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日常中的伊利身影

2020-12-27 新華網北京頻道

  許籌猛未曾預料,掘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內蒙古,會是自己事業和生活的福地。更沒有想到,當「倒爺」到內蒙古販賣小商品的自己,會為那裡那裡的民族品牌「帶貨」21年。作為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位伊利經銷商,21載耕耘,許籌猛將伊利產品帶到家鄉人民手中,讓牛奶成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食品。為了了解伊利如何融入億萬國人的日常,我們一行來到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閩南核心區域——泉州。

  鄉間喝牛奶的小朋友

  陳再國老人的小店開了30多年了

  槐川村美麗的茶農姑娘

  敲海蠣的漁民

  在許籌猛的辦公室,擺著一排金牛、銀牛獎盃,這是伊利集團給全國經銷商的獎勵,每個獎盃都代表著名列前茅的業績。如今,伊利佔據著泉州市場同類產品八成的份額,從大型商超到鄉間小店,處處可見伊利產品。這些,都與許籌猛密不可分。如何發現一盒牛奶在閩南人生活中的位置?許籌猛手一揮,說:「上山下海吧。」

  從地理緯度觀察,泉州地處東南丘陵地帶,依山傍海,山地和丘陵佔到總面積的80%,是所謂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在這裡,人們上山採茶、下海敲蠣。其實,七月並不是泉州茶農漁民忙碌的季節,春茶的採摘已過,又在禁漁期,鄉間生活倒是更閒適。

  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村口的小店開了30多年,十幾平方米的小店裡,木質貨架擺放一層層生活用品,顧客來了不用進門,從三尺見方的窗子買東西就好。82歲的陳再國老人是店主。他說,30多年來小店的生意不溫不火,卻也不可或缺。夏天,孩子們喜歡買冰鎮的優酸乳,3塊錢一盒的純牛奶則是老人們心中「營養品」的代名詞,這兩個品類最是好賣。

  惠安縣的小岞村以漁業生產為主,這裡,隨處可見衣著豔麗的惠安女忙碌勞動,村裡最大的超市仍很老式,牛奶和酸奶在進門最顯著位置,幾個巨型吊扇嗡嗡地飛轉,也無法驅散夏季無處可躲的悶熱,冰箱裡塞滿的冰鎮乳飲料,方便消費者隨時拿取。最近的小賣店,離碼頭只有一公裡。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漁民們在開漁期仍要短則幾日、長則數周地出海打魚。牛奶是出海必備的物資。

  若論自然的饋贈,在物產豐饒的閩南,無論山珍還是海味,不過是一道道食材。這裡出產高品質的鐵觀音,海味會被用複雜地程序做成魚卷湯羹,就連過早的米線糊、肉粽子也要各種食材填得豐饒。若無品質情感的沉澱,哪種食物也難得泉州人獨寵。牛奶,恰是承載著溫情的食物。牛奶含有除了膳食纖維之外所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是營養食品的代名詞。一盒牛奶,總是帶著家人朋友的關愛,因此備受歡迎。

  泉州灣駕船出海的漁民

  剛採購回來的惠安女

  許籌猛和女兒許穎討論業務

  在泉州市場,每一盒牛奶都與許籌猛有所關聯。與伊利的兩次相遇,改變的許籌猛的人生軌跡,也讓伊利的產品滲透入閩南生活。1984年,退伍回家的許籌猛,隻身來到千裡之外的內蒙古。改革開放初期,許籌猛成為第一批「倒爺」,把家鄉的針頭線腦、電子表、原子筆等小商品販賣到此。靠著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短短幾年時間裡,舉目無親的許籌猛就在內蒙古落了腳,還認識了後來成為自己妻子的內蒙古姑娘。

  彼時,伊利則是剛從養牛場分離出來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總資產41萬元,擁有職工76名,年利稅4.7萬元,最擅長的是製作冷飲,正為了企業的發展不斷探索。在呼和浩特工作了8年的許籌猛最喜歡的食物則是伊利生產的麵包。多年之後,許籌猛還是對那個味美價廉的麵包念念不忘,說那是當年自己最想從內蒙古帶回家鄉的東西。

  許籌猛與伊利的再次相遇則在家鄉泉州。1999年,回鄉創業的許籌猛成為伊利在泉州的第一個經銷商。那一年,伊利集團現任董事長潘剛,構建了中國乳業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首次大規模引進液態奶生產線,新技術將牛奶的保質期延長到6個月,大大延伸了液態奶的銷售半徑,也因此改變了國人的飲奶習慣,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

  成立液態奶事業部後,伊利液態奶的收入從1999年的6000萬,增長到2005年突破百億。伊利從稱霸中國冰激淋市場的地方企業,踏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一步步跨出家鄉走向全國。

