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八佰》在網上被炒的熱火朝天,被眾多網友評為「史上最精彩的戰爭片」。這是一部根據淞滬會戰時四行倉庫保衛戰為背景而改編的電影,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有詳細介紹。
一
其實,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像電影裡演的那樣激烈。因為四行倉庫背靠蘇州河,河的對岸又是租界,所以日軍只是留下少部步兵圍攻,並沒有採用飛機,艦炮等重武器。最後八佰壯士還大部分安全撤退。
戰後有人對四行倉庫做統計,總共有420個彈孔。四行倉庫保衛戰不斷被拔高,被保存下來作為紀念館,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精神具有激勵作用。
而在2017年有一部名為《捍衛者》的電影,也是根據淞滬會戰時的真實歷史改編。不過,這次是寶山保衛戰。在真實歷史中,寶山保衛戰打得比電影更激烈,更悲壯,更驚心動魄,並且也被多次搬上熒幕。
這裡不是影評,不對這兩部電影做評論。只是和大家聊一聊這兩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八佰》裡的「八佰壯士」上一篇文章已經講過,在這裡就不累贅。這裡主要講淞滬會戰時寶山保衛戰裡的姚子青營。
二
姚子青,1909年生於廣東省平遠縣,客家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兵科。參加過中原大戰,因英勇善戰,屢建奇功,1937年被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18軍98師292旅583團第3營中校營長。
淞滬會戰爆發後,姚子青營開赴上海,奉命駐守寶山縣。
接到命令後,姚子青給漢陽家中妻子書信一封:此去倘能生還,固屬萬幸,如有不測,亦勿悲戚,但好好撫養兒女,孝奉翁姑。表明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這裡給大家看一下寶山的地理位置。位於吳淞江出海口,東南北三面臨海,地形突出,城池暴露。
淞滬會戰形勢圖 畫圈處為寶山
城牆為土磚砌成,易崩塌,城牆低矮可攀爬,護城河窄淺。在近代化戰爭中可從四面進攻,難守易攻。日本也把寶山作為登陸的據點作為主攻。
相比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日軍集少量陸軍圍攻,寶山保衛戰日本集中陸海空三軍對寶山進行輪番轟炸。在姚子青的電報中提到:敵以兵艦三十餘,排列於我東門江面,飛機十餘架轟擊我各城門,復以戰車向我各城門衝擊。
當時守城的姚子青營據不完全統計也就七百人,沒有重武器,加上少量敗退進入寶山的其他部隊,不足八百人。而他們面對了是日軍的第68聯隊上萬人。在這裡說明一下,日軍的一個聯隊相當於國軍的一個師。
在軍力這樣懸殊的情況下,姚子青營頂住了日軍七天的猛烈進攻。特別是在9月3日血戰一晝夜,傷亡日軍200餘人。
9月7日,城破,姚子青率領殘部與日軍展開巷戰,肉搏,後來腹部中彈壯烈犧牲。
這場寶山保衛戰中,除了個別士兵突圍成功外,幾乎全部壯烈犧牲,無一人投降。日軍傷亡一千餘人。後人對其評價:五百健兒齊殉國,中華何止一田橫。
姚子青戎裝照
蔣介石聽聞寶山一戰,通電全軍:寶山之戰,姚子青全營與孤城並命,志氣之壯,死事之烈,尤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並稱姚子青營為「民族人格之表現」。
偉人在延安評價姚子青營「崇高偉大的模範。」
三
張子簡言: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提到: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寶山一役,姚子青營面對數倍於己之敵,在敵人飛機軍艦坦克的重炮轟擊下,明知不可守而守,堅守七日,最後壯烈犧牲,可稱為民族的脊梁,乃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