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炸魚薯條咖喱醬看英國的飲食文化

2020-12-13 少女葵呀文學雜貨鋪

幾年前吐槽過:

世上的飲食,要麼食材精緻加工,比如江浙精製或法國高廚(Haute cuisine)。

要麼食材廣泛又善於調製得其原味,比如廣東或地中海沿岸傳統吃法。

要麼調味繁複華麗能讓各種邊角料食材神奇蛻變,比如我國西南,或亞洲接近赤道的那些地方的傳統飲食。

如果既不懂精加工,食材又貧乏,還不太肯調味,最後就容易變成……

英國菜。

道理上,也很是簡單:

——地理上,越接近赤道的地方,植物越繁茂多樣,容易出優秀的香辛料。中南美、東南亞、地中海沿岸傳統飲食皆如此。

像重慶任何一個小麵攤上的佐料,大概夠讓歐洲大陸以北的師傅流淚了:一半是眼花繚亂看的,一半是嗆的。

——離赤道遠的地方,也可以靠山海形勢的出產來彌補。像我國東北的傳統調味,不如西南那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但山珍足,海鮮多,尤其海鮮質地高,那就風味獨具了。

——所謂幅員遼闊,在南北差異,體現為調味層次多樣;在山川形勢,表現為出產食材豐饒。

——歷史悠久,又容易培養複雜精深的飲食習慣。

像加拿大面積巨大,海岸線長,但離赤道遠,文明歷史又短,所以在吃的東西上就……嗯。

跑題了。我要說啥來著?

哦對了,吐槽英國菜。

我是前兩個月才注意到,英國人居然憐憫過義大利菜。

還不是什麼無知農夫,而是拜倫——那位大詩人。

他老人家《貝波:一個威尼斯故事》裡,有這段:

And thus they bid farewell to Carnal dishes,

And solid meats, and highly spiced ragouts,

To live for forty days on ill-dress』d fishes,

Because they have no sauces to their stews--

……

From travellers accustom'd from a boy

To eat their Salmon, at the least, with Soy;

拜倫吐槽義大利大齋期不能吃肉,只能吃魚——題外話,以前寫過,葡萄牙人大齋期能吃油炸魚,傳到日本就是天婦羅。

且拜倫憐憫義大利人,燉肉裡沒有醬。

「吃鮭魚,至少要加醬油!」

這詩是1818年寫的。那會兒英國人覺得自家能普遍用醬了,就敢吐槽義大利人了。

哪位會問:英國人吃的是嘛醬?這麼橫?

答:那會兒英國人主要吃自己產的鳳尾魚醬,以及亞洲引入的大豆醬油。

下廚做過菜的諸位,一定看出問題來了:

這就好比有人得到個泡麵醬料包,就覺得自己很懂美食了似的。

話說,英國人做飯的歷史遺留問題是:傳統上,普通英國人是真不太懂調味料。

大概在16世紀吧,託馬斯·道森先生的食譜裡,基本上就是黃油和各種果汁萃取來做調味料,真算得上調味香草的,大概也就百裡香,外加大蔥。

所以您會發現,英國飲食裡,各類蛋糕麵包餡餅是真的多,因為他們不缺黃油和麵粉。

但肉菜基本是烤和燉,味道永遠談不上複雜深邃。想吃點有風味的,就是各類醃製品。

因為一直沒啥味兒,所以真遇到個醬,就覺得天上掉寶了,就覺得自己很懂味道了。

話說,英國人在調味上的思維,也就是被他們這點子醬料給框死的。

之前寫到過:

袋裝的咖喱醬咖喱粉這玩意,其實是英國人定型的。

英語咖喱Curry這詞,最早是泰米爾語裡來的,意思是「醬汁」。所以在印度,咖喱可以泛指許多種印度醬汁——好比在我國,提到醬,可以有芝麻醬大豆醬蠔醬蝦醬禿黃油,多了去了。

按傳統,印度的醬汁,理論上可以有無限多的配方,隨各地不同。像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傳統醬汁配料極辣,且愛加堅果;古吉拉特邦的醬汁傳統會用椰奶;克什米爾的醬汁傳統上會有克什米爾紅辣椒和雞冠花萃取汁液。