  在液態奶產品吹響營銷全國的號角之時,伊利首選當時生活水平較高的福建福州市場作為試點。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伊利牛奶帶著天然、綠色的草原品牌形象進入福州市場,立刻引起了老百姓的關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迅速熱銷整個福州市場,打敗了當時佔據福州市場的進口品牌「澳牛」。之後,伊利迅速拓展南方市場。2006年,伊利全面啟動全 「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全國「織網計劃」,北起黑龍江,南至福建、廣東,東臨上海,西達新疆。成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

  在歷史的視角中,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三大主港之一。宋末至元代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市舶番坊,絲路勃興,梯航萬國,貿易發達,積澱了泉州開放包容的性格和多元的歷史文化。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省、福建省正式享受對外經濟活動中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泉州再次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從1999年的年銷售額600萬,到2019年年銷售額6個億,伊利用自己的品質和服務贏得市場信賴。在這片開放富庶的地區,伊利產品以多樣的身影呈現於日常——它是上山下海的必備補給,是媽祖堂前的貢品,是廟會上暢銷的飲料,是博餅的好彩頭,草原品牌以這樣的方式,滲透到閩南生活中,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日常。

  日前,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2020亞洲品牌足跡報告》。伊利憑藉91.6%的品牌滲透率、近13億的消費者觸及數和近8次的購買頻次,連續五年位列中國市場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榜首。

  櫛風沐雨、篳路藍縷。四十年時間裡,許籌猛從一個背井離鄉到內蒙古淘金的泉州小夥,成長為員工百餘人、身價不菲的成功商人;伊利則從一個街道小廠發展為全球知名乳製品企業,成為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如今,徐籌猛的女兒許穎開拓電商領域,父女兩人布局轉身,深耕泉州、回望全國;伊利目光向前,全球織網,成為我國唯一一家同時布局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乳品企業,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服務市場。

  個人的奮鬥、企業的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中,被賦予更蓬勃的發展動力。曾經在宋元時期繁盛了400多年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勃勃生機,為一代代拼搏者創造沃土。背靠祖國、臨海眺望,眼前,仍是一片廣闊的新世界。(記者 查娜)

