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戰場上與父親「兵戎相見」……這些革命老英雄有著傳奇故事

2020-12-20 洛陽網

9日,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該局搶救性挖掘革命故事,發現了許多有傳奇經歷的老英雄,如兩次參軍的程明山、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等。目前,其中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

回憶起兩次參軍經歷,程明山(左二)仍十分激動

  核心提示

  9日,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該局搶救性挖掘革命故事,發現了許多有傳奇經歷的老英雄,如兩次參軍的程明山、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等。目前,其中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

  他兩次參軍,退伍還鄉後務農為生

  9日下午,記者跟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高保軍一起來到新安縣鐵門鎮薛村,看望88歲的程明山老人。程明山1948年11月參加解放軍,1949年3月在戰鬥中負傷,1950年6月復員還鄉。他1951年4月再次參軍,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入黨,1962年9月晉升為中尉排長,1964年4月退伍還鄉,務農為生,曾任民辦教師。

  「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感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見到記者,程明山激動地說。

  「近年來,新安縣有多名老英雄因病去世,令人痛心。」高保軍說,他很慶幸能夠在老英雄生前進行走訪,留下珍貴的文字和錄音、錄像等資料。

  高保軍是一名軍轉幹部。出任局長後的第一個春節,高保軍走訪慰問退役軍人時發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英雄們都年事已高,體弱多病。

  「老英雄們是寶貴的紅色財富,我們要抓緊走訪,記錄他們的事跡,儘量不留遺憾。」高保軍說,從2019年3月開始,該局組織人員開展這項工作,截至目前,已走訪、拍攝110多名老英雄。

  讓高保軍感動的是,老英雄們退伍返鄉後,深藏功與名,多數人務農為生,生活清貧,卻毫不計較個人得失。

  先後參加革命的「英雄母子」

  在新安縣北冶鎮三王莊村,「英雄母子」李志清、高明的事跡被廣為傳頌。

  高保軍說,三王莊村是我黨早期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早在1927年4月就有地下黨活動,曾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

  李志清,女,生於1904年,1991年去世,新安縣北冶鎮三王莊村人。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志清將兒子高明託人撫養,她積極參加革命,為新安革命武裝隊伍做飯、縫衣和引路。

  1944年10月,李志清奔赴前線,成功救護7名八路軍戰士和數名傷員。1945年3月,她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日偽軍抓獲。敵人將她吊在房梁上進行拷打,她咬緊牙關,拒不投降。不久,李志清被營救出獄,很快又投身於革命戰鬥。1950年,李志清被授予「抗日英模」稱號。

  高明,曾用名高瑞、高景明,生於1926年4月,194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八路軍,先後隨軍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瀋戰役等,曾任旅政治部組織幹事、副教導員、作戰科科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原廣州軍區總醫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現居廣州。

  高明告訴高保軍,他不到兩歲,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高明記得母親常說:「我就是要飯,也要供你上學讀書。」高明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由於參加革命戰爭有功,1957年,他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

  他在戰場上與父親「兵戎相見」

  記者從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趙思榮生於1931年,原籍新安縣石井鎮,生前居住在新安縣南李村鎮林莊村。他1945年參軍,參加過解放河北蔚縣、石家莊,解放山西太原等戰役,曾榮立三等功;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負傷,1953年退役返鄉。今年8月,趙思榮因病去世。

  趙思榮的父親是國民黨炮兵的少校營長,駐紮在河北石家莊。趙思榮參加解放軍後,在解放石家莊時,和父親「兵戎相見」,他作為一名通訊員,冒著敵人的炮火,不停地給團部、連隊傳達信息,確保上下級聯絡通暢。

  在趙思榮去世前,新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問他在戰鬥中有沒有想過父親,趙思榮坦言的確想過,但是想也沒用,他的任務就是幫助部隊打下石家莊。

  石家莊解放後,趙思榮跟著部隊開拔,執行新任務。多年後,趙思榮退役返鄉,他的父親也回到了家鄉。父親跟著他生活,直到去世。

  「我們要關愛退役軍人,因為他們為保家衛國做出了貢獻。」高保軍說,現在,42名老英雄的事跡已結集為《紅星耀新安》第一輯,第二輯正在編輯,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學習老英雄的英勇事跡,弘揚紅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記者 餘子愚 通訊員 李學軍 文/圖)

