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雨賢
理想汽車(LI.US),與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並稱為國內三大造車新勢力。成立五年間,完成融資、上市並推出的第一量車型理想ONE,今年前三季度銷量扶搖直上。
可是銷量和質量卻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快速成長的理想汽車仍處在幼年期,發展迅猛卻遭來許多問題和爭議。
近日,理想汽車被迫致歉 ,召回10469輛理想ONE。召回「質量門事件」,給車主們在寒冬來了個透心涼。
「升級」改為「召回」,理想汽車「名利兩空」
事件發酵之初,理想汽車「喪事喜辦」,而後又被迫選擇召回。從最初的激烈討論和爭議來看,消費者和媒體難以接受,因此引發了激烈的質疑,這讓其品牌受損。最終,理想汽車官方不得不再次公告,把「升級」改為「召回」。
作為赴美上市公司,聲譽對於理想汽車股價和銷量影響深遠。2020年11月13日,理想汽車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紀要,發言人提到召回事件中影響金額約為1000萬元,對急於實現盈利的年輕新能源車企,不能說是不痛不癢。
2018年下半年開始,電車行業進入「紅海」,競爭加劇、補貼退坡,行業面臨大洗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經評論過新能源汽車的亂象:「接下來幾年會死掉一大批,活下來的都是有真正本事的」。事實上,當初風口上的很多新勢力目前都已經破產,例如:長江汽車,缺乏造車經驗無法量產等諸多原因而破產,還有拜騰汽車、賽麟汽車、博郡汽車等。
在美國上市的理想汽車最初受到華爾街的追捧,幾個月的追漲後,開始遭受到了金融市場不斷做空,之所以還能保持增長,底氣就是汽車之前銷量的增長。
國內企業赴美上市難上加難,今後,面對自身的質量漩渦,理想汽車理應吸取教訓,打造金質品牌,真誠對待客戶,用站得住腳的過硬產品,再塑良好口碑,把產品質量做好,銷量才會持續穩定增長,才不會遭遇退市和破產的「冰桶」厄運。
技術選擇的爭議,「焦慮」伴隨始終
2000年,李想註冊泡泡網並開始運營,後被盛拓傳媒收購。2015年,李想創辦理想汽車的前身車和家,旨在提供智能的新能源出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李想和李斌、劉強東、騰訊、高瓴資本設立了蔚來汽車,並擔任董事職位。
2019年4月,首款車型理想ONE上市,售價為32.80萬元。8月,理想汽車宣布完成5.3億美元C輪融資。由美團創始人王興領投,投後估值約為29.3億美元。
2020年7月,在全球經濟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背景下,理想汽車順利完成納斯達克上市。王興曾多次表示,美團的對標公司是亞馬遜;李想也不時流露出對特斯拉的敬佩之情。可是,無論是美團還是理想汽車,都與各自「榜樣」相去甚遠。
「更多用戶願意接受智能新能源車,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車,就像手機一樣,每次升級都有新的功能、用戶體驗。」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認為,這也是用戶考慮選擇新車時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方面,和驅動一樣重要。
儘管最初發展迅速,理想ONE主打「沒有裡程焦慮」,綜合續航超過700km,市區工況續航超過1000km。超長續航使得理想ONE頗具亮點,很多網民忍不住發問,既然電動車還要加油,為何我不買汽油車?增程式電動技術究竟算不算電動車?