相關焦點

  • 上山採茶下海敲蠣 我們在閩南日常中尋找伊利身影
    上山採茶下海敲蠣 我們在閩南日常中尋找伊利身影 2020-08-03 06:26:24 來源:北京商報
  • 廈門:讓傳統融入現代 推動閩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全國各地城市建設千篇一律,紅磚厝融入城市建設中,定能成為閩南城市的特色標誌。」葉子說,雖然深知閩南文化的傳承斷層現象比較嚴重,卻從未想到,城市建築也能跟文化傳承扯上關係。  無獨有偶,對閩南文化見解頗深的媒體人陳加偉也曾談到城市辨識度問題。
  • 「科技公司」伊利背後
    礪石導言:筆者在長期研究中國各行各業最優秀的企業過程中發現,這些業績最領先的企業,恰恰都是在業務與數位化業務融合上做的最出色的企業。其中,中國著名的乳製品企業巨頭伊利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其已經將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滲透到業務上中下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堪稱傳統產業數位化的典範。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閩南話中的古漢語之飲食常用語
    閩南地處東南濱海,不大的面積中卻是漁港、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形多樣,地少人多的環境以及悠久而穩定的歷史延承,使得閩南人在飲食方面不僅豐富多樣而且充滿了「古早味」,這也反應在了閩南話中關於飲食方面的日常用語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用法。
  • 伊利蒙牛的「大哥」,北方乳業的「領跑者」,如今鮮為人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超市」「菜市場」這些地方好像變成了我們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經常去的人肯定對下面這些品牌非常的熟悉,乳製品行業中,「伊利」「蒙牛」這些牌子我們一定不陌生。可是我們不知道,曾經有一個牌子是他們的「大哥」,但是現在知道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 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佔有一席之地,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
    三代人傳承的古早味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一定佔有一席之地。原是安海當地人過年時的必備小吃,現在已變成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即使不是節慶之日,也能經常在街邊的小攤上看到。
  • 看伊利Byebye與有妖氣一起,談一場跨界戀愛
    5月3日,伊利與知名原創國漫媒體有妖氣聯袂推出的同人漫畫《Byebye君的日常》將如期與大家見面。漫畫講述了伊利旗下首個卡通IP「Byebye君」的有趣故事,認真搞笑的同時,也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
  • 伊利牛奶QQ星:讓國寶真正活起來
    而在央視新聞報導的畫面中,伊利牛奶QQ星所打造的「伊利QQ星國寶學堂」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了解,伊利牛奶QQ星作為首屆天貓新文創大會的首席合作夥伴,其打造的「伊利QQ星國寶學堂」還獲得了天貓頒發的「文化傳承先鋒獎」殊榮。
  • 伊利股份入選央視財經50指數 資本市場的「五好生」
    8月24日,2013年「央視財經50指數」樣本股調整名單在京公布,經過極其嚴格的遴選,伊利股份從2400餘家企業中勝出,最終入選與道瓊指數、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等一起躋身於全球主流媒體指數之列的「央視財經50指數」。
  • 伊利捐贈15萬盒牛奶支持浙江抗擊疫情
    龍遊伊利乳業向龍遊縣人民醫院捐贈牛奶及酸奶產品最美逆行,浙江伊利在行動近日,伊利集團浙江分公司組織省內所屬浙江伊利乳業有限公司、龍遊伊利乳業有限公司、浙江伊利乳業向金華中醫院捐贈物資統籌資源,伊利馳援27個省區市一線據悉,這次愛心活動是伊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積極參與地方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
  • 風口再起:伊利主導的乳業消費「新升級」
    拋開喝牛奶引發的社會層面的爭議,從補充蛋白質強健體魄的角度來看,張教授的觀點顯然是正確的:奶製品能夠有效幫助中國人提升食品中的蛋白質佔比,提高身體抵抗能力。伊利股份抓住了這個風口,自1996年上市後,率先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推廣大幕。 20年過去了,液態奶的普及階段基本完成。如今,牛奶已經成為中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眾對於牛奶的營養價值、種類和食品健康的需求,更上一個新檔次。 在新版綱要中:2020年,中國人均奶消費量要提高到36公斤。
  • 伊利集團潘剛:讓創新成為伊利的態度和核心價值
    中國乳業龍頭伊利亦是如此。在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看來,"不創新,無未來",以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贏得市場。 創新不僅是伊利的態度,也是伊利的核心價值之一。潘剛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尤其是對青年創新人才的培養,鼓勵青年人才釋放創新能量。在企業內部,伊利不斷完善創新機制,給每個員工製造合適的創新賽道,並通過年度、月度評定機制對的創新人才給予獎勵。
  • 海西時評:情動閩南歌
    海西時評:情動閩南歌 2011年12月23日 10: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普及閩南話傳承家鄉情 「快樂閩南話之旅」公益夏令營落幕
    為普及閩南話,讓大家在學習閩南話中感受閩南文化的魅力,8月5日至6日,為期兩天的「快樂閩南話之旅」親子公益夏令營活動在惠和石文化園順利舉辦。  該活動由湖裡區委宣傳部主辦、湖裡區圖書館承辦,分為繪製廈門市花三角梅、玩轉閩南常見植物、趣觀閩南速成實戰、聽爺爺講紅色文化故事4個部分,共有45組親子參加了活動。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一直以來,伊利以智慧、產業雙融合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產業集群,推動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全球智慧鏈」是伊利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不斷推進「全球織網」國際化進程,伊利整合全球的人才、智力、標準等資源,打造了「全球智慧鏈」。在荷蘭,伊利集團聯手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設立伊利歐洲創新中心。
  • 伊利股份深度解析:看懂伊利空間的三個層次
    通過復盤伊利盈利水平過去十年的變化,毛利率受成本周期、買贈力度等波動式影響,而高端化驅動伊利過去十年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銷售費用率雖受競爭格局和公司戰略導向影響,在常溫高端化的進程中,高端品的營銷打法,需要更大的費用投放配合,因此費用率中樞必然呈現上升趨勢。
  • 閩南歌曲集錦
    作法:用大米熬粥,拌上地瓜粉,放在石臼舂爛,使大米和地瓜粉揉合一起,然後加水,稠稀中,再放到鐵鍋裡煎成一張一張的薄餅皮,切成兩釐米寬的粉條,涼在「敢壺」裡。煮的時候,下足豬油,加上海蠣、海蟶、小蝦等海味,面上撒些蔥花或芹菜。
  • 伊利集團潘剛,讓創新成為伊利的態度和核心價值
    中國乳業龍頭伊利亦是如此。在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看來,「不創新,無未來」,以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贏得市場。  創新不僅是伊利的態度,也是伊利的核心價值之一。潘剛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尤其是對青年創新人才的培養,鼓勵青年人才釋放創新能量。在企業內部,伊利不斷完善創新機制,給每個員工製造合適的創新賽道,並通過年度、月度評定機制對的創新人才給予獎勵。
  • 給閩南音樂創作一個家 ——記閩南樂府沙龍首次活動
    因此,元月九日,來自廈門、漳州、泉州的閩南音樂人聚集在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依託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舉辦了輕鬆活潑的「閩南樂府沙龍」活動,旨在激發創作熱情、促進交流合作、推動閩南音樂的當代創新與發展。習總書記講過,「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話。長期以來行政藩籬局限了閩南文化的交流合作發展,如果今天我們還不能突破這個局限,是搞不出時代所需要的東西的。我們是一家人,要按照協調發展的理念,抱團協作,把閩南文化做強做大,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我們願意來做你們的後勤保障,一起同心同德開展這個藝術之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