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彩之國》:播了13年的「舌尖上的日本」

2021-02-08 日系風物

日本的料理人講究不時不食,對於來自山川河海的食材,總是心存珍愛之情與敬惜之意,於是小小的島國便衍生出舉世聞名的和食文化。

03年開播至今、與約600種食材結緣的人文美食紀錄片《食彩之國》便很好地把日料食材的來歷、烹製、以及與料理人之間的深情又微妙的關係向觀眾娓娓道來.


今天,我們就跟著這一部「舌尖上的日本」,去往日本的森林、田野、河流、海洋,尋找日本四季輪轉中藏著的美味秘密。

日本人一年四季都愛的咖喱

咖喱,是日式料理中非常常見的調味料之一。發跡於海軍的經典海軍咖喱,混合了土豆、胡蘿蔔,與蕎麥麵、炸豬排飯能完美結合,組成了日本國民料理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以關東大地震為契機而誕生的咖喱麵包,在短時間內獲得超高人氣;出生於札幌的湯咖喱,將繼續為日本的咖喱熱潮添磚加瓦...

在東京下北沢,熙熙攘攘的咖喱店林立,這裡每年都會舉辦咖喱節,超過100家店鋪參賽,而其中就有最近大熱的湯咖喱。

這裡有家人氣的湯咖喱店「ポニピリカ」,店長是來自北海道的菊池文博,他擅長用北海道的食材來製作湯咖喱。北海道甜蝦經過長時間熬製,成了鮮濃的蝦湯;精選豬骨、牛骨、雞骨,混入各種蔬菜熬煮12個小時,成了北海道特產的拉麵湯。二者相結合才算是這道湯咖喱真正的湯底。再加入鮮制的咖喱,吊出雙重湯汁的鮮味,由北海道特產組合而成的湯咖喱才算完成。

春天:回春捲心菜

春日的日本,大街小巷沉浸在櫻花海的夢境中,而在銚子市漫無邊際的田埂上,能與春風中搖曳的油菜花較量的蔬菜之王經已結出除了豐碩的「果實」。這便是飽含水分又甘甜的春捲心菜。

銚子市擁有捲心菜田的故事,還得從戰後復員回鄉的年輕農民說起。那時候居民一直在思考種植什麼農作物好,有個人冒出來說,在在上野的小攤兒上吃了捲心菜炒麵,真稱得上是人間美味啊。這是二戰後日本非常流行的街邊料理,用熱油翻炒美味的卷芯菜,加入醬油和麵條即可食用,便捷又鮮美,於是捲心菜便成了當時大街上極具人氣的西洋蔬菜。而且銚子市臨海,大海帶來了營養物質,暖流帶來了暖風,使得冬天也很溫暖,對捲心菜的生長十分有利。

春捲心菜比冬季上市的要鬆軟,清淡的綠顏色、柔軟的口感、甘甜的味道,是很適合在料理中表達春天意境的。銚子市車站前,有一家用春捲心菜做的招牌菜小店「お食事茶屋 膳」。

這家小料理店是長谷川夫婦經營的,到現在已經快30年了,先生擅長魚類料理,早上去買當天的魚,一般營業到深夜,為車站來往的旅客提供暖心的清淡料理。

這裡魚類與捲心菜的組合非常有創造力。甜醋處理過花雕魚,配特製鹽水醃漬的捲心菜,再塗上一點點現磨的山葵,這成了店裡獨有的組合——捲心菜壽司。清淡的花雕魚的滋味,配上清脆甘甜的春捲心菜,是意想不到的美味呢。

青花魚捲心菜卷。新鮮的青花魚切碎,與味噌,洋蔥,生薑等混合,捏成球形,用煮好的捲心菜包裹起來,放入魚肉高湯中加酒、少許醬油,青花魚的鮮味就被吊出來了。這一道受魚丸湯啟發的鄉土料理,青花魚的鮮味被春捲心菜柔和的甜味包裹著,嘗起來簡單又乾淨。

