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面,這篇把「起酥麵團」講透了!從開酥到烘烤

2020-12-21 鹿伯De烘焙研修社

「層層堆疊,薄如蟬翼」,很多師傅們被那層層的酥皮所吸引。

可是,在平日製作的過程中,「溫度高了,面軟或者油心軟,擀開的時候不能同步進行,會跑油,油都從夾層裡面出來了,烤出來就是個「死面坨」壓根兒沒層次。溫度低了,麵團就硬,側邊容易裂開。」

起酥麵團做起來真的好難呀!小編今天就從一個基本的酥皮配方開始一次性解析到位。

1·麵團配方

低筋麵粉 170g、鹽 6g

水 80g

黃油 50g

檸檬汁 2g

油心

低筋麵粉 80g黃油 200g

1·:適合開酥的環境溫度是多少?最佳的室溫在15-20°C。(溫度過高):麵團容易變軟、隨著操作時間長、摺疊次數多,黃油層,會容易融化,也會影響層次。如果帶有酵母的麵團,時間過長酵母會產生作用,從而影響層次和起酥麵皮的穩定性。(溫度過低):麵團/黃油片難以擀開,容易表皮斷裂。

2,麵粉中滴入檸檬汁/白醋的作用?

這是為了防止麵團上產生灰白的斑點(氧化現象)。

3,黃油可不可以換成豬油或是起酥油?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放入一起和面?

黃油可以換成酥油,但不是片狀起酥油,豬油不太建議。

黃油需要在麵團揉出麵筋後再加入,如果一開始就加入,麵筋將不易形成。

4,能不能將水換成牛奶?

不能,牛奶比水偏幹還含有蛋白質,所以麵團會偏幹一點,不太好揉。

5,可以使用高筋麵粉製作嗎?

可以製作,如果手揉相對困難,最好使用機器揉制,相比之下使用T55的粉就已足夠。(對於手工揉制來說還是更推薦低筋麵粉。)

6,麵團揉好的狀態是什麼樣?怎麼判斷麵團揉過了?

表面光滑、黃油完全融進麵團裡,不沾手,說明麵團已經揉製成功。

出油、沾手、溼黏,說明麵團已經揉過了,而且揉過的麵團不建議再使用,擀開的時候麵皮會斷裂。

7·如何判斷麵團的最佳可塑性?

A:麵團從冷藏冰箱取出,用手指戳入麵團中心,沒有實心感,或 用針頭溫度計,戳進的麵團中心,中心溫度在15°C左右。若麵團過硬,可用擀麵杖稍微壓一下再擀開。麵團的溫度會隨著室溫不斷升高,加上有擀壓操作,使麵團內的水分子活躍起來,很快恢復到常溫。

8· 麵團為什麼要充分鬆弛?

熟悉起酥麵包的師傅都知道,在摺疊麵團時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將麵團放入冰箱冷藏,這並不是因為閒著無聊,而是因為充分的鬆弛,能夠讓接下來的摺疊過程更加流暢,且在焙烤時保證千層酥皮不易變形收縮。

9·如何判斷黃油片的最佳可塑性?A:用手指戳下黃油片,有食指痕跡。通常黃油片從冷凍室取出後,放在常溫靜置30分鐘左右,即可使用。黃油的適合操作溫度,約在12-19°C之間(具體溫度應根據不同品牌的黃油軟化度決定)

10·酥皮麵團折法有何講究?

麵團在開酥時,一開始擀的形狀很重要。對摺的越整齊,層次就會越好,這樣油酥和油皮的距離才會比較均勻。折好的麵團要用高溫烘烤,在高溫下油酥才會膨脹,形成層次感,咬下去有酥脆的感覺。低溫烘烤的話會非常破壞產品的樣子,因為油會化掉,並不會膨脹。千層酥皮的摺疊與做丹麥麵包的摺疊次數是不一樣的。丹麥麵包一般三折三次或兩次讓層次更清晰即可。而酥皮一般要三折六次,摺疊次數越多膨脹度就越高,但也不宜摺疊過多,以免影響效果。

11,片狀黃油可以代替油心嗎?