可是早年英國人不懂香料啊,只是模模糊糊覺得,一切印度咖喱醬汁,都該有那幾個味兒。更複雜一點的香料,他們也不擅長分辨。

所以到19世紀,英國人找出一些固定配方,包裝起來賣。1810年前後,英國有家公司,C&B,自己定製了一個配方咖喱粉,在倫敦暢銷,算是第一次定了「咖喱」這玩意的規格:薑黃鬱金胡椒。

——說穿了,綜合調味包。

——但真下廚做過菜的您,一定知道,新鮮炒料,比比成型的調味料,效果那是大大不同的。

大概,這就是傳統英國人吃東西的思維。

日常做菜,他們需要計時鐘,需要菜譜,需要配好調味的醬汁,需要標準化的套路。

他們得看美食節目,一塵不染地學會點麻煩但好看的菜,然後就滿足地,繼續吃自己該吃的東西。

我一個四川朋友,在愛爾蘭一個小地方住過,每天吃他們熱情好客地端來的亂七八糟的啤酒捲心菜燉肉。

吃多了之後,終於按捺不住了。

有一天親自系了圍裙進廚房,看都剩下什麼邊角料?

牛骨頭劈碎取出牛骨髓搭配煎剩鮭魚做湯底,雞蛋先煎到堅實收縮,然後劈成蛋絲放進鍋裡燉,剩的蘿蔔磨成蘿蔔泥加上脆麵包渣,湯出鍋後放下去,遞給人喝。

愛爾蘭人瞠目結舌,半個村的人都來看,「這是神奇的東方湯!」

回頭這朋友跟我感嘆:

「英國人,真是不懂啥叫調味啊!」

話說回頭。拜倫先生靠著自家有醬,就憐憫義大利人吃不好,在我看來,就像有人對賣番茄的大叔說:

「你連個瓶裝番茄醬都沒有,怎麼吃麵呢?」

畢竟英國人思維就是:有袋裝咖喱粉了,就不用現調了。

彼得·梅爾作為英國人,曾吐槽過一個英國長輩去巴黎吃東西的情景:

