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直接用公式計算最大心率?

2022-01-07 全球鐵三

在使用心率表衡量跑步的訓練強度時,必須先輸入「最大心率值」,才能依百分比依序算出各強度區間的訓練心率。大部分人為直接採用網路或書本上的公式進行計算,但那「非常不妥」,原因在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是某個年齡的平均值,若把這個年齡的最大心率都等同於公式計算的結果那可犯了相當嚴重的錯誤。

在網路上就可以搜尋到數種最大心率計算公式,可以統整成下列六種:

FormulaMenWomen
公式1Age adjusted220 – age226 – age公式2Ball State University214 – (0.8 x age)209 – (0.9 x age)公式3Londeree & Moeschberger206.3 – (0.711 x age)同男性公式4Miller et al217- (0.85 x age)同男性公式5Heart Zones® (Male)(210 – (0.5 * Age) – (0.1 * Body Weight)) + 4(210 – (0.5 * Age) – (0.1 * Body Weight)公式6Heart Rate Training202 – [0.55 × age]216 – [1.09 × age (years)]

不管用何種公式,計算出來都不一定是你實際的最大心率,而是那次實驗針對特定的族群所分析出來的實驗結果。

以我來說,年齡31歲,體重65公斤,用這六種公式所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如下:

公式1189 bpm公式2189 bpm公式3184 bpm公式4191 bpm公式5192 bpm公式6185 bpm

單位bpm, beat per minute

最低184,最高192,而我實際用跑步測出來的最大心率是192 bpm,還算準的。看起來使用最普遍的「220-年齡」也差不多……但對某些人來說可差多了……以某位55歲的跑者來說,用此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是220-55=165 bpm,但165 bpm並非這位跑者的最大心率,而是55歲跑者的「平均」最大心率,他實際測出來是185。所以如果把公式用在特定的個人身上就會有誤導的問題。

下面以美國知名教練丹尼爾(Daniel)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Daniel’s running formula,3ed, p41)一書中舉了兩個例子,丹尼爾教練說:

我測試過他們多次,測試出來實際的最大心率遠低於他們用公式推出來的預測值。有一位三十歲的男性跑者,以最嚴謹的方式測出最大心率為148 bpm,他到了55歲測出來的最大心率為146 bpm。你可以想像這跟用年齡推估出的差距有多大,如果你告訴這位跑者在三十歲時用他推估出來的最大心率(220-30=190)的86%來訓練,那代表心率需要到163 bpm,這對實際最大心率只有148的他來說根本不可能。

另一位受試者在二十五歲時所測出的最大心率是186(比公式推估的220-25=195低),同一位跑者在他到五十歲時測出的最大心率反而提高到192(比公式推估的220-50=170高很多)。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用心率來監控相對的訓練強度,你必須很清楚你個人目前實際的最大心率為何。

原文:One male runner, at age 30, had a carefully measured maximum heart rate of 148, and this same runner, at age 55, had a maximum heart rate of 146. You can imagine how far off you would be if you told this runner, when he was 30 years old, that to run at 86 percent of his maximum heart rate he would need to maintain a heart rate of 163; this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a person with a max heart rate of 148.

Another of my subjects had a maximum heart rate of 186 when he was 25 years old (lower than predicted when using 220 – age), and this same runner had a maximum heart rate of 192 when he was 50 years old (far higher than predicted using 220 – age as a formula). My point is that if you do use heart rate as a measure of relative running intensities, you need to have a pretty good idea of what your personal maximum heart rate is.

另一個不能用公式的理由是:

跑步、自行車與遊泳時的最大心率都不一樣?

跑步時,因為兩腳騰空從某高度落地,用單腳承擔體重與落地衝擊,所以最大心率會最高。騎自行車時,因為是坐姿,身體還有略微往前傾(騎計時車趴在休息把上時上半身前傾最多,幾乎跟地面平行) ,所以騎自行車的最大心率會比跑步時低。

遊泳的最大心率又更低,原因是心臟的結構是兩個大動脈先向上之後再轉變往下流遍全身,所以直立時心臟要把花更多的力氣把血液打上去。遊泳時,在水中的姿勢是完全平遊,所以僅管在最大訓練強度時,心臟也不用搏動那麼多下就能把最大血量送出去。而且在水中的水壓會幫助皮膚表面的血液回流,這會再進一步降低心臟的負荷。

以國外某位直接實測的鐵人選手來說:

他的跑步最大心率為:195 bpm

騎自行車最大心率為:185 bpm(跑步最大心率的94%)

遊自由式最大心率為:170bpm(跑步最大心率的87.1%)

相關焦點

  • 公式計算最大心率靠譜嗎?不妨試試這三種方法
    不論是跑步新手還是「老鳥」,在跑步日常訓練中都會關注自己的跑步數據,例如配速,步頻,心率等。在這些數據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率。通過心率數值,跑者能夠判斷訓練強度,為之後的訓練做準備。心率和運動強度具有線性關係,心率越高運動強度越大。如果跑者想評估自己的訓練強度,那麼就必須了解自己心率區間。要了解自己的心率區間,最大心率是必須要知道的數據。跑者如何測量最大心率呢?
  • 最大心率=220-年齡,你知道這個公式怎麼來的嗎?
    而所謂的「估計最大心率」則是使用「220-年齡」的計算公式,如一個人20歲,則按該公式計算他的「估計最大心率」應為200bpm。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最大心率=220-年齡?這個計算公式是怎麼來的,到底靠譜不靠譜?
  • 最大心率=220-年齡,是個不太靠譜的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齡,是個不太靠譜的公式很多跑友想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但是卻沒有去測試過,就發現有一個公式,最大心率= 220 - 年齡。但是這個公式卻存在誤區。不管是220-年齡還是180-年齡,這樣的一個公式是根據大數據統計出來。在統計數據時,是通過打點的方式,形成一個正態分布的曲線圖,看大多數人的最大心率否存在哪個位置。
  • 正確掌握最大心率計算,提高心率訓練有效性和跑步成績
    對有些跑者來說,按照公式計算出來的心率區間值,要麼是心率低的無法達到區間要求,要麼就是還沒怎麼跑心率就已經飆高到不行。索性再也不看心率數據,只關心配速和距離,按照心率區間訓練也就無從談起。的確,按照心率區間進行跑步訓練,首先要確定正確的目標心率才有意義。
  • 最大心率 = 220-年齡,是一個不靠譜的公式
    石春健:不建議去刺激最大心率。實際上,我們平時強度跑所達到的心率,並不是最大心率,而是次最大心率或者次次最大心率。跑步的最大心率,一般來說,能維持10秒就不錯了。從專業的角度講,不要經常去觸碰你的最大心率,水滿則溢,非常危險。
  • 星知識 | No.1 運動心率和強度的計算公式
    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實用的公式:有氧運動中合理心率=(最大心率-安靜心率-年齡)×Q+安靜心率。公式中的最大心率≈210;安靜心率指運動前相對安靜狀態下的心率;Q代表運動量,50%以下為小運動量,50%~75%為中運動量,75%以上為大運動量。
  • 【最大心率】「220 -年齡」公式的迷思
    然而,使用這方法的前提是要先釐定運動者的Max HR,不少朋友卻對此數字的計算方法存疑。借今次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些國外的運動文獻信息:當時他們綜合10份醫療研究的受試者平均數據,發現個人最大心率約莫為220減去自己的年紀,即20歲的年青人是200,50歲的中年人就是170。這公式在坊間已沿用數十年,簡單易記,在公共衛生推廣角度,對普羅大眾尤其適合。
  • 心率儲備公式推算運動心率解析
    我有一次問一位教練:你有達到過自己的最大心率麼,他說這好像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更不可能用到客戶身上。我不知道有多少體院的同學們有做過最大攝氧量測試麼(VoMax Test),我們通常會發現最大心率未必是有上限的,因為最大攝氧量和最大心率不一定成正比的(心理暗示和激勵也會影響生理表現,這或許是一種奇蹟)。
  • 最大心率和心率區間|如何根據心率制定有氧計劃
    如果你和姥爺一樣有閱讀障礙,那麼也可以直接去看視頻版本!👉上集 但是,姥爺碼字碼的這麼辛苦,你們不看是不是也得轉發和點擊「在看」,以示支持呢!在回答到底什麼是心率區間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心率最重要的兩個數據,靜息心率以及最大心率。
  • 如何估算出你的最大心率?
    初級跑者使用心率表能夠從兩方面受益:對自己的訓練速度和強度還不太了解的初級跑者,可以設定一個目標心率範圍(一般在最大心率的 60-80% 之間),訓練時把心率值維持在這個範圍內最大心率的精準測量需要專業的方法,不過一個廣為普及的計算公式是用 220 減去你的年齡。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一公式更適用於那些不運動和身體狀況欠佳的人群。
  • 找出你的最大心率