相關焦點

  • 他是八一廠飾演美國人專業戶,卻是位傳奇一生的革命軍人、導演
    張維佳是富有傳奇經歷的老藝術家,他的一生是那一代人與共產黨和新中國共同成長的真實寫照。父親張盛田是河北吳橋人,1916年去俄羅斯莫斯科謀生,和當地姑娘柳霞結婚生下張維佳兄妹三人,後回國。參演的影片有《英雄島》《三八線上》《友誼》《英雄坦克手》《奇襲》《打擊侵略者》《停戰以後》《海鷹》,成為飾演「外國人」的專業戶。銀幕上,他經常扮演兇惡的美國鬼子。工作中,他是地地道道慈祥的革命軍人。
  • 他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有著如此姐妹,以及也有不俗成就的她們的兄弟,就不能不好好地了解一下她們的父親,一個同樣對中國產生積極與深遠影響的人,孫中山國民革命的重要資助者和追隨者 -- 宋嘉樹(字「耀如」)。
  • 一堂特殊的「黨課」:聽老英雄講授革命故事
    93歲的老軍人李鳳林叮囑來訪的客人們。為豐富黨員黨內生活,提升黨員榮譽感,7月25日,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保定深圳園項目組織全體黨員和新員工專程趕赴保定市後營村93歲的老軍人李鳳林家中,看望慰問老英雄,聆聽李老講授革命故事,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李鳳林為全體黨員講述了自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革命經歷,一再叮囑所有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歲月無聲、英雄無悔!今天向這兩位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小張德勝興奮極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打他記事起就在村裡扛著鍬、帶著大傢伙開荒種地的老孫大爺,竟然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九死一生、戰功赫赫的戰鬥英雄!歲月改變山河,時間衝淡記憶,然而,留在他們軀體上的炮彈炸的傷、子彈鑽的洞、刺刀留的疤,無不訴說著英雄的故事……011950年10月19日,這一天,孫景坤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大橋,出國作戰。
  • 聽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設計者之一彥涵之子彥東講述父親的故事:用...
    彥東:父親的一生跌宕起伏,頗具傳奇色彩,這些經歷對他藝術觀的形成有著很深刻的影響,讓他的作品充滿了創造性和探索性,總能體現不同時期的時代精神。1916年,父親出生在連雲港東海縣一個叫「富安」的村莊。但那裡既不富也不安,土地鹽鹼化以及地主的盤剝和北洋軍閥的橫徵暴斂,致使民不聊生。
  • 紅色革命中的傳奇故事
    紅色革命中的傳奇故事 2020-12-0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革命戰爭年代如東五千名兒女浴血戰場
    如東是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5000多名如東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在如東大地,鑄就了輝煌的如東抗戰史。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當年的烽火歲月,致敬我們的英雄軍隊。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史上,如東南坎戰役在沿海地區「反清鄉」鬥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高地(報告文學)——記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功臣徐振明
    如此的理想境界與精神質地,來自革命軍人的責任與動力、共產黨員的初心。  時間漸次漫漶,記憶卻愈加突顯。讓我們梳理一位革命老兵、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曾經的戰鬥經歷。1950年10月22日,徐振明隨英勇的38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的近三年中,38軍在戰場上留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而作為戰鬥在一線的步兵連長,徐振明參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在炮火中挺進,在槍林彈雨中穿行。
  • 【CCTV-7講武堂】《光影中的抗戰傳奇》之《英雄無名》
    8月30日本周日晚17:54,《講武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特別節目《光影中的抗戰傳奇》之《英雄無名》,敬請關注!抗日戰爭時期,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之外,隱蔽戰線同樣進行著驚心動魄的戰鬥。
  • 上甘嶺和長津湖:這兩位山大學人的父親,曾在朝鮮戰場保家衛國
    在世時,他很喜歡到我家走親戚,然後搬一張凳子,坐在門口,和做篾貨的父親聊得口水橫飛。每年年關時,我也總會看到他家中掛上鄉裡贈送的退伍軍人掛曆。小姑爺人不高,脾氣也很好,我很難想像他當年是怎麼扛上大槍和美國人硬剛的。可惜我未曾做過他的口述史,現在更是沒有機會。每每想起,覺得很遺憾,也挺懷念他老人家的。好在身邊還有不少英雄存在。
  • 老布希,一個差點被吃的英雄父親!
