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文宏被造謠和斥責,才發現所謂的「尊重科研人才」都是白扯

2020-12-11 鏘鏘一言堂

最危疫情已過,各位正忙著追星、八卦的朋友們,還記得張文宏嗎?

對,就是那個說大白話、愛講段子、生動科普疑難雜症的上海老實網紅醫生:張文宏。

這兩天,他又火了。不是因為大家的追捧,而是因為房子和票子。

事情源於新浪微博一個將近400萬的大V,突然發布了條驚爆眼球的消息:張文宏去無錫了,無錫市政府獎勵了他一套湖墅+1200萬現金,另加5000萬研究資金。

乖乖,網紅醫生,臨湖別墅,千萬獎金,超級大V,不火才怪!

捧的,罵的,羨慕的,說風涼話的,吃瓜群眾立馬參與了「網紅醫生與別墅獎金」的大討論。

無錫五院火速發布了情況說明:1000萬項目經費主要用於臨床科研和技術創新。

當事人張文宏也進行澄清:老新聞!並且解釋了獎金去向:屬於他個人的,全部捐贈給以他的導師翁心華教授命名的青年基金,為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青年醫生提供扶持。

眼見事情搞得越來越大,大V有點心虛了,先刪為敬:我刪微博了,沒什麼大別墅。

感情,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不穿底褲的大V臆想揣測的一個謠言:先造謠,再刪帖,流量有了,粉絲多了,廣告費來了,又不犯法,就當娛樂大眾了!

可憐的網民,又一次被大V玩弄於股掌,洋洋灑灑口誅筆伐討論了那麼多,原來子虛烏有。

大V的囂張也就算了,但評論區裡立馬跟風的評論更讓人窩火:

「你張文宏剛剛獲得教育部最美十大教師稱號。不是應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嗎?怎麼就成了一個收別墅、收巨款的追名逐利、見利忘義之人?」

憤怒麼?但相比憤怒,我更感到羞辱。

從什麼時候開始,調侃名人,抹黑英雄,引導發洩不良情緒,也成為了一種時尚?

如果說衝張文宏開炮的大V其心陰暗,那麼評論區裡一幹質問、嘲諷張文宏憑啥拿這麼多的網友,則顯得更加愚昧和無知:不問青紅皂白式的仇富真的好麼?

他的紅,他的火,他的廣受追捧,全是靠自己實力掙來的:

上海醫科大畢業,國外訪問歷練,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榮譽遍地。

他耿直,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喊「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

他善良,看病偶遇大齡老太太,顫顫巍巍聽力也不好,張文宏就在處方紙上寫好12345注意事項。

他幽默,「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從來不是貓」「你覺得很悶,病毒也給你悶死啦」,不講官話套話,白話就能科普。

他親民,「企業老闆不用給我們捐東西,讓員工在家裡辦公,隔離觀察,還給人家發工資,這就是對國家做貢獻了」。

一個超牛醫院的超牛醫生,半仙水平又有人間煙火氣,嘗過人間疾苦,又能感同身受人間疾苦,他被網友稱為「最好的感染科醫生」,如果這樣的張文宏還不能被放過、被保護,那以後你還想要什麼樣的英雄?

向他開炮,衝他嘲諷,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張文宏被獎勵了臨湖別墅和千萬大獎,他哪裡又受之有愧?

在最緊張恐怖的當口,他帶隊最美逆行,鏖戰病毒,不眠不休,把一個個幾近凋零的生命從死神手中搶回。一個連自己生命都能豁得出、又搶救了無數民眾生命的英雄,憑啥就不能被表彰?

憑啥張文宏就不能住別墅?憑啥張文宏就不能開豪車?憑啥張文宏就不能大把大把賺票子?憑啥張文宏就只能住著單位分配房、騎著28老式自行車、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不要報酬只圖奉獻地活著?

不僅張文宏,還有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作為一個不拼爹、享受特殊津貼的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就因為用了一條愛馬仕腰帶,也被罵得狗血噴頭。咋滴?人家賺錢了就得捐給你買鍵盤,自己折根柳條系腰間唄?

自己身無長物,又不願善待英雄,到了千鈞一髮時再呻吟「泱泱大國,人才在哪」,有意思麼?

