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張弓要3年,280多道純手工工序 重慶南派角弓製作人:堅守清貧...

2021-01-12 上遊新聞

△南派角弓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李青陽正在作業中

夏制筋、春取角、冬伐木、秋合之……280多道工序,3年周期,守著一份清貧,傳承一項技藝。對匠人李青陽來說,薪火相傳的不僅是技藝,更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剛剛結束的九龍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中,重慶南派角弓製作技藝,被列入九龍坡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好弓配好漢

愛上射箭索性自己做弓

△李青陽正在做弓

初見李青陽,怎麼也跟心靈手巧搭不上邊,因為他看上去是典型的佛系一族,樸素的著裝,外表就是一個彪形大漢。

交談一番才發覺,李青陽外剛內柔,粗中有細。

位於九龍坡區圖書館五樓的一個工作室,是李青陽打磨角弓的地方,裡面除了琳琅滿目、亂中有序的制弓材料,就是掛在塑料柜子裡,今年剛剛做好的十幾把各式各樣耐人品味的弓。這個塑料柜子還放了一臺除溼機,看得出他對自己的這些寶貝格外珍惜。

現年41歲的李青陽,是南派角弓傳統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在楊家坪長大,小時候愛畫畫,長大後考入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現改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從小動手能力強的他,最愛自己做東西。

李青陽說,首先是愛上射箭,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接觸角弓之後,那種拉弓的感覺,有一種「揮斥方遒」的豪邁。瞬間,自己那股被點燃的激情和熱血沸騰的勁兒,沒日沒夜,一直上網查看與角弓有關的視頻。

慢慢地他發現,外面買的弓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我何不自己做弓呢?」李青陽說,要不動手自己做一把弓?反正祖上也會這門技術。

2005年,有份正式工作的他,乾脆全職投入到角弓的製作中。如今他是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理事,是知名的傳統弓箭高手,角弓製作手藝高超,甚至還仿製了一把康熙皇帝的弓,其所制之弓,被國際上多家博物館收藏。

天然取材要分季

哪一步錯都無法製作良弓

△李青陽介紹角弓的製作步驟

一把古代戰場上使用的弓有多複雜?一般人根本沒法想像,只能從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的詩句中,感受出古代弓箭的魅力。

答案是:取材都要四季進行。

夏制筋,夏天氣候溫熱好去油製作牛筋,就是把牛筋放在墩上捶打;春取角,春天牛兒血氣最旺,水牛角最好;冬伐木,冬至伐竹折桑不宜蟲蛀。

與此同時,收集熬製鱘魚魚鰾,熬製好魚膠蛋白質極高,作為角弓的粘合劑,冬天切好晾乾,不容易腐敗。一切材料準備妥當之後,秋合之,秋天不冷不熱,溼度正好,秋高氣爽時將弓弰弓弝粘合在竹胎上完成弓胎的製作。

上面的步驟一步一步完成,才能製作好一把良弓,哪一步錯了弓都沒法完成。

280多道純手工工序

沒耐心第一步都完不成

△用天然礦植物顏料染出吉祥圖案

280多道純手工工序,3年時間,一張角弓並非一木一弦的簡單結構,受時節對材料的影響,其繁雜的工藝細節、製作難度、耗時之長,遠超想像。

第一步,牛筋製作。取出陰乾的牛背筋,加入鋸末在木墩上砸,將筋絲纖維砸松。然後將砸開的筋絲撕開,撕松,猶如人的頭髮絲一般細,而且不能有岔頭。最後將撕好的筋絲按長度排列整齊,紮成小束備用。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注意到,牛筋的製作都相當複雜,沒點耐心,李青陽說第一步都完不成。

第二步,弓胎製作。將桑木鋸砍出弓弰,再用木挫精細打磨成型,然後是弓胎製作,將陰乾好的竹片打去青皮,打磨出粘合牛角的弧度,將成型的弓胎和弓梢以及望弝粘合,一張弓胎基本成型完成了。