    12月1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新聞鋪天蓋地,美國對老布希的紀念聲浪如潮水湧動,也許,你的孩子會問:「誰是老布希?」也許,他們也會問:「為什麼他死了?」(是的,我的孩子就在反覆地詢問)那麼,今天這個故事,就是關於老布希的。
  • 上過戰場,流過血汗...富順這位"孤膽英雄"的故事您知道嗎?
    上過戰場,流過血汗...富順這位"孤膽英雄"的故事您知道嗎?周仕榮說:「我是一名黨員,黨需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戰場上死都不怕,生活上苦點累點怕什麼?只要是黨給的任務,就要好好完成。」
  • 《英雄兒女》故事,戰場細節高度還原,王成原型到底是誰
    本文帶你看一看經典電影《英雄兒女》背後的故事。經過七八年的沉澱,巴金將朝鮮前線的一些故事整合,寫出了一部中篇小說《團圓》,發表在《上海文學》上,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看到了這部小說,他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將這部感人至深的小說拍成電影。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河北「英雄兒女」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河北「英雄兒女」 追憶這段歷史,很多人馬上會想到曾經風靡全國的電影《英雄兒女》,其中,男主角王成的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以及女主角王芳的一首《英雄讚歌》,令人激情燃燒、熱血奔湧,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雖然《英雄兒女》是一部電影藝術作品,但其主要角色的英雄事跡都來源於朝鮮戰場上真實人物的真實故事。
  • 致敬英雄兒女!聽北師大資深教授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平凡」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現場實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激蕩時代的口號。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譜寫出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
  • 記憶| 70年前的熱血英雄,依然活在這些故事裡!
    這些成功的銀幕形象也都有生活原型,如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張計發,是一等功臣、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七連連長,也是小學課本裡《一個蘋果》的作者;影片最後堵敵人槍眼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的原型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影片中唯一一個女性、衛生員王蘭的原型是上甘嶺陣地上的女衛生員王清珍。編導林杉還在劇本的最後頁碼上特別註明:王蘭的原型就是衛生員王清珍。
  • 穿上防護服後,三上戰場,他就是英雄
    他第一次誤入武漢,在武漢第一醫院呆了30多天,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別人問他叫什麼,他回復「大連」。大連小夥這個名字就這麼叫開了。也許有的人會說,武漢這次他不算英雄,是被迫當的英雄,好吧,我不做評論。在大連「7.22」疫情中,他第二次穿上防護服,主動去隔離酒店做志願者,夏天很熱,他皮膚過敏,但他堅持了很長時間。他第三次在大連「12.15」疫情中,第一時間去大連海軍廣場街道做了志願者,看著他第三次穿上防護服,真的覺得這個大男孩穿上防護服就是一個超級英雄!
  • 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上玩套路,此路不通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該劇講述的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王雲山與「老對手」教導團團長杜德勇、「宿仇」川軍178師師長郭勳魁,聯手抗擊侵華日軍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一經播出,就遭到輿論廣泛批評。觀眾質疑其將抗戰劇拍成了偶像劇和抗日神劇;《人民日報》直指該劇「『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
  • [膠東革命人物]揭秘傳奇英雄-「喬八爺」
    在以
  • 復仇者聯盟結束了,你最想哪個英雄繼續他的傳奇?
    1鋼鐵俠——以凡人之軀,對抗神明億萬富翁與最大的軍火商,用他特有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已經用他的天才般的能力去保護他所應保護的一切,哪怕獻出他的生命。因武裝分子的綁架而被迫用反應堆續命從而創造出第一代機甲,到後來不斷完善機甲對抗更強的敵人,每次戰鬥完他的戰甲都是破爛不堪的,每次最危險的事情都是他完成的,即使是內戰,他也是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做出的選擇。抗飛彈送到蟲洞的是他,最後打響響指也是他,即使他知道解決是死亡,他還是說出那句:「I am Lion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