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療67:解讀《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
在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中國人的老祖宗一直講道理不講科學。流傳至今的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也同樣是講道理不講科學。因此,到了今天,講科學不講道理的西方人,當然就會認為《黃帝內經》和中醫學「不科學」。講道理不講科學的中國人,則必然會認為西方人愚頑不化。這場「文明衝突」的「中西醫之爭」,就是一場正邪善惡「道不同」的文化戰爭。
自從「鴉片貿易戰爭」的「文明衝突」以來,中國知識精英「洋務運動」的「西學東漸」,又給中國人販賣回來了「價值觀多元化」概念。於是乎,這場正邪善惡「道不同」的文化戰爭,就演變成了一場「中西醫相結合」的文化混戰。至於是「洋為中用」講道理,還是「中為洋用」講科學,則又演變成了一場講科學的「價值觀多元化」紛爭。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是繞口令,但繞來繞去還是掉進了講科學的「文化陷阱」。所謂講科學「上兵伐謀」的文化戰爭,恰恰就體現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便導致了今日中國人不講科學就不會說話,不敢講道理也不會講道理,這還能談得上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嗎?但看今天「新冠八國聯軍」的「庚子賠款」輿論戰,中國知識精英講科學進退失據的戰略被動,正是源於當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屢戰屢敗。
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化新冠瘟疫災難,是百年「中西醫之爭」的一面照妖鏡,也引發了一場「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國人身處「新冠時代」歷史轉折點之際,究竟能不能跳出「價值觀多元化」紛爭的「文化陷阱」,就取決於正邪善惡「道不同」的道路之爭。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簡萬法歸一,講道理就必須講常道講正道,而絕不能講非常道的歪理邪說。正本清源,返樸歸真,炎黃子孫還是要問道於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
《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原文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餘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耳,首甲定運,餘因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陰主之;醜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帝曰:願聞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
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見也。
帝曰:何謂下?
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
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
帝曰:動靜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餘而復會也。
帝曰:予聞鬼臾區曰:「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
帝曰:憑乎?
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溼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故燥勝則地幹,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溼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
帝曰:間氣何如?
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逢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帝曰:寒暑燥溼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髒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髒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焫,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溼,溼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髒為脾。其性靜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溼傷肉,風勝溼;甘傷脾,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在髒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髒為腎。其性為凜,其德為寒,其用為髒,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霰雪,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味為鹹,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
帝曰:病生之變何如?
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
帝曰:主歲何如?
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
帝曰:善!
白話文翻譯
黃帝在通明的正殿大堂裡就坐,開始勘正天倫綱紀,親眼觀測四方八極,考證確定陰陽五行常數。
他向天師岐伯請教說:以前的《醫論》有中言,天氣地氣的動靜變化規律,是宇宙神明的綱紀。陰氣陽氣升降,通過寒暑更替彰顯徵兆。我也聽先生講過五運變化的常數,先生說五行正氣各主一年,從甲子年開始推定六十年運氣。就此問題,我又與大鴻先生進行過討論。大鴻說:「土運主天幹甲已年,金運主乙庚年,水運主丙辛年,木運主丁壬年,火運主戊癸年。子午年天氣是少陰主運,醜未年天氣是太陰主運,寅申年天氣是少陽主運,卯酉年天氣陽明主運,辰戌年天氣是太陽主運,巳亥年天氣是厥陰主運。」這些說法卻與陰陽五行論不合,又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大鴻先生闡明的是大道常理。你現在要討論天氣地氣的動靜變化規律,則涉及到陰陽五行循環運動的常數。這個常數可以準確計算,而且對應著人體五臟氣血循環的陰陽變化。能夠相應相合,就是可以計算出這個陰陽常數。陰陽五行變化,可以由一數到十,由十推算到百,由百推算到千,一直推算至萬。因此,天氣地氣的陰陽變化規律,不能用數字推算,而只能通過有形之象來觀察。
黃帝說:那麼,就請先生給講陰陽五行說的起源。
岐伯回答說:你的提問真高明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冊》文字記載,紅色的天氣,經過牛女二星宿和西北方的戊分區域。黃色的天氣,經過心、尾二宿和東南方的己分區域。青色的天氣,經過危、室二宿與柳、鬼二宿之間的區域。白色的天氣,經過亢、氐二宿與昴、畢二宿之間的區域。黑色的天氣,經過張、翼二宿與婁、胃二宿之間的區域。戊分區域是指奎、壁二宿所在處的「天門」,己分區域是指角、軫二宿所在處的「地戶」,這就是天陽地陰的「門戶」。因此,氣象徵候變化就由此開始,天道就由此運行,人就不可不通此理。
黃帝說:先生講得太好了!《天元紀大論》有言,天地上下覆載萬物,東西左右是陰陽的道路,不知這是什麼意思?
