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2022-01-26 春天工作室

(感謝圖片袁怡德先生)

在一節課上,導師要學員們快速寫下「三個你最愛的人」。大家的答案很集中:孩子、父母、伴侶……。導師問:「有誰寫了『我自己』?」沒有人舉手。導師說道:「自己是關係的起點。要想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如果不愛自己,你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

我們期待各種美好的關係:和睦的父母關係,親密的伴侶關係,愉悅的親子關係,融洽的職場關係……。我們會在如何經營與他人關係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和資源。

可是有多少人想過,如何經營與自己的關係?如果與自己的關係不圓滿,談論其他關係都是空中樓閣。

在與自己的關係中,最大的破壞來自於對不完美的批判和抗拒。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經歷了各種的痛苦和挫折。這些經歷的記憶積澱下來,形成了人格中「灰暗」的方面。對我們來說,那些方面要麼是醜陋的,要麼是痛苦的,是自己身上不願觸碰的傷口。對於自己身上「不美好」的這部分,我們感到羞恥和不安,就會採取各種方式來躲避。

一種方式是對抗。我們向這些「不好」的部分宣戰,要麼自我譴責和批判,要麼採用各種手段進行「克服」或「治療」。如果我們抱有敵意,所有這些對抗都將是無益的。因為這些特質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積年累月形成的,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心靈和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血和肉一樣。我們怎麼可能自己向自己宣戰呢?如果我們期待像做手術一樣,把自己不喜歡的肢體一塊塊割掉,剩下的還會是一個完整的身體嗎?

另一種方式是壓抑,我們選擇轉過身去不去看,以為這樣就能夠忽略和忘記。可是,當我們壓抑那些「不美好」的部分的時候,它們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而是在潛意識中更深地隱匿起來。我們越是壓抑某些特質,它們就越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頭來,來喚起我們的注意。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屢次被合作夥伴困擾——已經談好的合作突然就沒了下文。我一直認為人必須負責任,一旦做出了承諾,就要盡全力去完成;即便難以達成,也要給對方一個交代。我感嘆:「怎麼總是遇到不靠譜的人呢?」後來我有了一個覺察:「我是不是也做了很多不靠譜的事而不自知呢?」我檢點自己的過去,發現自己也曾經對別人做過一些沒有兌現的承諾;自己也做過很多事情,曾經信誓旦旦卻半途而廢。這時我才明白:是我內在的不靠譜的特質吸引來這些合作夥伴。當我刻意壓抑某種特質的時候,就會吸引那些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或現象出現。他們的出現,只是提醒我看清自己。

對於自己「不完美」的部分,首先要允許其存在。允許的意思是我們需要理解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嘗嘗海水,每一滴海水都給我們帶來相同的海洋的氣息。我們說海洋包含了每一滴水,也可以說每一滴水都包含了整個海洋。這個宇宙是全息的。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具有人類所有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是矛盾的統一體——善與惡、強與弱、誠實與欺瞞、光明與黑暗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共存。所有人都擁有智慧、創造力和愛,也都擁有貪慾、私心和憤怒。如果說有差別,只是在於所處環境不同,導致表現出來的時機和程度不同而已。

其次,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的意思是不僅是歡迎好的部分,也要尊重看上去不是那麼好的部分。那些我們自認為「灰暗」的部分,是支持我們走過艱難歲月的守護者,它們無數次保護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在膽怯的背後是安全的保障,在自卑的背後是尊嚴的保護,在憤怒的背後是力量的來源……,它們是來幫忙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會找回錯失的資源。當我們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時候,都會收到一份珍貴的生命禮物。

人生的目的不是去讓自己變得完美,而是變得完整。追求完美,我們就會在內在製造對立,開啟一場對自己的戰爭。只有追求完整,我們才會用更寬容的態度接納自己的現狀,才會允許自己還有很多不完美,允許自己有成長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轉化,才會將缺點和優點整合在一起,塑造一個完整的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此次活動!