可以。注意片狀黃油的用量=麵粉+黃油之和

12,為什麼要重視酥皮與油心之間的軟硬度?

注意麵團硬度和油心硬度要保持一致,才能同步向兩邊延展,由於剛做好的麵團和油心較軟,所以需要冷藏鬆弛增加硬度,冷藏約30分鐘。

13·在製作麵團時如何正確「撒粉」?

在擀壓起酥麵團的時候,因為比較粘手,大家通常會撒粉。要注意的是不能撒太多的粉,這樣會導致麵團粘不起來,出現空心的狀態。但如果粉太少,會粘住皮,然後油酥就會露出來。所以撒粉有一個要訣:用多次撒粉,少撒粉的方式進行,達到防粘作用就可以。

14·入爐烘烤之前為什麼要在麵皮上打孔?

主要是為了透氣均勻,烘烤後不會膨脹太高。

15·千層酥的最佳烘焙溫度和時間?

千層酥皮烤的時候,因為整塊的酥皮比較大,要烤到中間和外面一樣酥脆,建議先用220度高溫烤8分鐘左右,直到層次完全展開,再降低溫度到180度,烤到酥皮金黃,可保證酥皮內外都一樣酥脆且層次分明。

16·怎麼看酥皮烘烤成型?

顏色呈焦黃色;底部能看到有好多氣泡一樣的,那就是層次;側邊看到層次感產生,酥皮就做好了。

好了,理論聽再多都不如來一次實操更有實踐性;所以我特地準備了一款千層派的製作方法。

千層派

配方

酥皮

高筋麵粉250g、低筋麵粉250g

細鹽5g、冷水280g

片狀酥油300g

奶油醬:

牛奶400g、香草粉2g

蛋黃120g、綿白糖80g

玉米澱粉25g、無鹽奶油40g

裝飾:

糖粉 適量

製作過程

1.酥皮製作;先將低筋麵粉、高筋麵粉過篩後放在操作臺拌勻。

2.再將1做成粉牆狀,然後加入冷水和細鹽。

3.然後將2充分拌勻不粘手,且有點光,鬆弛20分鐘。

4.接著將片狀酥油擀開約兩倍大小。

5.將鬆弛好的3擀開,包入3。

6.再將5擀開成長方形,再以兩折三層摺疊,再鬆弛15分鐘。

7.將6再擀開,再兩折三層摺疊一次,鬆弛20分鐘。

8.將7再次擀開成長方形,並以兩折三層摺疊一次,鬆弛30分鐘,最後擀開約0.3cm厚,約烤盤大小,放在烤盤中,並打孔,再鬆弛30分鐘。

9.將鬆弛好的8放入烤箱,以上下火200/180℃約烤8分鐘,在以180/160℃烤23分鐘,烤好冷卻後切成長35cm、寬6cm的片狀,取其中一片坐底,並抹上奶油醬,重複操作疊層(共4層),最後在表面再抹上奶油醬,再將酥皮碎撒在表面。

10.將步驟9的表面篩上適量的糖粉,再均勻切成塊狀即可。

11.奶油醬製作:先將蛋黃和綿白糖放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加入玉米澱粉和香草粉充分拌勻即為蛋黃醬;

12.再將牛奶放在另一個加熱的容器中加熱煮沸,再慢慢加入蛋黃醬中拌勻,最後以邊煮邊攪的方式做成糊狀,離火後加入無鹽奶油攪拌均勻,冷卻備用。

『成品』

如果有其他疑問請在下方留言給我們

看到後盡力回復大家,

不想錯過推送?

想隨時隨地查看精彩配方?

那就趕快加入關注吧!

