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超千億美元,海灣戰爭再來一次,中國才是種子選手

2020-11-19 123觀察室

海灣戰爭是一場現代化高科技戰爭,其維持時間短,前後歷時只有42天,但是在整場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耗資超過千億美元。這是直觀的戰爭資金數字,而且還是當時的匯率。而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再次被伊拉克所困,又於2003年連同其他國家,又對伊拉克發起了一場新的戰爭,而且到目前為止,聯軍在伊拉克境內仍舊駐紮了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所以,海灣戰爭是一場分為「戰爭中」和「戰爭後」兩個階段的大戰。

既然是大戰,那麼耗資自然是水漲船高。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伊拉克,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10萬億美元以上的資金。而且,在伊拉克戰爭中受傷殘疾或者戰死的軍人,是永久享有政府補貼的,這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如此規模的消耗,如果放眼現在來衡量誰更有實力再來一場的話,很顯然是沒有。

以美國為例,海灣戰爭前美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衰退期」。1987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5%,1990年上半年,跌至1%。當1990年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導致國際油價大幅動蕩,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對於當時經濟已經衰退的美國來說,這樣的動蕩是無法承受的,所以,在1991年,美國便聯合多國組成聯軍,發起了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動,美國每天都要支付4500萬美元的戰爭經費,給本就乏力的經濟增添了沉重負擔。也就是在戰爭行動發起的當年,美國的財政赤字,足足漲了一倍多,這如果放在其他國家,都將是很難消化的災難。

另外,受戰爭影響,美國國內的經濟矛盾和內部黨派的紛爭也在加劇,國內失業率從當時的5.4%增加到了5.9%,而工業訂單也大幅銳減,最慘重的一個月就是1990年11月,比10月降低了10.5%。在很多人眼裡,戰爭的發動意味著工業機器的爆發,但是這樣的爆發僅僅只取決於生死存亡之間。當時美國發起這場戰爭,一來是想轉移國內的矛盾,二來就是美國本身作為掌控絕對優勢的國家,發起這場「沒必要」的戰爭,使得很多戰爭販子從中牟利,只有少數人嘗到了戰爭的甜頭,多數人則被這場戰爭所拖累。

所以,放眼在現在,根本就沒有國家能夠有絕對的實力能夠支撐起這樣的戰爭強度。如果實在要選出一個的話,那就是現在的中國尚有餘力。畢竟,作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工業王國和世界工廠,中國的產能在這場疫情已經顯示的淋漓盡致。只不過,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吃飽了撐到了」去發動一場這樣的戰爭。到目前為止,美國仍舊沒有走出海灣戰爭所帶來的陰影,薩達姆雖然輸了那場戰爭,但是卻打贏了全美上下3億多人,也是他,敲響了美國衰退的喪鐘。

