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籌猛未曾預料,掘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內蒙古,會是自己事業和生活的福地。更沒有想到,當「倒爺」到內蒙古販賣小商品的自己,會為那裡那裡的民族品牌「帶貨」21年。作為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位伊利經銷商,21載耕耘,許籌猛將伊利產品帶到家鄉人民手中,讓牛奶成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食品。為了了解伊利如何融入億萬國人的日常,我們一行來到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閩南核心區域——泉州。
鄉間喝牛奶的小朋友
陳再國老人的小店開了30多年了
槐川村美麗的茶農姑娘
敲海蠣的漁民
在許籌猛的辦公室,擺著一排金牛、銀牛獎盃,這是伊利集團給全國經銷商的獎勵,每個獎盃都代表著名列前茅的業績。如今,伊利佔據著泉州市場同類產品八成的份額,從大型商超到鄉間小店,處處可見伊利產品。這些,都與許籌猛密不可分。如何發現一盒牛奶在閩南人生活中的位置?許籌猛手一揮,說:「上山下海吧。」
從地理緯度觀察,泉州地處東南丘陵地帶,依山傍海,山地和丘陵佔到總面積的80%,是所謂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在這裡,人們上山採茶、下海敲蠣。其實,七月並不是泉州茶農漁民忙碌的季節,春茶的採摘已過,又在禁漁期,鄉間生活倒是更閒適。
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村口的小店開了30多年,十幾平方米的小店裡,木質貨架擺放一層層生活用品,顧客來了不用進門,從三尺見方的窗子買東西就好。82歲的陳再國老人是店主。他說,30多年來小店的生意不溫不火,卻也不可或缺。夏天,孩子們喜歡買冰鎮的優酸乳,3塊錢一盒的純牛奶則是老人們心中「營養品」的代名詞,這兩個品類最是好賣。
惠安縣的小岞村以漁業生產為主,這裡,隨處可見衣著豔麗的惠安女忙碌勞動,村裡最大的超市仍很老式,牛奶和酸奶在進門最顯著位置,幾個巨型吊扇嗡嗡地飛轉,也無法驅散夏季無處可躲的悶熱,冰箱裡塞滿的冰鎮乳飲料,方便消費者隨時拿取。最近的小賣店,離碼頭只有一公裡。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漁民們在開漁期仍要短則幾日、長則數周地出海打魚。牛奶是出海必備的物資。
若論自然的饋贈,在物產豐饒的閩南,無論山珍還是海味,不過是一道道食材。這裡出產高品質的鐵觀音,海味會被用複雜地程序做成魚卷湯羹,就連過早的米線糊、肉粽子也要各種食材填得豐饒。若無品質情感的沉澱,哪種食物也難得泉州人獨寵。牛奶,恰是承載著溫情的食物。牛奶含有除了膳食纖維之外所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是營養食品的代名詞。一盒牛奶,總是帶著家人朋友的關愛,因此備受歡迎。
泉州灣駕船出海的漁民
剛採購回來的惠安女
許籌猛和女兒許穎討論業務
在泉州市場,每一盒牛奶都與許籌猛有所關聯。與伊利的兩次相遇,改變的許籌猛的人生軌跡,也讓伊利的產品滲透入閩南生活。1984年,退伍回家的許籌猛,隻身來到千裡之外的內蒙古。改革開放初期,許籌猛成為第一批「倒爺」,把家鄉的針頭線腦、電子表、原子筆等小商品販賣到此。靠著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短短幾年時間裡,舉目無親的許籌猛就在內蒙古落了腳,還認識了後來成為自己妻子的內蒙古姑娘。
彼時,伊利則是剛從養牛場分離出來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總資產41萬元,擁有職工76名,年利稅4.7萬元,最擅長的是製作冷飲,正為了企業的發展不斷探索。在呼和浩特工作了8年的許籌猛最喜歡的食物則是伊利生產的麵包。多年之後,許籌猛還是對那個味美價廉的麵包念念不忘,說那是當年自己最想從內蒙古帶回家鄉的東西。
許籌猛與伊利的再次相遇則在家鄉泉州。1999年,回鄉創業的許籌猛成為伊利在泉州的第一個經銷商。那一年,伊利集團現任董事長潘剛,構建了中國乳業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首次大規模引進液態奶生產線,新技術將牛奶的保質期延長到6個月,大大延伸了液態奶的銷售半徑,也因此改變了國人的飲奶習慣,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
成立液態奶事業部後,伊利液態奶的收入從1999年的6000萬,增長到2005年突破百億。伊利從稱霸中國冰激淋市場的地方企業,踏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一步步跨出家鄉走向全國。
在液態奶產品吹響營銷全國的號角之時,伊利首選當時生活水平較高的福建福州市場作為試點。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伊利牛奶帶著天然、綠色的草原品牌形象進入福州市場,立刻引起了老百姓的關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迅速熱銷整個福州市場,打敗了當時佔據福州市場的進口品牌「澳牛」。之後,伊利迅速拓展南方市場。2006年,伊利全面啟動全 「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全國「織網計劃」,北起黑龍江,南至福建、廣東,東臨上海,西達新疆。成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
在歷史的視角中,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三大主港之一。宋末至元代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市舶番坊,絲路勃興,梯航萬國,貿易發達,積澱了泉州開放包容的性格和多元的歷史文化。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省、福建省正式享受對外經濟活動中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泉州再次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從1999年的年銷售額600萬,到2019年年銷售額6個億,伊利用自己的品質和服務贏得市場信賴。在這片開放富庶的地區,伊利產品以多樣的身影呈現於日常——它是上山下海的必備補給,是媽祖堂前的貢品,是廟會上暢銷的飲料,是博餅的好彩頭,草原品牌以這樣的方式,滲透到閩南生活中,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日常。
日前,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2020亞洲品牌足跡報告》。伊利憑藉91.6%的品牌滲透率、近13億的消費者觸及數和近8次的購買頻次,連續五年位列中國市場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榜首。
櫛風沐雨、篳路藍縷。四十年時間裡,許籌猛從一個背井離鄉到內蒙古淘金的泉州小夥,成長為員工百餘人、身價不菲的成功商人;伊利則從一個街道小廠發展為全球知名乳製品企業,成為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如今,徐籌猛的女兒許穎開拓電商領域,父女兩人布局轉身,深耕泉州、回望全國;伊利目光向前,全球織網,成為我國唯一一家同時布局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乳品企業,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服務市場。
個人的奮鬥、企業的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中,被賦予更蓬勃的發展動力。曾經在宋元時期繁盛了400多年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勃勃生機,為一代代拼搏者創造沃土。背靠祖國、臨海眺望,眼前,仍是一片廣闊的新世界。(記者 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