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映畫】《座頭市物語》:刀鞘中的武士

2021-02-13 稻田報告

來源/素心館

談座頭市,必先談天知茂飾演的落魄武士平手造酒。

電影中段兩位劍客相遇對飲,雖是英雄惜英雄,卻也是英雄嘆英雄。座頭市總是掩著一副菩薩臉,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化外界壓力於無形。可平手造酒卻一語道破了座頭市的天機:「你身上有一種劇烈的威懾力滿溢而出。不管你多麼努力,那都是藏不住的。」座頭市一時語塞,最後不得不把話題岔開,但他心裡明白這句話的分量。緊接著平手又自顧自言:

「在這世界上,你我二人都是孤獨的。」

  

「但是面對殘酷的世界時,你很勇敢。」

 


寫文章有文眼,電影自然也有所謂「影眼」——而這兩句話正是《座頭市物語》的影眼。但只靠這影眼,是說不清座頭市這個人物的。

  

《座頭市物語》的第一個高潮是座頭市與眾混混賭博的場景。座頭市一反之前入門時的禮讓謙和,在一群混混中大喝起身揚長而去,人物形象倏然而立。之後飯岡助五郎的禮遇有加則和座頭市的盲眼形象產生對立,凸顯出座頭市不卑不亢的性格。但這並不是導演的根本動機。三隅研次布下這段情節是為了製造一個爆發點,讓座頭市拔劍的爆發點,然後再硬生生把這個點掐死摁住。座頭市最終因為飯岡助五郎的歸來免去了一次不必要的拔劍,但觀眾的情緒卻已經「劍」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苦苦等待著座頭市拔劍來舒緩這種情緒。導演三隅研次調動觀眾的功力由此可見一般。

 

不過我要說的並不僅止於此。

第一次欣賞這個片段時,我並沒有意識到導演三隅研次布置這段情節的用意,但在反覆的觀賞後我產生了一個模糊的念想:這部電影中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形式與內容統一之美。

  

座頭市為人謙遜有禮,但卻自有一種不怒而威的魄力,而他所使用的劍術則是以出其不意著稱的拔刀術。拔刀術,又有居合、鞘之內等別名,是一種強調一擊制敵的武術。在和月伸宏廣為人知的經典漫畫《浪客劍心》中,拔刀術被描述為一種後發先至的神速劍法,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拔刀術的根本特徵。拔刀術之所以又被稱作居合,是因為這種劍術誕生於劍客的坐姿之中,而居合之意正是「從無防備立刻轉入戰鬥」。所謂「刀鞘中的勝利」,既反映了拔刀術劍的本質,同時又象徵了拔刀術的武道精髓。江戶時代的劍豪柳生宗矩著有兵法書《殺人刀》《活人劍》,而拔刀術倡導的正是柳生宗矩的活人劍思想。不拔刀勝於拔刀,能做到這一點才是拔刀劍客的極致。

  

顯然,座頭市使用拔刀術不是巧合。在影片中,拔刀與否不僅是故事的懸念與張力需要,更是一種道德的拷問。座頭市本不想傷人,但現實總是逼迫他做出選擇:「刀,拔還是不拔?」他本人正如這把刀,仁慈之心是刀鞘,武士之心是刀刃。座頭市欲以其不卑不亢的態度化解來自他人的無端威脅,但總是事與願違。電影中座頭市四次拔刀,從無奈到痛苦,從痛苦到憤怒,每一次都是對座頭市的拷問。電影的形神統一之美在這過程中得到升華,座頭市的拔刀成為統合整部電影的關鍵。電影開場座頭市沒有拔刀,但刀拔還是不拔,卻已經超乎於電影本身。故事伊始,電影中其實就已經布下了多重的拷問:

  

第一重:座頭市的刀,拔還是不拔?怎麼拔?

  

第二重:觀眾情緒這把刀,拔還是不拔?若要拔,又是什麼時候拔?

  

第三重:導演是否把影片本身視作一次拔刀式的拷問?

