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特殊群體的福利包來了!「急診救助」等創新舉措將保障困難人員...

2021-01-17 荔枝網新聞

  2019年,江蘇省困難人員可享受「急診救助」,先享受臨時救助再轉專項救助;全省將建立20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今天(1月21日)上午,記者在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急診救助」等一系列「福利包」,將惠及全省困難人員等特殊群體。

  2018年,泗陽縣創新探索「急診救助」模式,每年預算剛性安排1000萬元,用於「急診救助」的政策與資金保障。記者了解到,該模式入選2018年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十佳優秀創新案例,2019年江蘇將完善並推廣該模式,保障全省困難人員得到及時救助。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林莉說:「比如說一個困難群眾遭遇急難情形,像天災人禍,可以首先到所在地的鄉鎮街道實施臨時救助,我們把臨時救助前置,先救急,之後根據他相應的致貧原因,再轉接到相應的專項救助,比如說教育救助,醫療救助,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救助。」

  「1+1+1」結對關愛保護機制,是江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探索建立的保護模式。即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由一個村組幹部、一個遠親近鄰或一個志願者結對。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告訴記者,2019年,江蘇將投入4000萬元用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在完善硬體和機制的同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陣地作用,開展留守兒童的課後的輔導、親情溝通、心理疏導,培養他們符合兒童特點的一些興趣愛好,開展各種有益的互動。」

  而對於普通老年人關心的養老問題,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表示,2019年將新建15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同時穩步增加養老床位總量,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8張以上,持續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實施養老機構消防設施改造工程。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新建2.5萬張護理型床位,進一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範圍。著力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完善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切實提高床位利用率。落實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主體。到2019年底,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床位數佔總床位的比例達到68%以上。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關注江蘇新聞廣播07:00-07:30《江蘇新聞聯播》、07:30-09:00《新聞早高峰》、18:00-19:00《新聞晚高峰》(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編輯/國正)