(註: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反轉法、速成法(終章)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粉包油法(連載) 一文中曾提及:千層酥一般常見的包油開酥方法有三種:粉包油法、反轉法、速成法。反轉法:將黃油與麵粉混合後,再包裹基本揉和麵團後進行摺疊開酥的操作方法;與粉包油法相反,直白來說,反轉法就是用油包麵皮的開酥方法 。
  • 起酥麵團開酥技法:粉包油法(連載)
    之後,有兩位小可愛分別留言cue我:@雪月冰蓮:能寫一下關於起酥類的科普嗎?@冬:能否寫一個反摺疊千層酥。。。當然可以啦!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今天就來 科普一波千層酥派常見的開酥方法及做法 吧。他在做好的派皮麵團裡忘了放入黃油,只好將其包在派皮中烘烤,結果就出現了層層疊疊的美味糕點。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千層酥是由失敗中偶然創作出來的糕點。
  • 超美的彩虹螺旋酥,酥到掉渣!
    網紅高顏值彩虹螺旋酥,每一款都不同顏色,總有你喜歡的!輕輕一碰就掉渣,裡面綿軟醇香的內餡也太好吃了,顏值在線的同時口味還非常驚豔,做法很簡單,顏控們趕緊做起來!▼9、把泡過油的鹹蛋黃噴點朗姆酒再平鋪到烤盤。
  • 四種超簡單的起酥麵包做法,趕緊學起來吧~
    起酥麵包又稱丹麥麵包,口感酥軟、層次分明、奶香味濃、麵包質地鬆軟。
  • 如何做好中式酥點?開酥、起酥、包酥這些要點必須掌握
    傳承多年它的魅力依舊無法抵擋,深受我們國人的喜愛,製作傳統中式酥點步驟雖有些繁多但並不是很難,只要將一些要領掌握好,你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酥點。• 中式酥皮點心的分類 •製作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層層相隔的酥皮麵團。包酥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大包酥和小包酥。
  • 早餐麵包做法四種超簡單起酥麵包一起學起來吧~
    ↑↑↑早餐麵包做法四種超簡單起酥麵包|一起學起來吧~~起酥麵包又稱丹麥麵包,口感酥軟丹麥麵包的加工工藝複雜,經過攪拌和發酵之後,將經過3h以上低溫發酵的麵團滾壓成厚約3cm的面片,再進入摺疊工序,使包入麵團中的油脂經過該工序產生很多層次,
  • 開酥、起酥、包酥…中式酥點想要做的好,這些技巧很重要!
    製作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層層相隔的酥皮麵團。
  • 點心起酥的製作方法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製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製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麵皮包一張酥面,一次只擀制少量的胚皮(最多4張)。
  • 面點起酥的製作方法
    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製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溼布以防風乾,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 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 面點:起酥的製作方法.
    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製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溼布以防風乾,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 紫薯蛋黃酥,夏天開酥需要注意哪些