首款產品理想ONE隱憂不斷,一直面對很多爭議,引來眾多車主質疑其增程式技術。
召回事件發酵,實現盈利並不樂觀
無論消費者和媒體質疑與否,認準了增程式的賽道,專注於一款車型,2020年9月,理想ONE單月已經突破了3000量,2020年上險量已經達到22160量,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一鼓作氣之勢似乎已成。
沒想到,理想汽車卻在初冬為自己釀造了一桶寒冰。
11月6日,在車主和輿論的討伐下,理想汽車終於宣布召回,並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同時,理想汽車發布道歉信,表示將嚴格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要求,對出現問題隱患的車輛進行召回整改。
翻閱問題襲來的理想汽車財報,淨資產收益率僅有一個季度數據支持,因淨利潤為負,股東增加的收益仍處在負增長中;近三個季度的資產收益率維持在-0.82%和-1.56%之間,資產增加沒有使得收益由負轉正。
其股東投入和資產擴張沒有帶來正收益,但其他各項指標不斷優化,銷售利潤率從-857%轉為4.88%,成功實現了銷售利潤率的轉正;企業價值倍數利潤率快速下降;兩金佔流量的比重不斷下跌,產成品佔用資金和應收帳款資金減少歸功於產品周轉率的加快,主要是由於收入增加帶來的效果。
近三年公布的淨利潤,理想汽車難以抑制住虧損趨勢,今年前三個季度,虧損了4.88億元,今年預計虧損在7億元左右,但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戰役裡,想要進一步壓縮成本費用,挽回聲譽止損,並非一朝一夕。
召回事件發酵之後,短期想要實現盈利還很困難。
受困消費者質疑,引發增長瓶頸
首款汽車理想ONE上市於2019年12月份,主營業務收入也開始於2019年第四季度,就資產質量狀況來說,最近四個季度以來,存貨周轉次數從1.1次加快到6.49次。
究其原因,單一車型理想ONE的暢銷使得庫存時間縮短;應收帳款周轉次數34.25次到88.39次,體現管理層的對上下遊欠款時間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某種意義上說,應收帳款流動性越快,企業應收帳款風險越小,受貨幣時間價值影響,獲益也更多;流動資產周轉次數0.04次變為0.41次同時總資產周轉次數也在不斷加快,這跟理想ONE在市場上不斷開疆拓土、持續增長分不開。
經營增長狀況裡,銷售增長率從2019年四季度快速增長,到2019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增長速度快速下降,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平均環比增長150%;銷售利潤增長率從2020年一季度的299.50%,下滑至三季度的189.71%。當銷量擴大一定程度時,受困於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的召回質疑,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瓶頸。
目前來看,理想汽車兩指標均處於下降水平,若不改善消費者需求和質量問題,在不遠的未來很可能遭遇淘汰。
重視維持現金流,財務槓桿利用度不高
在造車新勢力重視維持現金流的影響下,理想汽車今年二季度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由負轉正,正向的現金流給企業的研發生產帶來了保障;帶息負債比率處於降低趨勢,顯示出良好的償債水平。這主要是由於融資和上市帶來大量的現金儲備,使得貸款並不是理想汽車的優先選擇。
2020年三季度,理想汽車的已獲利息倍數實現了由負轉正,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當,從長期來看至少應大於1,考慮到上市帶來大量現金流,使得理想汽車該指標遠大於3,短期內償債能力暫時較強。
2020年三季度速動比率迅速上漲,原因也是融資和上市為公司帶來了大量的現金儲備,在流動資產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速動比率快速增加,而在2018-2020年二季度時,速動比率保持平穩。
財務槓桿近兩年都維持在低水平,沒有大規模藉助財務槓桿經營,管理者趨向於降低財務風險,平穩運行。2020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加大了財務槓桿,從上一季度0.88上升到了1.15,可能是利用借款加大擴張導致。
面向未來,需重視「研發+綠色能源」
實際上,按國家劃分,增程式電動汽車屬於純電動汽車,國家補貼也對增程式電車給予發放,由此可見,國家認可增程式電車技術。對於增程式技術的成熟度質疑,有關專家表示,增程式技術並不算成熟,主要是因為缺少高效率增程器, 目前,增程式電動車的優勢還很難體現。
目前,各國擬定汽車新政策都傾向於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未來的汽車動力勢必更加節能,很多國外車企已經在氫能源汽車領域搶先布局,例如豐田汽車,在全球大手筆地投資氫能源核心供應鏈企業;在國內,長城汽車也不斷加碼氫能源。由此可見,更環保、更綠色的新技術勢必會帶來更多的綠色汽車產品,未來布局中不應忽略對綠色能源的投入。
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理想汽車公布了一些計劃,例如:推出純電動電車、增加新車型、加強現金流儲備、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等等,也可以看出理想汽車的管理層們不斷地思考著企業的未來。
根據公布的數據,理想汽車目前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近三年的研發費用所示:
理想汽車的未來計劃中,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應思考未來新能源的發展,重視綠色環保的社會責任。綠色發展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時代倡導的目標,作為造車新勢力更應品質為先,在更高效、低碳的新能源汽車品質上不斷加碼。
除此之外,還要樹立企業的綠色發展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使其成為企業大樹成長的養料,這種綠色環保意識是否將會伴著理想汽車的不斷成長,成為其管理決策中的重要砝碼,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