相關焦點

  • 任正非的哲學: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可是現實中,我們都很難接納自己的缺點。似乎總有一個聲音不停的指責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不改正,簡直是不知羞恥。」這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坐立不安。到底我們該怎麼做?(二)在討論這個問題的之前,我們先問問自己有哪些缺點?比如:為什麼自己總是喜歡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問題?
  • 尹建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追求人生完美需要學會和不完美相處,所以,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是一種完美行為。在與配偶、子女、朋友、自己這幾種相處關係中,求完美是一種最不完美的相處方式。凡求完美,必有傷害。「求完美」的本質是不寬容,即使面對自己。要求配偶完美,愛情難以長久;要求孩子完美,成長難以健康;要求朋友完美,友情難以為繼;要求自己完美,生命不能自在。
  • 光明日報:現代人更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原標題:現代人更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在全球的發病率約為11%,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疾患。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也已成為抑鬱症的高發人群。據媒體報導,調查顯示,在京一所著名高校已有40人被確診為抑鬱症,約佔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訪問量的兩成,其中不乏外表看來優秀開朗的大學生。
  • 讀書連載┃《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四章
    第七節.只要是人,就會不完美心靈的陰影包括了許多層面: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醜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欲……總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全都屬於陰影的範疇。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把陰暗面掩飾得天衣無縫,但是那些被我們刻意壓抑的特質,總能找到機會顯露出來,讓周圍的人們看見。 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意味著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項特質,既不刻意彰顯,也不刻意壓抑。單是大聲說出來"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強"並不夠,我們還必須了解控制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接受它的饋贈,用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它。
  • 《追風箏的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和解
    除了讓自己夜不能寐之外,我還做過什麼?而阿米爾並沒有找到一條善行的路,所以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去找回哈桑的兒子,並帶回自己身邊,他引導阿米爾重新回到故鄉,重塑自我完整。當他知道哈桑是父親的兒子,得知哈桑的兒子成為了孤兒,他鼓起了勇氣,要去把索拉博找到,帶回美國。以此作為對哈桑的贖罪,完成自我的成長和救贖。3. 和索雅拉的愛情,完美了自己的人生。
  •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眼中的這個孩子堪稱完美,成績好,懂事大方,孝敬父母,待人有禮貌。可在他媽媽眼中,他也是個不完美的孩子。 他媽媽不滿意地說: 「孩子有很多缺點,最遺憾的是小時候沒有訓練好他的協調性,在嬰兒期,他沒學會爬,就直接學走路,沒經歷爬行階段的孩子,腦部與各項身體發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他不像別的孩子那麼手腳靈活。」
  • 心理學:接納不完美,你的人生才豐滿,因為不完美才是一個好東西
    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不斷地追求完美的路上,對自己各方面都要求極其嚴格,當有些方面我們做得不好,不夠完美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自卑沮喪,接受不了!有的甚至陷入焦慮,強迫和抑鬱的循環中出不來。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執著地追求完美,而實際上很多事情我們很難做到完美,這時我們的內心是破碎不堪的,懼怕面對現實,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讓你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那位女生一邊聊天,一邊將自己吃完的的垃圾扔在地上,保潔阿姨過來後將垃圾收拾帶走了。保潔阿姨還沒走多遠,那個女生又隨手將垃圾扔在地上,她的朋友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將垃圾扔在桶裡啊,這樣來回折騰保潔阿姨做什麼?那位女生以不屑的口吻說道:這本就是她的本職工作啊,我這是在照顧她。
  • 接納自己
    不知道從去年的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好像特別的「頹廢」,越來越懶,每周一篇的文章,堅持快三年了,不管在多麼勞累的情況下,也不曾放棄過,對於文章質量也沒有過半點的敷衍。現在能有多敷衍就有多敷衍,甚至有好多次,拿著那些沒有任何主題,草稿般的文字,提交到系統,草草了事。對於運動也提不起興趣,有些購買的網課也置之一旁,絲毫提不起一點興趣。
  • 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始於對自己的徹底接納
