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麻痺中國電影,他們日本現在是如何成為電影大國的

2021-01-11 馬慶雲

文/馬慶雲

剛剛結束的坎城電影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電影《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大獎。在本月21號,他接受日本「時代周刊」之稱的《AERA》專訪時候說,日本別再做電影大國的夢了,日本根本就不是電影大國,看看人家中國,在坎城搞各種年輕導演的交流,而我們日本什麼鳥活動沒有,青年導演已經滿足於日本本土,沒希望啊。

日本人素來善於韜光養晦,這個可以稱之為好習慣的毛病也照樣存在於他們的電影人身上。不妨先來說說是枝裕和在何種情況下說的這番話。是枝裕和讚譽中國青年電影人各種走出去,不過是基於一場活動。

幾年四月份,中國電影新力量的第二屆活動,在坎城辦了一個分會場,評委會選送了10位話語電影的新人導演去坎城做電影交流會。賈樟柯作為科長帶頭人,領著是枝裕和來喝中國的十位電影新人做了交流活動。董越(《暴雪將至》)、郭柯(《二十二》)、徐欣羨(《骨妹》)、王飛飛(《何日君再來》)、周子陽(《老獸》)、王冉(《閃光少女》)等青年導演出現在這場活動上。

花錢讓青年導演出去闖一闖,值得點讚。但千萬不能讓是枝裕和這個日本導演給麻痺了。中國電影票房在2012年正式超過的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而且於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產出超過北美。不過,今年的第二個季度,目前為止,依舊是被北美反超的態勢。而日本2010年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在GDP總和與電影票房總和上,前後腳超過日本。但中國電影票房的平均態勢,已經和我們的人均GDP一樣,與日本存在巨大差距,是枝裕和的這劑麻醉針我們有必要給他們打回去,日本才是真正的電影大國。

世界各地,要成為電影大國,首先需要迎戰的便是好萊塢席捲全球的態勢。在中國,2017年度票房雖然已經達到了552.5億,但危機四伏,其中,國產片約為274億,佔比52%;進口片約為256億,佔比48%。

國產片與進口片看似平分秋色,實際上,這是我們院線電影尚未與全球院線同步造成的勝利假象。我們這邊,2017年上映影片474部,包括國產片376部,進口片98部。近4倍於進口片的數量優勢面前,卻只能與98部進口電影打成平手。因此,中國目前的情況只能說是電影票房大國,卻並非電影生產大國。

而日本方面,總計上映影片1187部,其中本土影片594部,進口影片593部,數量基本對半分。票房表現方面呢?進口片只取得了45.1%的佔比。在數量均等的前提下,日本本土電影完勝進口電影,尤其是完勝好萊塢的那些有席捲全齊之勢的特效大片。這已經是自2008年以來,日本本土電影連續十年完成進口電影。

日本本土電影最慘澹的年頭出現在2002年。當年,進口片票房佔比一度超過72.9%,日本本土電影被壓著打的喘不過氣來。可是,經過日本電影人的努力,在接下來的年份中逐漸好轉,日本本土電影逐漸崛起,好萊塢的頹勢非常明顯。

日本電影票房榜單中,好萊塢的硬漢特效爆米花電影出現了非常有趣的迅猛然後繼續下滑的態勢。2002年-07年之間曾在日本公映的《蜘蛛俠》電影三部曲,分別取得75億日元、67億日元與71.2億日元的票房,可以說是輝煌一時。2012年和2014年上映的兩部《超凡蜘蛛俠》退步不少,票房都在31億日元左右。

2017年更為有趣,《神奇女俠》在日本只獲得13.4億日元,《正義聯盟》則只獲得11億日元。《異形契約》、《金剛狼3》、《猩球崛起3》等好萊塢特效大片,在日本的票房均在10億日元以下。10億日元是什麼概念?也就是不足5810萬元人民幣。

當然,迪士尼電影在日本票房態勢不減,也是日本電影票房的一大現象。《冰雪奇緣》、《灰姑娘》、《美女與野獸》、《愛麗絲夢遊仙境》等電影均自日本取得非常搶眼的成績。這些電影的共性特點是:類動畫片,女性向電影。而這兩大特點,也正是日本本土電影的崛起類型。在日本的電影院,女性購票人群已經明顯超過男性,動畫片成為日本本土作戰的重中之重。

《名偵探柯南》與《哆啦A夢》兩部系列動畫片成為日本電影的常青藤。自2013年《名偵探柯南:遠海的偵探》開始,至2017年上映的《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已經連續5年更新系列票房紀錄。並且,《唐紅的戀歌》最終以68.9億日元,成為日本本土電影票房冠軍。2010年以後,《哆啦A夢》系列每年都穩定在年度票房榜6至10名之間。2017年《哆啦A夢:南極冰冰涼大冒險》以44.3億的成績,僅次於柯南,成為日本本土電影票房亞軍。

