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要食用油價格上漲 專家:我國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今年,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上漲,「油瓶子」安全問題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對此,專家表示,雖然我國食用油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我國油脂油料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有完善的糧油儲備制度,也有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因此,我國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今年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上漲,從年初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後來豆油追漲,再到現在棕櫚油被熱炒,三大主要食用油品種面臨價格全線上漲的態勢。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我國食用油供應有保障嗎?一些權威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食用油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我國油脂油料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有完善的糧油儲備制度,有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多因素推動菜籽油價格上漲

  菜籽油是我國第二大食用油品種,也是今年以來第一個持續漲價的食用油品種。在期貨方面,鄭商所菜籽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最高突破每噸10000元,比年初上漲近30%,比5月份的低點上漲50%左右,創2013年以來新高。在現貨方面,12月11日,沿海地區四級菜籽油批發報價為每噸9850元至10000元,比年初上漲1850元至2000元,比5月份低點上漲2850元至3000元。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經濟師鄭祖庭認為,菜籽油價格上漲是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一是以棕櫚油為代表的全球食用油供需趨緊,全球主要油菜籽生產國(地區)因乾旱減產,帶動油菜籽、菜籽油報價持續上漲。美國農業部預計,2020年至2021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6917萬噸,同比減少5萬噸。二是受土地和勞動力等因素制約,國內油菜籽增產空間有限,而且以小油廠、小作坊生產濃香菜籽油為主。三是加拿大是我國最大的油菜籽進口來源地,由於其油菜籽中曾檢出有害物質,國內企業進口油菜籽較為謹慎,油菜籽進口量下降。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油菜籽進口總量為243.4萬噸,處於歷史偏低水平。四是2015年以來我國取消油菜籽臨儲政策並推動菜籽油去庫存,現在菜籽油庫存消化完畢,市場供應總體偏緊。此外,美國、日本、歐盟等經濟體持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過剩,大量資本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逐利,驅動菜籽油價格上漲。

  菜籽油在我國食用油中的消費佔比為20%,明顯低於豆油45%的佔比,但是油品間具有很強的替代性,菜籽油價格上漲對居民生活消費影響不大。今年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後,豆油、葵花子油消費增加,菜籽油消費需求明顯受到抑制。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20年至2021年(10月份至次年9月份)菜籽油消費將達710萬噸,同比減少40萬噸。

  構建多元化進口格局

  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國內食用油市場與國外市場高度融合,油脂油料市場國內外價格聯動性比較強,內盤在很大程度上會跟著外盤走,使得我國食用油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名譽會長王瑞元表示,2019年,我國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子、芝麻、亞麻籽、油茶籽等八大油料作物總產量達到6666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我國油料生產雖然發展迅速,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需求。在國內油料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不斷增加油脂油料進口數量就成為必然選擇。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進口各類油料合計9330.8萬噸,進口各類食用植物油合計1152.7萬噸。隨著國產油脂油料和進口油脂油料數量的快速增加,我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已經從1996年的7.7公斤提高至2019年的28.4公斤,超過了2017年度世界人均水平的24.4公斤。

  近年來,國際經貿摩擦加劇,為了保障食用油安全,我國積極推進油脂油料進口渠道多元化,優化與美洲大豆生產國、東南亞棕櫚油生產國的合作,拓展與歐洲、黑海和非洲等油料潛在生產區的合作。此外,我國應建立健全油脂油料貿易政策體系和進出口協調機制,鼓勵支持具有國際資源整合能力的企業(集團)赴境外開展油脂油料產業鏈上下遊的併購,支持國內企業布局海外油脂油料種植、倉儲、物流市場等,打造中國自己的跨國大糧商,掌握更多油脂油料資源,提高國際貿易影響力。

  提升食用油安全保障水平

  油脂油料短缺是當前我國食用油產業發展的一個短板。湖北一位油菜籽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企業因為收購不到油菜籽而不得不停產。受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制約,未來國內油料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增長的難度加大。專家認為,必須充分挖掘國內油脂油料增長潛力,在努力提高自給率的基礎上,充實完善油脂油料儲備,保障國家油脂油料安全。