初夏:海之寶石櫻花蝦

五月的晴天,靜岡縣富士川的河岸附近傳來了某種香氣,這種香氣來自於當地的特產——櫻花蝦幹,幹曬的方法藉助了自然的力量使蝦更加美味。源於明治時代的櫻花蝦處理方式,在駿河灣這裡生生不息,被人們傳承至今。

5月也是駿河灣櫻花蝦豐產的季節,這款海之寶石,為季節添上了粉色的色彩。剛捕獲的櫻花蝦通透美膩,閃耀著紅寶石般的光彩,可以炒著吃,也可以做成什錦天婦羅,也可以直接用鮮活櫻花蝦做成壽司或是櫻花蝦蓋飯.不管怎麼做,料理的色澤與味道看起來都非常誘人!

有一家翹首以盼新鮮櫻花蝦的天婦羅店「天雅」,這裡用櫻花蝦製作什錦天婦羅。用料只有櫻花蝦和鴨兒芹,裹一層薄薄的麵粉入油鍋。新鮮出鍋的天婦羅,用筷子輕輕扒拉開,發出混雜的香味的嘶啞微響,脆脆的麵皮、富有彈性的蝦肉,二者碰撞出極佳的口感。

櫻花蝦和豆腐渣也能搭配出絕妙的口感,櫻花蝦與春季食材入鍋混煮,豆腐炒至豆腐渣狀拌入,出來的菜品,蝦與蠶豆和竹筍的色彩相得益彰,豆腐與蝦都非常入味。

盛夏:肥腴多汁的金黃鰻魚

盛夏天氣炎熱,體力容易流失,所以要靠美味的食物從而打起精神來呢。而這個季節在日本人心目中排No.1的食材,就非鰻魚莫屬了~烤好的軟乎乎的鰻魚吃進去,鹹甜的風味在嘴裡滋滋蔓延。

日本是在江戶時代熟悉鰻魚的,當時的普遍做法的蒲燒鰻魚,因為用料便宜,所以聚集了大量的人氣。

時至今日,除了蒲燒鰻魚之外,鰻魚料理已經發展處五花八門的做法:或是活剝的一整條鰻魚穿上竹籤後不加調料直接烤制,能吃到鰻魚本身的滋味;或者淋上醬汁做成Q彈的鰻魚烤串,或是卷上蛋皮做成鰻魚卷;或是用鰻魚頭加上豆腐熬煮而成的半助豆腐..

在東京湯島,有一家人氣日式料理店「くろぎ」(現已遷址)。店主黑木先生有著卓越的料理技巧,以他特有的世界觀,用純天然的鰻魚做出很多料理。

將鰻魚剔骨,魚骨熬高湯,魚肉剁成細膩的肉餡,搓成魚丸放入湯裡加熱,再放入一般人看來並不適合與鰻魚搭配的梅幹,用梅子的酸味引出了油脂肥厚的鰻魚美味,譜出了一曲絕妙的鰻魚樂曲。

秋冬:精緻大理石紋理的櫻肉

春夏過去,島國迎來了涼意漸深的秋冬,這時候正是鍋物料理在餐桌上流行的時候。日本的熊本縣,有一種被當地人稱作靈魂美食的存在,那就是非常出名的櫻鍋。在日本,馬肉又被稱為櫻肉。因為受到佛教的影響,日本有一段時間是禁止吃馬肉的,饞得不得了的吃貨就用植物的名字來命名馬肉,這樣便能偷偷享用了。

誕生於東京平民區的櫻鍋,在明治時代就在吉原花柳街大受歡迎。而在國外的烹飪中。馬肉因高蛋白、低卡路裡、維生素和鐵的含量高,馬尾因富含膠原蛋白,深受女性的喜愛。用馬肉做成的握壽司,就跟鮪魚大腹一樣誘人;香炙馬肉,搭配清爽的橙醋一起享用口感絕妙;或是撒上鹽和黑胡椒做成生肉片直接食用.