雖然在票房頭部電影中,日本本土電影無法將好萊塢斬於馬下,但他們集中在中部成本的電影中發力,尤其是在動畫片和女性向的電影方面。票房排行榜單中,10到20名之間基本被日本本土電影佔據。

在女性向電影方面,中國屢次的票務大數據也證明了,中國正在進入女性向電影崛起的時代。這也是我們反制好萊塢的機會所在。最近,《超時空同居》追打《復仇者聯盟3》,並且終於在5月22日實現票房反超,便是一例。

2017年日本觀影人次約為1.74億,市場規模約2286億日元,約21.43億美元,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中國的四分之一。(日本人口1.27億、美國人口3.23億、中國人口13.79億)中國好像已經在數字上處於優勢地位。

但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出現了。2017年,日本電影屏幕只有3525塊,上映影片卻有1187部!!!同年,我們擁有電影屏幕五萬塊,上映電影474部。日本單塊屏幕的票產遠遠高於中國!而電影上映數量,也超過中國一倍之多。

這些數據與經驗,無不告誡我們,日本才是電影強國,千萬不能被是枝裕和這個壞傢伙迷惑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簡說
    從後者方面看,本屆北影節的展映單元可謂精彩紛呈,設有「繽紛喜劇:歷史作者潮流」「文人電影:重探東方古典精神」「國別單元」「注目未來」等國際展映單元,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影人及其作品,不但在「國別單元」設立了「日本電影廣角鏡(日本電影周)」,而且在「焦點人物」單元關注的兩位影人中,排在首位的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另一位是中國影人張艾嘉),電影節為此特安排了「是枝裕和影片回顧展」,集中放映是枝裕和的八部劇情長片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盤點
    本期算是正式回歸,關於內容呢,就聊一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吧。他的新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在大陸上映,憑藉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贏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當時就想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的,後來一直拖著,這次算是補上吧。
  • 是枝裕和說日本電影藥丸,而《你的名字.》塞太滿…
    在亞洲各國攻城略地,但實際上,「如何面對龐大的海外市場」這個一直以來困擾日本邦畫的問題,依然根深蒂固。而是枝裕和,這位以《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等佳作聲名遠揚的日本名導,在最近接受日媒採訪時,重新提及這個議題,也談了談對《你的名字。》的一些看法。下面是小玩簡單翻譯的採訪文字,希望分享給對是枝裕和導演、《你的名字。》或者日影現狀有興趣的同學。
  •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終於獲得金棕櫚大獎
    榮獲過金棕櫚的日本影片:1953,衣笠貞之助《地獄門》;1980,黑澤明《影子武士》;1983,今村昌平《楢山節考》;1997,今村昌平《鰻魚》;2018,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小偷家族》的很多地方讓人想起《無人知曉》是枝裕和被西方影評界視為「新日本電影新浪潮」一代「思想最為嚴肅的導演」。但他在日本並沒有像在國際上那麼受歡迎。
  • 是枝裕和。電影的奇蹟
    後來看電影,總喜歡看慢慢吞吞的,有藝術性的,更接近生活的,就像是枝裕和那樣的電影。以前的我,在電影面前就是弟弟,總感覺如是枝裕和一般的電影導演太悶,其人悶,其電影悶。若要將其電影比作食物的話,那只能是味道淡淡的事食物。這樣的導演,在日本有是枝裕和,有小津安二郎,北野武有時候也會拍慢慢吞吞的電影,如《菊次郎的夏天》。在中國有楊德昌,有侯孝賢,有賈樟柯。還有畢贛,還有章明。
  • "第三度嫌疑人"上映:從是枝裕和電影窺日本文化
    福山雅治與是枝裕和在監視器前提起日本電影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有的人可能會率先想到《你的名字。》是的,他就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傑出代表是枝裕和。作為一位地道的日本本土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也都深深的印上了日本民族、社會、文化的烙印。現在就讓我們通過他的鏡頭來一窺日本傳統文化吧。日本人的生死哲學死亡是是枝裕和電影中經常表現的主題。但是在他的影片中我們從不會看到「劇中人物因生離死別而呼天搶地悲痛欲絕」的場景。
  • 是枝裕和電影合集
    對待電影多認真啊,有時候就覺得中國電影啊,現在是真完蛋!
  • 成為「是枝裕和」
    2018年,在黑澤明、衣笠貞之助、今村昌平之後,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登頂坎城,成為第四位獲得金棕櫚的日本導演。介於事實與虛構之間1987年畢業後,是枝裕和加入日本首家獨立電視製作公司「電視人聯合會」(TV Man Union),自此開始,製作紀錄片的工作經歷成為他創作中最至關重要的部分,形塑著他的影像風格和看待世界的角度。
  • 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同名電影小說《奇蹟》出版
