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的故事是如何變異的丨壹讀精選

2021-02-08 壹讀


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選自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微信號:thepapernews

本文已取得澎湃新聞授權


文丨鄭子寧


提到唐僧,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主要來自於《西遊記》這部明朝的小說乃至中央電視臺80年代拍攝的電視連續劇。


在這些文學作品裡面,唐僧身世曲折,精修佛法,成為唐太宗的御弟。隨後在唐太宗支持下只身前往天竺求法,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凱旋,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歡迎。


然而,歷史上的玄奘卻和通俗文學作品塑造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形象相差甚遠。


漢文記載的玄奘生平

玄奘法師事跡最早的記錄主要來自於玄奘自撰的《大唐西域記》,以及由其口述、經弟子慧立、彥悰整理而成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玄奘傳》)。根據記載,玄奘弟子慧立本為豳州照仁寺住持,俗姓趙,父親趙毅是隋朝起居舍人和司隸從事。慧立於貞觀十九年參加玄奘主持的譯經工作。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去世。慧立整理了玄奘取經的事跡,「睹三藏之學行,矚三藏之行儀」,整理成書,共五卷以表彰其老師。



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是研究西域與印度歷史的重要史料


但初稿形成後,慧立怕有所缺漏,便把《玄奘傳》藏了起來,直到自己臨終時才將其取出。後來彥悰接手了編纂工作,把《玄奘傳》擴充為十卷。


中國僧傳傳統向來對法師們的光榮事跡頗有誇張,目的是為了弘揚佛法,並非完全可當作史實看待。不過《玄奘傳》中玄奘法師總體而言仍然是一個正常人的形象。


《玄奘傳》中記載道:「法師諱玄奘,俗姓陳,陳留人也。漢太丘長仲弓之後。曾祖欽,後魏上黨太守。祖康,以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食邑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作為官宦人家的後代,玄奘法師家境較為優越,但是並無特別出奇之處。而玄奘法師自己除了從小聰慧之外,也並未顯示出什麼了不得的異能。


更有意思的是,《玄奘傳》雖然以弘揚玄奘法師為宗旨,但是他在裡面的形象卻並非後世那種無喜無悲、木訥的聖僧形象。


玄奘西行開始以後,《玄奘傳》中就記載他碰到了種種阻礙。由於玄奘實際上是違法偷渡西行,需要躲避搜查。玄奘在瓜州就遭遇了馬死的困境,後來又遇到一位叫王祥的校尉建議他放棄西行,改去敦煌從師張皎法師。


面對王祥的阻攔,玄奘回答得毫不客氣:「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豈劣檀越敦煌耶?然恨佛化,經有不周,義有所闕,故無貪性命,不憚艱危,誓望西方遵求遺法。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涅槃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罰,玄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



玄奘法師在瓜州一帶吃盡了苦頭


玄奘和尚吃準了信佛的王祥校尉不會拿他怎麼樣,以一副極為倨傲的口氣拒絕了王祥提出的方案。作為洛陽人,玄奘把大城市人的優越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根本看不起敦煌這樣的偏遠小邑,剛剛脫離被抓的險境就盛氣凌人地教訓別人了。


而當玄奘法師返回長安後,他對唐太宗的態度也頗有阿諛奉承之嫌。他說:「奘聞乘疾風者,造天池而非遠;御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淳風扇炎景之南,聖威鎮蔥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長,每見雲翔之鳥自東來者,猶疑發於上國,斂躬而敬之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


玄奘此次西行中間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首先就是朝廷對其發布的通緝令,理由正是因為玄奘和其他法師一起上書要求去天竺取經,結果未獲允許。唐朝初年在西域的控制力尚且沒有盛唐時強。至於天竺,更是唐廷天威所達之外。玄奘自己明知這些事實,卻仍然作出了近乎諂媚的回答,可見他並不是後世書中那般不通人情世故。