看見法國人吃五光十色各種做法的各色魚,他表示「我不吃我看不懂的菜名,就給我炸魚薯條。」

不吃牡蠣,「黏糊糊的」。不喝濃湯,「會沾我的鬍子。」

看見法國人飯後幾十種風味奶酪可以選,表示「我只要吃切達乾酪。」

聽說法國人也吃蘋果派,但英國老做法是派皮裹一堆蘋果,法國做法是蘋果露在派皮上,於是發表看法:「不知道他們的奶油正宗不正宗。」

就是這麼位英國頑固老大叔,總覺得英國人吃法才是對的,嘲笑法國都不大對。

唉。

許多對他人的嘲笑,很容易不自覺地,映射出自己的局限啊。

撰稿:張佳瑋

相關焦點

  • 女王說:「炸魚薯條才不是英國美食的門面擔當呢!」
    英國人到底是不是整天吃炸魚薯條就已經讓很多人好奇了,而作為英國最高機密的王室食譜到底是什麼樣,恐怕想要一探究竟的人就更多。愛吃天然食品的女王把飲食變得好健康英國女王對食物的要求總結起來就4個字:自然、健康。
  • 炸魚薯條真的是簡單粗暴的黑暗料理嗎?
    英國常被調侃「除了炸魚薯條真沒什麼可吃的」,這道由炸魚和薯條組成的常見小吃,卻是英國人心中的國粹美食,地位非比尋常。 在一份「你認為什麼東西最能代表英國?」的調查投票中,炸魚薯條打敗了披頭四樂隊、莎士比亞、下午茶、英國女王和白金漢宮,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最高象徵。
  • 英國的傳統美食除了炸魚薯條,你還知道哪些呢?
    說起美食,北京會想到北京烤鴨,上海會想起紅燒肉,武漢會想起熱乾麵。
  • 周末小「食」光 | 英國的炸魚薯條真的是黑暗料理嗎?
    今天,我們來到第一站——英國倫敦。說到英國美食,很多小夥伴可能會皺起眉頭,畢竟「黑暗料理大國」聲名在外,連英國人自己也總自嘲沒有飲食文化,和法國菜及義大利菜等歐洲國家的飲食相比,英國飲食的菜餚種類較少,食材和料理方法的種類也較少,所以世界上有「難吃」的刻板印象。那麼,正宗的英式餐飲是怎樣的呢?真的是「黑暗料理」嗎?
  • 英倫味道—炸魚薯條
    曾經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薄的三本書分別是義大利戰爭英雄,美國歷史,還有就是英國菜譜。這個說法的確巧妙,英國假如要拍一部《舌尖上的英國》,大概真的只需要兩種食物,那就是魚和薯條。炸魚薯條也叫fish & chips,是一種在英國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傳統食物。時至今日,無論是英國的街邊小攤還是五星級大飯店,菜單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最早起源於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時期,出現在英格蘭北部。
  • 英國硬脫歐意想不到後果,吃不到國菜「炸魚薯條」了?!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第一個全歐洲範圍內的財經生活公眾號。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 英國的特色食物
    如果哪天按照各國食物的全球影響力排一份榜單,英國的排名想必十分靠後,完全無法匹配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就食物而言,英國無疑是一片荒漠,這一點就連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去年冬天的某天夜裡,我跟兩個英國朋友一起坐公交車去教堂,途中聊到了食物。我問他倆:「如果我想吃具有鮮明的英國特色的食物,你們有什麼好推薦?」
  • 明日之後炸魚薯條怎麼做 雙手為你奉上炸魚薯條製作攻略
    明日之後炸魚薯條怎麼做 雙手為你奉上炸魚薯條製作攻略時間:2020-03-31 16:36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炸魚薯條怎麼做 雙手為你奉上炸魚薯條製作攻略 明日之後炸魚薯條食譜配方。炸魚薯條是明日之後2020年3月推出的新食譜,是英國傳統菜餚。
  • 除了炸魚薯條,「美食盆地」英國還有什麼可吃的?
    英國的食物一向是歐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群嘲的對象。如果要問英國有什麼代表性的美食,不管是不是英國人,大概都會回答:fish and chips(炸魚薯條)。不過,這兩年「仰望星空派」異軍突起,成為英倫黑暗料理的代表作。
  • 【視頻】《Going》吃得像國王的英式早餐VS傳統炸魚薯條
    >在英國,好吃的不是很多,相對來說早餐對英國人的一天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郭隊帶大家看看傳統的英式早餐到底要吃多少東西;當然,更加經典的炸魚薯條也不能錯過,一起來體驗吧!英式早餐已經超脫了「早餐」的原意,而是成為另一種飲食文化,並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在更廣的層面上它也代表了英國獨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第一道:真正的英式早餐一定是從一杯新鮮柳橙汁開始,或是一顆上面灑上一些糖霜的對半切開的葡萄柚,梅幹或醃漬水果也常被用來作為開胃的第一道菜。同時一大壺的咖啡或是早餐茶與一壺冰涼的牛奶也同時上桌。
  • 炸薯條,發展至今花樣層出不窮,炸魚薯條,英國人的美食國粹
