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半」中秋佳節,近在眼前。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開開心心。咱老上海中秋節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鴨子。鴨子的燒法多種多樣:鹽水鴨、醬鴨、扁尖筍老鴨湯…還有讓人念念不忘的本幫糯米八寶鴨~不知哪一款更深得你心呢?
以鴨為主的菜餚,主要分為三大派系:
燻烤派的代表有:北京烤鴨、福建樟茶鴨、廣東燒鴨等;
燉煮派比較有名的是四川太白鴨、山東神仙鴨、浙江老鴨煲和江蘇三套鴨等;
上海、紹興等地的八寶鴨,選用的是當地出產的新草鴨,肚子裡除了糯米是必備的,其它諸如鴨胗、乾貝、金華火腿、糯米、鮮竹筍、香菇、松子、蓮子、燒肉、臘腸等等湊成八種即可,然後燒制而成,鴨肉和配料的香味互相滲透,香氣四溢。
南京有「鴨都」之稱,吃鴨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南京人吃鴨子可謂花樣百出,全身的每個零件兒都能入菜燒湯:
鹽水鴨做法看似簡單,實際暗藏玄機,中秋前後桂花盛開時做出的的鹽水鴨味道最好,又被稱為「桂花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南京板鴨屬於腊味,在清代曾被列為貢品,要經過慢泡慢煮的過程,成品是生的,吃的時候要煮熟。正宗的南京板鴨,肉質緊緻,烹飪過後鴨肉變得細膩酥潤,香味濃鬱,是很好的下酒菜。
南京烤鴨的特殊主要在滷汁上,蘸上滷水的烤鴨,一口下去,鹹鮮甜香,油而不膩。嚼上幾口,鴨皮的油香溢了出來,肉香混合著滷汁的味道,回味無窮。
鴨脖在武漢街頭隨處可見,吃鴨脖的精髓:莫過一個字「嘬」。一個小小的鴨脖,麻辣鮮香,雖然吃得滿頭大汗,卻越吃越上癮。
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將處理好的填鴨放入爐子裡,烤至棗紅色,趁熱片開,刀刀見皮見肉。緊緻油亮的鴨皮,鴨肉蘸著甜麵醬,加入黃瓜條和蔥絲,一同裹著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
除以上這些外,還有福建薑母鴨、成都樟茶鴨、杭州醬鴨、雲南宜良燒鴨…每一款都別有風味~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秋季食療可少不了它!
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經常食用鴨肉,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大便乾燥、低熱者最為有益。因此,秋燥時節最適合吃鴨。
鴨肉脂肪含量適中,約為7.5%,比雞肉高,比豬肉低,各種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消化吸收率比較高。且其化學成分和橄欖油很像,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患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尤為適宜。
100克鴨肉裡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鉀,鉀跟心臟節律有關,還能夠對抗鈉。且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三類人可多喝鴨湯☞ 平時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以及平時比較勞累的中青年人;☞ 平時陰虛火旺型的人群,比如形體消瘦、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病人;☞ 秋季女性的皮膚特別乾燥,也可以通過喝鴨湯進補。三類人儘量少吃鴨☛ 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鴨肉,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感冒時還是以喝雞湯為宜;☛ 其次,慢性腸炎者要少吃,鴨肉味甘鹹,吃了可能使腸炎病情加重;☛ 腹痛、腹瀉、腰痛、痛經等症狀的人也最好少吃鴨肉。有些人不愛吃鴨,主要是因為覺得鴨子有腥味,其實只要處理得當,鴨子吃起來完全不會覺得腥,而且還很香呢!