  

接下來我所需要做的,便是證實這種猜想。

  

緊接著漂亮開場的是一段與座頭市並無直接關係的劇情:飯岡助五郎與其義弟把酒言歡,而另一邊則是蓼吉與妹妹阿種在黑暗庫房裡的爭吵。前者是對「遠大」前景的暢想,後者是卑微平民的苦惱;前者光明,後者黯淡。兩件事形式上看似對立,但仔細觀察,其實殊途同歸。飯岡與其義弟一番對談,在笑聲中映射了黑暗的現實:官府與幫派勾結,失去道德束縛的男女關係,幫派之間的勾心鬥角。蓼吉與妹妹阿種的爭吵看似無關痛癢,但前夫清助的出現卻又揭示了平民中同樣存在的道德墮落。黑暗中,只有阿種的臉龐閃爍著純潔的白色。

座頭市與蓼吉,座頭市與阿種,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故事的主線,但卻與影眼息息相關。這裡我暫不做解釋,留待最後再做統合。

座頭市與武士平手的相遇無疑是電影轉折的開始。一方面,兩個人的英雄相惜之情是電影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兩個人的相遇也意味著故事主軸幫派鬥爭開始緩緩轉動。以這件事為基點,所有人的命運都不由自主地被捲入即將發生的血腥戰鬥中。座頭市與平手的關係演變,將決定所有人最終的命運。導演三隅研次在這裡用了兩個場景表現兩位劍客此時的心理:首先是平手在廚房獨自舞劍,接著是座頭市在眾混混前快刀斬蠟燭。一前一後,兩位劍客都相繼拔出了自己的劍。

——用意何在?


首先應當注意到的是兩位劍客所處的不同地位。平手造酒是地位顯赫的武士,座頭市是社會底層的小混混。在小城鎮和幫派鬥爭這一環境下,我們可以認為兩個人代表的是特定階層的兩個極端。平手得到的是幫派頭目無微不至的禮遇,而座頭市則只是被視作有利用價值的打手。平手本無需拔劍,他選擇拔劍是因為斬不掉對武士身份的迷茫。座頭市不想拔劍,但現實的重壓迫使他拔劍維護自己的尊嚴。兩者境遇的不同為之後可能存在的衝突做了充足的立場上的鋪墊。

  

其次應注意的是兩位劍客的相同之處。釣魚結友之所以能夠順順噹噹地成立,歸根結底還是在兩個人的劍客身份上。座頭市看出平手的肺癆,平手看出座頭市的劍術,全在於這高明劍客的惺惺相惜之情。日本武道講求心技體的統一和諧,武道高明者必然具備從他人身上發現形魂是否一致的眼光。換言之,在外部身份對立下掩蓋著的,是兩個人武者身份的統一。

——兩個人既對立又統一,焉有不擦出火花之理?

於是問題又回到了影眼處,也就是兩個人飲酒對談的場景:

「在這世界上,你我二人都是孤獨的。」

暫且撇開孤獨不談,這句話其實大可用三國演義中那句著名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來互文一番。世界之大,卻只有你我二人相同,之前故事營造的互為光影之感在此刻融為一體。但孤獨二字卻又提醒觀眾,這裡談的不是英雄的豪邁,而是武者的孤獨。言下之意,「在這小鎮上儘是骯髒之事,唯你我二人尚有武士之心」。幫派間的險惡鬥爭,骯髒混亂的男女情感,官府與幫派的勾結作亂,似乎全與這二人無幹。

「但是面對殘酷的世界時,你很勇敢。」

一個但是,又把兩位劍客置於對立之地。所謂殘酷的世界,自然是指這世風敗壞,武士精神凋零的社會,但勇敢又從何而來呢?

——因為平手是光,座頭市是影。

平手這人看似處於鬥爭中的最高位,但實際上卻是出於無奈。他心裡明白,笹川以貴客之禮待他無非是要利用他的殺人本事,根本不是出於對他的尊重。但為武士者知恩圖報,他又能如何呢?世風日下,平手雖不願與官府幫派同流合汙,卻又只能困於這染病的軀體之內茫然度日。廚房中舞劍一場戲,既是他的憤怒,也是他的虛空,更是他的懦弱。

  

座頭市一方則不同,飯岡助五郎對他是赤裸裸地抱著一次性利用主義,明碼標價買他的一條命。座頭市拿了錢,也留了下來,但他依然秉持著自己的尊嚴,決不為幾個錢幣出賣自己的靈魂。「別因為我是個瞎子就瞧不起我。」他接受別人叫他瞎子殘廢,接受自己低微的社會地位,但他絕不接受別人無理的擺布。在面對現實與忠於自我上,平手實在不如座頭市。

——這就是所謂的勇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電影到影眼處剛好走了一半。如果說之前是在講人的相聚,那麼這之後講的則是分別。