  首先,要在不與糧食爭地尤其是爭好地的前提下,採取多油並舉的發展方針,努力增加油料種植面積。繼續推進大豆振興計劃,穩定大豆種植面積;擴大油菜種植面積,鼓勵南方地區利用冬閒田增加油菜種植,穩定擴大北方春油菜種植面積;擴大黃淮海和南方地區適宜種植區的花生種植面積;繼續積極發展以油茶、核桃等為代表的木本油料生產,鼓勵利用荒山荒坡新造油茶林、核桃林;加快發展油葵、芝麻、油沙豆、油橄欖等特色油料生產;充分利用糧油加工的副產物如米糠、玉米胚芽、小麥胚芽等資源。

  其次,支持國內油料企業做強做大。近年來,我國油脂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和港澳臺及外商企業同臺競爭的局面。要加快推動油料加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新設施設備、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加工能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油料市場流通體系,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業態,扶持一批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流通企業,培育食用油保供主渠道。

  最後,加強儲備調節和應急管理。充裕的儲備是市場的「穩壓器」。要完善食用油儲備管理體系,發揮儲備吞吐調節功能。引導大型糧油加工經營企業合理安排商業周轉庫存。加強食用油市場供需信息分析和市場監測預警,加強食用油應急網絡體系建設,及時組織市場投放,確保不脫銷、不斷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三大主要食用油價格全線上漲 專家:我國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今年,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上漲,「油瓶子」安全問題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對此,專家表示,雖然我國食用油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我國油脂油料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有完善的糧油儲備制度,也有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因此,我國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 三大食用油價格全線上漲!「油瓶子」安全有保障嗎?
    今年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上漲,從年初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後來豆油追漲,再到現在棕櫚油被熱炒,三大主要食用油品種面臨價格全線上漲的態勢。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我國食用油供應有保障嗎?一些權威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食用油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我國油脂油料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有完善的糧油儲備制度,有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 三大主要食用油價格全線上漲,「油瓶子」怎麼辦?
    咱們最近逛超市啊,發現各個品牌的食用油價格都漲了不少,漲幅都在10~20%之間,而且今年的食用油價格是持續上漲,這就又給我們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菜籃子」「肉籃子」變貴了倒也好理解,「油瓶子」也成了我們老百姓日常生活當中不得不考慮的一項重要支出,唉。
  • 快年底,三大食用油價格接連上漲!|來聽新聞
    今年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上漲,從年初菜籽油價格大幅上漲,後來豆油追漲,再到現在棕櫚油被熱炒,三大主要食用油品種面臨價格全線上漲的態勢。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我國食用油供應有保障嗎?01多因素推動菜籽油價格上漲菜籽油是我國第二大食用油品種,也是今年以來第一個持續漲價的食用油品種。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經濟師鄭祖庭認為,菜籽油價格上漲是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
  • 10月我國進口美國大豆同比增三倍 但國內食用油價格仍接連上漲
    近段時間,華北地區大面積降溫,宣告冬季正式來臨,加上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及冬季傳統和外來節日增多等影響,食用油的消費開始提量,而市場價格則更是接連上漲。實際上,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我國的食用油了解最多的是各種美食的做法,卻對其來源知之甚少。
  • 「雙節」臨近,食用油價格上漲
    「近期的桶裝食用油,確實和之前相比貴了不少,其實端午節過後,桶裝食用油的價格就有所上漲,只不過漲幅並不高。比如,某品牌4.5升的大豆油,端午節前後的價格是47.8元左右一桶,8月中旬零售價格上漲到了53.5元一桶,現在又漲到了56.3元一桶,估計價格還會再漲,直到節後。」
  • 食用油檢出禁用增香劑 食品安全該如何保障?
    受益於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近年來我國食用油行業發展迅速,一方面,食用油的種類不斷豐富,例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等讓人在選購時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食用油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穩定增長的態勢,從2014年到2018年,我國食用油市場的產量規模從3158.3萬噸上升至3656.8萬噸,產量和消費量連年攀升。
  • 「樹上油庫」如何流進百姓的「油瓶子」