    初級跑者使用心率表能夠從兩方面受益:對自己的訓練速度和強度還不太了解的初級跑者,可以設定一個目標心率範圍(一般在最大心率的 60-80% 之間),訓練時把心率值維持在這個範圍內。的80%-90%大運動量有氧運動提高乳酸容忍度、增強高速運動持久耐力MHR的90%-100%最大心率運動提高最大衝刺速度,增強神經肌肉系統,運動員或極佳身體狀況最大心率的精準測量需要專業的方法,不過一個廣為普及的計算公式是用 220 減去你的年齡。
  • 你運動的最大心率(MHR)你會計算嗎?每次鍛鍊都必要達到嗎?
    但是有3種計算,分別稱為Fox,Tanaka和Gulati公式。都是有效估算自己最大心率的有效方法。Fox公式是計算你的MHR時最常引用的公式,許多主要的健康組織,例如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診所都使用它。因為它很簡單,而Tanaka公式在這兩種方法中更精確。要使用Fox方法找到你的MHR,你要做的就是從220歲減去你的年齡。
  • 運動時心率多少合適?教你計算自己的最佳心率
    跑步時心率很高會不會有問題?運動心率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心率太高固然有風險,而低了又不容易達到效果,確實需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心率區間那麼怎麼計算運動強度呢?心率在什麼範圍內是安全的?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只要不超過最大心率都是安全的最大心率怎麼計算?
  • 指南|划船機上的心率,如何計算自己的最佳心率區間?
    計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MHR)是您可以達到的最高心率。它對應於您的最大有氧運動量,並取決於您的生理和健康水平。最大心率會根據運動過程中使用的肌肉群的數量和大小而變化,例如,由於使用的肌肉群較少,因此騎行測驗的MHR值比划船機的要低一些。
  • 扒一扒「最大心率=220-年齡」的黑歷史 | 學術派
    而所謂的「估計最大心率」則是使用「220-年齡」的計算公式,如一個人20歲,則按該公式計算他的「估計最大心率」應為200bpm。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最大心率=220-年齡?這個計算公式是怎麼來的,到底靠譜不靠譜?
  • 還在用「220- 年齡」測算最大心率的你,已經out了……
    · 最大心率(max heart rate,簡稱MHR)最大心率指的是進行運動負荷時,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負荷強度時,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繼續增加時心率達到的最高水平。如何測出最大心率?
  • 最佳鍛鍊心率測算公式
    最大心率    是指運動到最強的時候,達到的極限心率。在評價一個人的最大工作能力和最大耗氧量時,運動醫學上常常使用這個數據。計算公式為:最大心率=220-年齡。這個數值,是最有意義的參考,儘管有很多可以查得到的運動方式或者指標數據等,但是無論是哪一種使心率增加的運動,都得把握好這個心率指標,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最佳鍛鍊心率標準。
  • 最大心率的謬論,打破不合理.
    這個準則被沿用了許多年,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準則都不適用。有教授表示,這個公式計算出的最大心率有正負11下的偏差。舉個例子:一個年齡為20歲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最大心率都會落在189-211之間。因此通過上述方式計算的最大心率劃分訓練區間,並不精準,會導致訓練效果達不到預期。
  • 跑步心率的一種計算方法
    跑步不只是簡單,而且它能很好的刺激心肺功能,是提高耐力的不二方法。健康的跑步,是以無損傷為基礎的。有的人不講方法,或者方法不當,造成傷害,以致對跑步的好處失去信心。 怎樣跑才不致於受傷?很多人都有疑問,有的說是正確的姿勢,有的認為跟鞋有關,有的說跟跑步強度有關,等等。今天我談談跟強度有關的心率。
  • 實測個人最大心率是科學跑步的基礎:但大部分跑者都不重視
    所謂安全是指運動風險最小,不發生傷害或者意外;所謂有效則是指通過跑步達到促進健康、減肥燃脂、提高耐力等目的。要讓跑步安全有效,了解自己最大心率是重要前提。因為最大心率是確定運動強度的基礎!我們通常所說的以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多少進行訓練,這個梗是落在最大心率上的,最大心率估算錯誤,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多少就計算錯誤,當然運動強度科學合理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