有生別,也有死別。

  

第一個與座頭市別離的,是這個小鎮上第一個與他講話的豬助。他死在笹川家打手的木劍之下。而事情的起因,卻偏是座頭市的第二次拔劍:正是因為他出手斬傷了笹川家的人,才導致笹川與飯岡兩大幫派矛盾加劇。而豬助之所以會碰見笹川的打手,則是因為座頭市要蓼吉送酒,蓼吉卻讓豬助替他送酒,才導致豬助死於非命。命運在不經意間開了座頭市一個玩笑——悲傷的玩笑。座頭市每一次拔劍,都令他失去一些東西,一些他失去不起的東西。

  

第二個與座頭市別離的,是平手造酒。

  

平手本可避免與座頭市一戰。幫派大戰在即,他的身體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場戰鬥,但他依然選擇參與這場與他無關的戰爭。誠然,他放不下恩義,放不下可能被洋槍打死的好朋友座頭市,但他最放不下的還是他視之為生命的武士精神。他不能接受洋槍取代刀劍,不能接受外來文化取代武士文化,更不能接受他心目中的武士死於這些卑鄙的混混之手。

  

這不是勇氣,是懦弱。

  

座頭市與平手一戰氣氛聲音的運用無可挑剔,這裡不多置評。結局以座頭市勝出告終也在大家意料之中,但這勝利卻非座頭市想要的結局。拔劍的次數越多,失去的就越多,這是怎樣的謬論?第三次拔劍,座頭市失去了他的勇氣。平手之死對於座頭市而言正是光與影邏輯的混亂。沒有光,影子也只能選擇在黑暗中前行。在平手造酒死亡的背後,是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一場沒有道義的戰爭。

  

第三個與座頭市別離的,是座頭市內心的平靜。

  

電影中座頭市第四次拔劍是為了宣洩心中的憤怒。飯岡助五郎邀他喝慶功酒,卻被他用劍斬掉手中的碗和身旁的酒桶,並被痛斥不遵守江湖規矩。可這又能有什麼用?

  

——且慢,這裡還有一次拔劍。

  

座頭市是盲人不假,但盲人並不一定要閉上眼睛。座頭市選擇閉眼,是他的態度使然。他的不卑不亢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而是保護自我的方法。平川口中的「勇氣」指的就是座頭市的這種超然的態度。但當他睜開雙眼時,他的「勇氣」就不復存在了。座頭市不再用慈悲這刀鞘掩藏自己,而是化為懲罰惡人的不動明王,他的活人劍思想也隨之一併消沉(勝新太郎略顯發福的臉部輪廓此時看來實在是恰如其分)。

最終座頭市選擇把劍交給小和尚保管,這是他痛悟拔劍之害後做出的抉擇。在山路上,失去杖劍的座頭市顯得步履蹣跚,而他的前途又在何方?

  

——無人知曉。  

  

不過電影最終還是做出了相應的暗示。座頭市用武術將背後偷襲他的蓼吉推入汙水中,蓼吉因不通水性最終被渾濁的汙水吞噬。蓼吉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但飯岡依然逍遙法外,故事最終沒能有一個光明的結局。這是三隅研次的悲觀主義。而傷害蓼吉則註定了阿種和座頭市的戀情是一場無果的悲劇,平手那句「在這世界上,你我二人都是孤獨的」則成了這悲劇的註腳。座頭市也好,觀眾也罷,都逃不出導演的拷問陷阱:「這劍,究竟該不該拔?」沒人能夠回答。留給觀眾的是圓滿的形神統一之美和沒有答案的深重失落,

  

拔劍不成,不拔劍亦不成。

  

這是怎樣一個世界?