岐伯回答說:所謂上下,是指上半年司天與下半年在泉的陰陽變化位置。所謂左右,是指司天的左右東西間的氣象。如果厥陰司天,左間氣象為少陰,右間氣象為太陽。少陰司天,左間氣象為太陰,右間氣象為厥陰。太陰司天,左間氣象為少陽,右間氣象為少陰。少陽司天,左間氣象為陽明,右間氣象太陰。陽明司天,左間氣象為太陽,右間氣象為少陽。太陽司天,左間氣象為厥陰,右間氣象為陽明。這裡說的左右,是面北背南所見的東西方位。
位置。
黃帝追問:什麼是在泉呢?
岐伯回答說:厥陰司天,則少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陽明,右間氣象為太陰。少陰司天,則陽明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太陽,右間氣象為少陽。太陰司天,則太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厥陰,右間氣象為陽明。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少陰,右間氣象為太陽。陽明司天,則少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太陰,右間氣象為厥陰。太陽司天,則太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氣象為少陽,右間氣象為少陰。這裡所說的左右,是面南背北所見的東西方位。客氣與主氣上下交合,寒暑溼燥風火六氣循環更替。如果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人體五臟氣血循環就會陰陽衝氣以為和。如果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人體五臟氣血循環就會產生陰陽失衡的病變。
黃帝問:如果客氣與主氣交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人體卻產生病變。這又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這是指司天客氣以上臨下生在泉主氣。如果在泉主氣生司天客氣,則是以下臨上位置顛倒。因此,人體就會產生病變。
黃帝又問:天氣地氣究竟怎樣產生動靜變化呢?
岐伯回答說:天氣在上,自東向西由左向右運行。地氣在下,自西向東由右向左運行。地氣自西向東左行,天氣自東向西右行,一年周轉一圈三百六十五度,其餘數為四分之一度,來年又會從此周而復始。
黃帝說:我曾經聽大鴻先生講:「應地氣者,靜止不動。」現在先生卻說「地氣向左運行」,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能再講解一下嗎?
岐伯解釋說:關於天氣地氣的動靜變化和五行的更替循環,大鴻先生只知天氣運行規律,而沒有全面洞察天氣與地氣的系統循環規律。天地陰陽變化的無形之氣,就彰顯為天河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有形之象。這樣就產生了地球的形態,七星繞行於太虛蒼穹,五行運化大地萬物。因此,大地為實,承載著萬物有形之象。蒼穹為虛,散發著天道運行的精氣。有形之象與無形精氣相應相合的運動變化,就像枝葉與樹根的關係。仰望天象,雖然高遠神秘,但人們通過道法自然就可以感知。
黃帝問:地球是不是在蒼穹的最下面呢?
岐伯回答說:地球只是在人的腳下,但卻處在太虛之中。
黃帝追問:地球在太虛中不會墜落,又是依靠什麼支撐呢?
岐伯回答說:地球依靠太虛中的大氣舉升。譬如,燥氣可以使溼氣乾燥,暑氣可以使水氣蒸發,風氣可以使天氣產生激烈運動,溼氣則可以滋潤燥氣,寒氣可以使物體變得堅實,火氣可以帶來溫暖。風寒氣在下,燥熱氣在上,溼氣在中,火氣遊行在上下之間。一年氣候循環,寒暑溼燥風火六氣輪流下臨地面,無形之氣就運化產生出了萬物有形之象。
化生出萬物。因此,燥氣太盛地面就會變得乾燥,暑氣太盛地面就會變得熾熱,風氣太盛地面就會發生震動,溼氣太盛地面就會變得泥濘,寒氣太盛地面就會凍裂,火氣太盛地面就會變得剛硬堅固。
黃帝問:天氣地氣變化對人體五臟氣血循環的影響,會有怎樣的徵候呢?
岐伯回答說:天氣或地氣太盛,反覆發作就會使人體產生病變,卻並不會表現在脈象診察上。《脈法》有言:「天氣地氣陰陽變化,不能根據脈象進行診察。」《脈法》所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又問:間氣會產生怎樣的反應?
岐伯回答說:間氣每年會隨時變化,通過診察左手和右手的脈象就可以測定。
黃帝問:怎樣進行測定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與歲氣相生,人體五臟氣血循環就會均衡平和。脈氣與歲氣相剋,人體五臟氣血循環就會產生陰陽失衡的病變。脈氣不當其位,就必然會產生病變。左脈和右脈互移其位,會產生病變。脈氣失守其位,就會出現克賊脈象,表明患者病情危重。兩手尺脈和寸脈的脈象相反,病人就會死亡。左手和右手脈象陰陽交見,病人也會死亡。首先要確立每年的天氣主運,才能知道歲氣與脈氣相生的正常脈象。只有準確掌握左右間氣應當出現的正常位置,然後才可以診斷患者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順。
黃帝問:寒暑燥溼風火六氣與人體怎樣應合?又是怎樣生化萬物呢?