△製作過程中的南派角弓

第三步,牛角製作。牛角的選取也比較講究,必須是水牛,而且耕作年齡在10年以上才算合格。

將完整的牛角鋸開,把角弓面留下備用,一張弓需要用一對牛角,同樣將牛角打磨出與弓胎相互粘合的弧度,最後李青陽將磨薄後的牛角粘合在弓內側,承受和續集開弓過程中的壓縮力。這個過程還需要用麻繩把牛角與弓胎勒緊,其過程之複雜,無法用語言描述。

第四步,鋪筋。每年的初冬,李青陽都會來到海撥3000米,空氣稀薄,氣候乾燥,紫外線強烈細菌少的阿壩州松坪溝基地,為角弓的鋪筋工序做準備。

過程是這樣的:將弓體外側的竹黃面打磨刮槽後塗膠,再拿出準備好的牛筋計算好長度,把牛筋用清水清洗浸泡軟,最後在特製的鋪筋暖房中鋪筋,把筋浸泡在溫熱的膠湯中吸飽膠液,溫度極其重要。接著就將浸好膠的牛筋放在梳筋板上梳理平整順暢,再鋪貼在弓體弓外側梳理壓實,承受和續集開弓過程中的拉伸力。

△做好的弓要放進有除溼機的塑料柜子裡

根據弓力的大小,決定鋪筋的層數,弓力越大,鋪的層數就越多。最後將製作完成的弓反盤靜置一個冬天,靠高原的寒冷使弓體收縮緻密。

第五步,在第二年的春天,李青陽會再上弦調訓弓型。初夏的時候,親自挑選光滑有色澤,千年不腐的樺樹皮貼在調訓得體的弓身。

最後一道工序,便是裝飾。擅長作畫的李青陽,用天然礦植物顏料染出標示級別的吉祥圖案,再作桐油大漆防潮,一張傳統的南派角弓製作就此結束。

△熬製好的魚膠塊

△將魚膠塊化開

所以一張弓嚴格來說,打亂順序的四季,這才是做弓工藝的一個周期。就如陰陽調和的自然之道,做弓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獨當一面精益求精

慨嘆如今收徒弟實在太難

工匠總結累積的經驗,經過時間實踐,角弓的每個製作工序都有特定的規定,從材料的選擇到製作的精益求精。做角弓對人的考驗極為苛刻,不僅要耐得住性子,還要心靈手巧。

△李青陽精雕細琢角弓的弝箍

△剪好珍珠魚皮

△為角弓弝箍貼上珍珠魚皮

曾有過兩位半途而廢學徒,李青陽無奈地感嘆,現如今能靜得下心、做手工的人越來越少了。

現在是他一個人完成所有工作:一個人砍伐竹子、一個人尋找水牛角、一個人打磨……比古代工匠更厲害。李青陽每天都要工作很久,妻子偶爾也會幫忙打打下手,日積月累,妻子熬製魚膠早已不再話下。

在父輩的口傳心授和言傳身教下,李青陽自己也不斷鑽研學習。解刨清弓,挖掘古代記憶,從古代文獻裡摸索,有時候在博物館一待就是一天。也到國外去交流學習,就是為了做好角弓,守住生命中最大的歡樂。

弓和人合二為一

用靈魂穿越時空去制弓

△為角弓弝箍貼上珍珠魚皮

△目測調校

在李青陽看來,一張弓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它們有著未被工業機器摻雜過的純粹與美好,保持著世間萬物最原始的自然。按古法做的弓,拉時很柔,放時剛猛;現代材料做的弓,拉時剛猛,放時就很柔,很無力。古法做的弓,野性未馴,它能記住很多東西,包括你的習慣和個性。當人們拉弦、使弓的過程,身體的能量也在儲存與猛烈地釋放,這不由得感覺到弓和人合二為一的至高境界。