回鶻本《玄奘傳》尊崇中國

《玄奘傳》的出品,不僅為未來中國文學作品裡面的玄奘法師形象提供了底本,而且其影響遠遠不限於漢語文化圈內,而很早就播散到了其他民族。


1930年,新疆出土了回鶻文《玄奘傳》,回鶻文《玄奘傳》實際是由別失八裡(今烏魯木齊市吉木薩爾縣)人勝光法師翻譯自漢文《玄奘傳》。勝光法師的生平事跡不詳,但是卻用回鶻文翻譯了多部重要的漢文佛經,如《金光明最勝王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觀身心經》皆為其譯作。


這位翻譯了大量作品的回鶻大法師生卒年月已不得而知,根據翻譯所使用的語言特點和新疆地區歷史背景來看,比較有可能生活在相當於中國宋朝的年代。



回鶻文脫胎於粟特文,維吾爾族伊斯蘭化後逐漸被拋棄


就勝光法師自己留下的記錄看,他顯然相當尊崇中國和漢文佛經的譯師,例如在翻譯自唐朝義淨法師《金光明最勝王經》的跋文中他就寫道:「又幸福的東方偉大中國國中精通大小一切乘一切經的菩薩義淨三藏法師從印度語譯為漢語。又在此五濁惡世後學的別失八裡人勝光法師再從漢語譯為突厥——回鶻語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完。」而在《玄奘傳》的譯本中,他也多次將大唐翻譯為Ulugh tawghach,在表示中國的tawghach(桃花石)前加Ulugh(偉大的)。


尤有意思的是,勝光法師的翻譯中還為後人保留了當時漢語的部分讀音。


在回鶻本《玄奘傳》中,玄奘被音譯為Huintso。表面上看起來和漢語讀音相差很遠,但是實際上則反映了當時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把中古漢語的ang讀成o的語音特點。類似的讀音在唐朝蕃漢對音,宋朝夏漢對音中也有所反映。今天西北地區多數地方的方言已經在主流漢語的洗刷下喪失了這一特點。只有在晉陝交界的部分地區,如陝西合陽縣保留了這一特點。


勝光法師也具備相當高的漢文造詣,《玄奘傳》原版裡充斥著大量晦澀的佛教術語以及玄奘在正式場合奏對的場面話,不少文句風格古雅,佶屈聱牙。但是勝光法師在翻譯時基本能準確翻譯,在碰上中文中的梵文借詞時還一般會還原成梵語。


玄奘故事的變異

在《玄奘傳》這部傑出的作品面世後,又出現了《獨異志》《續高僧傳·玄奘傳》《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等著作。大概是出於對玄奘法師的尊崇,這些後續版本中把《玄奘傳》裡面玄奘疑似有所不光彩的方面都予以簡省,如前文所述玄奘回國與唐太宗的奏對,《續高僧傳》和《法師行狀》都只簡要提及玄奘法師謁見了太宗。


不過,無論尊崇玄奘的人多麼想把玄奘捧成佛教歷史上的一座高峰,卻仍然無法改變普羅大眾的心理——與今天一樣,一本正經的故事往往受眾甚少,而怪力亂神卻能長久地為人津津樂道。宋元年間開始,玄奘故事又有了新的發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玄奘法師西行的故事已經脫離史實,出現了大量神魔鬼怪的情節。猴行者的形象也開始出現,並且開始搶奪玄奘法師的風頭。



孫悟空其實乃玄奘法師的一大「競爭對手」


可能是為了讓玄奘法師的形象更加豐滿,以避免完全和孫悟空失衡,新的話本故事對玄奘形象進行了改造。


這個嘗試並不容易,玄奘既然已經是聖僧,各類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七情六慾自然不適合發生在他本人身上,以影響他的光輝形象。然而一個樣樣正經的聖人又難以擺脫枯燥重複乏味的感覺。這可怎麼辦呢?