    但在某個時刻,又經歷了失敗,因為人不可能永遠維持完美的表現。我們發現自己內在的那種痛苦又浮現,原來它一直都在我們的內在。痛苦在內在啃噬著我們,侵蝕著我們。每當外在的情況不盡完美時,內在的傷痛就會再次浮現,我們似乎始終逃不出內在痛苦的魔爪。接納自己,是去看見與面對我們內在那些不舒服的情緒,它可能是恐懼、羞愧、傷痛、孤獨。
  • 學會愛自己的四個方法 2019煥發內心的光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第一、找出自己的優點並接納它:我們要找出自己的優點,承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刻意壓抑自己才能。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樹立真正的自愛,才能讓別人更容易發現我們身上的優點。找一些積極的詞彙,然後大聲告訴自己,「我是….的」,比如:我是美麗的、我是健康的、我是富有的等等你擁有所有美好的特質,你要重新包容和接納它們,這些美好的特質都可以在你身上找到的。有些詞彙可能與你當下的現實情況相反。例如,你沒有工作,欠別人家的錢。你就很難接納「富有」這個詞。這樣的情況,你要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找到了工作,在新的公司的那種感受。
  • 《瑪麗與馬克思》:接納自己的不完美,Love yourslelf first
    哭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哭自己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哭自身的各種缺陷、以及這些缺陷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巨大影響……《瑪麗與馬克思》就是這樣一部極其有深度的電影。8歲的瑪麗,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是一個酒鬼,日夜酗酒度日,一生中極少有清醒的時刻。她的爸爸是一名流水線工人,經常早出晚歸,偶爾的閒暇時刻都花在了製作鳥的標本上,他同樣不能給予瑪麗太多的關注和愛。
  • 心理學:懂得去接納自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懂得去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能夠真正的去認識自己。接納是一個很重要的名詞,它主要的意思就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能不能去接受,我們都要去勇敢的接受它的存在。只有你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你才會有一系列的行為去產生。2總的來說,生活中總有很多事是你不能去接受的,就比如以下這兩種。
  • 《美麗心靈》:接納自己,成全自己
    影片講述了納什曲折傳奇的一生的同時,也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場完美樸素的愛情方程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美麗心靈》藉助一位既是天才也是瘋子的精神世界,呈現世間的美麗心靈。電影的開頭發生在普林斯頓大學,納什是一個性格孤僻、不善於與人交際的人。納什的同窗接連發表報告,而納什甚至沒有自己博士論文的主題,他從不去上課,「上課會讓你的大腦變遲鈍,會毀掉富有重大創造性的潛能」。
  • 接納自己,才是真正的幸福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不完美,才美》。本書深度剖析了親密關係中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等,引領我們進行自我梳理,自我發現。在深讀書房中,將從所有的傷痛都值得欣賞、少有人知道的親密關係的真相、要做就做「不費力也討好的父母」、工作,要有快樂和成就感、感恩所有的不完美這五個部分,為大家來呈現書中精華。
  • 《回憶中的瑪妮》讓我們明白,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在我們久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我們很多溫暖,即便已經記不清,但是曾給過我們的鼓勵和勇氣,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所以對於別人的友好,總是感到害怕,害怕別人將自己努力維繫的面具打破,但其實我們只是因為沒有接納自己,所以才不去接納別人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即使是以幫助為目的,但任何試圖讓遭受巨大傷害的人很快停止哭泣和悲傷,都是不合適的,是違背一個人的心理發展需要的。受害者遺屬需要用哭泣來排解痛苦和哀傷,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剝奪這個過程。然而,很多人並不接納哭這件事。有人會在哭完之後,向他人道歉,或者感到羞愧,覺得自己軟弱無能。甚至有人在哭完之後自責:為什麼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脆弱,哪怕對方是自己的諮詢師。
  • 真正自我接納,你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細問下來才知道,閨蜜覺得自己已經很完美了,是不需要別人幫助的。男人呢,又天生喜歡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啊,對方幾次好心的工作建議下來,閨蜜感覺到很是氣憤,在爭吵中不歡而散。閨蜜認為對方非常不可理喻。那有人就會問了,你說的這些和自我接納有什麼關係嗎?答案是有的。
  • 接納自己(深度好文)
    我們總是這樣,不願意接受真相,逃避事實,不願意接納自己,欺騙生活,亂了心智,毀了一世。 當你感到迷茫時,不如試著換個活法。知乎上有個問題: 「最難熬的那段日子,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有人答道:「面對它,接受它,看清它,戰勝它,跨過它。」 誠然。
  • Don't be shy--接納自己
    於是我想了很多方法保護自己。買很多衣服,衣櫃像是暴飲暴食過的胃,不能療愈傷痛反而消化不良。去做新的髮型,像是原本就演技蹩腳的演員戴上了不符合角色的假髮套。試圖合群,發現根本讀不懂這個世界的臺詞。最後這變成了一場我和自己的較勁。我一邊討厭著自己,一邊傷害自己變成更討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