    近日,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與獲得過新人獎的日本當紅治癒系作家中村航合作的作品《奇蹟》在中國首次引進出版。這個故事最初是是枝裕和拍攝的同名電影,在推出電影版《奇蹟》之後,他與中村航合作,用文字的力量再一次讓讀者感受到《奇蹟》無與倫比的魅力。  2011年,是枝裕和應邀為紀念九州新幹線開通而拍攝專題電影。
  • 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是枝裕和「網課」體驗
    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
  • 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是枝裕和「網課」體驗
    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在此我把我的疑問和處境陳述出來。我有一個和是枝裕和導演共同的身份:我們都是臺灣新電影運動的導演楊德昌與侯孝賢的粉絲,我們都在創作的初期階段對兩位大師的作品進行過自知/不自知的模仿。
  • 奉俊昊×是枝裕和:日韓電影「家族故事」
    前段時間,日本電影頻道將奉俊昊和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導演)這兩位剛剛獲得金棕櫚獎的亞洲導演放在一起,進行了一場富有影史意義的珍貴對談。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寫劇本到指導演員,奉俊昊以迷弟的姿態不斷向是枝裕和討教創作方法。
  • 李安對談是枝裕和:電影有自己的生命
    曾以《喜宴》獲得金熊獎肯定的導演李安有現身電影節現場,受邀參加本屆慶祝電影節70周年的對談活動,柏林時間27日下午,李安邀請日本名導是枝裕和與他一同談論電影創作路。除了對談,該活動同時播映李安代表作品之一的《斷背山》,以及他選擇的是枝裕和早期作品《下一站,天國》。他的助理李良山透露,李安來到柏林和年輕的電影工作者碰面,非常開心。
  • 重溫《步履不停》,悟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中的父子人生哲思
    《步履不停》中對於父子相處生活的書寫和細節刻畫,溫暖又不溫情,平實中蘊含著矛盾和衝突的暗流,戳中了我內心的痛點,喚起了我對於家庭關係和生活的反思。這部電影也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最滿意的一部,可以說是他的巔峰佳作。影片獲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是枝裕和也因此獲得最佳導演,豆瓣評分8.8分。
  • 是枝裕和:電影要和權力保持距離
    在日本國會上,日本文部科學省大臣林芳正表示願意當面向是枝裕和表示祝賀。結果,來自日本官方的「熱臉」遭到了冷遇。是枝裕和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過去,因為「國家利益」和「國家政策」,電影本身曾帶來了巨大的不幸。
  • 看完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仿佛過了一生!
    這部被稱為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一經推出就引來各界的關注,在日本及海外獲獎無數。他們的親人既是恐怖活動的執行者,在那裡各自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沉思之中,回憶著現實和往事……影片講述了一個日本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
  • 致敬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繪畫系列
    並且上線了個人畫作和周邊的微店和淘寶店鋪,小虎想把以後的作品與產品都可以放在上面讓喜歡的朋友去選擇,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年中旬繪製了《致敬電影大師系列》第一套作品(致敬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繪畫系列),直到現在才完成了第二套作品,為了延續之前希望可以長期把這個系列畫下去的願望,不因繁雜瑣事而短暫的倉促結束。小虎一定持續堅持,給大家介紹小虎喜歡的電影大師。
  • 電影《奇蹟》:是枝裕和是一抹柔和的甜
    葵曉曉第56篇原創文章是枝裕和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導演。如果有人沒看過電影《奇蹟》,那前段時間他執導的另一部大熱影片《小偷家族》你一定有所耳聞。至此,JR(日本鐵路集團)交給是枝裕和的任務,他該是出色達成了。
  • 誰製造了是枝裕和在中國的流行
    他的作品中對家庭生活細節和情感的描寫細膩而生動,這也讓他成為了日式生活美學的代名詞。《海街日記》裡的服飾、美食都受到了國人的追捧。是枝裕和也逐漸成為了更多的人了解日本的一個窗口,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為什麼是是枝裕和?
  • 是枝裕和:我願背負電影這一宿命.
    本文節選自《知日·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特集林血血 / illustrate當福山雅治把廣告歌《成為家人吧》(家族になろうよ)唱遍島國之後沒多久,他首次在電影這部講述血緣還是陪伴的家庭倫理類型電影在 2013年創下了票房銷售的高點,除了讓師奶粉絲們拜倒在男神做父親了也是那麼有型的狂熱之外,亦是讓導演是枝裕和捧回了第 66 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在談論是枝裕和時,經常會提及他的兩重身份,一個是電影導演,一個是紀錄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