    重要的是,它早已成為西方人熱衷的飲食文化,在西方人飲食領域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炸薯條發展至今,不斷推陳出新,爆出各式花樣做法,英國鱈魚薯條成為英國人心中的國碎除了我們日常見到最多的肯德基和麥當勞炸薯條外,英國、美國、中國等國還開發出一系列「升級版」炸薯條,如英國的炸魚薯條、美國的香菜炸薯條、中國的狼牙土豆等,其中以英國炸魚薯條最為著名,並且享有很高的聲望。
  • Kai's Food Note | 英國除了炸魚薯條,害能吃到啥
    用倫敦朋友的話來說,英國人基本不會烹飪。除了煮和烤這種從遠古祖先那裡繼承來的加工食物方法外,英國人幾乎只會用炸了。但英國人偏偏喜歡加了醋的薯片,嘗了一次,那個醋味兒讓我開始懷疑人生。然後我問英國人,你們覺得好吃嗎。他們特別肯定地點點頭說,好吃啊。可能,我們的味覺器官不太一樣...但其實,在英國的時間裡,也只吃了一頓炸魚薯條,還是因為在蓋特維克機場候機的時候,看到PP卡能在一家餐廳有15鎊off,進門一看特色就是炸魚薯條才去吃的。除此之外,英國還是有不少不錯的食物。
  • 英國國菜「炸魚薯條」,不但不是黑暗料理,還曾經為此引發戰爭?
    英國食物口碑糟糕多少也是因為被誤解了,雖然確實有很多在英國生活過的人說英國菜除了賣相怪異,味道確實不行。但是英國有一樣食物,卻竟然能得到普遍的好評,甚至還極為難得地以「英國美食」之名輸出到外國。這就是當之無愧的英國國菜「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了。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不過就是裹上面糊油炸的魚塊配上薯條,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 英國富翁每周為村民買炸魚薯條,如今給錢鼓勵人們減肥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5月24日,一位神秘的富豪從3月開始,每周都為英國牛津郡登奇沃斯的每個村民提供炸魚薯條(通常每人5英鎊),而這些炸魚薯條也是由當地的一家酒吧製作的。近日,這位匿名富豪出奇招幫助村民減肥——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能減去10%的體重的居民,可以得到100英鎊(約人民幣867元)。
  • 英國一日三餐的飲食文化是什麼?
    飲食總體以清淡為主,不喜歡吃辛辣、油膩的食品。
  • 坐擁整個金雞湖景和英國國菜炸魚薯條
    提起英國菜,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難吃,而英國菜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大大同款炸魚薯條!在英國的傳統名吃評選和各類旅遊網站推薦遊客品嘗的前十種(Top 10)傳統的英國食物中,炸魚薯條幾乎每次都位列首位。英國歷史文化網站在介紹這一國菜級的食物時這樣描述道:「 沒有比炸魚和薯條更英國的了。
  • 來自英國的黑暗料理你敢吃嗎?從6道菜餚了解英國的飲食文化!
    說到英國的料理,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難吃」兩個字,即使在網上搜索一番,可能說難吃的也佔了很多,那麼這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相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6中典型的英國料理,藉此機會了解一下英國的飲食文化。1.炸魚&薯條說到英國料理,那麼首當其衝的必然是炸魚和薯條,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隨時隨地都能吃到的一道菜。可以說在英國從百姓到國王,都深受英國人民喜愛的家常料理。
  • 酥脆可口的炸魚薯條,英國美味家常菜,學道西餐美食做早午餐吧!
    炸魚薯條之於英國,猶如美國的漢堡、日本的壽司、韓國的石鍋拌飯,是具有國別辨識作用的食物。走在英國,隨處可見Fish & Chips(炸魚薯條)的招牌,它是英國很普遍的快餐食品。隨處可見,手捧著一大堆薯條,啃著手裡炸魚的人,聽著「咔嚓、咔嚓……」的聲音,你就能體會它有多酥脆!平時,我們提起薯條,最先想起的一定是番茄醬,其實它和炸魚搭配,味道也不錯哦!
  • 為慶祝當地餐廳重新開業 美食博主挑戰英國最大炸魚薯條套餐
    據《太陽報》6月23日報導,近日,英國美食博主Kate Ovens為了慶祝餐廳重新營業,挑戰了英國最大炸魚薯條套餐,價格42英鎊(約人民幣370元),熱量足足有4000卡路裡。當地一家餐廳重新開放後,特意為Kate準備了最大炸魚薯條套餐挑戰,並拍攝成視頻發在網上,目前播放量已經達到200多萬次。Kate說:「我以前就經常來吃這家的炸魚薯條,所以聽到他們的建議後,我就欣然接受了。」Kate用了30分鐘成功地完成了本次挑戰,同時也享受到了美食。
  • 炸魚薯條要雙份!|遊遊英語第四期
    說起英國有什麼特別出名的食物,那無疑就是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和「仰望星空(Stargazy pie)」。傳統的炸魚和薯條搭配塔塔醬(白色的那個)和糊狀的豌豆。圖片來源於「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