岐伯回答說:東方應春生風,春風催發草木生長。木氣生酸味,酸味滋養肝臟,肝臟滋養筋脈,筋脈滋養心臟。氣象變化,在天間稱為玄,在人間稱為道,在地間稱為化。因此,就運化生出了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明在天間化為風,在地間化為木,在人體化為筋,在氣息化為柔,在五臟化為肝。其性溫潤,其德溫和,其作用體現為動,其在五色表現為蒼青色,其運化體現為繁榮,其在五蟲生化為毛蟲,其在政治體現為攻勢,其在時令體現為生發,其變化體現為摧枯拉朽,其在病殃表現為隕落,其在五味表現為酸,其在五志表現為怒。怒氣傷肝,悲哀能克制怒氣。風邪傷肝,燥氣能克制風邪。酸味傷筋,辛辣味能克制酸味。
南方應夏生熱,熱氣生火,火氣生苦味,苦味滋養心臟,心臟生血液,血液滋養脾臟。其在天表現為熱,在地表現為火,在人體表現為脈,在氣表現為止息,在五臟對應心臟。其性為暑熱,其德為彰顯,其作用體現為躁動,其在五色表現為赤色,其運化體現為茂盛,其在五蟲生化為有羽毛的羽蟲,其在政治體現為昌明,其在時令體現為蒸熱,其變化體現為炎熱灼爍,其病殃體現為熱灼焚燒,其在五味表現為苦,其五志表現為喜。喜氣傷心,恐懼能克制喜氣。熱邪傷氣,寒氣能克制熱邪。苦味傷氣,鹹味能克制苦味。
中央應長夏生溼,溼氣生土,土氣生甘味,甘味滋養脾臟,脾臟滋養肌肉,肌肉滋養肺臟。其在天表現為溼,在地表現為土,在人體表現為肌肉,在氣表現為充盈,在五臟對應脾臟。其性沉靜雍容,其德淳厚濡潤,其作用體現為生化,其在五色表現為黃色,其運化體現為豐盈,其在五蟲生化為沒有羽毛鱗甲的倮蟲,其在政治體現為安靜,其在時令體現為雲雨,其變化體現為大雨如注,其病殃體現為土壩淫溼崩潰,其在五味表現為甘,其在五志表現為思慮。思慮傷脾,怒氣能克制思慮。溼邪傷肌肉,燥風能克制溼氣。甘味傷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西方應秋生燥,燥生金,金氣生辛辣味,辛辣味滋養肺臟,肺臟滋養皮毛,皮毛滋養腎臟。其在天表現為燥,在地表現為金,在人體表現為皮毛,在氣表現為成熟,在五臟對應肺臟。其性溫涼,其德清靜,其作用體現為堅固,其在五色表現為白色,其運化表現為收斂,其在五蟲生化為有甲殼的介蟲,其在政治體現為剛勁,其在時令體現為霧露,其變化體現為蕭殺,其病殃體現為凋落,其在五味表現為辛辣味,其在五志表現為憂愁。憂傷肺,喜氣能克制憂愁。燥熱傷皮毛,寒氣能克制燥熱。辛辣味傷皮毛,苦味能克制辛辣味。
北方應冬生寒,寒生水,水氣生鹹味,鹹味滋養腎臟,腎臟滋養骨髓,骨髓滋養肝臟。其在天表現為寒,在地表現為水,在人體表現為骨,在氣表現為堅實,在五臟對應腎臟。其性凜冽,其德冷寒,其作用體現為閉藏,其在五色表現為黑色,其運化表現為整肅,其在五蟲化生為鱗蟲,其在政治體現為肅靜,其在時令體現為霰雪,其變化體現為凝冽,其病殃體現為冰雹,其在五味表現為鹹,其在五志表現為恐。恐傷腎,思慮能克制恐懼。寒邪傷血,燥熱能克制寒邪。鹹味傷血,甘味能克制鹹味。
五氣更替循環,各有時令先後次序,如果失守其位就會產生邪氣。如果位置變化正常,就能夠保持正氣。
黃帝問:邪氣究竟怎樣產生病變呢?
岐伯回答說:客氣與時令主氣方位五行相生,疾病就比較輕微。客氣與時令主氣方位五行相剋,病情就會加重。
黃帝又問:五氣主歲是怎樣的情形?