    酥點的做法一般是由水油麵包裹油酥面,整體分大包酥和小包酥,然後包餡最後烘烤而製成。夏季到來氣溫會很快升高,所以開酥時需要注意溫度的變化。1.油酥麵團的溫度調控,油酥麵團一般是由油脂和麵粉按1:2的比例組成,豬油的起酥效果好,所以我們使用豬油較多,那麼豬油在夏天天氣熱就容易化,所以解決的辦法,簡單的就是把油酥麵團放冰箱冷藏,調整好軟硬度再使用。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要減少豬油的用量,根據麵粉量大約5%左右。
  • 面點起酥詳解,烘焙必備!
    淺淡起酥麵團的製作關鍵 方法一: 起層酥麵團由水油麵團和幹油酥麵團構成(也稱麵皮和酥面)。 製作起層酥皮的方法主要有大包酥與小包酥兩種。 大包酥即是一次性多數量的開酥方法,其方法是將大團水油麵按一定比例包入油酥面,再擀成大面片,經一次或幾次摺疊,最後擀成長寬的大面片,再捲成筒切劑而成。 小包酥即是一次一個或兩三個開酥的方法,其方法是將小團麵團包入小團開油酥,再用小擀棍將其擀成長條再捲成筒再按扁再擀開成長片,捲成筒即可。其特點是層次密薄,擀制容易,面片光滑,不易變形。
  • 丹麥麵包(開酥的過程)——丹麥風車、丹麥熱狗、丹麥菠蘿、法式藍莓起酥和香酥棒
    ,好痛苦啊~~~丹麥即起酥,首先要做酥皮,然後再來做造型。之後視面的軟硬情況而定是否放進冷凍,這兩天我們都是直接上開酥機,直接放在室溫略鬆弛一會就上機開酥了。再上開酥機開酥至8mm+-厚;8、灑水後四折,在烤盤上灑手粉,放入麵皮,密封冷凍20min——此為二折;取出麵皮上開酥至4mm厚度,此時要壓成大方片,以便切塊,若未馬上用,則密封保鮮膜冷藏,要用時取出解凍。
  • 教你製作高逼格的拿破崙與千層起酥類甜點的製作技巧
    起酥類西點一直以來都是烘焙產品裡的小「網紅」~不僅超受家庭烘焙愛好者的歡迎,也是店面必備的熱銷產品。
  • 開酥麵團這個小妖精所帶來的各式甜品~
    大家好~~又是我kk來為大家介紹今天的內容——開酥麵團這個小妖精~!說到這個小妖精真的是對她又愛又恨。
  • 你知道你為什麼開酥失敗了嗎?
    製作一塊好的酥皮的關鍵在於開酥,想要做好這一步不是很簡單哦!很多人在開酥的時候遇到各種小麻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開酥那些事兒吧~你是不是也會遇到這些情況呢。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種,配方比例不對,製作手法出現問題,亦或是原材料的選擇,等等。
  • 超詳細步驟——蛋黃酥做法
    層層疊疊、一碰就碎的酥皮,香甜軟糯的豆沙加上出油的鹹蛋黃,口感豐富,鹹中帶甜,好吃又不膩。這款蛋黃酥是採用小包酥的暗酥做法。小包酥是指將水油皮和油酥分成小塊,每份只包成一個點心,採用這種方法製做出來的酥皮,比大包酥層次更豐富。但操作步驟更多。暗酥是指在點心的表面是看不到起酥層,要切開點心在側面才能看到起酥。
  • 烤蛋黃酥老破酥啥原因?
    蛋黃酥要好吃,做好起酥很重要,包酥手法要掌握。作為一款酥類點心,蛋黃酥層層酥脆、入口鹹香可口,好吃不膩。蛋黃酥要好吃,這個起酥就很重要,傳統蛋黃酥的製作就會使用豬油來起酥,比起黃油,它的起酥效果更好。除了豬油的使用,在包酥的手法上也很有講究,蛋黃酥可以使用小包酥或者大包酥的手法,個人更偏向更精細、多花時間,但是口感會更好吃的小包酥。
  • 這款酥到掉渣的丹麥麵包要想好吃,有5大開酥技法,圈粉無數
    吃過的丹麥麵包的親們,總是會被它奶香濃鬱、酥到掉渣的口感深!深!圈!粉!要知道,丹麥麵包麵團製作方法和千層酥皮糕點類似;都是將黃油包在麵團中央,經過反覆摺疊以後,形成一層一層的麵皮。烘焙的時候麵皮會一層層舒展開來,成為香酥的起酥麵包。
  • 不用揉出手套膜,這樣做蛋黃酥,層次分明,新手都可以做好
    蛋黃酥是很多人的都喜愛的美食,酥脆的外皮包裹上鹹蛋黃,吃上一口超滿足,超過癮,尤其是吃到流油的鹹蛋黃,沙沙的口感,鹹味跟甜酥在嘴內融合在一起,這種美味就連我爸爸都超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