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圖片袁怡德先生)
在一節課上,導師要學員們快速寫下「三個你最愛的人」。大家的答案很集中:孩子、父母、伴侶……。導師問:「有誰寫了『我自己』?」沒有人舉手。導師說道:「自己是關係的起點。要想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如果不愛自己,你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
我們期待各種美好的關係:和睦的父母關係,親密的伴侶關係,愉悅的親子關係,融洽的職場關係……。我們會在如何經營與他人關係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和資源。
可是有多少人想過,如何經營與自己的關係?如果與自己的關係不圓滿,談論其他關係都是空中樓閣。
在與自己的關係中,最大的破壞來自於對不完美的批判和抗拒。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經歷了各種的痛苦和挫折。這些經歷的記憶積澱下來,形成了人格中「灰暗」的方面。對我們來說,那些方面要麼是醜陋的,要麼是痛苦的,是自己身上不願觸碰的傷口。對於自己身上「不美好」的這部分,我們感到羞恥和不安,就會採取各種方式來躲避。
一種方式是對抗。我們向這些「不好」的部分宣戰,要麼自我譴責和批判,要麼採用各種手段進行「克服」或「治療」。如果我們抱有敵意,所有這些對抗都將是無益的。因為這些特質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積年累月形成的,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心靈和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血和肉一樣。我們怎麼可能自己向自己宣戰呢?如果我們期待像做手術一樣,把自己不喜歡的肢體一塊塊割掉,剩下的還會是一個完整的身體嗎?
另一種方式是壓抑,我們選擇轉過身去不去看,以為這樣就能夠忽略和忘記。可是,當我們壓抑那些「不美好」的部分的時候,它們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而是在潛意識中更深地隱匿起來。我們越是壓抑某些特質,它們就越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頭來,來喚起我們的注意。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屢次被合作夥伴困擾——已經談好的合作突然就沒了下文。我一直認為人必須負責任,一旦做出了承諾,就要盡全力去完成;即便難以達成,也要給對方一個交代。我感嘆:「怎麼總是遇到不靠譜的人呢?」後來我有了一個覺察:「我是不是也做了很多不靠譜的事而不自知呢?」我檢點自己的過去,發現自己也曾經對別人做過一些沒有兌現的承諾;自己也做過很多事情,曾經信誓旦旦卻半途而廢。這時我才明白:是我內在的不靠譜的特質吸引來這些合作夥伴。當我刻意壓抑某種特質的時候,就會吸引那些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或現象出現。他們的出現,只是提醒我看清自己。
對於自己「不完美」的部分,首先要允許其存在。允許的意思是我們需要理解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嘗嘗海水,每一滴海水都給我們帶來相同的海洋的氣息。我們說海洋包含了每一滴水,也可以說每一滴水都包含了整個海洋。這個宇宙是全息的。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具有人類所有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是矛盾的統一體——善與惡、強與弱、誠實與欺瞞、光明與黑暗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共存。所有人都擁有智慧、創造力和愛,也都擁有貪慾、私心和憤怒。如果說有差別,只是在於所處環境不同,導致表現出來的時機和程度不同而已。
其次,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的意思是不僅是歡迎好的部分,也要尊重看上去不是那麼好的部分。那些我們自認為「灰暗」的部分,是支持我們走過艱難歲月的守護者,它們無數次保護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在膽怯的背後是安全的保障,在自卑的背後是尊嚴的保護,在憤怒的背後是力量的來源……,它們是來幫忙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會找回錯失的資源。當我們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時候,都會收到一份珍貴的生命禮物。
人生的目的不是去讓自己變得完美,而是變得完整。追求完美,我們就會在內在製造對立,開啟一場對自己的戰爭。只有追求完整,我們才會用更寬容的態度接納自己的現狀,才會允許自己還有很多不完美,允許自己有成長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轉化,才會將缺點和優點整合在一起,塑造一個完整的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