    近兩年來,我國每年進口大豆超8000萬噸,其中70%用於榨油。        食用植物油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國家的戰略性物資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食用油自給率持續下降。目前食用油自給率約為32.3%左右,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我國糧油安全不容忽視。
  • 美味健康從油開始 食用油級別越高越有營養嗎
    不同食用油的功效不同,消費者對食用油的選擇應儘量多元化。張 雪攝除了傳統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核桃油、油茶籽油、亞麻籽油等小品種的食用油也慢慢得到市場認可,豐富著不同消費群體的選擇。張 雪攝如今,老百姓的「油瓶子」不僅裝得滿,裡面的內容也越發講究。
  • 手裡捧著窩窩頭 菜裡沒有一滴油:食用油價格怎麼了
    在上世紀90年度中期之前,國內的食用油消費主要有動物油、菜籽油、棉籽油和大豆油、花生油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會清楚,當時食用油供應量不大,很多地方長時間還要憑票購買,那時候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調味油——芝麻油,也叫香油,滴上一滴給飯菜添上滿滿的香味。
  • 經濟日報:供需並無缺口,有能力端牢飯碗
    供需缺口是指供給不足以滿足消費需求的情況,糧食供給量除了產量以外,還包括年度庫存的有效供應量和進口量,目前我國糧食不存在供需缺口。我國糧食產需缺口擴大也並非始於今年,主要原因是中國大豆產能有限。我國大豆年需求量約1.1億噸左右,9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進口大豆的80%加工成飼料,20%加工成食用油,對口糧安全幾乎沒有影響。
  • 小麥價格真的是玉米價格上漲的「天花板」嗎
    而國際稻米價格在2020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5月泰國大米價格漲至近7年來新高,一度超過500美元/噸關口,這主要是受到越南、泰國等主產國2019年的乾旱減產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下生產效率下降的影響。
  • 三大主糧價格上漲,糧食危機會來嗎?
    因為供需緊張,國內的玉米、小麥、稻米三大主糧的價格,都在上漲。 有專家解釋,玉米價格走高,主要是因為生豬養殖加快恢復,導致飼料需求過快增長所致。而玉米供應緊張,進而帶動了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替代品也緊張了起來。 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到今年9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12個月增長,生豬存欄也連續8個月增長,其中9月底能繁母豬同比增長28%,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0.7%。
  • 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預測
    新農道 有態度 有溫度 全國農民都在關注 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短期預測報告發布 12月22日上午,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短期預測報告在北京農業經濟學會
  • 農產品價格呈季節性波動上漲走勢
    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主題為「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的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在節日消費拉動和生產流通成本增加支撐下,預計農產品總體價格將呈季節性波動上漲走勢,但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 格局趨穩的小包裝食用油迎來漲價潮,或蔓延至其他品類
    二者漲價的因素也都比較一致:近期受到玉米、大豆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部份產品的價格有一定程度提升。 顯然,食用油除了直面消費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銷往其他調味品領域,因此,此輪食用油漲價,除了影響普通消費者,對其他調味品企業也將產生一定影響。
  • 專家呼籲支持我國稻米油產業發展
    近日,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稻穀循環經濟產業鏈及稻米油三產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與會專家呼籲希望國家進一步重視稻米油產業,在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以加快稻米油產業發展。  據了解,稻米油又稱米糠油。
  • 鐵礦石價格連續上漲 鋼企須抱團提升議價能力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向炎濤「如果我們前10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能達到60%,未來跟鐵礦石巨頭談判時,就能增強我們的談判能力。」1月5日,國內一家鋼鐵企業高管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此輪鐵礦石價格上漲已偏離了需求的基本面,有炒作的成分,目前短期看鐵礦石價格還是偏高。
  • 專家:食用油使用存在很多誤區 傷味又傷身
    中國保健協會油脂健康研究專家工作組的研究顯示,當前我國大眾在植物油使用和儲存方面,普遍存在「一油到底」的問題,即煎炒、煲湯、涼拌等不同烹飪方式使用同一種油;沒有避光、避熱儲存,光氧化、熱致氧化等導致脂肪酸等營養成分酸敗變質等。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何東平說,消費者應修正食用油誤區,健康用油。
  • 為何超市裡食用油那麼便宜,究竟是什麼油?
    超市20公斤的油賣130元是什麼油,自己買花生榨油還10元一斤?對於我國消費者來說,因地理位置不同,對世界食用油脂不是非常了解。世界上三大食用油脂是棕櫚油、大豆油和花生油,棕櫚油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食用油,同時價格也是最低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