「幾乎要用靈魂穿越時空去做一張良弓。」李青陽說。

傳承南派角弓技藝,猶如一種宗教式的信仰。在外人看來,工匠,其實就是個苦逼行業、勞苦命。對李青陽而言,這並不是所謂的埋頭苦幹,而是一種精神享受,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內心的這份堅守是讓他感到滿足和愉悅的。就如悟道,將中國制弓之法傳承,將中國文化弘揚世界,不讓時光磨滅它的光輝,這就是李青陽堅守的道。

南派角弓承載古人智慧

本人多次代表中國出戰

△彎弓射鵰

據史料記載,南派角弓在保持巴渝地區制弓技巧下與清代弓形特徵融為一體,是中國現存派系中最貼近清弓弓形的角弓。南派角弓傳統製作技藝承載了古人智慧,精巧的弓,性能優良,是現代工藝仿製品遠不能媲美的。獨特又繁雜的傳統技藝,順應天時地利,蘊含匠人精神;一把時間與精力成就的良弓,精美又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李青陽曾多次在國際傳統騎射比賽中,代表中國出戰,贏得優異成績,令國際友人對中國弓誇讚不絕。九龍坡區文化委負責人也對這項技藝存在於九龍坡讚不絕口。

記者手記>>

匠心不朽情不泯

現代社會已經被科技佔領,隨處可見的先進已經不是古代的任何時代可以比擬的。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熟悉角弓行業的李青陽常常感到寒心,經常會有一些商販在販賣弓箭,要價很高,可是質量非常劣質,跟他記憶中的傳統弓箭相去甚遠。

越是這種情況,越需要有人將寶貴的工藝傳承下來。弓箭承載著博大的文化,其實非遺傳承有多種方式,但匠人憑藉一雙巧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護、承接。制弓人的傳奇,還在續寫,別讓它們斷在這個時代裡。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李化 實習生 蔡紅梅