在清洗鴨肉的時候,要注意將血塊和筋膜徹底清理乾淨,鴨身各處的鴨毛也儘量拔除乾淨,它們是導致鴨湯有腥味的主要來源,還有鴨的尾端兩惻有兩個豬肝色的肉豆,有股怪味,一定要剪掉,這樣才可以避免腥味重的問題。
用少量調料醃製入味,然後選擇用冷水下鍋,大火煮滾,保持旺火使鴨子中的血沫溢出,一定要將浮於表面的那層血沫撇乾淨,多撇幾次,直到湯水清澈為止,等到鴨肉的撇乾淨血沫之後,再放入薑片,姜一定要多放些,可以更好地去腥氣,也能夠中和鴨肉的涼性,這樣吃鴨肉是不錯的,可以幫助去腥。
一些食材或香料的加入,能讓鴨子在烹製的過程中消除腥味,例如啤酒、花椒、八角等。
從養生角度講,為避免做鴨子時產生油、鹽過量的問題,最好的做法是煲湯,更好起到滋陰清熱和潤肺的作用。搭配以下幾種食物,不僅口味提升,營養也會有所互補。
芋艿也是秋季常見食材,和鴨肉共同燉至軟爛時,軟糯的芋艿吸飽了鴨肉的湯汁,不僅口感細膩,而且味道鮮美。兩者搭配:從營養上來說,鴨肉富含優質蛋白質,芋艿澱粉含量較高,既可作為主食,又富含維生素C、B族、煙酸等各類營養,可謂是鴨肉的「好搭檔」。
酸菜富含有機酸,白菜經過發酵後,產生了蔬菜中本沒有的乳酸和醋酸。吃酸菜能夠起到開胃消食的效果,且酸菜中的膳食纖維搭配有機酸還能調整腸道菌群,利於腸道健康。
兩者搭配:鴨肉湯本身富含多種胺基酸,使得湯鮮味十足,酸菜的酸味可起到提鮮作用,使得鴨肉湯的鮮美更加突出。
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記載,冬瓜能清肺熱化痰,清肺熱除煩止渴。且冬瓜含有丙醇二酸和冬瓜多糖等活性成分,利於調控脂肪代謝,並且富含鉀,適合控制體重人群及高血壓患者。
兩者搭配:鴨肉油脂多,冬瓜熱量低,兩者葷素搭配,能起到去油解膩效果。冬瓜老鴨湯清爽可口,喝完胃也感到舒適,這正得益於鴨肉與冬瓜的相輔相成。
此外,還可在湯裡加點「補藥」,放具有滋陰或健脾、補氣功效的食材,比如山藥、黃芪、枸杞、沙參等。下面推薦兩款鴨湯的做法:
材料:北沙參15克,枸杞子30克,老鴨200克,姜2片,黃酒6克,精鹽、高湯等適量。
做法:老鴨切塊,汆水洗淨血水,入盅內,洗淨的中草藥、薑片、黃酒、高湯注入盅內,以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5小時後,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北沙參性味甘涼,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老鴨營養豐富、滋味鮮美,其性涼,既有滋陰養胃之功,又能利水消腫。二者共煮能滋陰補津,治療慢性咳嗽,解渴降肺熱。
材料:鴨子1千克、山藥500克、蔥、姜、八角、料酒、鹽適量即可。
做法:先將鴨子洗淨剁塊,山藥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鴨肉焯水後,冷水下鍋煮,放入蔥、姜、八角、料酒;約40分鐘後,待湯表面浮出油花後,放入山藥,煮至食材酥軟,再加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鴨肉性涼,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秋季吃山藥有益肺止咳、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與鴨肉同吃,還可降低膽固醇,是秋季進補的上佳組合。
如果是宰殺的活鴨,因為雞鴨掙扎的緣故,刀口就不會很平,而且因心臟跳動而產生血液浸潤的情況。
眼球飽滿,眼睛色澤明亮,眼睛還呈全開或半開狀說明是新鮮的。如放久了或已經變質,眼睛會凹陷下去,如果是病死的,眼睛很渾濁。
新鮮的鴨蹼有彈性,用手指觸壓能很快反彈回來,表面飽滿且有光澤。放置長久的鴨蹼則是幹縮無彈性。
鴨肉上的脂肪呈淡黃色,如果不新鮮了,鴨肉脂肪的黃色就會變淡,而且肉質發黏。
新鮮的看起來很乾淨,而如果是病死屁股則有點綠色。
查驗有無動檢部門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或標有檢疫合格標誌。
可以離近雞鴨,聞聞有沒有除了本身腥味之外的臭味、刺鼻味等。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地道風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