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要青春期孩子與自己好好說話只需2步,高明父母聽話照

2021-01-10 慕容老師談教育

孩子還小時,懂事、聽話,雖說不上對父母言聽計從,但至少大多數時候還能聽從父母的建議和引導。可孩子到了青春期,仿佛變了個人,偏偏對父母對著幹的不在少數。話不投機三句多,動不動就掐起來的時常有。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變得不願意和父母好好說話?

常言道,有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是父母存在問題。這句話可能會得罪不少父母,他們認為:這是什麼話?我們做父母的還不都掏心掏肺為孩子好,他們聽不進我們的教導,有錯的卻是我們?

孩子進入青春期,TA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已逐漸成熟,對尊重、平等的需求接近成人甚至超過成人(成人可以自我調整和控制,而青春期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試想想,父母跟朋友聊天、溝通時,採用與青春期孩子一樣的方式與語氣(哈哈,腦補一下情景),結果可想而知吧?這回相信了與青春期孩子不能好好溝通,問題出在父母了吧?

1.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50%中考生上不了高中,你不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一到周末就外出打球?」、「我幫你報了語文、英語、數學輔導班,那可全是名師主講,對你考重點高中有很大幫助」、「你的字寫得太難看,已經給你報了周末班,上課時間是周六晚上8:00~9:30。類似這些強勢做法,也許在父母眼裡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可有沒有換位思考一下,孩子已是成人感很強的小大人,能心甘情願接受一切安排嗎?

父母自以為替孩子考慮,為孩子著想,實質上是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利,更是把自己意識強加給孩子的最直接表現,根本談不上尊重。家長因為經驗豐富,他們對孩子的「安排」很多時候確實是捷徑,可這種未經孩子認可的捷徑恰恰不是孩子需要的。即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好,便心理、肢體語言中都會流露出不滿和反抗,因為他們進入了青春期,需要尊重!

2.飯桌上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時間對孩子大講道理,一番說教。所以,一餐飯下來不是面紅耳赤,就是吃下去。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是件溫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語「埋頭苦幹」也是段美好時光。然而不少家長卻把這段時間用錯了。飯桌上教育孩子,不僅會引導消化不良、厭食,而且會讓孩子形成牴觸心理,擴大親子隔閡,影響親子關係。嚴重的,會導致孩子一到吃飯就高度緊張。時間久了易有心理疾病。

其實想要與孩子良好溝通,只需要2步:

1.與孩子朋友相處

家長與孩子做朋友,主要目的不是影響、教育孩子,而是要與平等相處,尊重孩子!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尊重的溝通手段。

有些家長「屈尊」與孩子做朋友,可仍想著辦法將自己的三觀強加給孩子,還不時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這事必須聽我的!在這種專制、獨裁的家庭成長的孩子,不得不說孩子是悲哀的,都快成年都沒有自己的獨立小空間,也沒有形成自己三觀的機會。

2.傾聽

「傾聽是高明家長的必備技能」,要實現傾聽,其前提必須父母值得孩子信任。只有孩子信得過父母,才有機會表達內心想法,才會暢所欲言。家長唯有懂得傾聽,才能真正看清真實的孩子,才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想法和做法太天真不成熟,認真傾聽是浪費時間。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都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天賦,更何況青春期孩子,並且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敏感性表現得尤其強烈。

傾聽是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麼在有效傾聽後,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餘地,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和家長溝通。