岐伯回答說:如果自身元氣有餘,就能克制自己所克之氣,也能戰勝自己所不克之氣的欺侮。如果自身元氣不足,自己所不克之氣就會乘虛來欺侮,自己所克之氣也會來輕薄欺侮。自身元氣不足,所克之氣來欺侮產生病邪,所不克之氣來欺侮也產生病邪,都是乘虛而入才會無所畏懼肆無忌憚。
黃帝說:先生講得太好了!點讚!
解讀啟示
恐龍個體的生死存亡,絕不會影響恐龍種群的生存發展。恐龍種群的生死存亡,也不影響地球村「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發展。地球村和太陽系的生死存亡,同樣不會影響宇宙盈縮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因此,這一屆地球人,絕不可能是第一屆地球村村民,也未必是最後一屆地球村村民。
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自從「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開始,人類個體會有生死壽期,社會生態系統也會有群雄爭霸的「禮崩樂壞」周期律。這一屆地球人可以探測地球的年齡,也可以探測月球和太陽的年齡。然而,要想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探測宇宙的年齡,甚至想要進行「殖民太空新大陸」的「宇宙自由貿易」,這就必然是「敢為天下先」的「不知常妄作兇」了。
眾所周知,沐猴而冠的猴子,換個西裝馬甲也還是衣冠禽獸。即便是通過轉基因製造出「試管嬰兒複製人」,依然是「學人禮說人話」的衣冠禽獸。人類與獸類的根本區別,並不是體現在能否創造和運用語言工具,而是體現在「天之道」與「獸之道」的「道不同」。至於手段工具的技術創新和升級進化,也只是「術為道之用」的「法術萬變而道不變」。
人類主觀意識能動性初心的發達,正是體現在既能道法自然法則「天之道」,又能道法叢林法則「獸之道」。所謂「名可名非常名」的詭辯術,就體現在能把「獸之道」稱為「人之道」。沐猴而冠的衣冠禽獸「學人禮說人話」,便有了「仁政」的「學而優則仕」和「勞心者治人」,也就有了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的「修昔底德陷阱」。
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亦如老子所言:「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中國大道醫術,眾妙之門就在道法自然「損有餘而補不足」。五千年前,「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這個「治五氣」的洩法和補法,便是道法自然以正治國「損有餘而補不足」。因此,我們今天學習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不僅要學會運用洩法和補法治療人體疾病,更要學會診治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病變。
五千年時空穿越猛回首,自從「堯舜禹之變」開始,這個「下五千年」的人類世界,就逐漸走入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人之道」。此所謂「人之道」,便是道法叢林法則「獸之道」的「非常道」。到了「漢承秦制」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就演變成了社會經濟食物鏈的等級禮教。自從「鴉片貿易戰爭」以來,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的「西學東漸」,又衍生出了「科技崇拜」的「GDP論英雄」。
如今,「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肆虐,已經刺破了現代科技發達的「神話泡沫」,也戳破了拜金主義私有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民主制度優勢泡沫」。直到這時,中國人才幡然醒悟,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的「普世價值」和「國際慣例」,依舊是講科學的叢林法則「獸之道」。人類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的經濟食物鏈,依然是市場經濟全球化產業鏈「錢吃人」的惡性循環。
遙想當年,周朝奴隸制小康社會「禮崩樂壞」的「百家爭鳴」,只是「尊王攘夷」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道爭霸運作模式。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神話,則是資本豪族世家操控「執行長」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日不落帝國」重蹈古希臘式「修昔底德陷阱」覆轍,便是資本世家「挾貨幣以令諸侯」的市場化運作科技創新。「美元帝國」重蹈古希臘式「修昔底德陷阱」覆轍,依舊是資本世家「挾貨幣以令諸侯」的市場化運作理論創新。
由此可見,這場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的「庚子賠款」輿論戰,同樣是叢林法則「獸之道」的「法術萬變而道不變」。面對「新冠八國聯軍」的文化殖民侵略戰爭,中國知識精英一面鼓譟「金融門戶開放利益均沾」,一面搖唇鼓舌參與講科學的「價值觀多元化」輿論混戰,這難道不是當年「師夷長技以制夷」屢戰屢敗的故伎重演嗎?
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病變,就是源於知識精英道法叢林法則「獸之道」的私慾泛濫。中國社會生態系統的病變,則是源於牛鬼蛇神「勞心者治人」的文化變異。知識精英私慾泛濫的病毒邪氣,依然在製造著文化轉基因的病毒瘟疫。只有恢復和重建大道文化生態體系,才能拯救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炎黃子孫只有通過重讀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才能實現增強自身免疫力的自我拯救和自我革命。
為此,我們接下來的同步靜心養神療程,就是繼續研修和解讀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