還記得疫情最兇險的時候,大家都是怎麼說的嗎?「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輒上千萬片酬,國家的興盛要靠教育科技醫療!」還沒給高薪呢,就折騰成這樣?這才幾天,就忘了個乾乾淨淨?

想要科技強國,想要人才興國,光靠嘴巴說說明顯是不夠的。

相比那些酸的不行的評論,我倒異常喜歡這個網友的開誠布公:

他說:這些人才拿五個億我都不妒忌。

相關焦點

  • 繼鍾南山、李蘭娟之後,有人再次將矛頭指向張文宏,網友憤怒了!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數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疫情初期毅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比如脫下口罩後臉上留有清晰壓痕的李蘭娟院士,比如金句頻出的張文宏醫生等。這些人毫無例外的都獲得了人們的尊重,但是針對他們的質疑卻層出不窮。
  • 讓青年科研人才脫穎而出(創新談)
    日前傳來好消息:自2017年首次召開人才工作會議以來,中國農科院取得多項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首次成功克隆雜交稻種子,解決二倍體馬鈴薯自交不親和與自交衰退難題……取得如此多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農科院大力構築人才高地,優化創新生態,讓青年科研人才脫穎而出,挑起了科研大梁。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人民網評:張文宏的黑眼圈,靠什麼消除
    而張文宏則打滿全場。 有記者採訪張文宏歸來,說起他那兩個觸目驚心的黑眼圈,竟是有些唏噓。其實,全國人民,現在簡直是全世界人民,都從視頻中看到他日愈加重的黑眼圈。對比疫情之前意氣風發的演講視頻,張文宏仿佛老了10歲。 國有疫,國醫挺身而出。
  • 新民科學咖啡館|張文宏:準備好和病毒一起「過日子」
    「中國經驗」不僅包括醫務工作者的無私付出和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還蘊藏著尊重科學規律、踐行科學精神的態度。昨天下午,首度走出上海,走入長三角的新民科學咖啡館,特邀張文宏教授在崑山主講《全球新冠疫情發展態勢和中國抗疫新常態策略》,並透徹解析了中國疫情防控中的「科學之道」。
  • 張文宏被舉報10天後,真相終於出來了,然而,他還是跌入了泥潭
    在公告中明確顯示:認定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符合當年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附錄綜述部分存在寫作不規範,不影響博士學位論文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不構成學術不端或學術不當行為。總結來說就是「張文宏是被冤枉的,他沒有抄襲!」
  • 美國疫情如此嚴重,顏寧等科研人才為何不回國?反應了什麼問題?
    對待高科技人才要改變政策,提供環境,靜心搞科研。推出一批科研型學校。讓人才有地方、有條件去研究。國內高校(如清華大學)人才流失近些年越來越嚴重,籠統地說他們不愛國是不對的,國內高校科研人才制度這一塊真的沒有問題嗎?過於論資排輩、裙帶關係嚴重、沒有強大背景得不到公平待遇、發展無望等等才是這些人才選擇國外的主要原因,解決好科研人才的待遇、機會公平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一定要給高新科技人才、科研領域創造一片淨土,國家大力扶持才是正確的做法。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 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講座上,一名自我介紹此前是非典病毒感染治癒的女士舉手提問:目前新冠和非典相比,是否有一些後遺症上的差異?「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
  • 張文宏最新回應…
    請廣大居民朋友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張文宏介紹,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國際上已經發表論文,合併感染在自然界和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
  • 科學家不需要和明星比熱搜|科學家|居裡夫人傳|顏寧|李蘭娟|鍾南山
    最近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的張文宏,也被各種爆文點評為「營銷鬼才」、「醫學界李佳琦」。也許,這些文章所表達的東西是正面。但是,這架不住一些人的思想就是要往黑暗的地方想。「根本沒什麼本事,只會營銷。」張醫生才講了幾句真話,突然又被捲入中醫和西醫的輿論大戰之中。新聞下有兩個點讚最高的評論是這種畫風。
  • 於正發文斥責代拍和主播,希望能尊重演員和規定,已報警處理
    5月4日,著名編劇於正在網上發文斥責主播和代拍們影響了演員的正常工作,並表示自己已經報警處理,希望主播們能夠遵守規定,不要害人害己。從於正發表的圖片,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片場有許多代拍或者主播們聚集在一起,每個人手上都高高地舉著一個手機,都想讓自己拍到關於某個明星的第1手消息。於正表示,每天都會有很多主播們在化妝間樓下直播,他非常尊重主播這個行業,所以對於他們的行為也從來沒有說過什麼,但於正表示希望這些主播們也能夠尊重他和其他演員的工作。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②|建設重大科研平臺引育人才 積極搶佔前沿科技...