良好親子關係是有效親子溝通的基礎,要想和孩子坐下來好好交流,首先得保證親子關係很不錯。

相關焦點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有的時候父母吼叫孩子,就連自己都沒有察覺陳喬恩知道女兒的想法後,就連自己的都沒有意識到她的行為會對女兒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陳喬恩的媽媽哭著表示:「並不知道自己會這樣,因為沒有哪個父母會故意對孩子不好。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老一代人的思想總是覺得打是親、罵是愛,所以仍然堅持對孩子「棍棒教育」。可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曾經沒有被好好對待過,所以只會用暴力進行溝通。
  • 孩子不說話,我想找茬和他吵架:找準原因,善待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後來媽媽找了個合適的時間,跟女兒好好談了談,表達了父母的擔心。女兒說她沒什麼事啊,就是覺得這樣挺酷的。還說了一句「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高冷範兒』,你看都被你們破功了。」讓父母哭笑不得。一些青春期孩子的耍酷耍帥就是這種情況,這是孩子在同伴面前彰顯自我個性呢。
  • 青春期孩子「易燃易爆炸」?硬碰硬是下下策,父母應學會化敵為友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初中階段,也就是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會得到飛躍性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吐槽自家孩子,怎麼步入青春期以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以前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現在的脾氣變得又倔又暴躁,什麼事都喜歡和自己對著幹!
  • 蔡康永:好好說話是一門學問,的確,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話語的力量從來不容小覷,因此好好說話是最難得的本事,也是一個家庭裡最好的風水。作為家長,你說了什麼,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成長的。網絡上盛行一句話,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必然是優秀的,懂事的,自己家的孩子是愚笨的。父母經常打壓孩子,時間一久,孩子真的就朝著父母所說的那個方面成長了,膽小,恐懼,不合群,沉默。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結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前治他的方法居然沒用了,家長們很不適應,他們發現已經贏不了孩子。其實孩子一直都想聽自己的,想自己拿主意,青春期只是他變得有能力了,他的小胳膊小腿長結實了,有力量了。他有能力對抗而已。家長們很容易對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失望,他的行為習慣,生活作息,學習能力,人際能力,全方位讓人不滿意。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青春期兒童,實際上很多家長都覺得蠻頭疼,就是兒童好像開始長大,開始不聽話、反叛。實際上在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個時候兒童開始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個成長的標誌,證明兒童已經長大,開始慢慢向成人過渡。所以其實這是一個好事,問題是這個過渡跟家長對他的期望有差別。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青春期孩子怎麼說都不聽話,與其和孩子「對著幹」,不如這樣做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相處?怎麼去影響和改變他們?我整理了八點拿給大家看一看。 第一,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首要的就是管住嘴,少說話,話說多了就沒有威嚴。孩子之所以討厭你,往往就是因為你太嘮叨了,關鍵時候說兩句才會起到效果。
  •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專家建議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開啟良好...
    乖兒子變得不聽話母子之間矛盾升級47歲的馮女士是名個體從業者,此前她和老公在外地打工,兒子寧寧(化名)從1歲起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夫妻倆每年就回家一次,孩子上小學後,馮女士才回到武漢。寧寧上了高中後,原本在馮女士眼中聽話的他變得有些不乖了——穿衣服講牌子,愛出去玩,有時還晚歸,還愛和父母吵架、頂嘴。
  • 青春期孩子怎麼說都不聽話,與其和孩子"對著幹",不如這樣做
    第一,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首要的就是管住嘴,少說話,話說多了就沒有威嚴。孩子之所以討厭你,往往就是因為你太嘮叨了,關鍵時候說兩句才會起到效果。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特別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些事情父母只要說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沒有必要逼著他承認錯誤,你越是不逼他給他空間,孩子後面呢多半都會改。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他們的心理。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不輕易下定論孩子突然間變得不聽話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時候父母不應該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應該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入手。父母首先應該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聽話,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父母太早對孩子的事情下結論,那麼很有可能會存在冤枉孩子的情況,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明事理,也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了。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01 「管住」孩子的欲望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用很輕鬆的方式跟孩子探討性的問題。02 「管住」孩子的嘴高情商的人首先是會好好說話,但非常多的人都無法做到好好說話,尤其是在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如同刺蝟,一副無法溝通的樣子示人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我們之前講過一本關於青春期的書,叫作《解碼青春期》。我覺得,那本書應該可以解決青春期孩子大部分的問題了。但是,今天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叫作《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我拿這個標題問我身邊的中年人,我說:「這個問題你們存在嗎?」好多人都說有。他們說,「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不和我說話」。所以,他們強烈建議我再講講這本書。
  •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 大都希望孩子聽話
    引言: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說:要乖,要聽話。這句話,也是許多中國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話:要聽話。直到有一天,我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只是這個時候,我已經長大了。現在,當我要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時,我不禁要問自己:我的話,就是對的嗎?孩子的話,就是不對的嗎?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說到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疼,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怎麼到了十幾歲時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不但拒絕和父母溝通,還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小到跟父母頂嘴、吵架,大道早戀、逃學甚至犯罪,父母的說教和打罵都完全沒有用。
  • 教子有方 | 你聽,青春期孩子的聲音
    以後的幾年裡每時每刻守護著孩子,看他們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直到踏入校門。這段時間裡孩子是那麼的聽話,那麼的順從,那麼的依賴。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以前那個乖巧聽話纏人的孩子不見了,不再是那個整天纏著你和你嘮嘮叨叨啥話都和你說的寶貝了。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孩子的青春期到了。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說起青春期,家長們應該是一肚子的苦水,面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一點辦法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橫衝直闖,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若家長管的多,孩子就會頂撞,故意與父母為敵,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最近,家長群裡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已經怨聲載道了:「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兒子,真的頭疼至極,你說東他就往西,根本不跟我們說話,不管我們說什麼他都覺得老土。」「我家孩子感覺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問他在學校怎麼樣,永遠都是『就那樣唄』。
  • 孩子聽話但做事沒主見?這問題不容忽視,6步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如果問到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相信很多家長都表示希望孩子能夠乖巧一點,聽話一點。確實在大部分家長的心目中,乖巧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會照做,完全不用自己操心,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在這樣強勢的家長面前,孩子自然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失去了做主的權利和機會。2.家長過於焦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是有著諸多的焦慮。
  • 青春期孩子多有三種需求,父母越不滿足,孩子心理越受傷,越叛逆
    ,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並且十分好面子,他們希望父母能夠尊重和理解自己,擺脫管教和束縛,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如果父母當眾批評孩子、在熟人面揭孩子短,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需要隱私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尤其是對異性產生的好感,很容易被父母定義成早戀,有的父母聽到一點兒捕風捉影的話,就肆無忌憚地翻閱孩子的聊天記錄、信件以及日記等等,這種不信任的做法會讓孩子特別反感,沒有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