創建於明治38年的「桜肉鍋」店門前,聚集了不少食客,四代目店主說僅在這一條街上就有二三十家櫻肉料理店,有的一家店就有幾十種馬肉料理,從馬肉、馬尾到馬脊髓都能吃到;有的專注於馬肉蓋澆飯一味。不管是經營什麼樣的馬肉生意,令人欣喜的是每一家都生意興隆,還有客人慕名專門從東京市區過來品嘗的。

櫻肉鍋是招牌之一。有著江戶甜味噌濃厚口感的醬料混合上秘制的佐料汁後,與清淡口味的馬肉相得益彰。

店裡還有另外一道招牌馬肉料理,因常來這家店的一位藝術家而產生的的靈感,——生拌馬腿肉韃靼排。麻油、芝麻粒的香味配著生雞蛋的清爽口感,層次十分豐富。

隆冬:時光沉澱出滋味的酒粕

要說北國的冬日大餐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甜甜的甘酒了。而甘酒的原料酒粕,也是在日本料理裡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日本清酒中誕生的酒粕,營養豐富,充滿了美味的元素,能夠活用在各種料理中。

濃縮大米精髓的極品酒粕,被發現於日本酒名產地秋田縣。早在奈良時代,人們就將冬瓜做成酒粕漬,後來酒粕被運用到各種發酵食物當中。如今的酒粕,也作為家庭常用的食材而存在著,並得到進一步的改良,在東京、大阪的餐廳裡甚至推出了原創的酒粕料理。

這家「離れの料理屋」的店長長谷川洋先生,是一位非常熱愛酒粕的人。他形容酒粕的滋味像葡萄柚一般,清爽帶絲點兒苦味。為了用好這種帶著特殊香氣的食材,他還在店裡研製了新的酒粕菜譜。

兩片爽脆的蓮藕片,夾著蓮藕泥與扇貝混合而成的餡兒上鍋蒸,然後在打發好的蛋白裡加入酒粕。蒸好的藕片糕加入鰹魚湯,其上澆上一勺酒粕蛋白,看起來就如同橫手冬季景色那般潔白迷人。