相關焦點

  • 角弓——100多道工序製成的非遺手工製品
    製作全過程純手工  在工作室內,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看到,一把把製作到一半的角弓整齊擺放,要用到的牛筋、牛角等也有序擺放。角弓成品需要10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角弓是選取水牛角或巖羊角、牛背筋或牛蹄筋和彈性好的竹木材料,用動物膠等純天然材料黏合而成,因此製作的角弓具有極高的傳統工藝水平和民族文化特色。重量輕、箭射得快是牛角弓的特點。
  • 藏在民居裡的手工吉他工作室:樂手變琴師,他做一把吉他要200多道工序
    李洋一頭扎進了製作手工吉他的世界裡。頭3把,都來自朋友的「友情照顧」。「他們說,正好我們也缺把琴,那你就做吧。」手藝並不精湛的李洋,常常為了保質,翻來覆去地修改,幾乎白天加黑夜地泡在工作室裡,「萬事開頭難,總要開個好頭」。工作室的名字,叫「1210」,正是李洋第一把手工吉他製作完工的日子。一直用到現在。
  • 搶救蒙古族傳統角弓製作技藝
    諾敏至今清楚地記著自己和角弓的第一次結緣。1999年,當時擔任內蒙古電視臺蒙古語衛視新聞記者的他,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那達慕大會中做採訪工作。一位60多歲的其木德老人,拿著一把珍貴的祖傳牛角弓參加比賽,諾敏第一次見到蒙古族角弓的真實面目,就被深深吸引。
  • 新疆錫伯族角弓製作傳承人:千年制弓工藝不應斷代(圖)
    作為角弓製作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機械工人出身的伊春光對各種弓都有研究。  據伊春光介紹,錫伯角弓用的箭可分為三部分,即箭頭、箭杆和箭羽。因為角弓過去常用於戰爭和打獵,所以箭頭是扁平形而非圓形。而現在比較多見的圓形箭頭,只見於用於體育賽事的弓箭。不論是圓形的箭頭還是扁平的箭頭,都可以用現代的車床加工而成,這裡面,已顯得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了。但是,在製作箭杆時,就幾乎都要靠手工了。
  • 大師級純手工金槍魚餅!經十一道工序!真好味!瘋搶!
    做時先刮取黃魚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配料,揉成粉團,手工敲打作成餅形...而他在1981年開始跟隨老師傅學習廚藝時,最先接觸的也正是打魚餅。如今機械化生產更多代替了傳統手工,市面少見手工魚餅,這一現象讓鄧國華更加堅持手工製作的工藝。
  • 「將軍角弓不得控」,為何有此一說?
    相信大家學生時代都學過一首詩,裡面有一句是: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猶著。這句話你一看覺得似乎也沒哪裡不妥,就是弓很硬,將軍都拉不開,從側面反映了天氣的寒冷,將士們的艱苦。在古代將軍是不會選擇自己拉不開的弓來作戰的,也就是說這張弓將軍一開始是拉的動的,是因為天氣的寒冷讓弓變的很僵硬,無法拉開。那為什麼天氣一冷就回使原本足以拉的開的弓「不得控」了呢?這就得從弓的製作材料材質來分析了。古代的角弓是用牛角,木頭,牛筋三種主要的材料粘合在一起製作而成的。使用的粘膠是用動物的皮熬製而成。
  • 三十年堅守!汝州這位藝人純手工製作樂器傳承文化!
    紫雲路街道郭營村許灣村的最北面有一個小獨院,院子主人是位70多歲名叫許佔川的老人,他每天在家手工製作二胡、大小三弦等傳統樂器,過著簡單而知足的生活。青年時期的許佔川有一門街坊四鄰都羨慕的手藝——打家具,他靠著這門手藝在汝州城區謀生,後來跟著一個姓羅的老闆四處包活,偶然一次機會,羅老闆說讓他把琴盒組合起來,「就是把那種八塊小木板拼成一個八菱桶狀,隔天羅老闆一看,樂了,說我不僅家具做得好,這琴盒第一次做也好,細膩!以後就別打家具了,跟著我學做樂器吧,我手把手教你……」就這樣,許佔川走上了手制樂器的路。
  • 做不到陪伴,做得到體貼,父親節最走心的禮物!紙一樣輕薄的老花鏡,200多道工序純手工!
    有一種冷,叫爹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需要,叫父母認為你要」2mm 的厚度是什麼概念相信就不必多言了隨手插進衣兜放進錢包或者作為書籤夾在書中僅僅是鏡架就需要 250 道工序這樣大的工程幾乎可以說是行業之最了其中的組裝、調試、校對和檢驗等都是由 20 年以上的專業技師純手工操作完成的
  • 三個月做月餅純收入13萬元,帶你看如何做純手工月餅
    圖為黃俊青做月餅。黃俊青和妻子打的月餅,是地地道道的純手工月餅,先要用上好的雪花粉和面,不用水,而是用雞蛋、白糖、蜂蜜和面的。圖為黃俊青的妻子在用和好的面做月餅皮。除了五仁月餅,黃俊青還做棗泥月餅、水果月餅、無糖月餅、純芝麻月餅、紫薯月餅等等。所有這些品種的月餅,都是純手工製作。沒有一絲的含糊。
  • 130道工序一支的開化堂,到底有多神?