相關焦點

  • 座頭市 | 一位能與鐵血戰士單挑的日本古老武士
    之後,出版『新選組遺聞』『新選組物語』的「新選組三部作」。代表作有『勝海舟』(大河劇『勝海舟』原作)、隨筆『懷手帖』(『座頭市』原作)等。1962年,獲第10回菊池寬賞。不過分屬兩個陣營的他們,卻不得不面臨刀劍相向的殘酷局面…… 本片根據子母沢寛隨筆集《ふところ手帖》中的同名短篇故事改編,為「座頭市系列」的第一部。
  • 武士:一張變幻莫測的日本面孔
    故而那些木頭木腦的日本武士恪守的美德,隨著歷史(首領)的各種不同需要而不斷花樣翻新,他們的面孔也因此而變幻莫測起來。《平家物語》日本的武士文學,肇始於鎌倉時代的《平家物語》,講述源、平兩大武士集團之間的戰爭,勝者即是日本武家政權的開創者源賴朝。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二十六部《座頭市》電影 只有這個人讓他輸過一次,獨臂刀都不行
    座頭市不是武士,也就沒有武士的各種觀念束縛。他行俠仗義、幫助弱小,雖然是個地位低下的盲人按摩師,路見不平時卻從不推脫。當危險來臨,手中杖刀化作殺人利器,座頭市逆手斬令敵人聞風喪膽。二十六部座頭市的電影當中,戰鬥力威脅到他的只有這三部。《座頭市大戰火神廟》:座頭市VS仲代達矢至今依然健在的仲代達矢是日本國寶級演員,作品有《忠犬八公物語》、《影子武士》、《亂》、《切腹》。這部電影中仲代達矢飾演一位病態的日本浪人,妻子受辱後精神有點不正常,懷疑妻子與座頭市有染就把妻子砍了。在決鬥中將座頭市擊傷,最後座頭市險勝將之殺死。
  • 《座頭市》中猝不及防的殺戮和幽默
    這倒不是說要把黑澤明拋開,只是我寧願見到當代的日本電影能超越武士電影。我討厭導演一股腦兒地販賣亞洲模樣。我知道這正是目前最好賣的,但這也是我亟想擺脫掉的。"他以往的電影中極力淡化日本本民族的特點,但在2002、2003年他接連拍了兩部反映日本傳統文化的電影,一部是《玩偶》,一部就是《座頭市》。
  • 座頭市!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日本動作電影《座頭市》。基本信息:《座頭市》是由北野武編導,北野武、淺野忠信、大楠道代、夏川結衣、岸部一德等主演的動作影片。該片講述了一位雙目失明的神速拔刀術武士座頭市的種種英雄事跡。
  • 《座頭市》——北野武的花與劍
    亂》、《影子武士》放一起作橫向比較,反差更為明顯,這種差別甚至呈現出古典和現代的區別,現在讓我們的注意力聚焦到《座頭市》。於是,正如我們所見,《座頭市》中的劍客一頭金黃短髮,反「月代」的傳統形象,與其說是浪人武士,莫不如說是穿古裝的古惑仔與各方扛把子作鬥爭。
  • 侍魂.早期刺青者的前身.武士
    細細品味,浮世繪中處處都是和風之美,點點皆是庶民之樂.僅此而已!地位和等級武士在十二世紀到十九世紀中統治日本,江戶幕府的四民等級中排名最高。由於性質類似,故經常和西歐的騎士比較。此外,武士以自己的刀為榮耀,碰撞武士的刀鞘,會被視為不禮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行走都是靠左邊。刀佩帶在左面,即使兩個武士在狹巷相遇,他們的刀鞘也不會互相碰觸。武士到人家中探訪,也會先在玄關把刀解開,然後用右手提著,再進入屋內。用左手提刀入戶,表示可以隨時用右手拔刀,是不信任的表現。除非有合理的原因(左撇子),否則也會被視為不禮貌。日本刀的太刀和打刀有什麼區別?
  • 日本武士的三張面孔
    日本武士文學,肇始於鎌倉時代的《平家物語》,講的是源、平兩大武士集團的戰爭,勝者即是日本武家政權的開創者源賴朝。這本書不是貴族文學家的獨立創作,而是民間琵琶法師傳唱戰爭故事的腳本,不斷敷衍擴充編輯而成。
  • 座頭市與獨臂刀的博弈,反射中國武俠的短板
    1962年,三隅研次把廟堂之上的武士世俗化。用一個愛喝酒,愛賭博,一身壞毛病卻嫉惡如仇,心地善良的盲人劍客,來弘揚小人物的偉大,諷刺武士道精神中的虛偽。更有意思的是,在日版結局中,獨臂刀敗給了座頭市,港版結局中,座頭市敗給了獨臂刀。
