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省困難人員可享受「急診救助」,先享受臨時救助再轉專項救助;全省將建立20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今天(1月21日)上午,記者在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急診救助」等一系列「福利包」,將惠及全省困難人員等特殊群體。
2018年,泗陽縣創新探索「急診救助」模式,每年預算剛性安排1000萬元,用於「急診救助」的政策與資金保障。記者了解到,該模式入選2018年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十佳優秀創新案例,2019年江蘇將完善並推廣該模式,保障全省困難人員得到及時救助。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林莉說:「比如說一個困難群眾遭遇急難情形,像天災人禍,可以首先到所在地的鄉鎮街道實施臨時救助,我們把臨時救助前置,先救急,之後根據他相應的致貧原因,再轉接到相應的專項救助,比如說教育救助,醫療救助,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救助。」
「1+1+1」結對關愛保護機制,是江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探索建立的保護模式。即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由一個村組幹部、一個遠親近鄰或一個志願者結對。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告訴記者,2019年,江蘇將投入4000萬元用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在完善硬體和機制的同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陣地作用,開展留守兒童的課後的輔導、親情溝通、心理疏導,培養他們符合兒童特點的一些興趣愛好,開展各種有益的互動。」
而對於普通老年人關心的養老問題,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表示,2019年將新建15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同時穩步增加養老床位總量,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8張以上,持續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實施養老機構消防設施改造工程。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新建2.5萬張護理型床位,進一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範圍。著力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完善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切實提高床位利用率。落實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主體。到2019年底,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床位數佔總床位的比例達到68%以上。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關注江蘇新聞廣播07:00-07:30《江蘇新聞聯播》、07:30-09:00《新聞早高峰》、18:00-19:00《新聞晚高峰》(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編輯/國正)