    創造這支茶筒的,是擁有140年歷史的京都開化堂。但現在的開化堂不僅是家百年老店,更是聞名世界的京都時尚品牌。這一切要從歸功於開化堂現在的「掌門人」,六代目八木隆裕。 開化堂是家族企業,但一開始,八木隆裕對繼承公司似乎完全沒有什麼興趣——大學專業是「英語」,畢業後進入普通公司,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工薪族。
  • 手工製作的寶劍主要有哪些工序?
    民間有句老話:「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賣豆腐」,相比撐船風浪間和三更起床磨豆腐,打鐵要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如同煉獄,早些年幹到現在的老師傅,由於常年累月用力過度,雙手習慣性的抖動,端酒杯要灑掉四分之一。頑石變璞玉,毛鐵化青鋒,匠人也青絲邊白髮。
  • 百年堅守的錫雕傳承
    作品《馬上封侯》創作中的楊峰峪千錘百鍊 嚴師磨技藝「以錫造物,一生擇一事」的堅持,楊氏錫雕第五代傳承人楊峰峪從10歲起,開始做錫雕手工藝,至今已經55年。南派花雕相比北派素雕,有著更加精巧的工藝美學,風格華麗,突顯金銀秀色,作品極為富麗堂皇。錫雕技藝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的千錘百鍊方可熟練掌握。
  • 周曉初:一弓一箭的熱血江湖
    今天要給您介紹的是觽堂藝術家周曉初:周曉初——觽堂智庫藝術家清代角弓手藝傳承人周曉初,北京人,國內頂級的清弓製作專家。02手工制弓從收藏開始,這原本就是周曉初的一個愛好。只不過琢磨得多了,手工製作一張清弓,也成了他的一個心願。
  • 72道工序,鍛造一張「中國名片」
    千百年來,它都用它的魅力震撼著世人。世人皆知瓷器美。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在這些精美的藝術品背後,有著「需經手72道工序,方可成器」的說法,一件手工瓷器的製作工序之複雜,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如果你對於從瓷土變為瓷器的過程感興趣,不妨看看紀錄片《手造中國》。
  • 苦苦等了3年,我終於買到了正宗的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苦苦等了3年張爺爺的掛麵,終於開放在其他渠道的購買。經吃了3年張爺爺掛麵的小朋友鑑定,買到的空心掛麵是一樣滴好吃!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家煮更健康更省錢,這也是瓶子今天想要寫這個面的原因。張爺爺是誰?△張爺爺和老伴每天起早貪黑,每天重複著這十幾道工序50多年,守護這流傳千餘年熟悉的老味道。
  • 30道工序手工製作!久煮不糊,爽滑勁彈的山藥粉為你們找到啦
    粉條可以算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國民美食」了!最喜歡粉條浸著濃濃的湯汁,透著肉香和醬油香氣,在口腔裡充盈著,爽滑Q彈~用筷子挑起,總有幾根滑到碗裡,湯汁被濺起燙到臉上,每每想起臉上還有記憶中微燙的溫度。所以選粉條時,配料是關鍵,推薦給你的這款純手工山藥粉條,配料只有鐵棍山藥粉,紅薯澱粉和飲用水,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質,放心又好吃!平時我們大多吃的是紅薯粉,山藥粉很少見,其實山藥粉條早就是粉條行業裡公認的滋補佳品。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地點:佛山 故事: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
  • 一張弓投入30萬,戲服純手工刺繡耗時半個月
    >該片的主演是趙又廷和鄧倫,而趙又廷身上所穿的戲服,據說就是郭敬明特地找人用純手工刺繡完成的這一點我們預告劇照上的效果就能體驗到,純手工做出來的戲服感官上就顯得很有檔次不,他每一個細節都幾乎要做到合乎本意的完美。比如趙又廷和鄧倫動作戲所使用的吊威亞道具,居然也是參照原作小說的概念,利用中國古代卯榫原理打造出來的道具,耗時6個月。
  • 一弓一箭的熱血江湖
    不過,堂主今天要給您介紹的這位觽堂人,他正在做的事兒,恰恰就跟這一弓一箭緊密相關:2000年左右,周曉初正式拜師、跟著一位叫孫友元的師父學習做弓的方法。一把弓的製作,從選材到完成,要經過200多道工序,分為四步。第一步:製作弓胎。弓胎需要選用粗壯新竹,先陰乾一年,去掉水分。
  • 大悟:歷經26道工序,才有了這舌尖上的美味
    本報訊(特約記者李新 通訊員徐德國 吳國華 喻玲園)每當進入深秋,當你經過大悟紅葉景區四姑鎮橫山村公路邊的農家小院時,可以看到晾掛於院內的淡淡黃色的圓珠狀麵條,這就是大悟傳統手工油麵(掛麵)。遊客在欣賞完紅葉美景後,在農家樂美滋滋地吃上一碗油麵,真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