相關焦點

  •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困難群眾救助保障...
    三、關愛特殊困難群體,提高群眾幸福感「十三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強對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維護困難殘疾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困難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特殊困難群體的幸福感明顯提升。加強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如期實現的歷史性時刻,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和困境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出臺提高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這是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高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疫情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影響、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深厚的為民情懷
  • 西寧市城東區全力保障轄區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更好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部分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以及特殊困難人員基本照料服務需求,織密織牢社會安全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大救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精準幫扶,雨花區下一步將這樣幹……
    、低保邊緣對象、低收入對象、特殊困難對象等為救助範圍的雨花區「梯級社會救助體系」品牌。雨花區民政局積極摸索和思考,確保在大救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創新方式 兜好民生底雨花區民政局大力推進社會救助方式創新,積極開展城市困難群體幫扶,進一步做好低保保障擴面,凡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範圍。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切實發揮社會救助「託底線、救急難」作用,補齊民生保障短板。
  • 重慶市發布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重點舉措
    二、築牢基本生活救助4.穩步擴大基本生活救助範圍。對符合條件的未脫貧重殘人員、重病患者,以及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低保標準,但低於低保標準15倍,且財產符合相關規定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要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分層分類做好社會救助工作。
  • 集美區探索創新救助工作 切實幫助困境兒童成長
    今年,集美以「愛心廈門」創建為主線,開展「愛心扶幼」工作,創建灌口鎮上塘村、後溪鎮後溪村等4個兒童關愛服務示範點,並將示範點創建工作納入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從制度到機構 織密、織牢困境兒童保障網「在黨建引領下,以社區為依託、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工專業服務為支撐,創新『三社聯動』服務模式,保障兒童關愛服務長效運行。」
  • 疫情下不讓一人「掉隊」 上海為困難群體築實防護牆
    不久前,一份包括消毒液、洗手液、力度伸等物品在內的救助防疫包也發至她們手中。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強調,要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記者走訪看到,從落實主動發現機制、簡化救助工作流程,到創新實施綜合救助,上海基層正在為困難群眾築牢防護牆。
  • 為困難人群定製個性化政策包、紓困方案,上海將在全市推行社區救助...
    許多困難群眾在申請救助時勢必會經歷這樣一番「糾結」:先是不好意思開口提,等到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申請,卻發現政策庫實在太過龐雜,完全不知從何下手。如今,上海的社會救助從以往的「困難群眾找政府問政策」升級為「政府、社會和市場聯手為困難群眾量身定製個性化的政策包、紓困方案,提供相應的資源,幫助困難家庭造血」。
  • 龍巖市救助管理站多舉措做好防寒救助工作 讓愛與溫暖不缺席
    連日來,為應對寒潮天氣對我市流浪乞討人員、臨時遇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市救助管理站立足救助管理工作職能,秉承「主動救助無償救助」工作原則,積極組織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為一些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飲食、住宿、返鄉等必要幫助,讓「美麗龍巖」更具民生溫度。由於流動性大、身份數據不完整、信息傳遞不足等原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防控要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面臨著新考驗。
  • 山東:用社會救助兜住困難群眾生活之「底」
    臨時救助標準由過去分別按城鄉低保標準的3-6倍確定,調整為統一按城市低保標準的3-12倍確定,實現了城鄉臨時救助標準的統一和提高。  山東省民政廳副廳長趙立傑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持續加大對城鄉低保人員、特困人員、特殊群體等服務保障力度。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則,遵循底線思維和社會政策託底要求,實現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樹立以人為本理念,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切實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樹立以家庭和社區為中心的救助理念,增強社會救助制度創新能力,通過有效政策組合,形成社會救助在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心理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兜底保障合力;實施積極的社會救助政策,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積極要素,構建以提升可持續生計能力
  •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分層分類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對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困難群眾,要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符合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 「一老一小」不掉隊,銅罐驛鎮加強特殊困難群體防疫幫扶
    「一老一小」是新冠肺炎疫情保衛戰中的弱勢群體,為此銅罐驛鎮高度重視,突出 「一老一小」重要地位,開展全面摸排,持續強化關愛與服務舉措。全面排查,嚴密防疫措施銅罐驛鎮對轄區178名散居老人、兒童每5天進行一次排查、走訪,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消除宣傳盲點;與7家養老機構籤訂疫情防控責任書,實施全封閉管理,要求各養老機構每天2次消毒、測體溫,並暫停接待外來人員,暫停接收新入住老年人。
  • 濱州市民政局:「e家大救助」建起四級救助網絡讓群眾求助「零跑腿」
    用「e家大救助」推動濱州救助「加速度」針對群眾申請救助到處跑、多門辦和被救助人員錯漏重等問題,我們統籌16個部門的66個救助項目,開發了「e家大救助」信息平臺,組建起四級救助工作網絡,用大數據和新流程串起所有部門的救助項目,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線上「只上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實現了群眾求助「零跑腿」。二、從送資金到送服務。
  • 寧夏民政廳九項措施構築散居困難老人兒童 「網格化微信群全覆蓋...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防止發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以村(居)為基本單元,統籌社區工作者、村級民政協理員、社會救助入戶核查員、「三留守」督導員、兒童主任、基層婦女組織、社工志願服務等工作力量,緊盯散居困難老人、兒童救助關愛方面的社會關切、需求導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調整主攻方向、創新工作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四)開展「四查四到位」解決難題。
  • ...十三五」」累計保障各類困難群體164.03萬人次,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12月9日,家住福泉市金山街道坪山村的劉國劍放下手中的家務活走向儲物櫃,拿出父親的糖尿病藥來,燒上開水,去招呼屋外的父親進屋吃藥。「這些藥我們家裡現在都不會斷,每到藥快吃完的時候,村醫就會到家裡,送藥上門,每次我都很感動。」劉國劍說,以前路不好,加上車子少,他和家人去福泉市看病來回一趟就要大半天。
  • 西固區加大特困供養對象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力度 三項舉措保民生解民...
    ,三項舉措保民生解民憂暖民心。救助、供養保民生特困對象一直都是城鄉困難群眾中生活最困難的群體,為強化對特困對象的精準服務,該區對有分散供養條件且本人願意接受分散供養的對象,採取由近親屬或村級專人籤訂供養協議的方式進行分散供養。對實際情況符合集中供養的對象(重病重殘無人照料),通過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籤訂協議委託集中供養。
  • 海南省民政廳多措並舉有效保障冬季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海南省民政廳多措並舉有效保障冬季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2020-12-19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程志毅在調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民生保障工作時強調
    他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舉措,全力夯實「保障網」,精準織密「服務網」,科學有序保民生抓保障謀發展。程志毅來到區社會保險事務中心,看到各社保窗口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地為群眾辦理業務。
  • 劉玉海:從四個方面落實我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務保障政策
    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玉海回答了人民日報記者的提問,記者問答如下: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關於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等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在我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務保障政策落實過程中都能夠體現哪些具體的舉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