒸屜的高度就好了,但我們這裡天天排隊,空間實在有限,只能向高處發展。」高先生解釋。
「上氣之後,15分鐘就可以出鍋,底層與上層全都能熟。」高先生稱,最先熟的是底層的,因為40層的屜擺放需要一些時間,另外,蒸汽上升到30層時,下層的已經提前加熱了七八分鐘了。
饅頭的銷量大,每天消耗的麵粉量也大,每袋25公斤的麵粉每天要用掉30多袋。店主為了保障麵粉供應安全,特意選擇兩家供應商同時供貨。
一位顧客告訴記者,到這裡買饅頭已經好幾年了,「逛完早市買兩個饅頭再上樓,習慣了,就喜歡他家的口感。」
「不因利小而不為」
饅頭6角錢一個,利潤不多,「一個饅頭3兩,每鍋能出1000個,我這主要靠走量,日毛利在2000元左右!」店主劉發告訴記者,凌晨2時許,第一鍋就已經出鍋了,前幾鍋都是留給固定客戶的,批發量佔到了日銷量的30%左右,最大的客戶每天要買走800個饅頭。
許多周邊的酒店、餐館、食堂選擇訂購這裡的麵食,看中的主要是「好吃又實惠」,幾年來,經歷了多次原材料上漲,但饅頭的價格始終未變。
店主劉發來自黑龍江,起初店址選擇在大東區,「在那裡幹了7年,搬到這裡也有5年多了。」
饅頭個兒頭大、利潤小,起早貪黑特別辛苦,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劉發夫妻卻「一根筋」地苦心經營,靠誠實守信贏得顧客,「能得到顧客的認可打心眼兒裡高興,我相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劉發笑著說。
遼瀋晚報記者 金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