說書人只得從玄奘法師的身世上開動腦筋。有一個傳奇的童年自然會使這個人物籠罩在一層神秘的色彩之下。


首先是玄奘的父親,《西遊記》雜劇中玄奘父親不叫陳慧,而叫陳萼,字光蕊。這個本來有四個兒子,堪稱幸福的男人變得只有玄奘法師一個獨生子,並且在兒子出生前就為賊人劉洪所害,妻子也被他霸佔。新生遺腹子一出生就被拋入江中,為禪師所救。十八年後報仇雪恥。


但是經此改造,玄奘本人的吸引力仍然大大不如孫悟空。在通行版的《西遊記》小說中,玄奘法師徹底讓位於孫悟空,成為不折不扣的配角。作為一個不時顯得愚昧甚至迂腐的僧人,可能還不如豬八戒有血有肉。


西藏與泰國故事中的玄奘形象

雖然玄奘法師在中國內地遭遇了成為配角的厄運,然而牆裡開花牆外香,在周邊地區,就如當年的《玄奘傳》一樣,也頗有一些有心人宣揚了玄奘的事跡。

成書於明朝早期的藏族史書《紅史》裡面,有個叫thang-zam-tshang的人物,是加行道弟子,可在兜率天宮院外聽彌勒佛說法。Thang-zam-tshang正是唐三藏的譯音。不過玄奘法師在此書中的地位不高——鳩摩羅什法師在同書中已經是見道菩薩,轉生於兜率天蓮花座聽彌勒佛說法了。


到了清朝,玄奘法師的地位在藏區節節攀升,18世紀末由貢布嘉著的《漢區佛教源流》中認定玄奘西行獲得了皇帝的批准,把玄奘稱為thang-zing(唐僧),並說玄奘一路上自稱是摩訶支那(中國)的皇弟,與漢地民間傳說較為類似。

由於文化不同,藏區關於玄奘的史料並不大關心玄奘早年和西域經歷,而側重於他在印度顯示的種種神通。《漢區佛教源流》就盛讚玄奘具備「堅強之決心和真誠之誓願」,並說在先後去印度學經的法師中,他是唯一不僅有論師的盛名,還成為印度諸王所應供者。


在泰國,玄奘法師也成為知名人物,不過他在泰國的流行卻和在藏區情況大不相同。



泰國非常流行中國小說的譯本


與藏區相比,泰國玄奘法師的形象基本來源於《西遊記》。泰國拉瑪五世時期翻譯了中文版《西遊記》。在此之前,泰國華人之間的口耳相傳也已經把玄奘法師形象輸入泰國。對於泰國人來說,玄奘法師的主要價值是作為善良而又有些迂腐的唐僧,他們對真實歷史中的玄奘法師並無太大興趣。


但是要說受到的禮遇,泰國可算對玄奘法師尊崇備至。1978年,泰國洛坤它沙拉府落成大慈堂,主祀玄奘法師。玄奘在此享受到了在中國都不曾有的待遇。

只是因為源自小說,玄奘在泰國仍然還是低了孫悟空一頭——在泰國的大聖佛祖廟或齊天大聖廟當中,供奉的主角仍然是孫悟空,玄奘法師還是委屈地作為一個副神存在了。


該篇文章的原文閱讀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更多內容關注澎湃新聞(微信號:thepapernews)微信公眾帳號。澎湃新聞,專注時政與思想。