  • 傳說中的武士與平安時代的華麗大鎧
    在一些好萊塢電影中,只要出現日本人的角色(特別是黑幫或武打高手),我們就一定會看到日本武士鎧甲放在顯眼的地方。可以說,日本武士與鎧甲已經密不可分,是缺一不可的組合。 提起平安時代的日本,很多人就會想到《源氏物語》。該書是日本貴族文化鼎盛時期的千古名作。不過,保護貴族們過著聲色犬馬生活的,是活在血淚中的武士家族。
  • 日本武士常年不穿內褲?淺談武士穿衣那些事 |日本文化
    《龍馬傳》中,土佐下士婚禮,參加婚禮的武士們著裝,裡面是直垂,外面是羽織。《葵·德川三代》中,德川家康最小的三個兒子的元服、賜名禮,最右是最小的鶴千代(德川賴房),戴的是折烏帽子(侍烏帽子),左邊德川賴宣、德川義直戴的是立烏帽子。下裝,中國稱之為裙褲。
  • 佐藤健主演《馬拉松武士》預告&海報解禁
    原作是獲得過日本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土橋章宏的小說《幕末馬拉松武士》(haruki文庫)。故事的背景是幕末時期,為抵抗外國的侵略,安中藩主板倉勝明(長谷川博己飾)為了鍛鍊武士,舉辦了15裡(約58km)的山路跑步遠足活動。但,這一舉動被看做是反抗幕府的行為,安中藩裡沒有武士無疑是將刺客們請進門。宣傳語為「去時是馬拉松,歸來時是戰鬥」。
  • 座頭市與獨臂刀兵刃相見的背後,是大國間文化的博弈
    盲俠座頭市電影中座頭市出手打鬥的場面不多,只有三次拔刀,一是表演刀法,二是殺死刺客,三是一場惺惺相惜平手之鬥。拔刀斬雖然風格完全不同,性質也相差甚遠,但獨臂刀和座頭市兩位殘疾人似乎在冥冥中有著不可描述的聯繫。
  • ——《座頭市》
    ,《七武士》裡地菊千代,《椿三十郎》裡的流浪武士,《帶子雄狼》裡的拜一刀·等等,這些都是塑造的很想鮮明地人物形象,已是此中經典。日本劍戟片類似中國的武俠片,不過更偏向於打鬥場景。今天我為大家的也是劍戟片,但它的主角似乎更加傳奇。這就是盲俠座頭市的故事——《座頭市》,《座頭市》全系列有25部,從第一部《座頭市物語》開始,座頭市的故事便一直出現在熒幕之上。
  • 《混沌武士》混沌武士僅僅只是武士嗎
    混沌武士我很早就知道了,一開始看了一點沒多大興趣,後來在去年無事可做是就看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感覺最大的就是三人行。三人行在很多作品都可見,像三劍客這樣的名著也是如此(不過形式不同),這個混沌武士的故事線很散,可能說不出什麼主線,硬要說就是他們在尋找向日葵武士,也就是風的父親。儘管故事主線不明顯,類似於日常番,但這作品比絕大多數的日常番要好。
  • 盤點六部神奇的武士系列片《斬虎屠龍劍》,總有一部打動你
    想當年的日本武士片,除了著名的《座頭市》、《用心棒》、《七武士》等,還有一部系列電影《斬虎屠龍劍》,或《帶子雄狼》,或許很多70後有些印象,80後估計看過的也不多呢。電影由三隅研次等導演,導演之前的代表作即著名的《座頭市》。男主角「拜一刀」由大名鼎鼎的「座頭市」勝新太郎的弟弟若山富三郎飾演。
  • 《武士馬拉松》中極具吸引力的演技
    ▲在電影《武士馬拉松》(公映中)擔任主演的佐藤健,在片中飾演了隱藏其間諜身份的侍衛唐沢甚內。
  • 武士之魂!
    而在19、20世紀洶湧的民族主義浪潮中,這種思想既有歷史淵源,又有現實效用,自然容易被官方看重,隨後便在政治機器的運作下成為了一種欽定的民族精神。 所謂武士,其源流出於朝廷和地方宮廷裡的武官,以及地方小國組織的具有僱傭兵性質的武裝團體,不僅沒有什麼高貴的出身,有時甚至只是市井無賴。
  • 《混沌武士》向日葵氣味的武士
    整部動漫都在圍繞「尋找向日葵氣味的武士」來寫。一開始的對話就讓我耳目一新 「怎麼樣?後悔了吧?現在想向我下跪求饒了嗎?向你這種混蛋低頭認錯苟活下去,倒不如爽爽快快地把我殺了。」這種灑脫又不屈服敵人的個性不正是那個年代的武士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