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該局搶救性挖掘革命故事,發現了許多有傳奇經歷的老英雄,如兩次參軍的程明山、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等。目前,其中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
回憶起兩次參軍經歷,程明山(左二)仍十分激動
核心提示
9日,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該局搶救性挖掘革命故事,發現了許多有傳奇經歷的老英雄,如兩次參軍的程明山、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等。目前,其中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
他兩次參軍,退伍還鄉後務農為生
9日下午,記者跟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高保軍一起來到新安縣鐵門鎮薛村,看望88歲的程明山老人。程明山1948年11月參加解放軍,1949年3月在戰鬥中負傷,1950年6月復員還鄉。他1951年4月再次參軍,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入黨,1962年9月晉升為中尉排長,1964年4月退伍還鄉,務農為生,曾任民辦教師。
「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感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見到記者,程明山激動地說。
「近年來,新安縣有多名老英雄因病去世,令人痛心。」高保軍說,他很慶幸能夠在老英雄生前進行走訪,留下珍貴的文字和錄音、錄像等資料。
高保軍是一名軍轉幹部。出任局長後的第一個春節,高保軍走訪慰問退役軍人時發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英雄們都年事已高,體弱多病。
「老英雄們是寶貴的紅色財富,我們要抓緊走訪,記錄他們的事跡,儘量不留遺憾。」高保軍說,從2019年3月開始,該局組織人員開展這項工作,截至目前,已走訪、拍攝110多名老英雄。
讓高保軍感動的是,老英雄們退伍返鄉後,深藏功與名,多數人務農為生,生活清貧,卻毫不計較個人得失。
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
在新安縣北冶鎮三王莊村,「英雄母子」李志清、高明的事跡被廣為傳頌。
高保軍說,三王莊村是我黨早期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早在1927年4月就有地下黨活動,曾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
李志清,女,生於1904年,1991年去世,新安縣北冶鎮三王莊村人。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志清將兒子高明託人撫養,她積極參加革命,為新安革命武裝隊伍做飯、縫衣和引路。
1944年10月,李志清奔赴前線,成功救護7名八路軍戰士和數名傷員。1945年3月,她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日偽軍抓獲。敵人將她吊在房梁上進行拷打,她咬緊牙關,拒不投降。不久,李志清被營救出獄,很快又投身於革命戰鬥。1950年,李志清被授予「抗日英模」稱號。
高明,曾用名高瑞、高景明,生於1926年4月,194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八路軍,先後隨軍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瀋戰役等,曾任旅政治部組織幹事、副教導員、作戰科科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原廣州軍區總醫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現居廣州。
高明告訴高保軍,他不到兩歲,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高明記得母親常說:「我就是要飯,也要供你上學讀書。」高明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由於參加革命戰爭有功,1957年,他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
他在戰場上與父親「兵戎相見」
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趙思榮生於1931年,原籍新安縣石井鎮,生前居住在新安縣南李村鎮林莊村。他1945年參軍,參加過解放河北蔚縣、石家莊,解放山西太原等戰役,曾榮立三等功;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負傷,1953年退役返鄉。今年8月,趙思榮因病去世。
趙思榮的父親是國民黨炮兵的少校營長,駐紮在河北石家莊。趙思榮參加解放軍後,在解放石家莊時,和父親「兵戎相見」,他作為一名通訊員,冒著敵人的炮火,不停地給團部、連隊傳達信息,確保上下級聯絡通暢。
在趙思榮去世前,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問他在戰鬥中有沒有想過父親,趙思榮坦言的確想過,但是想也沒用,他的任務就是幫助部隊打下石家莊。
石家莊解放後,趙思榮跟著部隊開拔,執行新任務。多年後,趙思榮退役返鄉,他的父親也回到了家鄉。父親跟著他生活,直到去世。
「我們要關愛退役軍人,因為他們為保家衛國做出了貢獻。」高保軍說,現在,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學習老英雄的英勇事跡,弘揚紅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記者 餘子愚 通訊員 李學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