    期盼大家加大在東莞布局建設力度,推動科技、產業和資本高效對接,推動新材料產業集聚和發展,促進新材料技術快速落地和產業化。東莞將不遺餘力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投資營商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鏈條為科技創新突破、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等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最優服務。」——摘自市委書記梁維東在2020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 科研人員,這裡有一份人才評價改革新進展,請查收
    長期從事血栓性疾病研究的武漢協和醫院院長胡豫對科研要甘坐「冷板凳」有著深切的體會。正是在該領域的長期積累,使得他較早地發現了新冠肺炎和血栓疾病之間的關聯。這一發現在部分重症患者救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想要在某個科研領域有所建樹,離不開持之以恆的探索。
  • 就需要張文宏式「硬核」幹部
    毋庸置疑,這些問號和思考不僅關係到當前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而且關係到新時代中國應該如何培養、選拔、使用幹部和人才,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事業成敗。因此,通過觀察張文宏「走紅網絡」事件得到的基本結論,可以深度透析「走紅」背後蘊藏的時代呼喚,進而得出加強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有益啟示。
  • 中植集團大力推動科研人才創新 攜手頂級學府為中國科研發力
    在大力推動科技技術進步及創新研發這一方面上,中植集團一直都不遺餘力,以實際行動促進科研交流與分享,在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同時,也在為中國科技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貢獻力量。日前,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正式啟動,該獎項是中植企業集團與復旦大學合作設立的獎項,目的是為了促進科研交流分享,通過搭建全球視野下的交流與分享平臺。作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中植集團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科學技術創新領域,並依託集團所掌控的豐富資源及廣闊的人脈圈,不斷為科研建設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復旦—中植科學獎」的設立便是其中的代表。
  • 陝西優化科研創新環境:論文和引用等不作為人才評價限制性指標
    《實施方案》聚焦科研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結合我省實際,突出可操作性,分別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並對普遍適用於「三評」工作的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措施做出了安排,共計5方面22項具體措施。
  • 識才用才,首先要善於發現人才
    從黨的十八大「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到黨的十九大發展「人才強國戰略」,社會各界愛才敬才蔚然成風,各行各業選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備」,「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新局面逐漸形成,人才的活力和創造力更是競相迸發。「人才是第一資源。」小至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國家,識才用才都是至關重要的。
  • 零陵區召開2020年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暨人才項目團隊籤約和...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零陵站記者 林思堯 楊情陸 通訊員 王虹)12月8日,零陵區召開2020年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暨人才項目團隊籤約和人才工作表彰大會,區委書記唐燁出席會議並講話,區領導唐建明、唐清林、蔣炳忠出席。
  • 胡新民:張文宏的金句後面有故事
    覺得別國都應該來抄中國的作業!我們前期的失誤,其實是需要反思的!而我們後期的有效,別的國家也是學不來的--體制和國情不同!何況,這是場災難!不管是嘲笑別國疫情蔓延,還是猛誇自己國家棒!其實都是對災難和逝者的褻瀆!」】因為這段話怎麼也查不到出處,但又流傳得相當廣,於是有人決心查個水落石出。
  • 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教授憑什麼圈粉?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病毒存在人傳人之後,公眾對新冠肺炎的關注度和了解程度便更加與日俱增,而這與網絡上所傳播的科普內容和專家發言相輔相成。這些內容的輸出者,來自各省市衛健委、醫院呼吸內科、傳染病科(感染科)、研究學者、科研工作者等等,其中包含深圳衛健委、丁香醫生之類的機構,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管軼這樣的相關領域專家,還有各路媒體、自媒體和醫學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