相關焦點

  • 伊拉克的軍力遠勝越南,為何海灣戰爭完敗美國,才只堅持了42天?
    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難能同日而語。第一,這兩次戰爭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同,越南戰爭打了整整二十年,海灣戰爭(第一次)僅短短四十二天就宣告結束了。第三,兩場戰爭的時間跨度不小,差了二三十年,越南戰爭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兒,戰爭形式以陸戰人海戰術打法為主流,而海灣戰爭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戰役,頗具現代化戰爭雛形,美軍憑藉高科技武器把伊拉克打懵了。
  • 海灣戰爭:伊拉克42天被打敗,美軍傷亡27人,改變現代戰爭的17年
    如果要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哪場局部戰爭最為殘酷,那麼要數海灣戰爭!無論是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還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被認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不僅帶來沉重的災難,也敲醒了世界各國,知道什麼是現代戰爭,什麼是信息戰!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談論海灣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想到短短的42天的空襲,100多小時的陸地戰爭,竟讓原本龐大的伊拉克軍隊潰不成軍,丟盔棄甲,陣亡了25000人,聯軍在空中火力、電子幹擾的支援下,僅僅傷亡4232人,陣亡192人,受傷318人。美軍損失飛機56架(多國部隊共68架)、坦克35輛、艦艇2艘。美軍各個部隊之間配合的非常好,空中火力與電子對抗部隊及地面部隊組成的進攻體系簡直是摧枯拉朽之勢,無懈可擊。
  • 海灣戰爭伊拉克實力也很強,為何只堅持了42天?
    海灣戰爭有諸多意想不到,其中之一便是聯軍以極小的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只堅持了42天便接受了停火協議。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比如,當時很多軍事專家就說,海灣戰爭在較長的時間內可能會形成僵局。
  • 海灣戰爭;越戰結束後美國最成功的一次秀肌肉——四千比十萬
    相反,蘇聯的老對手美國卻過得順風順水,蘇聯崩潰在即,世界將會步入新的格局,美國成為當時直到現在最強大的國家,為了鞏固這一地位,將中東的石油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成為美國的重中之重,海灣戰爭更是最好的切入點。而此時的中東世界混亂不止,不曾止息的阿以戰爭、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阿拉伯世界一片硝煙。
  • 陣亡25000名軍人,直接損失2萬億美元,專家:海灣戰爭打醒中國
    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錯綜複雜的系統工程,將信息科技力量與軍事力量相結合,把信息資源與軍事系統、軍事裝備以及軍事方面的各種建設整合在一起,現代軍事依靠信息提高武器的命中率以及信息化生產的軍隊戰鬥力來適應複雜多變的戰爭形態。通過信息化將目標探測跟蹤、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和毀傷評估等功能整合實現一體化,將聯合指揮中心和各軍種之間的作戰組織整合。
  • 海灣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海灣戰爭是美蘇爭霸結束以後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美國以極小的損失取得戰爭的勝利,美軍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了空軍的力量以及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武器,這一戰讓世界感到震驚,也讓中國感到震驚。這一戰對世界對中國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的。
  • [收藏]央視紀錄片《世紀戰爭》之海灣戰爭(附解說詞)
    當天晚上,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停火,海灣的槍炮聲在午夜時分停了下來,這時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正好打了100個小時。  歷時42天的海灣戰爭終於偃旗息鼓。在這場高技術戰爭中,伊軍共死傷近10萬人,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相比,多國部隊的損失則顯得微不足道,僅傷亡600餘人。海灣戰爭以伊拉克的失敗而告結束。
  • 100小時地面進攻結束戰鬥:海灣戰爭帶來全球軍事理念大變革
    戰爭可以改變世界。把這樣的結論與一次發生在局部地區並且僅僅持續了42 天的戰爭聯繫在一起,似乎有些誇大其詞。不過, 事實的確如此。 42天打垮「軍事強國」   1991年,長達40多年的冷戰終於結束了,兩極體系瓦解,然而世界並沒有就此和平,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止。
  • 百度市值7天漲超120億美元,移動生態服務戰略初見成效
    北京時間12月18日,百度股價報190.11美元,市值接近650億美元,此前股價一度突破200美元,市值在7個交易日內漲超120億美元。對於百度股價飆升,市場並不意外。此前業內就普遍認為百度股價被低估,如今在百度移動生態服務戰略已初見成效迎來收穫季的背景下,股價上漲更預示著百度技術價值的回歸。
  • 海灣戰爭中,如果換成中國軍隊,戰局又會怎麼發展?
    我們都知道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對手伊拉克,當時也不是美軍的對手,被美軍打得落花流水,而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和九十年代的中國差不多就是同一水平線。海灣戰爭告一段落之後,中國才明白科技上的巨大差距是人力所不能彌補的,並且意識到了中美之間的巨大差距,於是中國開始致力於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實力,一步一步趕上美軍的步伐。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海灣戰爭中美國的對手不是伊拉克,而換成了中國軍隊,戰局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 真正讓中國如夢初醒的,不是海灣戰爭,而是這場11分結束的戰爭
    大部分國家也是通過那次海灣戰爭的經驗深刻認識到,科技化戰略才是未來軍事發展趨勢,其中包括我國。但實際上,真正讓中國如夢初醒的,不是海灣戰爭,而是這場11分結束的戰爭。 當初海灣戰爭堪稱是美國戰爭史上的一次光榮事跡,但讓我國認識到科技化戰略的重要性的,卻是上世紀80年代
  • 「移山 」:海灣戰爭後的「沙漠告別行動」用了4.1萬個貨櫃
    海灣戰爭中,美軍徵用200餘艘船隻、400多架飛機,投送裝備物資700萬噸。然而,許多作戰物資都沒有派上用場。戰後,美軍被迫展開持續時間長達1年的、被稱為「移山」的「沙漠告別行動」,用4.1萬個貨櫃將價值27億美元的戰場補給品運回國內。
  • 中國打一場仗到底需要花多少錢?看了這張超級帳單你就明白了
    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起,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之下開始了一段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這段歷史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宣告結束。在這百年之中,中國人民為了國家民族的復興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以及對抗入侵者的戰爭。為了經濟發展,中國和平發展了幾十年,但如今國際局勢愈發不穩定,現代化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增大,那麼現在中國打一場仗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呢?看完這張超級帳單你就明白了。自從海灣戰爭之後,中國看到了現代化軍隊的力量,從那時起中國就開始了國家現代化改革。
  • 海灣戰爭——現代化高技術戰爭的開端
    這一次美國出兵伊拉克,是被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激怒了。而薩達姆羽翼漸豐,野心也膨脹起來,他想要控制整個海灣地區的石油線路。 所以,美國總統布希心裡很不舒服,當初是美國把薩達姆推到了領袖的寶座,如今薩達姆而想自己掌控海灣地區。於是,美國聯合北約幾個國家,組成聯軍,出兵伊拉克。 1991年1月17日,老布希下令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海灣戰爭拉開序幕。
  • 91年的海灣戰爭,如果換做是我軍,結局會不會「逆轉」?
    冷戰結束之前,對世界格局造成影響最深刻的戰爭之一當屬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在這場持續41天的戰爭中,美國人用「信息戰」的新型作戰方式,給全世界各國上了一課,讓大家意識到了在現代化戰爭中,傳統步兵為主導的模式已經完全不夠用,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掌握才是現代化戰爭獲勝的砝碼。
  • 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雖未參與,但的確獲益匪淺
    上世紀的海灣戰爭帶給世人的震撼程度是難以言喻的,同時也對各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用壓倒性勝利一雪前恥,徹底擺脫了韓戰以及越南戰爭帶了的消極影響,使本國在地區的影響力更加深遠。而伊拉克則因為戰敗損失慘重,至今都難以恢復當時的興盛。
  • 解種子難題 上「種子選手」
    因為農安天下,種為基石,種業競爭關係到整個國家、整個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高科技戰爭。事實上,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有的種子「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而在消費升級背景下,老百姓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因此,解決好種子問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種業是農業的「晶片」,「中國糧」要用「中國種」。
  • 還記得海灣戰爭期間,我們被困港口,揮竿釣魚,也就釣了四條
    海灣戰爭難加水——水貴如油 船行離不開水,有水好行船。我國的60多萬水運職工,每天都在默默地與水打交道。多少年來,船與水結伴,刻畫航海人的經緯,風裡浪裡,雨裡霧裡,演繹著航海人特殊的人生。船員們一年四季都在水上航行,海灣戰爭卻讓我們飽受缺水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