相關焦點

  • 水面下是另一個奇幻世界 丨壹讀精選
  • 唐僧見到美女叫「女菩薩」,不美的叫「女施主」? 壹讀啪啪啪
  • 丨壹讀精選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
    那麼,在歷史上,玄奘取經故事和《西遊記》故事的圖景是怎樣的呢?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又是如何來闡釋的?師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節經歷了怎樣的嬗變呢?大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28歲的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取經,過秦州、蘭州,潛入河西,經停涼州、瓜州等地,最終從玉門關出境,歷經千難萬險,兩年後到達印度。
  • 唐僧取經成功的十大力量!
    二、行動的力量唐僧從決定去取經的那一刻起,就為自己的實現夢想設定了目標,並開始行動,永沒有停止過,哪怕知道前面是難以逾越的江河或是高山,哪怕是自己身患重病,哪怕前面是毒蛇猛獸妖魔鬼怪而又沒有徒弟保護,他依然要往西走,唯恐耽誤了取經的行程。
  • 真實歷史中的齊天大聖成長史丨壹讀百科
    為防範突厥部族入侵,唐朝中央政府禁止任何人員私自出關,玄奘法師是私逃出境的,在歸途中他還寫了封信,由商隊從于闐飛遞到洛陽,請求太宗皇帝允許自己回國。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那麼《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是怎麼出現的?現存最早跟取經神話有關的文本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書上有「中瓦子張家印」字樣。
  • 就是壞了,也還是鯛魚丨壹讀精選
  • 臺灣黑幫往事丨壹讀精選
  • 《西遊記》: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於是便有了通天河老黿問壽數,唐僧忘記了承諾,老黿把他師徒三人盡數拋於通天河的故事。為何師徒二人一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呢?除了佛門九九歸真的道理外,還有何因呢?一、小說以「九九八十一難」為內核,描繪了一個「取經的精彩故事」《西遊記》之所以成書,就是因為有這九九八十一難的串聯。
  • 「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誰走漏的風聲?丨壹起讀書
  • 丨壹讀精選
  • 歷史上真實的斧頭幫幫主丨壹讀精選
  • 丨壹讀精選
  • 丨壹讀精選
  • 美國人民如何」感恩「歐巴馬丨壹讀精選
  • [西遊連載28]唐僧取經沒有回頭路
    小寶這裡不得不吐槽說,唐王這裡的見識就斷了,根據小寶的生活經驗,1呢和尚比一般人更缺錢,2呢這和尚比一般人還有錢,3呢和尚人家也是有夢想的,比如融資上市,開開學校什麼的。至於唐僧出發去西天帶沒帶錢,帶了多少錢,咱們也不知道書上也沒寫!總之唐僧作為最早的瑪麗蘇,身邊永遠都有王子孫悟空來保護!再說所有的小說的主人公根本就沒有缺錢的時候不是嗎?一直以來小夥伴們問唐僧師徒的擔子裡究竟裝了什麼?
  • 西遊記14 唐僧揭符咒丨聽名著
    我是小河老師,中小學語文通已開設全新欄目——「精選有聲讀物」,每天為大家提供有趣、漲知識的有聲讀物,希望大家可以解放雙手,閉上眼睛,陪孩子一起,聆聽這段精彩的故事。今天要講的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是明代書生吳承恩先生所著一部一百回的神話小說。
  • 唐僧取經團隊只有4人?錯了,一共是44人!
    今天就來掰一掰作者暗藏在故事背後兩大領袖的外交藝術。兩界山下,正當唐僧進退兩難、孤立無助之時,取經團隊內定的大弟子孫悟空出現了,也算是一大安慰,接著師徒二人相依來到盤蛇山鷹愁澗。在這裡又有怎樣的際遇呢?這裡收伏白龍馬自然就不用多說了。今天要講的重點卻是暗藏在這一回中你所忽略的重要信息。
  • 唐僧玄奘真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取經的嗎?
    全書以唐太宗時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為題材,描寫孫悟空蔑視一切權威,敢於徹底否定和勇猛反抗神權,對玉皇大帝也毫不畏懼,將天宮打得天翻地覆的故事。另外還塑造了性格憨直、勇於戰鬥、貪圖享受、好進讒言的喜劇形象豬八戒;取經信念堅定,恪守佛教戒律,心地慈善,但卻輕信讒言,人妖不分的唐僧;以及沙僧、白骨精、鐵扇公主等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藝術形象。
  • 在女兒國,唐僧動過真情嗎?
    近年來,幾乎每一年《西遊記》都有大型改編作品出現,仿佛只要還是五聖的形象,還是西天取經的使命,無論怎麼改,都可以納入廣義的「西遊故事」中來,這是《西遊記》有別於其他經典小說的傳播命運。《西遊記女兒國》電影海報從去年的兩部改編作品來看,我們的孫悟空是越來越能打了,我們的唐僧越來越能挨打,此外,在世本《西遊記》中充當援救重責的「南海觀音」消失了,在現代「西遊故事」群落中,取經人越來越依賴自救,唐僧越來越強調自己也是個聰明人,似乎成為了當代「西遊故事」變異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