備註:文中圖片&文字資料來源於日本紀錄片《食彩之國》,感謝字幕組的辛勤翻譯~如需觀看,可至優酷或嗶哩嗶哩查找資源。

相關焦點

  • 美食紀錄片:食彩之國
    今天小付來給大家介紹我喜歡看的日本美食紀錄片:食彩之國。它是周播的美食紀錄片,每期時長20多分鐘,目前已經播出了10幾年,800多期。小付是在嗶哩嗶哩上看的食彩之國。這系列紀錄片的主題是日本各地的各種食材。食材包括:水果、蔬菜、魚、肉、蝦、蟹、貝、乳製品、酒,等等。然後每期基本是講某地的某種食材。
  • 以色彩為食的日式「舌尖」 |《食彩之國·咖喱》
    經過多年發展,咖喱料理已經完全融入日本人的生活,成為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本對外輸出的各種動漫、影視劇中,咖喱料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在咖喱料理風靡全世界的今天,提起咖喱,人們也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日本。紀錄片《食彩之國》尋訪了多位咖喱料理家,以咖喱料理在現代社會的變形發展,講述了咖喱料理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象徵。
  • 《食彩之國》—600種食材的交集
  • 連續更新15年,這部「舌尖上的日本」從沒讓我失望過
    今天要向大家安利一部的日本美食紀錄片《食彩之國》,就是一部精巧有長壽的美食紀錄片。(本文中所有《食彩之國》的圖片素材,均來自Food For Fun字幕組)這部紀錄片從 2003 年拍攝至今,在朝日電視臺已連續播出 15 年,目前更新至 718 回,目前豆瓣評分 9.3。
  • 堪稱《舌尖上的中國》日本版!這部金牛座的紀錄片播了13年還在繼續!
    日本的料理人講究不時不食,對於來自山川河海的食材,總是心存珍愛之情與敬惜之意,於是小小的島國便衍生出舉世聞名的和食文化。
  • 《食彩之國·捲心菜》
    《食彩之國》系列紀錄片可謂是日本版舌尖,吃貨的天堂。從食材的來源、運用、烹飪.片中每一處細節無不彰顯著日本人對食物的珍惜和對自然的敬畏。能把最簡單的東西變得美好,這就是生活的藝術。本集的主角捲心菜,性平歸脾,潤臟腑、益心力、清熱止痛.好處多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它真的可以很好吃!
  • 這部《舌尖上的日本》熱播了13年,絕對是吃貨必看的聖經!
    日本的料理人講究不時不食,對於來自山川河海的食材,總是心存珍愛之情與敬惜之意,於是小小的島國便衍生出舉世聞名的和食文化。
  • 《舌尖上的中國》日本版告訴你日本料理的奧秘,已播13年依舊人氣!
    與約600種食材結緣的人文美食紀錄片《食彩之國》便很好地把日料食材的來歷、烹製、以及與料理人之間的深情又微妙的關係向觀眾娓娓道來
  • 《舌尖3》已撲街,最最下飯的美食紀錄片大匯總,讓人垂涎,帶給你治癒......
    大年初四,全民下飯節目舌尖系列《舌尖上的中國3》強勢回歸,
  • 【資源】食彩之國 第757回 鮭魚 1080P 雙語字幕
    劇集簡介:這集食彩之國我們將講述行程四萬裡四年一回遊的海中美味鮭魚
  • 日本人30年前拍的《舌尖上的中國》,竟然比央視版還要……
    InsDaily-每日lnstagram最新資訊本文授權轉自: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前一陣子,《舌尖上的中國3》在高收視、低口碑及四年之久的等待中完結。再搜搜其他的中華美食紀錄片,居然發現30年前日本拍了一部《中國之食文化》。是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用磁帶錄影機紀錄的中國美食。
  • 山海幸味,舌尖婉轉。「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
    2020年11月13日,在青島市文旅局的協辦下,青島涵碧樓酒店成功舉辦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青島市文旅局招商引資處鄒希平處長以及島城眾多媒體人蒞臨現場,發布會上,青島涵碧樓酒店展示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紀錄片。
  • 舌尖上的臺北
    (永和豆漿早餐,和志願者小吳同學)二.和食與壽司  日本菜在臺灣很流行,二者風格俱偏甜、偏清淡,造型精緻,集欣賞、品嘗功能於一體。在臺北,隨處可見迴轉壽司餐廳,還有各種賣丼飯的定食餐廳。
  • 舌尖上的短視頻之老飯骨
    美食類短視頻呈現形式由原生的烹飪製作,延伸至吃播、探店等形式。變現模式也多種多樣。短視頻類目是否能裝得下豐富「味道」的美食。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全面啟動
  • 食材B2B供應鏈平臺「彩食鮮」獲10億元A輪投資
    本次增資完成後,永輝超市仍為彩食鮮第一大股東。據網經社獲悉,截止目前,彩食鮮共完成2輪融資。分別為:2018年11月獲永輝超市、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9.5億人民幣戰略投資;2020年12月獲永輝超市、招商銀行、民生股權投資基金、中金資本、景林投資、高瓴資本等10億人民幣A輪融資。
  • 永輝超市攜手騰訊等機構 增資彩食鮮10億元
    在參股公司上蔬永輝陷入破產清算困境之時,永輝超市攜一眾投資人繼續加碼主營生鮮的合營公司——永輝彩食鮮發展有限公司。永輝超市12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騰訊創投」)及其他投資方於當天籤訂《增資協議》。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山海相逢 饕餮可期 遇見.舌尖上的涵碧樓
    旅行的意義有的人會為了大師的設計風格,高端的室內裝修,無邊泳池私屬湯屋去住一家酒店有的人會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段音樂,一個味道去住一家酒店也有的人,僅僅為了舌尖上的一次享受去住一家酒店吸引人的食物,就像《孤獨的美食家》裡所描繪的一樣必然有懂得它的人,會與之相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何況美食美景的奢享
  • 舌尖上的「 清朝 」丨《隨園食單》為什麼是美食家的必讀?
    《隨園食單》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最早出版於1792年,詳細記錄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共14章。《隨園食單》是我國古代烹飪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更是第一次系統全面總結中國烹飪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