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不生不滅

2021-02-19 頂禮淨空恩師

我們要認識,「善惡變化,追逐所生」,親朋好友在六道輪迴裡頭,來生再遇到,會遇到,遇到不認識。像我們這一生一樣,又到人間來了,過去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家親眷屬,這一生遇到了不認識。不是沒有遇到,有歡喜的,有厭惡的,什麼原因?歡喜的,以前在一起,家親眷屬;不歡喜的,那些冤家對頭,都是對立找麻煩的,現在又遇到了。如果我們學佛,細心去觀察會體會到,這個人一見如故,過去生中沒有緣怎麼可能?這個人一見就不舒服,那是惡緣;一見歡喜,善緣。不管善緣惡緣,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肯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這個一定要明白,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不是假話,不是嚇唬人的,是事實真相。所以過去善緣深很好,一起做好事,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好!過去這緣,今天見面就沒有好感,一定要知道,過去的怨結得很深,這一生當中小心謹慎,把這個惡緣化解掉。

  永遠存一個心,學佛了,佛弟子,佛教給我們斷煩惱,從哪裡斷起?從見思斷起,五種見惑先斷。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這身體,身體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所以身體是我所。我呢?我在哪裡?這穿衣服的人是我,這是迷惑之後把假我當作真我。這個現象是假我,為什麼?它不可得,如果真的是我,有我,不是沒有,有真我,真我是不生不滅,大乘經裡頭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我。法身,在這部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是什麼?四土裡頭常寂光土,那是真我。真我是本性,是自性,叫法身。它沒有現象,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念頭,也不是能量。它是一切法的根本,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是十法界,還包括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的境界,下面到六道輪迴,我們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包括一切諸佛如來,佛淨土,包括地獄眾生,跟地獄裡面的報土。  法身能現,遇緣能現,沒有緣不現。不現,不能說它無;現,不能說它有。經上常說的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不出來,也想不到。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由它而生,但是一切法跟它一個不同的性質,它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生滅,包括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不生不滅,妄心剎那生滅。

相關焦點

  • 我原來是不生不滅的!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免費訂閱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性是什麼?真心,本性。第一句話說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沒想到,沒想到我們的自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永遠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過。
  • 《心經》解讀之三:「不生不滅」...(有聲)
    但是,不論比較粗糙的有念靈知心,還是比較細膩的離念靈知心,都是意識心的所行境界,不離意識。而且意識的心行會隨著所面對的境界經常改變心意,所以祂有時所顯現的是清淨的一面,譬如鋪橋造路為眾生付出等等;有時顯現的是不清淨、有染汙的一面,譬如遇到不順遂的事情時,就會發起脾氣來;不是從本以來就清淨、沒有任何染汙的真心。
  • 佛教:真如本性是什麼,為何說它不生不滅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我們介紹的是三句非常重要的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三重境界第一組反義詞是「生滅」,這是個標準的佛法用語。這一對詞確實不是很好理解,濟群法師把它總結為了三層意思——一期生滅,剎那生滅,和大期生滅。
  • 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就要學會觀照心念,將來就不感這些果
    集就是因,過去生中身口意造作種種善行、惡行,善惡業夾雜,今生就感善惡夾雜的果,業果現前就要受苦樂之報。眾生始終在迷惑顛倒中,如果不知道苦,也無法發心修行,斷除所造的惡因。例如,生病時才知道苦,等病一好,就把病苦忘記,昨天還在生病,今天病好,後天就去吃喝玩樂了。
  • 滅相不滅的真相
    若心已滅,是心更生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意云何?若心生是滅相不?」「世尊!是滅相。」「須菩提!於意云何?是滅相,法當滅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意云何?亦如是住如如住?」「不,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須菩提!若如是住如如住者,即是常耶?」「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如甚深不?」「世尊!是如甚深。」「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如即是心不?」「不也,世尊!」「須菩提!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中道之理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中道之理
  • 一周後,緣起不滅,深情未改,舊愛回應,心生歡喜,餘生相偎相依
    害怕真心地喜歡上了一個人,需要那個人的陪伴,包容,將對方視作習慣,對方卻突然失去了耐心,毫無徵兆地消失。其實我們本不怕孤單,可擁有過寵愛後再次回到孤單是一件難熬又難過的事情。不過也不必對愛情失去信心,若是命中注定,必定會再次相依。一周後,緣起不滅,深情未改,舊愛回應,心生歡喜,餘生相偎相依的星座。
  • 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萬物皆因緣生,因緣滅」,這是一個永不改變的道理,年齡、要上大學、考的分數.....都是「緣」,正是這些緣,讓我們走在一起,成為了漢本四班、成為了14級中國哲學研究生班,讓我們有那美好的4年和3年。而這些「緣散了,我們便各奔東西,逐漸不聯繫了。許多事情,我們真的無法左右,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如人之生命的生滅一般。
  • 晚年的蘇東坡 追求道家的長生不死 追求佛家的不生不滅
    對於世間種種不公的憤慨,已然消散,已經不再在意,轉而探索精神世界,追求道家的長生不死,追求佛家的不生不滅。古圖這是個小故事,古時洛陽有一男子,不慎落入絕谷,難以逃離甚是焦急,不知何以為生,但谷中也有許多小動物,尤其是青蛙和蛇。
  • 從一個念頭的生起到一個念頭的消失,在生滅中體會佛性
    「不苦不樂受」就是指心念的生滅,是行陰,它還是空、還是虛妄的。行,就是想念、遷流,所以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佛經告訴我們,「受如水泡」,感受就像水泡一樣,一下就破掉了,不是實在的。「想如陽焰」,什麼是「陽焰」?
  • 三魂七魄與靈魂不滅(有聲)
    這些外道有的有可能有陰眼,有的有可能有天眼,看到眾生死的時候有一個中陰身出生出來了,就認為說有一個靈魂從身體出生出來,認為說這個中陰身是在我們身體裡面不滅的一個本體,所以出生了這個身體出來。但是這個中陰身其實他還是一個五陰身,他是依止著前一世的滅掉的這個五陰身所出生的這個中陰身,再加上你的如來藏的功能,再加上你的業種----分段生死的業種未斷,所以所出生的一個中陰身。
  • 佛陀的智慧(九)大龍說禪 42在不同的心識層面會有各自不共的生命現象,生滅的背後是不生不滅的一心跟你是一體的,這就是佛的智慧
    學佛如果你的識見不轉過來,你什麼也做不了。佛到八十歲就示現涅槃了,食身示現的佛壽就是八十年,佛涅般是指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並非指佛的法身。佛是法報化兼具,我們也是同樣,學佛不能老活在你身體的認知裡,人住在身體裡就是住在死亡裡。從一心變現來講,生命的背景也是你,一心佛覺創造了山河大地,創造了宇宙,天體星系,一切顯現都非常精細。《易經》是覺觀的視角之一,黃老當年講過,《易經》是簡本的《華嚴經》。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慧能
    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當然不會有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他也說出他的境界,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五句,這五句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惠能大師說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想到,見性了,沒想到性本來就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過。
  • 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不異,就是沒有差別的意思。空,不是空無所有的頑空,也不是撥無因果的斷滅空。斷滅空是指把色相消滅之後稱為空,像人一死就沒有了。我們這裡所說的色不異空這個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沒有自性的空。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
  • 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
    各種條件匯合起來成了這個事物,這個條件會聚合,也會離散,「緣匯則生,緣離則滅,萬事萬物,無不如此」。這個道理我知道的挺早的,理論上來說,我也能接受,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沒有常駐不變的事物,「諸行無常,是生滅發」。我以為我知道了生生滅滅就是懂得了「緣起性空」,其實沒怎麼懂,什麼時候懂的?不是邏輯上的理解。
  • 修道篇(一)因地初心:1生滅心錯
    「有見無覺」,「覺」就是靈明覺性,它本來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無所不在,它是無量無邊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具,遍一切處、遍一切物,但是妄見生起以後,遮蓋了自性的光明,以少分四大為我身,真心被無明封固了,則由大變小,不能遍一切處、遍一切物,而只能遍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有知, 其餘的就不能知了,從而妄心就有處所了,就在我們身體之內,所以說「有見無覺」,無覺就是覺不周遍了,身體以外的就不知道了。
  • 能量守恆不滅
    對話者C:他不在家裡住,也就是已經和另外一個女人了,而且有好多個的。但是我爸又不是有錢。現在沒有離婚,因為我們三個要讀書,我們三個是老媽的命根。他外面還有一個孩子,可是跟那孩子他媽玩得不開心,又找了一個,就是又生了一個。家裡本來就不是特別好,他又這樣,我們就更抬不起頭。現在他就後悔了,那孩子第一,不聰明,第二,素質很低。
  • 心裡的想法,像水泡一樣忽生忽滅,你想抓住它是不可能的事
    心裡的想法,像水泡一樣忽生忽滅,你想抓住其中的一個水泡,讓它不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世界上最容易變的就是人心。人心最容易變,愛情也就最容易變。像情侶之間,一個男孩問一個女孩:你愛我不愛?女孩說:我愛。明天再問的時候,女孩說:我不愛。男孩就問,你昨天說愛我,今天怎麼不愛了?女孩說: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這個女孩很明白,昨天的某一個瞬間,她固然是愛他的。結果這個瞬間過去之後,她的心思變了,就不愛了。有愛的心思時,當然愛你;心思變了的時候,當然不愛你。你怎麼能要求她的心思一定不能改變呢?
  • 貧女供燈不滅的因緣
    她生活貧窮,孤身一人,以流浪乞討為生。難陀常常看到那些王公貴戚,大小臣民,一個個都備辦齋飯供養佛陀和眾僧。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貧窮卑苦,有幸遇到佛陀出世,雖有廣大福田,卻無法種下善的種子。想到此處,難陀心酸感傷,深深懺悔前世罪業。於是四處討要,也想給佛陀和眾僧做點微薄的供養。
  • 《LOL》不滅狂雷沃利貝爾怎麼樣 不滅狂雷沃利貝爾背景故事一覽
    導 讀 lol狗熊重做背景故事更新,英雄聯盟在5月9日公布狗熊重做資料,也同步更新了不滅狂雷沃利貝爾的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